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修身,在明明德

君子修身,在明明德
君子修身,在明明德

君子修身,在明明德

明德修身之乐

回良玉

在职时整天忙于事务,退休之后经常阅读经典著作终于成为可能,渐渐也成了习惯和必需。在这些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中,着墨并不多的《大学》《中庸》等让我百读不厌,收获颇多,促使我时时掩卷长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弘扬光明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礼仪之邦的永恒价值,是震古烁今的天道至理。国无德不兴,家无德不和,人无德不立。德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生命线,是社会和谐的根基与核心,极具向心力和凝聚力。大至兴国安邦,小到修身齐家,都必须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提升修心修身的自觉,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明德修身、德位相配。在社会转型加速、多元思潮碰撞的今天,追求功名利禄、热衷钻营取巧的行为有所抬头,道德蒙尘、道德滑坡、缺德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无不反映出一些人的焦躁心理、功利心态和迷离心境,愈发凸显明德修身之于当下的重要和宝贵。明德的力量是无穷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是生存发展之根本,又是履职为官之准则。它不仅可以引人向善、催人奋进,而且能够化解矛盾、平息冲突,更会让人收获良知、享受快乐。

《大学》云,“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后而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可见,明德与修身是有机统一的。明德是一种大道昭示、自然秉性,修身是一种天理追求、德行砥砺。修身就是一个不断彰显自己的德性、完善自己的人格的过程,也是追求快乐、享受快乐的过程。为此,我们要自觉地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把传统美德像血脉基因一样传承下去,并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用高尚的品德操守书写璀璨的人生华章。

正心立德忠诚守信

万事德为先,百行德为首。《大学》有言:“德者,本也。”《说文解字解道:“德,升也。”《篇海类编》定义:“德,德行。”古往今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被认为是“德”的范畴,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被当作对“德”的归纳。儒、释、道三家都对“德”有所阐述,儒家强调修齐治平、立身处世的美德;释家弘扬业因果报、慈悲济世的厚德;道家倡导清静无为、善巧拯世的玄德。厚德载物、明德惟馨、德行天下、德才兼备等至善品格,一直为世人所称道。今天看来,德不仅是为人处世之本,也是治国理政之本。做人应讲究品德、砥砺德行,社会应遵循公德、弘扬美德,为政应实施德政、注重德治。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中华传统文化秉持千古的主题,也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时代追求。众所周知的《大学》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就是阐述修身的外部途

径、内在前提与自我实现。历史上,崇德修身的经典感悟给世人以深刻启迪。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苏东坡的“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都提倡把修德做为立身之本。《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更是旗帜鲜明地对君子效法天地之德提出了明确要求。

“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修德,关键是在良莠真伪中“择其善者而从之”,既要择善而听,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尊重民意,达到闻过则喜的境界;又要择善而交,善交诤友、善交挚友、善交素友,达到以友为鉴的境界;更要择善而为,积德行善、乐善好施,行所当行、止所当止,达到自利利他的境界。

修身立德莫先于正心诚意。正心诚意的道德修养心诀,是我们的老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总结出的宝贵智慧。

人生下来就如同一匹素白的绢布,如果接触外界的朱砂、藤黄、靛蓝、石青……就很难再保持原来那份纯净。若内动于私欲,外惑于邪气,人心就会失去纯洁宁静而变得复杂斑驳,产生很多不确定性,三心二意、七上八下,朝三暮四、患得患失,半途而废、脚步凌乱,身心交战、内心焦灼,义利两分、顾此失彼,快乐也离之远去。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丢掉了质朴、善良、率真的赤子之心,放弃了对独立人格的坚守、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从而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有人讲,现在大家的收入增加了,但幸福指数却似乎减少了;所处的时代更加自有了,但明德向善却似乎减少了;人们掌握的信息更多了,但社会诚信却似乎减少了……为此,我

们必须“惟精惟一”,正心诚意,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欲望,把放逐狂乱的心找回来,拂去流沙、滋润心田,让内心充盈而纯净。

欲正其心,先诚其意。古人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强调“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诚是十分重要的德行,内涵也十分丰富。古为今用,诚信、忠诚、求实皆由此演化而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历史上,明理诚信、实事求是,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格言都生动阐释了诚实守信的必要。

然而,诚实守信似乎成了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说话报数不真,常有失实浮夸,邀功避过;工作干事不实,常有知行脱节,浮华漂浮;商贸往来不诚,常有假冒伪劣、欺诈蒙骗;为人处世不信,常有担惊受怕、蛇影杯弓。

实践一再印证,个人没有诚信,就难以安身立命;企业没有诚信,就难得发展壮大;社会没有诚信,就难有公序良俗;政府没有诚信,就难守公平公正。

在构建诚信社会的路上,要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让诚实守信真正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和社会责任。公民要把诚实守信作为个人美德,以诚相待相交,以诚感人聚人,对事业和工作的态度努力做到实而不虚、干而不浮,对人和事物的评价努力做到高而不过、低而不贬,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言为心声、一诺千金;企业要把诚实守信作为黄金资产,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兴业,始终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作为生命线,实现企业声誉、生产效益与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社会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制度环境,努力建设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法治约束,积极营造守

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政府要把诚实守信作为执政基础,政绩不掺水、承诺不打折,求真务实,取信于民,带头筑牢社会诚信的基石。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如果没有忠诚,有为何以成行。忠诚敬业不仅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本分,也是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前提。忠诚敬业的人,既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卓越,也会在日常的工作中感受到快乐。

