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家--许渊冲

中国翻译家--许渊冲
中国翻译家--许渊冲

人物简介

许渊冲先生豪情满怀,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以后蒙先生多次惠赐大作,拜读之下,更知先生自诩"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乃一代大师的坦然心声,实属当之无愧。

生平经历

少年才俊,崭露头角

1921年4月18日,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他的母亲受过教育,擅长绘画,赋予了他爱好文学和追求美的天性。表叔熊适逸是翻译家,他将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在英国上演时引起轰动,并受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使得年幼的许渊冲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立下了学好英语的志向。他在当地最好的省立南昌二中上学时,英语就已出类拔萃,并在1938年以第7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西南联大虽然在1937年9月刚刚成立,在八年抗战期间环境极为艰苦,但是由于名师荟萃,学风民主,因而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杨振宁甚至认为它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在联大毕业的学生中,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在文、史、哲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名家辈出,许渊冲先生就是其中之一。1939年,他在读一年级的时候,就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这是他最早的译作。

求学经历

两年后,陈纳德上校率领美国志愿空军第一大队,来到昆明援助中国抗日。许先生和许多男同学一起报名服役,为美国空军担任翻译。在欢迎陈纳德将军的招待会上,翻译不知道该如何翻译"三民主义"一词,许渊冲当即站起来翻译到:"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陈纳德将军听懂了。许渊冲在中学时喜欢集邮,他有一张美国邮票,左边印着林肯,右边印着孙中山,上面写的就是林肯的这句话。这是许渊冲第一次在外语口译中崭露头角。1948年,他到巴黎大学留学,得以精通法语,深入研究法国文学。期间留法学生组团去罗马,受到教皇接见,学生中只有他懂得意大利语,于是由他代表留学生讲话,可见他在语言方面的造诣之深。

在巴黎,许渊冲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的"星期五学会",热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探

讨救国救民的道路,认识到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出路。1951年,他与数学家吴文俊、画家吴冠中等一起回国后,被分配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任教。

历经坎坷,忍辱负重

许渊冲性格豪放,心直口快而胸无城府。俗话说树大招风,言多必失,他因此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备受磨难。早在50年代初期的"三反"运动中,他的蓬勃朝气就被说成是"个人英雄主义"和"名利思想严重",前后做了7次检讨才勉强过关。接踵而来的肃反运动更是厉害,他由于在陈纳德麾下当过翻译,差点被打成国民党特务。他据理力争,被停职反省,批判检讨,被软禁达半年之久。幸好组织上在审查了一年之后,得出了"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膨胀",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他才得以幸免于难。1956年,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短暂日子里,许渊冲早年翻译的德莱顿的《一切为了爱情》得以出版。接着他又与鲍文蔚合作,把秦兆阳的《农村散记》译成法文,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可惜好景不长,鲍文蔚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许渊冲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也被批判为思想右倾,罪名是他主张学习外语要"少而精",被认为是反对"多快好省"的总路线。也许是个"老运动员"的缘故吧,才华横溢的许渊冲直到38岁,才遇到了理解他的照君姑娘,两人于1959年一见钟情,缔结良缘,从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至今已共度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可想而知,许渊冲在十年动乱中必定是在劫难逃。他经受了对知识分子的种种凌辱,还被补戴上"漏网右派"的帽子。所受的批判可谓荒诞之极:给美国空军当过翻译,造反派硬说他是帮美帝扔原子弹屠杀日本人民;见过罗马教皇,他就被当成国民党潜伏在大陆的最危险的特务。他不同意当时把毛泽东诗词译成分行散文的做法,烈日下被批斗的时候,嘴里嘀咕着用韵文翻译毛泽东诗词。不料造反派竟因此污蔑他歪曲毛泽东思想,狠狠地抽了他一百鞭子,疼得他无法坐下,照君夫人只得把救生圈吹足了气给他当座垫。1971年,他被调到洛阳外国语学院任教,完成了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但直到"文革"后的1978年,他独自翻译的《毛泽东诗词四十二首》的英法格律体译本才得以出版。

诗译英法,舍我其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进修,常到书店浏览,发现中国的经典著作,除了被汉学家译成法文的四大名著之外,其余只有一些薄薄的

小册子,几乎无人注意。当年梁宗岱把陶潜的诗词译成法文,著名诗人瓦雷里深表赞赏,并亲自为法译本作序。我想如果有人能把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的精粹译成外文,将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我自己才疏学浅,只能感叹一番而已。不料时势造英雄,果然出了一位精通中国古典诗词和英法两种外语的大才:许渊冲先生。凡是译者都知道译事之难,相比之下,诗歌讲究格律音韵,自然是难上加难。唐诗宋词博大精深,理解已属不易,况且要译成外文,其难度可想而知,非大家焉敢问津?译诗不同于云山雾罩的空头理论,可以用些似是而非的时髦术语蒙混过去,译诗是要一字一句明明白白地与原文对照的。许渊冲从1956年开始出版译作,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的干扰,他在解放后的30年里只出了4本书。十年动乱结束时,他以几近花甲之年,步入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金秋季节。1983年他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兼英语系教授,从此笔耕不辍。他对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早有心理准备,而且有了翻译毛泽东诗词的实践,因此翻译起古典诗词来自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品质与成就

