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黄国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1956—),博士、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01-03-07

2001年第12期

总第153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1,№12Serial №153

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

黄国文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摘 要:本文对功能语篇分析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了探讨。作者指出,Halliday 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

分析提供一个理论和分析框架。文章就功能语篇分析的目标和研究范围作了一些讨论,并通过对一首小诗的分析表明: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

关键词: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法;文化语境;情景语境

Abstract :This paper looks at some major issues on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whose theoretical basis is Halliday ’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It is pointed out that one of the major aims of Hallidayan linguistics is to construct a grammar for purposes of discourse analysis.In the paper the aim and scope of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are outlined and the analysis of W.C.Williams ’s “This is just to say ”is provided ,which illustrates the approach proposed in the study.

K ey words :Discourse Analysi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Context of Culture ,Context of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1)12-0001-05

1.引言

语篇分析的起源如果从结构主义者Zellig Harris (1952)提出discourse analysis 这一术语时算起,已有50年的历史。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不少学者在语篇分析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新的分析方法,这种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分析语篇的做法对语言理论的探讨和语言教学的研究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从文献上看,语篇分析已涉及到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慢慢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交际中语言使用情况的涉及多学科的学问。

然而,到目前为止,语篇分析还属于一个尚未定性的学科,它没有一个单一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公认的分析步骤和分析方法。(见黄国文1988:7;2001:50;Hatch 1992:1;Schiffrin 1994:1;G ee 1999:4-5)不少语篇分析者在论著中明确指出,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都只是一种用来分析语篇的理论和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Schiffrin (1994)介绍了6种可用于语篇分析的方法: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互动社会语言学(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s )、交际文化学(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语用学(Prag 2matics )、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 )、变异分析(Variation analysis )。在讨论各种方法时,作者首先对它们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步骤等进行概述,然后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对该方法

用于语篇分析的尝试进行总结和归纳。

我们在《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黄国文2001)一书中用系统功能语法(Halliday 1994,Eggins 1994,Thompson 1996)这一理论对一则英文汽车广告进行多层次的分析。事实上,Halliday 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他在A 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 2mar (1994:xv )一书中明确指出,他的这本书的目的是建构一个可用于语篇分析的语法框架。我们多年的语篇分析实践证明,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我们在进行语篇分析时完全可以用这一理论指导;事实证明,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它完全可以与Schiffrin (1994)中所说的六种方法媲美。我们把用系统功能语法所做的语篇分析称为“功能语

篇分析”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从功能语篇分析的目标、范围、方法、步骤等方面作些论述。目的是给语篇分析者提供一个粗略的介绍。

2.目标

有些语篇分析者认为,语篇分析是一种“说明性活动”(interpretive activity ),因为它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弄明白该语篇所表达的意义(或作者想表达的意义)。与此相比,功能语

篇分析是一种“解释性活动”(explanatory activity),它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某一语篇表达某一(些)意义。Halliday and Hasan(1976:327)明确指出,对一个语篇进行语言分析的目的不是“说明”(interpretation),而是“解释”(explanation)。根据我们的理解,对一个语篇的“说明”的目的是弄清楚该语篇表示什么(what)意义,而对一个语篇的“解释”的目的是弄清楚该语篇是怎样(how)表示意义的。举个例子说,对于Hen2 ry is a teacher of English和Henry teaches English这对句子,如果语篇分析的目的在于“说明”,那可以说这两个句子表示的基本意义是一样的,都是说“亨利从事教授英语”这一职业,但前者表示的是一种状态,后者表示的是一种动作。如果语篇分析的目的在于“解释”,则可以说,这两个句子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示基本相同的意义:“亨利从事教授英语”这一职业,前者通过“系补”结构来表示,而后者则通过“动宾”结构来表达。用功能语篇分析的术语来说,Henry is a teacher of English体现(realize)的是一个“归属性关系过程”(Attributive Relational Process),而Henry teaches English则体现了一个“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也就是说,前者用一个关系过程来表达“亨利是一位英语教师”这一意义,而后者则用一个物质过程表达“亨利从事英语教学”这一动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说明是不全面的、不够准确的,因为对这两个句子进行系统功能分析在这么少的篇幅中是说不清楚的。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语篇分析不是一种“说明性活动”,而是一种“解释性活动”。据我们的理解,“解释性活动”包括了“说明性活动”,因为人们在解释语篇是怎样表达意义时,必须弄清楚该语篇表示的是什么意义;从这一点看,“解释性活动”比“说明性活动”更高一层。

功能语篇分析是一种“解释性活动”,它的目标是对语篇进行“评估”(evaluation)。在对语篇进行评估之前,语篇分析必须从“语篇表达的是什么意义”、“语篇是怎样表达意义”和“语篇为什么表达某种意义”这三个方面考察语篇。举例说明,假设有这么一则对话:

(1)Henry:I am wondering whether you’d care to spend

the evening with me.

Helen:I’d love to.

要对这个语篇进行功能分析,首先要知道这两句话表示的是什么意义(Henry委婉地表示一种请求,Helen表示愿意接受这种请求),其次是看它们是怎样表示这些意义的(如: Henry用I wonder whether,care to do这些结构,用进行时态;Helen用would love to结构),最后看它们为什么是(会)表达这些意义(如,Henry的话在语法上是陈述句,但在意义上却相当于疑问句,Helen的答语是省略句,但它表示的意义是清楚的:I’d love to spend the evening with you)。

要对一个语篇进行评估,必须说出该语篇是否是表达发话者意图的最佳方式;它是否在各方面都是合适的,还是在某些方面是不合适的,等等。例如,从语言形式的选择方面,上面例(1)中Henry的话可以改为:

(2)a.I wonder/wondered/was wondering whether you’d

care to spend the evening with me.

b.Would you care to spend the evening with me?

c.Would you spend the evening with me?

d.Will you spend the evening with me?

而Helen的答语也可改为:

(3)a.I’d like to.

b.Yes,of course.

c.No problem.

d.Yes,I will.

例(1)中的两句话还可以改为其他形式。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只列出上面这些形式,这已足够说明一个意义可由多个形式来表达。

要评估语言形式的选择是否合适,需要考虑的有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等方面的因素(见下面的讨论)。从例(1)可以看出,Henry与He2 len不可能是夫妻关系,也不可能是非常熟悉的同事或朋友。如果Henry和Helen是非常熟悉的朋友,那Henry通常就不会用I wonder whether...这种结构。在语言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I wonder/am wondering/wondered/was wondering whether you would care to spend...比would you care to spend...和would you spend要委婉、客气,但另一方面我们要告诉学生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与熟悉的人用表示委婉、客气的语言结构会显得疏远,而与不熟悉的人用直截了当的语言结构则可能会显得不够礼貌。

功能语篇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对语篇进行评估,评估的重点是语篇在交际情景中是否合适地起到了它应起的作用。

3.范围

语篇分析涉及的范围很广。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语篇分析的范围:(1)文化语境,

(2)情景语境,(3)语言。

3.1文化语境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活动的反映。每个言语社团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模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这些反映特定言语社团特点的方式和因素构成了语篇分析者所说的“文化语境”。每一个语篇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它的意义在于它的社会功能和使用目的。同一个语篇在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中通常都有不同社会意义和交际效果,因此也就有不同的解释。

简单地说,文化语境指的是语篇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所能表达的所有的意义(包括交际目的、交际步骤、交际形式、交际内容,等等)。文化语境由语篇体裁(G enre)来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