几千年来,“精忠报国”四个字融在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中,刻在了中华儿女的心头上。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真情,贾谊“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的疾呼,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报国情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担当,无不令人动容。秉持报国之情,砥砺报国之志,投身报国之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价值追求、生命归宿。

对于我们共产党员来说,更要正心诚意、涵养品德、端正品行、忠诚报国。永远坚持“不改痴心”追求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宗旨,“不变真心”推动社会发展。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修身明德,立志为要。记得小时候上学,老师就要求我们树立远大志向。走上领导岗位以后,自己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向自己和他人提出“志存高远”的期望期许。

在中国农业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我应邀到人民大会堂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讲话,真情鼓励全国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志存高远、心系“三农”,青蓝相继、薪火相传,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2006年5月,在全国“创业之星”经验交流表彰大会上,我在向全国“创业之星”表示祝贺的同时,真情鼓舞他们志存高远,始终保持昂扬斗志。

还有2007年冬,共青团中央在福州市召开全国进城务工青年工作推进会,我在向广大进程务工青年致以诚挚问候的同时,真挚希望他们志存高远,奋发有为,争当“学习的模范、创业的先锋、守法的公民、致富的骨干”。

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说:“夫志当存高远。”强调人生在世应当树立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杜绝贪欲、清除障碍,使贤明的志向在自身上存留、在内心中感悟。古往今来,《淮南子》的“人无善志,虽勇必伤”,刘秀的“有志者事竟成也”,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孙中山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都在阐述志存高远的道理。

志向是人生的视野,是远方的灯塔,指引我们扬帆远航、干事创业。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现实生活中的行业翘楚,之所以能取得世人赞誉的成就,之所以能面对社会表现过人的隐忍和涵养,其根在于志存高远。志存高远是一种精神,总

是那样激励人心、催人奋进;志存高远是一种情怀,常常蕴含仰慕之情、期许之意;志存高远是一种力量,始终透出豪迈气概,磅礴气势;志存高远是一种信仰,经久传唱人生如诗、岁月如歌。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少年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只有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找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才能让生命闪光、让青春无悔。但是,志存高远的修身要诀绝非仅对于青少年而言,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财富多寡、能力强弱,都应该志存高远、胸怀宽广。要注重从小培养远大理想,人小志气大,以平凡小事彰显崇高志向;要注重人穷志不穷,奋发图强,在勤奋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

司马迁在其父病危时,立誓继承父志、著书立说。他发愤治史而废寝忘食,遭受宫刑却忍辱负重,恪守志向以兑现誓言,终于在离世前一年写成了千古之绝唱——《史记》。

曹操统一北方后感慨万千、心潮起伏,挥笔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诗句,表达了驰而不息的进取精神,抒发了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

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92岁高龄时拄着拐杖到人民大会堂为高校学生作报告,结合自身亲历畅谈理想与立志:“回顾过往,我自审之所以没有转错大方

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与早年立志相关,我很早便立志在建筑与城市的学术领域做一些事。”言谈间展示了大师的精神境界。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人生在世,既要仰望星空、志向远大,更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坚定志向、明确方向,而后才能平心静气、戒骄戒躁、思虑周详,最终有所收获。在人生旅途中,没有志向容易迷失方向,有了志向还需脚踏实地。

李大钊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钱三强说过:“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有目标方向而不付诸行动只是好高骛远,虽付诸行动但无目标方向终是浑浑噩噩。有的人受浮躁之心的驱使和功利之风的影响,幻想一夜暴富、一秀出名、一举成功,其病根就是缺乏脚踏实地精神,说到底并无远大志向。

在通往理想和志向的道路上,不仅没有捷径可走,而且可能一路坎坷,只有丢掉幻想、抛却杂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接近成功。有了“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还须有乘风破浪的勇气、勇攀高峰的毅力。只有弘大刚毅、坚韧不拔,向着心中高远的志向百折不挠,才能胜重任而致远道。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仅是我们个人的修身之要,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整党前进壮大的精神支柱。有了远大的理想,有了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

笃志前行,我们才能穿透烟云、廓清迷雾,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中不消沉不动摇。我们应该把为国为民思想融入血脉、把攻坚克难思想融入工作、把拼搏进取思想融入人生,胸怀大志、勇挑重担,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淮南子》云:“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诸葛亮在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也讲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直以来,人们都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视为道德准则和快乐真谛,当作立身要旨和修养境界。

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我自蒙童时便耳熟能详。但还是要在经历生活的艰难和工作的磨砺,让岁月洗去贪嗔浮躁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其中包含的“淡泊”真味,才能实实在在地对待物与己,才能豁达开明地开袋得与失,才能客观公平地对待官与民。

淡泊,就是要恬静寡欲、世事洞明,犹如指引心神恬适的一盏明灯;宁静,就是要气度平和、志向笃定,好比抵近情致远达的一叶扁舟。

“名利高寒阁,冷暖只自知”。人活一世,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说的都是人很难

不为名利所累。古希腊哲人泰勒斯说:“多言不表明有才智”,另一哲人喀隆说:“不可让你的舌头超出你的思想。”

当今确实有一些所谓的“名人”“高手”“大家”,游走于各种场合,随意信口开河,其实他们是名利场上的说客与食客。这种过于追名逐利的行为,往往陷入“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重必趋邪”的境地。

人的一生,面对物欲、功利、情色、名声而心不能安、理不能讲、性不能循、法不能守,所犯的错误乃至罪过该有多少?我们身边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许多例子,是多么让人震惊和令人痛心啊!