法文译著

许渊冲的法文译著主要有《唐宋词选一百首》(1987),《中国古诗词三百首》(1999)。英文译著主要有《西厢记》(1992)、《诗经》(1993)、《宋词三百首》(1993)、《楚辞》(1994)、《中国古诗词六百首》(1994)、《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1995)、《元明清诗一百五十首》(1997)、《唐诗三百首》(2000)和《新编千家诗》(2000)等。他的30首译诗被国外的大学选作教材。钱钟书先生在看到他的《李白诗选》(1987)的英译本后曾说:"太白能通夷语……惜其尚未及解红毛鬼子语文,不然,与君苟并世,必莫逆于心耳。"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认为《西厢记》"在艺术性和吸引力方面,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 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了许渊冲的《中国不朽诗三百首》(1994),在英美加澳等国同时发行,这是该社第一次出版中国人的译作,因为"此书的译文是绝妙的"。

主要作品

序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索书号

1 追忆逝水年华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许渊冲北京 : 三联书店, 1996 G64-539 X910

2 Vanished springs : life and love of a chinese intellectual Yuan Zhong Xu Beijing: Panda Books 1998 K825.6 FX8

3 翻译的艺术许渊冲著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

4 I046 3

4 中诗英韵探胜从[诗经]到[西厢记] 许渊冲著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H319.4:I2 1

5 文学翻译谈许渊冲著台北 :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1998 I04

6 X910

6 中国古诗词六百首中、英对照许渊冲编译北京 : 新世界出版社, 1994 H319.4:I12 8

7 哥拉?布勒尼翁许渊冲译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58 (1978 年 10 月重印) I565.45 1 8 埃及艳后(英)德莱顿著许渊冲译桂林 : 漓江出版社, 1994 I561.34 D210 9 水上 (法) 莫伯桑 (Maupassant,) 著许渊冲译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I565.64 4

10 昆廷?杜沃德许渊冲, 严维明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I561.44 146 11 人间春色第一枝 The First Branch Blooming On Earth 诗经?国风欣赏许渊冲译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H319.4:I222.2 X910A2

12 An unexpurgated translation of Book of songs translated, versified and annotated by Xu Yuanzhong. Beijing, China : Panda Books, 1st ed. c1994. I222.2 FX8

13 人间春色第一枝 The First Branch Blooming On Earth 诗经?雅颂欣赏许渊冲译郑州 :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 H319.4:I222.2 X910A2D2

14 唐诗一百五十首许渊冲译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4 H319.5 268

15 唐诗三百首新译300 Tang Poems 许渊冲编北京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香港 :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1988 H319.4:I222.742 X910

16 李白诗选许渊冲译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H319.5 383

17 唐宋词一百首 = 100 Tang and Song Ci Poems 许渊冲选译香港 : 商务印书馆, 1986 H319.4:I222.8 X910A2

18 唐宋词一百五十首 TANG SONG ZI YI BAI WU SHI SHOU 许渊冲译北京

大学出版社 1990年9月第一版 H319.4:I222.8 X910

19 宋词三百首300 Song lyrics 许渊冲英译 ; 张秋红,杨光治今译长沙 : 湖南出版社, 1996 H319.4:I222.844 X910

20 飞马腾空亨利?泰勒诗选 ; 许渊冲译北京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I712.25 20

21 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Han Wei Liu Chao Shi Yi Bai Wu Shi Shou 许渊冲译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H319.4:I222.72 X910A2 22 中国古诗词三百首(上、下)300 Poemes Chinois Classiques汉法对照许渊冲译照君注音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H329.4:I222 X910 上

23 唐宋诗一百五十首 Tang Song Shi Yi Bai Wu Shi Shou Golden treasury of Tang and Song poetry 汉英对照许渊冲译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H319.4:I222.7 X910 24 元明清诗一百五十首Yuan Ming Qing Shi Yi Bai Wu Shi Shou Golden treasury of Yuan, Ming, Qing poetry 许渊冲译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H319.4:I222.72 X910

25 毛泽东诗词选Selected Poems of Mao Zedong 许渊冲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3 H319.4:A44 M368

26 西厢记The romance of western bower (元)王实甫著许渊冲译长沙 : 湖南出版社, 1997 H319.4:I237.2 W344

27 苏东坡诗词新译

28 动地诗 Earth-haking Songs 中国现代革命家诗词选作者名许渊冲译不详, 1981 H319.4:I226 X910

29 红与黑 (法)司汤达著许渊冲译长沙 :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3 年1998 I565.44 S701

30 巴尔扎克全集(二) 入世之初(法)巴尔扎克著许渊冲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北京 I565.14 3

