中医学基础(病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
一、发病原理
1.正气、邪气的概念
邪气:简称“邪”,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正气:简称“正”,指人正常的生理机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适应环境、抗病祛邪和康复自愈的能力。
2.发病原理
①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②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③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不发病正胜邪却则不病;邪胜正负则发病
3.影响发病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与发病
②体质因素与发病
体质的强弱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体质类型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
体质类型决定疾病的证候类型
③精神状态与发病
病机
一、邪正盛衰
1.实证:
含义:指邪气亢盛、正气未衰,以邪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病机: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病理特点:亢盛、有余、不通
形成原因:①外感病的初期或中期;
②痰饮、食积、瘀血等滞留体内。
2.虚证
含义:指正气不足,邪气不盛,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病机:正气不足,邪气不盛
病理特点:衰退、虚弱、不固
形成原因: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亏损,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低下。见于疾病后期或久病耗伤。
3.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
形成原因:邪气损正
正虚实邪内生或复感邪气
类型:虚中挟实:以正虚为主,兼有实邪停留或复感外邪
实中挟虚:以邪实为主,兼有正气不足
(2)虚实转化
形成原因:邪气久留,大伤正气
正气不足,变生实邪
类型:由实转虚:实邪耗伤正气,邪去而正气大伤
由虚转实:正气不足,推动、气化无力致痰湿水饮、瘀血
(3)虚实真假
类型:真虚假实:正气虚弱,推动无力“至虚有盛候”
真实假虚:邪气内阻,气血郁闭不能外达“大实有羸状”
4.邪正盛衰对疾病发展转归的影响
正胜邪退:疾病好转或痊愈
邪盛正虚:疾病恶化
邪去正虚:多见于大病、重病的恢复期
正虚邪恋:病程缠绵
一、阴阳失调
(一)阴阳偏盛
1.阳偏盛
含义: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阳偏盛,机能亢奋,产热过多,代谢亢进的病理状态。
病机:阳盛而阴未虚
病理特点:热、动、燥
成因:感受温热之邪,或感受阴邪,从阳化热
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过食辛辣或嗜酒
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
病机发展趋势:阳盛则阴病
2.阴偏盛
含义: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病机:阴盛而阳未虚
病理特点:寒、静、湿
成因:感受寒邪
过食生冷
病机发展趋势:阴胜则阳病
(二)阴阳偏衰
1.阴偏衰
含义: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阴液亏损,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功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病机:阴液不足,滋润、宁静、内守功能减退,以及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
病理特点:阴虚则热(阴虚+虚热之象)
成因:素体阴虚
疾病耗伤(外感热病、吐泻津伤、久病等)
调摄不当(过食燥热、五志过极化火伤阴等)
常见脏腑:以肺、肝、肾阴虚为多见。
2.阳偏衰
含义: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温煦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病机: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
病理特点:阳虚则寒(阳虚+寒象)
成因:
素体阳虚
久病耗伤
调摄不当(过食寒凉等)
常见脏腑:以心、脾、肾阳虚为多见。
(三)阴阳互损
含义: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
类型:
阴损及阳:指阴液亏损致阳气生化不足,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变。
阳损及阴:指阳气亏损,使阴液生成减少,形成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变。
条件:当阴虚或阳虚累及到肾阴、肾阳,导致肾阴、阳失调时才会出现阴阳互损。(四)阴阳格拒
含义:指阴或阳一方偏盛至极,或偏衰至极,使阴阳双方力量过于悬殊,一方逼迫另一方浮越于外,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导致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的病理变化。
类型:
●阴盛格阳
含义:指由于阳虚,阳不制阴,致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越于外的病理状态。
机理:阳虚阴盛,格阳于外
性质:真寒假热证
●阳盛格阴
含义:指邪热炽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不能外达的病理状态。
机理:阳热炽盛,阳气被郁,不能外达
性质:真热假寒证
(五)阴阳亡失
含义:指机体阳气或阴液突然、大量丢失,导致属于阴或属于阳的功能极度衰竭的病理状态。
类型:
●亡阳
形成:久病耗伤;
汗、吐、下太过或大量失血;
邪气太盛,正不敌邪,阳气大量耗损;
表现:属于阳的温煦、推动、卫外等功能衰竭明显
肌肤手足逆冷;全身大汗淋漓;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脉微欲绝
●亡阴
形成:邪热炽盛,耗伤阴液;久病伤阴
表现:属于阴的宁静、滋润等功能衰竭明显
手足温暖;大汗不止;烦躁不安;气喘;面色红;脉数疾
三、气血津液失常
(一)气的失常
●气虚
含义:指气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减退、抗病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肺脾肾功能失调
耗损过多:过劳、久病等
表现:推动无力、固摄失职、气化不足
●气滞
含义:指气运行不畅而阻滞的病理状态。
成因:情志抑郁;
痰饮瘀血等有形之邪阻滞;
脏腑功能失常肺脾胃肝
表现:局部胀满闷痛
●气逆
含义:指气机升多降少,脏腑之气上逆的病理状态。
成因:情志内伤肝气上逆
饮食不调胃气上逆
外邪侵犯或痰浊壅阻肺气上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