人生的许多悲剧,正是由于经不起诱惑才发生的。诱惑就像腐蚀剂一样,既销蚀了个人品德,毁害了家庭美德,又极大伤害了社会公德。人生中有的错误是有改过机会的,有的错误是没有改正机会的。财富和权力可以为你和更多的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同样也可以给你和更多的人造成灾难和不幸。精神上的美味佳肴比饮食上的美味佳肴更有营养,心灵上的高贵者比名利场上的高贵者更让人尊敬。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功名前不趋之若鹜,利禄上不为之所累,是非间不趋炎附势。

古人云:“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淡泊是一份豁达的心境,正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一种明悟的觉然,一如“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淡泊还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是“行到水穷处,坐

看云起时”的洒脱,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

淡泊就似一杯清水,无色无味,却比其他任何饮料都解渴;就像一幅古朴的山水画,简洁却韵味悠长;就如一棵白玉兰,带着某种孤傲与矜持,却卓尔不群、纤尘不染,超然于世俗之上。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不重名利、不计得失,以淡泊的情怀书写出高贵的人生。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闻名世界,但淡泊自守、不求闻达。他对媒体采访、重金聘请均予以谢绝,还把许多文学作品的稿费捐献给了国家,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精神品格。

“淡中出真味,常中识英奇”。淡泊名利绝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也不是力有不逮的无奈,更不是庸碌无为的借口。它是简单的乐趣、坦然的幸福、脱俗的智慧,是修养和积淀之后的气韵。没有超然物外的心境,没有包容天下的胸襟,没有洞悉世事的明悟,是难以做到的。

有人提出,追求淡泊名利,要领悟“六然”真谛,即:自处超然、处世荡然、有事断然、武士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在我看来,只有思想上不重名利、淡泊明志,行动上达观淡定、处事淡然,交往中怨恨淡忘、择友淡物,生活中清新淡欲、高洁淡雅,人生才会有恰似“明月松间照”的静谧、“清泉石上流”的自在,才会有犹如“身心转恬泰”的安适、“烟景弥淡泊”的豁然!

无为自化,清静自在。老子认为,“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庄子说:“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不论道家的炼气,儒家的修身,还是佛家的明心,皆从静入手,以静为基础。古人提倡“动以养身,静以养性”,指的就是在宁静的环境中能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悟出真谛、涵养德性。

田园诗人陶渊明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贯穿了诗人返乡归田的志趣和宁静悠远的情怀,让人翩然走进宁静恬和的意境。空谷幽兰,一尘不染,四溢芳香,是一种淡泊的宁静;峭壁苍松,一意傲立,百尺高洁,是一种肃然地宁静;大漠胡杨,一身坚韧,千年不朽,是一种坚守的宁静;破岩青竹,一丝不懈,万击坚劲,是一种自信的宁静。

由物见物,宁静如一泓秋水映着明月,如数缕阳光穿透深林,是那样的赏心悦目、心稳神定。

何以解忧,唯有“静”之一字。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宁静拒绝浅薄和平庸,是充满智慧的淡定、富有内涵的幽远。圣人之静,善于固守养静,万物不足于扰其心志。正所谓“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置身色彩斑斓的百花园,面对竞争多元的名利场,必须守得住心机神态中的宁静,让一切浮华焦躁归于平息,让一切忧愁烦恼归于平静,让一切功名利禄归于平凡,让一切毁誉成败归于平淡。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身在大千世界,要想不失态、不失志、不失德,就必须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是平和、谦逊、进取、成熟的人生心态和处世智慧。放得下名利,看得破毁誉,参得透得失,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利害所移,只有这样才能在“风吹浪打”中保持“闲庭信步”,才能在默默无闻中砥砺品行,才能在千军万马中一往无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寓情于理的情操,才能真正享受生命快乐的情调,才能真正得到生活幸福的情趣,才能真正收获良知甘霖的情义。

正直坦荡无欲则刚

我出生在吉林,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家乡的一草一木都给了我良知的熏陶,一山一水都给了我明德的启迪,所以至今依然对巍巍白山、滔滔黑水一往情深。坚毅挺拔、气势恢弘的长白山,展露出刚毅坦荡的情怀;奔腾不息、矫若游龙的松花江,显露出豪迈激荡的情韵。在人生信条中,心胸坦荡、光明刚正是最为闪亮的道德情操,也是我们孜孜以求所要达到的修养境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的这段千古名句被世人经久传诵,引发几多感慨、几多沉思。是啊,人生冷暖,世事无常,只有坦荡做人、正直做事,才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历史上,先贤所言“无反无侧,王道正直”,“长史体闲任,坦荡无外求”,“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君坦荡不为限级,遇人无新旧,樽酒尽欢”,“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都是推崇心地正直、心胸坦荡的品格。坦荡正直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泰然自信,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光明磊落,是“闻过则喜,知过不讳”的豁达大度,是“胸藏五岳,腹纳乾坤”的包容开阔。往往在碰到挫折时,多一份坦荡就多一份希望;经受考验时,多一份坦荡就多一份从容;陷入困境时,多一份坦荡就多一份力量;遭遇失败时,多一份坦荡就多一份希望。