31 人间喜剧?入世之初(法)巴尔扎克著许渊冲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北京 I565.44 B029

32 雨果戏剧选许渊冲译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I565.34 Y830

33 包法利夫人1992 1998 Madame Bovary (法)福楼拜著许渊冲译南京 : 译林出版社, 1994年5月第一版 1998年3月第四次印刷 I565.44 F750

34 追忆似水年华III , 盖尔芒特家那边 (法) 普鲁斯特著 ; 潘丽珍, 许渊冲译 . 南京 : 译林出版社, 1990 I565.45 228

35 Vanished springs : life and love of a chinese intellectual Xu, Yuan Zhong Beijing : Panda Books, 1998 K825.6 FX8

36 Vanished springs : the life and love of a chinese intellectual Xu Yuan Zhong New York : Vantage Press, 1999 K825.6 FX8 1999

37 逝水年华许渊冲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8

38 Tang-Sang Lyrics 许渊冲新加坡EPB出版社 1996

39 唐诗三百首新译(法译)许渊冲北京 1998

40 苏东坡诗词新译许渊冲香港商务 1982

41 逝水年华,许渊冲著.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态度严谨

尽管许渊冲在翻译古典诗词方面首屈一指,也往往会像当年的严复那样,为一词一句而绞尽脑汁,为此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灵感突发,他会在半夜里起来开灯,记下睡梦里想到的诗句。他有许多文章谈到译诗的体会和甘苦,例如陶潜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的是诗人在喧闹的环境里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原因在于"心远地自偏"。有译者按字面译成"心在远方,地上就没有车马喧闹的声音。"而许渊冲认为如果没有车马喧闹的声音,是否"心远"就无所谓了。之所以强调"心远",意思就是只要心高意远,即使是车马喧闹的地方也会变得和偏僻的地方一样宁静。因此他把这一句译成"Secluded heart creates secluded place",强调心静地自静,显然更贴近原诗的神韵。

人生格言

许渊冲的人生格言是"自信使人进步,自卑使人落后",此言非虚。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言:"足下译著兼诗词两体制,英法两语种,如十八般武艺之有双枪将,左右开弓手矣!"迄今为止,有哪一位外国学者能够用中英文互译?有哪一位中国学者用英法两种外语翻译过中国的诗词?韩沪麟在论及许渊冲时说得不错:"

他能用英、法文把唐诗宋词翻译出版,就是硬功夫。"

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1999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人文学院的10位教授,联合提名许渊冲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一位评委、法国女诗人给他回了信,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许渊冲回信说,诺奖一年一个,唐诗宋词流传千年。第二年诺奖评委会还成立了一个5人小组,专门研究有关他的申报材料,并希望这些单位继续推荐,因为申报材料始终有效。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

导读:8月2日,在柏林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许渊冲教授荣获国际译联2014年“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FIT“Aurora Borealis”Prize for Outstanding Translation of Fiction Literature),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一起去看看许老的那些“神翻译”! 关雎 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 XIANG YU’S LAST SONG 力拔山兮气盖世,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 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虞兮虞兮奈若何! 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 回乡偶书 HOME-COMING 贺知章 He Zhizhang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1、林纾,字琴南。1852年生。福建闽县人。清末民国初年学者、翻译家、光绪举人。曾任教京师大学堂。因不懂外文曾借助他人口译,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80余种,其中以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司各德《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最为有名,译笔流畅,对文学界有较大影响。专译欧美小说,收入《说部丛书》出版,先后译介了司各脱、迭更斯、美国欧文斯吐话(今译斯陀) 等作家的名作。清末民初,“林译小说”风靡于世。他能诗、工画,并曾从事小说,戏曲创作。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多种。1924年10月9日逝世。 林琴南又与魏易、王庆骥、王庆通、陈家麟等人合作,翻译了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百八十余部,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四十多部。有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兰姆的《吟边燕语》(《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狄更斯的《块肉余生录》(《大卫·科波菲尔》)、《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贼史》(《雾都孤儿》),以及司各德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艾凡赫》)等。 由于林琴南不懂外文,无法选择作品翻译,林琴南说:“鄙人不解西文,但能笔述,既有讹错,均出不知。” 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无异于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让晚清的中国人从这里瞥见了西方的文化与人生。林译小说滋养了新文学的一代人,很多现代作家对西方文学的兴趣,就是从读林译小说开始的。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里介绍鲁迅所受晚清文化维新的影响时说,在南京求学时,鲁迅就注意林琴南的译书,在《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也都陆续收罗。至于周作人自己,在《我学国文经验》里说:“严几道的天演论,林琴南的茶花女,梁任公的十五小豪杰,可以说是三派的代表。我那时的国文时间实际上便都用在看这些东西上面,而三者之中尤其是以林译小说最喜看,从茶花女起,至黑太子南征录止,这其间所出的小说几乎没有一册不买来读过。”韩迪原在《近代翻译史话》说:“当时确实有不少人因读林译小说,才接触到西洋文学”。韩迪原对林琴南还有一个很中肯的评语,她说:“因为那时国人对整个西洋文明毫无认识,必得用东方已有的事物,去‘附会’西方的观念,像林译所用的方式,才能达到早期沟通东西文化的任务。”林琴南“还打破旧中国小说的章回体,使中国的文学形成向前迈一大步。” 胡适曾说:“古文不曾做过长篇小说,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一百多种长篇小说。古文里很少有滑稽的风味,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欧文与迭更司的作品。古文不长于写情,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茶花女》与《迦茵小传》等书。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种大的成绩。” 2、严复,原名宗光,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1871年(同治十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光绪三年)派赴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学习,其间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1879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任总办。甲午战争后,深感国势日危,先后发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超级打印版]

关雎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XIANG YU’S LAST SONG 项羽XIANGYU 力拔山兮气盖世,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中国翻译家

中国翻译家,傅雷曾说: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几本的分歧,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中)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对于翻译的观点是:翻泽是再现原义的信息而不是保留原文的结构;对等不是同一;对等是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没有完全的对等,意义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文体成 分居次。(英) 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译出语和译入语的差异,更要考虑作为文化载体的两种语言所产生的文化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它们因为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等诸多因素,具有独一性和 特殊性,从而形成了像“中国结和美国梦”这样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Sapir和Whof曾讲到:“语言不仅仅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反应,并制约人们的思维”,由此可见,思维和语言的密切关系。中美不同的思维方式使得对一些褒贬色彩的词在翻译上存在差异,例如Aggressive这个单词,美国人一般来形容某个人具有上进心和开拓精神;而中国人则常常来形容某个人好斗和挑衅;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还能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判断。 中国人把龙看成是吉祥的神物,认为龙游伟大的力量,因此龙就成为了至尊无上的帝王象征,然而美国人则认为龙使喷火的凶残的怪物,是邪恶的代表。所以“亚洲四小龙”不可以翻译成“Four Asian Dragons”,而应该符合美国人的风俗习惯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 。中国文化沉稳,美国文化奔放:中国文化含蓄感性,美国文化直率理性。中国人注重精神,美国人重在务实。中国人重在“天人合一”,美国人强调个人价值。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强调均衡、对称、统一的服装造型方法,以规矩、平稳为最美。美国文化重视展示人体的性差异.不忌讳表现张扬。美国文化是明喻文化,重视造型、线条、图案、色彩本身的客观化美感,以视觉舒适为第一;中国文化是~种隐喻文化,艺术偏重抒情性,追求服装构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只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我们才能够避免文化冲突,成功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我们进行广告翻译的根本目的不是学习、研究语言本身, 而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进行跨文化交际。而社会习俗、行为方式及其隐含的民族心理。 三、直抒胸臆与委婉表达

作文-许渊冲唯美的诗文翻译汇总

许渊冲唯美的诗文翻译汇总 20XX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英语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金岳霖当年翻译《毛泽东选集》时,译到“吃一堑,长一智”,一时犯了难,不知如何下手。钱钟书遂支招,译作A fall into the pit,a again in your wit。译文跟中文一样对仗而且押韵,实在翻译中的上品了。 金岳霖有个学生,叫做许渊冲。 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 20XX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许渊冲译: A Great Wind Liu Bang A great wind came forth, the clouds rose on high. Now that my might rules all within the seas, I have returned to my old village. Where will I find brave men to guard the four corners of my land?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许渊冲译: Tune: Sunny Sand Autumn Thoughts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中国著名翻译家:林纾

中国著名翻译家林纾 清朝末年,一个精通古汉语却不懂外文的文人,靠别人的口译,用文言文笔译了《茶花女》等近一百多部欧美小说,为当时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接受西风欧雨的窗口。这个人就是林纾。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闽县(今)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 林纾少孤,自云“四十五以,匪书不观”。十一岁从同里薛锡极问古文辞,读杜诗、欧文务于精熟。自十三龄至于二十,“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古籍不下二千余卷。三十一岁结识宗言,见其兄弟积书连楹,一一借读且尽。非但经、子、史籍,凡唐宋小说家言也无不搜括。后由博览转为精读。对生平所嗜书,沉酣求索,如味醇