俗话说得好,“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坦荡正直的人较少得失之心,不受名利所困,可以安然踏实入梦。

做人要坦荡,就是要豁达光明,一如傲霜斗雪的腊梅,于素雪晶莹中绽放挺立,任春寒料峭,无怨无悔地守望春天。行事要正直,就是要执着坚定,一如心存高远的江河,于奔流不息中涤荡万物,随时光荏苒,义无反顾地奔向大海。

春秋时期的祁奚是个襟怀坦荡之人,他在政治上并无突出建树,但其“举贤不避亲仇”却成了千古美谈。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王阳明临终前发出“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至理名言,让世人明白什么是没有负累、没有亏欠、没有愧疚、没有凝滞,坦荡荡而来,坦荡荡而去。

常言道,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情和欲作为一种生存的需求、动力和本能,大可不必谈之色变。情之在理,欲之有度,必能受益;情之无理,欲之无度,必遭祸害。正所谓“天下大福,莫大于无贪欲;天下大祸,莫大于欲无底”。

在我少年读书时,曾听过一首关于欲壑难填的民间散曲,我一直铭记在心,并常常说与人听:“

终日奔忙只为饥,刚得饱来便思衣。

衣食得了双足份,房中缺少美貌妻。

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田万顷,又怕无官受人欺。

五品四品嫌官小,三品二品仍嫌低。

当朝一品为宰相,还想面南做皇帝。

坐北朝南登了殿,又思上天当神仙。

见得玉帝女儿美,要和玉帝攀亲戚。

玉帝大怒龙心恼,一刀给个脖儿齐。

这就叫贪心不足犹如蛇吞象,

只落得魂化清风肉成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儒家推崇无欲则刚,佛家认为有求皆苦,道家倡导清心寡欲,古训“君子欲而不贪”,“见欲而止为德也”,都是诠释“人若无欲品自高”的道理。欲望要用正当的手段去实现,而且必须节之以义、节之以礼、节之以度。

在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镇有一个白马大峡谷,集“秀、幽、雄、险”于一身,聚“泉、瀑、溪、潭”于一谷,风光优美令人流连忘返。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却非如此美景,而是一块其貌不扬的大石头。石头上镌刻着一个图案,乍一看像是一枚方孔圆边的古钱币,并写着“隹五矢止”四字,细思之下才发现,这是一个出自民间的合体字——“唯吾知足”,是由“隹五矢止”上下左右依次排开共用一个“口”字构成,它们不争高低,不分前后,相得益彰,颇有和谐之美,深得徽文化之精髓,给我很大的触动。

当地同志告诉我,在山西乔家大院大德通票号旧址,乔家大院的主人乔致庸也将此合体字用厚重的石头砌在院中。究其寓意,至少有三:一表最朴素的生活之道,知足常乐,顺其自然,不要苛求。二示最精明的经商之道,凡秘密之事,“唯吾知,足也”,让客户在此放心。三喻最诚恳的处事之道,做人做事要心口一致,堂堂正正,正所谓外圆内方,以方正持己,以圆通处世。“唯吾知足”,何尝不是对欲望的节制、对世事的明悟。

无欲则刚,“刚”也不是逞强好胜、盛气凌人、事事较真,而是对道德坚信坚持坚守,是在生死荣辱关头所体现出的大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无欲则刚、刚正不阿的形象代言。

孔子曾感慨:“吾未见刚者。”有人说:“申枨不是很刚强吗?”孔子接着说:“枨也欲,焉得刚?”申枨有逞强好胜之欲,所以算不得刚者。钱穆先生对此有精彩解读:“人之德性,以刚为难能而可贵,故孔子叹其未见……刚德之人,能伸乎事物之上,而无所屈挠。富贵贫贱,威武患难,乃及利害毁誉之变,皆不足以摄其气,动其心。凡儒家所重之道义,皆赖有刚德以达成之。”

历史上,比干、魏征、文天祥、史可法等彪炳千秋的人物,无不如此。面对生死考验、面对大是大非、面对极端化的处境考验,他们或犯颜直谏,或弹劾奸佞,或为民请命,所谓以死相争、不得不尔,其事迹至今令人热血沸腾。唯有胸襟广博、坦荡做人,坚守信仰、正直做官,光明磊落、秉公办事,方能在金钱和权力面前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戒慎恐惧严于律己

漫步在中南海大院,每每路过海棠盛开的西花厅,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他的一些名言警句,也会自然在耳畔回响。

早在1943年4月,周恩来同志在重庆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干部作了一次题为《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谆谆告诫“领导者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

响,要戒慎恐惧地工作”。他毕生都奉行“戒慎恐惧”,其思想光辉穿越历史的时空,时至今日仍一如西花厅前怒放的海棠开得鲜艳,开得光彩,开得漂亮,对我个人的从政理念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戒慎恐惧”一语出自《礼记·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它告诉人们,即使是在他人看不到的隐秘的地方也须谨慎小心,在他人听不到的僻静之处也得警觉注意。再隐秘的事情也没有不会被发现的,再细微的事情也有一天会显露。