酒,枕籍至深。 林纾崇尚程、朱理学,读程朱二氏之书“笃嗜如饫粱肉”,却能揭露“宋儒嗜两庑之冷肉,凝拘挛曲局其身,尽日作礼容,虽心中私念美女颜色,亦不敢少动”的虚伪性,嘲笑“理学之人宗程朱,堂堂气节诛教徒。兵船一至理学慑,文移词语多模糊”。他维护封建礼教,指责青年人“欲废黜三纲,夷君臣,平父子,广其自由之途辙”,还说“荡子人含禽兽性,吾岂可与同群”,又敢把与封建礼教不相容的《迦茵小传》整部译出。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云: 孤山处士音琅琅,皂袍演说常登堂。 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林纾青年时代便关心世界形势,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学习西方。中年而后,“尽购中国所有东西洋译本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为省中后起英隽所矜式”。他不懂外语,不能读原著,只靠“玩索译本,默印心中”,常向马尾船政学堂师生“质西书疑义”。他一生共翻译了英、美、法、俄、日、德、西班牙、比利时、娜威、瑞士、希腊等国小说180余部,其中包括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托尔斯泰、大小仲马、狄更斯、易卜生、司各特、雨果等众多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他翻译的小说在当时的读者中曾产生了极大的形响,是大规模介绍西方文学到中国的第一人。“译才并世数严、林”,林纤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是与严复齐名的人物。鲁迅小时候就是林纤译作的一个极为热心的读者。郭沫若在《我的幼年》中说:林琴南译的小说,在当时是很流行的,那也是我最爱好的一种读物。”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就深受林纤译

许渊冲唯美的诗文翻译汇总

许渊冲唯美的诗文翻译汇总 导语:XX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英语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金岳霖当年翻译《毛泽东选集》时,译到“吃一堑,长一智”,一时犯了难,不知如何下手。钱钟书遂支招,译作A fall into the pit,a again in your wit。译文跟中文一样对仗而且押韵,实在翻译中的上品了。 金岳霖有个学生,叫做许渊冲。 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 XX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许渊冲译: A Great Wind Liu Bang A great wind came forth, the clouds rose on high. Now that my might rules all within the seas, I have returned to my old village. Where will I find brave men to guard the four corners of my land?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许渊冲译: Tune: Sunny Sand Autumn Thoughts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超级打印版)

关雎 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 XIANG YU’S LAST SONG 项羽 XIANGYU 力拔山兮气盖世,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 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虞兮虞兮奈若何! 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外国语学院 115班 3号 冯奕璇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在上了名家名篇赏析这门课之后,我们都知道了在中国古诗词翻译中,许渊冲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称号,同时他还总结了自己的诗词翻译理论。下面就让我们分析一下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以及他的作品。 首先是许先生所提出的“三美”理论,“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所谓意美,就是在翻译时要体现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即要求译文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是对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的要求。以他翻译的《关雎》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译文为“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先说意美,关关雎鸠的意思是“关关鸣叫的水鸟”,许先生的译文中用了“cooing”这个单词来表示水鸟,运用了“拟声”的修辞手法,将水鸟鸣叫这一景象描写的惟妙惟肖,“拟声”的手法同时也表现出了原文《关雎》的活泼的感觉,而“turtledoves”既有斑鸠的意思,也有情人的意思,暗示了这首诗为一首情诗,符合原文的意境。许先生用“a good young man”而不是“gentleman”表现出了原文“民俗歌谣”的特点,洒脱,不拘泥于形式。再说音美,译文中第一句的词尾“cooing”和第三句的词尾“wooing”读音相似,第二句的词尾“turtledoves”和第四句词尾“loves”读音相似。在音节上,第一句为七个音节,第二句五个,第三句又是七个,第四句五个。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音美”这一特点。第三个特点是“形美”原诗中四字一句,对仗极其工整,译文中也维持在四到六词一句,共四行,和原诗相符。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除了“三美”理论之外,许先生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著名的翻译理论“三化”理论。“三化”即“深化,等化,浅化”。“深化”就是原文为抽象、一般性的语言,译文则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译,包括加词、分译等。“浅化”是原文为形象、具体的语言,译文则用抽象、一般性的语言对译,包括减词、“合译”等。“等化”基本上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原文为形象、具体的语言,译文也用相同形象、具体的语言。原文为抽象、一般性的语言,译文也保持相同抽象、一般性的语言,包括换词、“反译”等方法。以我们课上所学的许先生翻译的李商隐的《无题》为例。“相见时难别亦难,

中国翻译史及其著名翻译家

中国翻译史及其著名翻译家 中国翻译发展史的五个历史时期 ?古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鸦片战争后~ “五四运动”前) ?现代:“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 ?当代:新中国成立后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Translation on Buddhism Scripture ?中国翻译史上有“译经三大家”的说法?鸠摩罗什:他和弟子僧肇翻译了《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和《百论》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真谛(印度佛教学者、梁武王)49《摄大乘论》 ?玄奘:唐高僧,俗称唐僧。贞观二年(公元826年),玄奘去印度求经, 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部1335卷。此外,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 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translatio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徐光启(1562-1633)(与利玛窦):《几何原本》 ?李之藻(1565-1630):“晓畅兵法,精于泰西之学”,与徐光启齐名。 ?杨廷筠(1557—1627)与徐、李被称为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 三、鸦片战争后~ “五四运动”前 Opium war~ May4th Movement ?严复(最著名)信、达、雅 ?梁启超“通学、通文” ?马建忠“善译” ?林则徐 ?林纾:"译界之王"、“译才并世数严林”。不懂外文,由别人在旁边口译,他边听边以古文写作;30多人协助他口译,译出包括英、美、法等十多国家的作品近200部。 四、“五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May4th ~ foundation of P.R.C ?鲁迅:“宁信而不顺” rather to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胡适、 ?林语堂:”忠实、通顺、美“ 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 ?茅盾、 ?郭沫若、 ?瞿秋白、 ?朱生豪、(1912~1944)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莎士比亚翻译第一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等 ?朱光潜 ?梁实秋 rather to be smooth than faithful