朱熹对戒慎恐惧曾有深切感悟:“所不闻,所不见,不是合眼掩耳,只是喜怒哀乐未发时。凡万事皆未萌芽,自家便先恁地戒慎恐惧,常要提起此心,常在这里,便是防于未然。”民间对此也有形象的说法,即: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我从周恩来的一生经历中体悟到,戒慎恐惧不仅表现为对计划的慎重周详、对工作的举轻若重、对事业的殚精竭虑、对安全的防患未然,也表现为对人民的心存敬畏、对欲望的克制忍耐、对权力的谨慎行使,对自身的严苛要求。

戒慎恐惧作为传统美德,拥有重要时代价值。谈及戒慎恐惧,有人认为谨慎过头可能导致懦弱,恐惧过甚势必畏首畏尾。其实,戒慎恐惧作为一种蕴含领导艺术、求是精神、辩证智慧的思想,有其内在原则和底线,并不是无原则地懦弱退让、缩手缩脚。

周总理既倡导“我们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月晕知风,础润知雨”“办事不能急躁,不能草率,必须谨慎从事”,又强调戒慎恐惧“不是后退,不是泄气”“是革命家的气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对待困难的唯一正确的态度”。周总理对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作提出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十六字方针,可谓体现了戒慎恐惧思想的精髓。

当今社会,一个人如果能苦练戒慎持守的功夫,并将之内化于心,非但不会感到痛苦,反而会有和畅充周、气恬容祥之感,这应该是实现快乐的一种方式。

戒慎恐惧,律己为要。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人的言论行动总在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被隐瞒。因此,要时时刻刻戒慎,堂堂正正律己。

唐太宗李世民常常律己自省,他所说的“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无不闪耀着律己修身的睿智灵光。

明朝大将军徐达虽然战功赫赫,却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律己甚严。朱元璋称之为:“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昭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戒慎恐惧,要在心、思、身、行方面常修四诀。

惧在心。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法度、敬畏百姓、敬畏权力、敬畏自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戒在思。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

恐在身。当年离开西柏坡时,毛主席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有一种“恐慌意识”。

慎在行。做事情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守住底线、不碰红线,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任何时候都心胸坦荡、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至于当下,就是要有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等不及的责任感,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做好工作。

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明人、正人都要以严以律己为前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南宋思想家陈亮在《谢曾察院启》中说:“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严格约束自己,放手一搏就要有所作为;心怀天下子民,一切行动关乎治国之道。

严以律己,就是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慎始慎微、慎独慎情、慎权慎好。

一曰慎始慎微。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做人做事要守住小节、防微杜渐,去小恶保本真,集小善成大德。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 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个案研究法 2.气质 3.群体 4.组织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备选芦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 B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 B )。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3.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A )。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4.某公司年终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o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5.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B )。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6.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 D )。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式 7.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计划、设置目标、改进和检查工作,这种领导风格屈于什么类型( D ) A.专权独裁式 B.温和独裁式 C.协商式 D.参与式 8.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 ( D )。 A.分化一整合组织结构 B.项目组织设计 C.距阵式组织设计 D.自由型组织结构 9.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C )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修身养德

修身养德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 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出师表》、《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一共有七步: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2)注意词句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有在自己读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

中国古代官德问题

?.(易)以下各项中在治国层面对官员的要求不正确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忠诚 o B.清廉 o C.勤勉 o D.以上皆错 ? 2.(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重视历史 o B.割断历史 o C.文化自觉 o D.批判继承 ? 3.(易)《中庸》是一篇完整的()哲学论文,有清晰的论述目标和逻辑结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 o B.道家 o C.法家 o D.佛家 ? 4.(易)朱子认为()帮助人们建立根本。(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大学》 o B.《中庸》

o C.《论语》 o D.《孟子》 ? 5.(易)在任何环境下,()都有所获得、有所成长。这是人自由的最高境界。(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君子 o B.小人 o C.长者 o D.孩童 ? 6.(易)()不一定要成为圣王、君主、政治领袖,它强调的是能很好地处理自身和外界的关系。(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内圣 o B.外王 o C.修身 o D.治国 ?7.(易)《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必先正其心”。这表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o B.只有在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才会有所成就 o C.只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就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o D.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引导语:人只有再从容的情况下,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从容平淡,才是真我。 静以修身。 很早就知道这句话,但真正喜欢,还是在后来。 发生了许多事,经历了太多的热闹,终于慢慢地静了下来。

曾经在杂沓声中狂野奔跑的马,马蹄慢下来,散下来,晶莹的汗珠静静地滑过热气蒸腾的皮肤,隐约滴落有声。蓦然间,感到岁月静好,一种悄悄弥漫的幸福和美就这样柔软地击中我的心,让人微笑而泪下。 热闹,热闹,真的曾经热闹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热闹绚烂,可是在热闹中为什么不能抓住幸福之尾呢? 有人说:一个不停行走的人,他不会幸福,因为他不能回忆;而一个不会回忆的人,他是不能安静的。可能,

安静是幸福的基础吧。 哦,热闹得连回忆都没有了,或者说连回味都没有了,这怎么能够留住喜欢安静的幸福呢? 幸福原来跟狂欢不同,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犹如浪涛裹挟着幸福的浪花滚涌而去,残留下的是抹平的一览无余的薄凉沙滩;烟花的热闹、狂欢,突如其来,又刹那成空,苍凉的感慨暗如夜色,深不见底。这样的心,这样的人,连回首都不愿,连安静都不耐,如何去看那幸福笑靥

如花? 米兰昆德拉在《慢》中写道:马车消失在晨雾中,我启动了汽车。 静消失,闹神速登场,幸福也就被甩到身后了。那么,谁的幸福还在原地打坐,心无旁骛地等待主人乘着马车归来? 如果说人的一生,是不断重新走向自己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一定不是乱哄哄的怀疑,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

被翻译、被解读,而是安静下来。静下来,轻声地呼唤自己,让心灵的尘埃被时光的清风拂去,远离喧嚣,自己和自己合二为一,眼含热泪地道一声:我回来了,一切都还好吧? 静以修身,只能是自始至终的静,鸟鸣山更幽的静,天荒地老的静。 在静中修自己,寻自己,找到了,回来了,然后才发现,幸福也跟来了。那么近地贴着你,那么紧地拥抱着你,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去年下半年,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将轮训一遍“职业道德”,其中培训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一、古代“官德”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官德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尧禹时期。西周统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而孔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极力提倡“为政以德”与“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古代“官德”扎根于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有关“官德”修养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成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加入古代“官德”修养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官德”的好坏直接关乎社会民风。反观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官员违法案件,如“西安宝马彩票案”、云南“躲猫猫”案、洛阳地窖囚禁6女案等,这些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古代“官德”的内涵及现代启示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与良知的血液,修身正己立德正是中国人为人处事为官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历朝盛世、治世,无不是靠一批批清正廉洁的官员来支持的,唐有狄仁杰以民为忧、体恤百姓,宋有包拯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明有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因此古代社会把官员修身立德至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马德《寻找》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马德《寻找》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马德《寻找》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那些年,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 雨后的黄昏,对面的山坡上,成群的牛羊从坡上俯冲下来,一脚脚,都踩在村庄忙得有些错乱的神经上。 夕照漫过,一场寻找就要开始了。 父亲说,你去看看咱家的羊都回来了没有,我去井台上饮牲口。 父亲的话,我哪敢怠慢,一口气跑到家。羊们正循着里巷的石板路,昂首挺胸地往家走。1,2,3,4,5,6,不对,少1只。我一关院门,赶紧往邻居家跑。 大奶奶,你们家羊多不?我看看啊,不多。一句回答很快隔着墙扔了出来,大奶奶永远这么利索。 三姑夫,你家羊多不?我跳进他家的羊圈,一数,他家的羊不多不少,正好。 我有些沮丧。 到了李神七家,他媳妇神神叨叨的,一天到晚,只拜神鬼,不管牛羊的事。我就纳闷了,一个从来不管牛羊的人家,居然牲口一头也没少过,你说,这该找谁说理去。 李神七,你家的羊多不?不知道,你自己去看!是李神七媳妇的回答,隔着耳窗传过来,遥远,苍凉,冷得触不到一点温暖。 看就看。我一进她家羊圈,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家那只羊就在她家那只老羊的屁股后面,我一把把它拽住,狠狠地骂了一句。它“咩”地低号了一声,就乖乖地跟我出来了。也难怪,那只老羊是它妈妈,年初,父亲把它从李神七那里买过来,都七八个月了,它还是不认我家家门。 它只认妈妈。 把羊赶回家,把圈门扎好。父亲回来了。父亲说,赶紧,咱家的骡子没回来,得去找。你去芦草沟,我去黑山子。 我的心突突突,骤然间狂跳不已。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一边骂,我一边狂奔,看着即将暮色四合的山野,我急得都快哭了。 雨后的芦草沟水汽湿重,我一边瞪大眼睛往四下里寻觅,一边张开耳孔,极细致地听。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下)(精)

第二讲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下 主讲人: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第二,要慎欲。人有七情六欲,为官者同样有欲望,但是人不能够把人的唯一追求放在欲望上,人在追求的欲望过程中应该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应不应该追求自己的欲望呢,应不应该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应该,合理的物质利益我们应该去获得,因民所利而利之,鱼和熊掌我都想要,富与贵我都想要,这一点无可厚非,儒家思想也认同这一点。但是人不能够仅仅的追求物质利益,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那么这个适度就是一种中庸的原则。人不能够纵欲,也就是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人不能够去纵欲。那么应该怎么办?欲而不贪,见利思意,以意至利,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这是一种中庸的原则,当然不能够纵欲,也不能够去禁欲,这两者都不应该去提倡。对物质利益应该有一种恬淡的心情,老子也说或莫大于不知足,就莫大于欲德。祸患之源,人的祸患之源就在于贪得无厌。所以如果人太贪婪了,一定会出现问题,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应该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应该恬淡。 第三,要慎微。就是微小,慎小的意思。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就是说很多领导干部处问题都是从小节上小事上出的问题,小事觉得无所谓,觉得小事,认为小事不是很重要,但是小事积累多了就成了大问题了。所以从小事上就应该警慎,把好第一道关,这是我们讲的慎微,也就是慎小。 第四,要慎权。为官者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权力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那么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大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拥有权力的人往往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一个真理。所以很多官员古今中外都有,手中握一点权力,千里做官只为吃穿,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贪白不贪,这样一种理念一定会毁灭自己。所以权力这个关要过好不容易,这也是一个双刃剑,权力用好了可以对国家,对民族有好处,但是如果权力用的不好,滥用权力,这样就会对国家,对人民造