翻译家许渊冲

中文名:许渊冲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1921年4月18日 职业:诗译英法惟一人 毕业院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主要成就:1999 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人物简介 许渊冲先生豪情满怀,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以后蒙先生多次惠赐大作,拜读之下,更知先生自诩“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乃一代大师的坦然心声,实属当之无愧, 生平经历 少年才俊,崭露头角 1921年4月18日,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他的母亲受过教育,擅长绘画,赋予了他爱好文学和追求美的天性。表叔熊适逸是翻译家,他将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在英国上演时引起轰动,并受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使得年幼的许渊

冲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立下了学好英语的志向。他在当地最好的省立南昌二中上学时,英语就已出类拔萃,并在1938年以第7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西南联大虽然在1937年9月刚刚成立,在八年抗战期间环境极为艰苦,但是由于名师荟萃,学风民主,因而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杨振宁甚至认为它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在联大毕业的学生中,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在文、史、哲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名家辈出,许渊冲先生就是其中之一。1939年,他在读一年级的时候,就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这是他最早的译作。 求学经历 两年后,陈纳德上校率领美国志愿空军第一大队,来到昆明援助中国抗日。许先生和许多男同学一起报名服役,为美国空军担任翻译。在欢迎陈纳德将军的招待会上,翻译不知道该如何翻译“三民主义”一词,许渊冲当即站起来翻译到:“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陈纳德将军听懂了。许渊冲在中学时喜欢集邮,他有一张美国邮票,左边印着林肯,右边印着孙中山,上面写的就是林肯的这句话。这是许渊冲第一次在外语口译中崭露头角。1948年,他到巴黎大学留学,得以精通法语,深入研究法国文学。期间留法学生组团去罗马,受到教皇接见,学生中只有他懂得意大利语,于是由他代表留学生讲话,可见他在语言方面的造诣之深。 在巴黎,许渊冲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的“星期五学会”,热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认识到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出路。1951年,他与数学家吴文俊、画家吴冠中等一起回国后,被分配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任教。 历经坎坷,忍辱负重 许渊冲性格豪放,心直口快而胸无城府。俗话说树大招风,言多必失,他因此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备受磨难。早在50年代初期的“三反”运动中,他的蓬勃朝气就被说成是“个人英雄主义”和“名利思想严重”,前后做了7次检讨才勉强过关。接踵而来的肃反运动更是厉害,他由于在陈纳德麾下当过翻译,差点被打成国民党特务。

(完整版)中国翻译史及重要翻译家

中国翻译史及重要翻译家 08英本1 杨慧颖 NO.35 中国翻译史上有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大家,现就其翻译观点和主要作品做一简介: 严复 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这条[1]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主要翻译作品: 《救亡决论》,《直报》,1895年 《天演论》,赫胥黎,1896年~1898年 《原富》(即《国富论》),亚当·斯密,1901年 《群学肄言》,斯宾塞,1903年 《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1903年 《穆勒名学》,约翰·穆勒,1903年 《社会通诠》,甄克斯,1903年 《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904年~1909年 《名学浅说》,耶方斯,1909年 鲁迅 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 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翻译涉及原语(source language)与译语(target language)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 差异,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匠心。