可修改马德那一只灯阅读答案.doc

马德那一只灯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考题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考点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那一只灯 马德 ①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 ②8岁那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 ③父亲说,行。 ④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就纳闷: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亮。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的那种。腊月二十五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四块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罩,上边似乎还隐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大军的父亲在供销社站柜台,年前进货的时候,就给

大军从遥远的县城买回了这盏漂亮的灯笼。 ⑤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有钱去买这么高级的灯笼。但我还是想,父亲能给我做一个,只要能透出亮就行。 ⑥父亲说,行。 ⑦大约是年三十的早上,我醒得很早,正当我又将迷迷糊糊地睡去时,我突然被屋子里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吸引了,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着。我又努力地醒了醒,等我适应了凌晨有些暗的光后,才发现父亲正在打磨着一块冰,姿势像是在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干手上的水,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⑧我说:“爹,你干啥了?” ⑨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⑩我说:“爹,你干啥了?” ⑾父亲就把脸扭过来,有点尴尬地说:“爹四处找废玻璃,哪有合适的呢,后来爹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了一个晚上,冻得正好哩。”

⑿父亲笑了笑,说完,就又拿起了那块冰,洗碗似的打磨起来。 ⒀父亲正在用他的体温融化那块冰呢。 ⒁我看着父亲又一次把手放在脖子上取暖的时候,我说,爹,来这儿暖和暖和吧。随即,我撩起了自己的被子。 ⒂父亲一看我这样,就疾步过来,把我撩起的被子一把按下,又在我的前胸后背把被子使劲掖了掖,并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冻了你……” ⒃末了,父亲又说,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我胡乱地应了一声,把头往被子里一扎,一合眼,两颗豌豆大的泪就洇进棉絮里:你知道吗?刚才父亲给我掖被子的时候,他的手真凉啊! ⒄那一年春节,我提着父亲给做的冰灯,和大军他们玩得很痛快。伙伴们都说这个冰灯做得有意思,后来,没几天,它就化了,化成了一片水。但灯,还在我心里。 那一只灯阅读题: 17.2分文章详细叙写大军的灯笼有何作用? 答:

勤以修身 廉以养德

勤以修身廉以养德 廉如清风常拂面,贪似毒药蚀灵魂;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纵观历史的源远长河上,常有徐徐廉洁之清风,让我们铭记在心;也时有股股贪奢之浊流,令我们深恶痛绝。 中华古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一个道德之乡。从孔孟之道到包拯、海瑞之行,其廉洁之风,修身之气,都贯穿着始终。无论勤俭,还是廉洁,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对劳动者成果的尊重,更是一个人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清正为民的重要条件。只有勤俭,才能不为身外之物所动;只有廉洁,才能保持一颗公平公正的心而不为利益所屈,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廉”本该是为官者的基础。然而,如今部分为父母官者却视廉洁如耻。他们抛弃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贪恋上身外之物。人的私欲就像海绵,遇到物质享受之水就会越来越膨胀。贪图享受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习惯权利带来的好处,最终演变成贪污腐败。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认为,为官从政者当需勤以修身,廉以养德。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包拯一生清廉如水,从不讲官威排场,即使官至枢密院副使,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面对贪官污吏他铁面无私,在给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赃吏》中曾道:“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

贼也”。包拯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在端州任知州时,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方好砚相送,他婉言谢绝曰:“不持一砚归”。当官便应如此,不然,做官为何?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廉政的时代才能更加国富民强。载舟覆舟,民意难违,从来做官需勤勉;前车后车,殷鉴不远,自古为政要清廉。廉洁奉公,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不以权利谋取私利,这是一切领导干部乃至所有公务人员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内在的安宁与恒久的快乐。 《老子》说:“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应该说,这种崇高的境界是建立在道德层面之上的。如果只是因为畏惧法律,为了保住职位而不敢取,不敢贪,那也算不得是真正意义上的“廉”,其廉洁的心态不对,也就无法真正摆脱内心的欲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每天都叩问几声自己的心灵,是否曾被利欲熏心,思想是否偏离了良性轨道。唯有时常发出这些问号,才能自知自律,做一个廉洁的人。勤以修身,廉以养德。

《群书治要》与官德修养

《群书治要》与官德修养 刘余莉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群书治要》与官德修养。我们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在《群书治要》中论述的官德修养的重要性;第二个问题,就讲一讲官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必须重视官德修养 (一)关系到官员的成败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必须重视官德修养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就是关系到官员自身的成败,在《群书治要》的《大学》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句话的意思,很多人都误解了。说正是因为这句话,我才不敢学习传统文化了。因为它告诉我们德行很重要,而财富不重要。其实这是对这一句话的误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德行是财富的根本,而财富是德行的枝叶花果,外在显现。像我们学植物的人都知道,植物的枝叶花果能够延伸到哪里,它下边的根也必须能够延伸到哪里。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厚德载物。外在的财物、身份、地位、名声等等,要靠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 在《中庸》上也有这样一句话,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一个人要想获得福禄寿名都齐全,那怎么样呢?必须得有深厚的德行。 正如孔老夫子在评价舜王的时候,他总结的这句话。舜王,他被列为24孝之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后母、他的父亲还有他的一个弟弟,三番五次的要致他于死地。但是舜王并没有怀恨在心,想着去打击报复,反而总是反省自己做的不够好,不能够得父母的欢心。虽然得了天子之位,仍然还去田野去豪气。为什么呢?因为觉得自己做儿子的孝道没有尽的圆满。后来,他的德行终于感化他的后母,也感化了天下的百姓。这个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得到福禄、寿名齐全,也必须培养自己深厚的德行。 而在《尚书》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在内兴起了迷恋女色之风,在外喜欢打猎、游戏,没有节制,还喜欢饮酒,还喜欢靡靡之音,住着又高又大的房屋,墙上还雕着花纹。以上这几种情况,如果有一件出现了,就没有不灭亡的。你看古人,他看一个人现前的所作所为,他就能够评价出、推断出这个人以后的兴衰成败。比如说,在史书上,都有这样的故事。最后的结果和这个人预测的