浅析许渊冲翻译理论的利与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63836961.html, 浅析许渊冲翻译理论的利与弊 作者:马小桐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4期 摘要:中国众多翻译家中,许渊冲无疑是最成功最知名的一位,在其翻译作品中,《红 与黑》无疑是备受争议的一部。本文将通过分析许译《红与黑》和归纳相关评论浅析许渊冲翻译理论的利与弊,以此更好的理解文学翻译的真谛。 关键词:许渊冲;翻译理论;《红与黑》 在许渊冲众多的翻译作品中,《红与黑》无疑是备受争议的一部。在此之前,至少已有4种中译本,但没有一种能达到许渊冲“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是成为翻译文学”这一要求,为此许渊冲着手于《红与黑》的翻译工作并于1993年完成这部译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许译《红与黑》的出版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可以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成为轰动中国翻译界的一件大事。南京大学教授许钧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并询问了众多学者和译者对许译《红与黑》的观点和看法。从没有一部译作引起过如此大的关注,也从没有一位译者引起过如此激烈的争论。 一、许渊冲翻译理论的优势 尽管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和翻译作品,被诉多学者所批评,他仍有许多优势不容忽视。 首先,通过许渊冲的翻译,文学翻译找到了明确的定义和定位。在许渊冲之前,许多学者已经开始认识到文学翻译的特殊性,但文学翻译的特质却没有被清晰界定。1934年,钱钟书 先生曾提出,“翻译即艺术”,但中国翻译界并没有对此产生重视。著名作家茅盾如此定义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的目的是将原著中的艺术意境通过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读者能够受到鼓舞、感动,并且阅读译作就如同享受阅读原作一般。”茅盾证实了文学翻译的特殊性,但其提出的“艺术意境”似乎有一些飘渺,离准确定义还相差甚远。相比之下,许渊冲采取了一种直截了当的态度,他认为,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与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是一种艺术。在其翻译的《红与黑》中,就有众多体现,《 Mme de Rênal était exaltée par transports de la volupté morale la plus élevée》,许渊冲翻译为“ 德雷纳夫人心情激动,如醉如痴,仿佛神游九天之上”,通过“心情激动”“如痴如醉”“神游九天”这些翻译,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许渊冲完全发挥中文凝练的优势,与原文产生一种竞争。 第二,在其翻译理论的基础上,许渊冲重新归纳了前人理论,比如钱钟书的“化境说”,傅雷的“神似论”,许渊冲将他们发展并建立了一套更加系统的翻译理论。尽管还不尽完美,这套理论对于我国翻译事业意义巨大。相较于传统抽象理论化的翻译理论,许渊冲提供了更加具体直接的翻译方法,尤其是三化论,它分为“深化”“浅化”和“等化”,以此来指导翻译实践。如前

中国著名女翻译家-杨绛

在遇到她以前,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未后悔过娶她做妻子。也从未想过娶别的女人。--钱钟书 我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配得上钱钟书先生这么高评价的女人是谁,没错,她就是中国著名女作家,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 我们都知道杨绛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可是,她还有另外一种身份-翻译家。 20世纪40年代末期,杨绛的兴趣转向了翻译。194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杨绛翻译的《1939年以来英国的散文作品》,成为杨绛最早期的翻译作品。她的翻译代表作为《堂吉诃德》,于1961年开始翻译。当时,杨绛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并通读了当时影响比较大的西班牙文学史以及《堂吉诃德》的一些研究成果。之后,她开始翻译这本著作。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杨绛译的《堂吉诃德》,这是中国直接从西班牙语翻译的第一个译本。 由于自身的创作经验,杨绛的译文非常注意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翻译风格。 而且,她认为,读者对译本的要求,不仅是要看到原作的本来面貌,他们更希望译文与本国语言差别不要太大。因此,杨绛的译文幽默诙谐,十分注重描摹细节。 她曾经举出了《堂吉诃德》中一句话的三种译法。 第一种译法:杜尔西内娅在这个世界上会更幸福更有名,因为曾受到您的称赞比了世界上最雄辩者所能给她的一切称赞。 第二种译法:您对杜尔西内娅的称赞,盖过了旁人对她的称赞,能为她造福扬名。

第三种译法:杜尔西内娅有您的称赞,就会增添了幸福和名望;别人怎么样儿极口赞誉,也抵不过您这几句话的分量。 杨绛认为,第一种翻译按原文直译,语序和标点都严格遵循原文,但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第二种译法虽然将长句断开,并且颠倒次序,但并没有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只有第三种译法,弥补了前两者的缺陷。虽然也不是完全忠于原文顺序,但最忠实原义,且通顺畅达。可见,借鉴了自己的创作经验,杨绛的翻译更游刃有余,译文充满了人文色彩。从这三种译法中,我们不难看出杨绛女士对翻译的态度:“信”,“达”,“雅”。 知行翻译小编认为这应该是所有翻译者的态度。

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及其介绍

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及其介绍 2010级学生:王淑苹 学号:2009312011198 戈宝权(1913.2.15—2000.5.15),笔名葆荃、北辰、苏牧,汉族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台城,清华大学肄业,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 人物生平 1913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十)生于江苏省东台市台城的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家庭。曾在家乡读过多级小学、高等小学和师范。1932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在大学时,学习英、法、日语,自学世界语,后又学习俄语,为他日后从事外国文学及中外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戈宝权从三十年代初期即开始翻译和研究外国文学,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他翻译过俄国、前苏联、东欧和亚、非、拉各国的文学作品五十余种,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写过中外文学关系史、翻译史的论文若干篇,主要有《普希金在中国》、《冈察洛夫和中国》、《屠格涅夫和中国文学》、《托尔斯泰和中国》、《契柯夫和中国》、《高尔基和中国革命斗争》、《罗曼.罗兰与中国》、《泰戈尔和中国》等论文。许多被译成俄、英、法、德、葡、日、西班牙和世界语及东欧各种文学,引起国外学术界的重视。 个人作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戈宝权看到了阳光明媚的春天。他着重研究了中国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著有《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和《<阿Q正传>在国外》等书,论文有《鲁迅和史沫特莱的友谊》、《鲁迅和内山完造的友谊》、《鲁迅和增田涉》、《鲁迅和普实克》、《鲁迅和爱先珂》等。还对郭沫若和茅盾进行了研究,写有《郭沫若与外国文学》和《茅盾对世界文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等文。 戈宝权于1932年进上海《时事新报》当编辑。1935年去莫斯科,担任天津《大公报》驻苏记者。抗战期间,任《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的编辑和编委。解放后,按照周总理的任命,负责接收国民党驻苏大使馆,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和文化参赞。1954年7月回国,先后担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学部委员,一直到现在。 成就及荣誉 戈宝权以“外交官”、学者的身份,曾多次参加国际性的会议和应邀访问与讲学。他访问过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出席参加在苏联塔什干举行的第二次亚非作家会议;应邀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加“鲁迅及其遗产"学术讨论会;应邀到法国巴黎第八大学讲学。该校授予他名誉博士的称号,这是巴黎第八大学授予第一个外国学者的名誉博士学位。可以这样说: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的讲坛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操着东台方言的声音。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

中文摘要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是一门艺术,是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翻译难,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尤其是在再现原文“三美”这方面,其困境早已是译界的共识,尽管如此,译界依然不乏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典诗词英译的上乘作品。本文就精选一些出自大家手笔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译作,并联系一些理论,从多个角度分析原作的意美、音美、形美是如何在其英译中体现的,并结合自己的启迪,将北朝民歌《木兰辞》在原译者的基础上改译,以求进一步体现原作的美感。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美感;英译;体现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s a kind of art, which contains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emperament and form. When the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the beauty of the poetry is not only to be reserved, but also to be embodied. In term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the reappearance of the “three beauties” is esp ecially a difficult work, and there are, however, still a lot of valuable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This paper displays some excellent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by famous translators, and expounds how the “three beauties” are embodied in 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deep analysis. And this paper also contains a revised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lassic poem “Mu Lan Ci” to further reappear the beauty.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 poetry; beauty; English translation; reappearance

中国著名翻译家极其译作

中国著名翻译家极其译作(转载) (2008-03-18 14:45:21) 转载▼ 标签: 杂谈 注:这篇文章也是我转载的,之前未做说明,贪污了对原作者的谢意,我在此向原作者及读者表示道歉。 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种,百余年来,一直向前发展,名家名译辈出。 但近几年来,大家可见,文学翻译因为种种原因,似有泛滥之象。一些译者越来越糊弄读者,而读者也越来越不相信译者,买翻译之书,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这种情况,使得我们越来越怀念翻译前辈,以及他们翻译的书。我们应该庆幸,前辈们已经将大部分世界名作译出,可供我辈分享。 基于对经典译作的崇敬,也为了与大家交流翻译作品阅读的体验,本人整理了一份《翻译家及作品不完全名单》(见下)。既然是不完全,也就是说,此名单还可以继续补充,完善,希望好之者多多参与。 著名翻译家及其作品不完全名单: 英语 林纾《巴黎茶花女遗事》《鲁宾孙漂流记》《伊索寓言》等 严复《天演论》 周瘦娟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916年 郭沫若《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战争与和平》,《雪莱诗选》,马克思著作若干。 张谷若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哈代翻译专家 朱生豪莎士比亚作品 张友松马克吐温翻译专家,比如《竞选州长》 查良铮俄国普希金作品,英国浪漫派诗歌:《济慈诗选》《拜伦抒情诗选》《雪莱抒情诗选》《唐璜》等 赵萝蕤(女)《草叶集》,艾略特《荒原》 朱维之主要翻译弥尔顿。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萧乾《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夫妻合译《尤利西斯》(译文版),辛克莱《屠宰场》(合译),《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合译),《光荣与梦想》,《麦克米伦回忆录》,《拿破仑传》,《战争风云》(皆为合译)易卜生《培尔金特》 金堤《尤利西斯》(人民文学版1994) 《尤利西斯》译者还有:李虹,李进,纪江红,章影光,刘象愚等

中国主要翻译家及其作品

中国翻译史及重要翻译家 中国翻译史上有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大家,现就其翻译观点和主要作品做一简介:严复 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 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这条[1]著名的“三 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 字影响的。 主要翻译作品: 《救亡决论》,《直报》,1895年 《天演论》,赫胥黎,1896年~1898年 《原富》(即《国富论》),亚当·斯密,1901年 《群学肄言》,斯宾塞,1903年 《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1903年 《穆勒名学》,约翰·穆勒,1903年 《社会通诠》,甄克斯,1903年 《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904年~1909年 《名学浅说》,耶方斯,1909年 鲁迅 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鲁 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 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翻译涉及原语(source language)与译语(target language)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 本技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 匠心。 鲁迅主张直译,目的是:在介绍外国思想以供借鉴的同时,还要通过译文改造我们的 语言。鲁迅不主张译文完全中国化。不完全中国化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 新的表现法。”他认为中国语法不够精密。“这语法的不精密,就在证明思路的不精密,换 一句话,就是脑筋有些胡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