马德《安静人生》阅读答案完整篇.doc

马德《安静人生》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 及答案- , 安静人生 马德 ①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 ②我见过一匹马在槽枥之间的静立,也见过一头雄狮在草原上静卧,甚至是一只鸟,从一根斜枝扑棱棱飞到另一根斜枝上,呈现出的,都是博大的安静。 ③一切外在的物质形成,如槽枥之间的草料,草原之上的猎物,斜枝之外的飞虫,在安静生命的眼中,像风中的浮云。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所以安静,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蓬勃与丰富。 ④夏日的晚上,我曾经长久地观察过壁虎,这些小小的家伙,在捕食之前最好的隐匿,就是藏身于寂静里。墙壁是静的,昏暗的灯光是静的,扑向灯光的蛾子的飞翔是静的,壁虎蛰伏的身子也是静的,那是一幅优美素淡的夏夜图。只是壁虎四足上潜藏着一点杀机,为整幅画添了一丝残忍,也添了一些心疼。也正因为这样,我没有看到过真正安静的壁虎。 ⑤安静的姿态是美的。蹲坐的云冈石窟里的慈祥的大佛,

敦煌壁画里衣袂飘举的飞天,一棵虬枝盘旋的古树,两片拱土而出的新芽,庭院里晒太阳的老人,柴扉前倚门含羞的女子,这些姿态要么已看破红尘,要么纯净无邪,恰是因为这些,它(他、她)或平和、宁静、恬淡、宠辱不动,或纯真、灵动、洁净、不沾染一尘世俗,于是便呈现给这个世界最美的姿态。 ⑥真正的安静,来自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正如一棵树,红尘中极细的风,物质世界极小的雨,都会引起一树枝柯的宕动、迷乱,不论这棵树是置身在庭院,还是独立于荒野。所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⑦有一天,我去拜会一位遭受了命运挫折的老人。他正端坐在沙发深处,没有看书,没有写书法,只是端坐在那里,甚至都感觉不到他作过任何的思考。我和先生攀谈着,一些陈年往事逐渐勾起了老人的回忆。当他谈到差一点被反动派殴打致死这一段时,语速平缓从容,脸上平静得没有一丝的波澜。这种平静,不是来自岁月的老练和世故,而是来自命运磨难后的超然与豁达。下午的阳光斜照进来,地板上、四壁上,横竖都是窗框投射下的沉重的影子。空气中,一个安静生命的内核在浮沉中发出金属的脆响。 ⑧这不由使我想起小时候,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父亲坐在山梁上吹笛子。一川的溪水,在月光下荡着清幽的光,远山黑黢黢的,村庄黑黢黢的,父亲的笛声婉转、旷远、悠扬。那一晚,山是安静的。水是安静的,村庄是安静的。 ⑨我想说的是,只有在自然的身上,我们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静。

青岛1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青岛1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与父亲的秘密 马德 ①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 ②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 ③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 ④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留过一个《我的父亲》的作文题目,同学们都写了很多,整整一节课,我却只字未写,我不知道怎么去写这个每星期都到城里为人家搓澡的父亲。除了夏秋地里忙的时候,偶尔还可以看到他。冬天,几乎整整一个冬天,便很难再看到他的影子了。到别的伙伴家玩,看到人家的父亲坐在炕上和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温暖情状,我的心里就涩涩的,说不出的难受。 ⑤就因为那篇作文,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以我的沉默反抗着与老师谈父亲的事情。阳光从宽大的窗户照进来,照在老师的脸上,老师的面容在耐心中泛着慈祥的光芒。但任凭他怎么说,我始终沉默着。 ⑥而没有料到的是我快上高中的时候父亲不再去城里了,隐约听他说好像要和别人一块儿去做买卖去了,不干为人家搓澡这个活,我说不出是高兴还是解脱,总之轻松了许多。其实父亲还不知道我原本并不打算去,上高中,因为高中就在城里,我不想让同学们知道我是搓澡工的儿子,更怕哪一天突然在大街上看到他,既然他不去搓澡了,我便开始筹划上高中的事情。报到的那一天,父亲说,我去送送你,我说不用了,父亲并不作声,默默的在一旁帮我拾掇,就在我跨上自行车的那一刻,他一下抓住车把,颇有些坚决的说你没出过门,还是让我送你去吧,我一口回绝了父亲,连头也没回,就走了。父亲一个人在坡上,望了我许久。 ⑦上高中的那段日子是快乐的,不仅是高中的学习生活让我快乐,更重要的是父亲终于不再是一个搓澡工,每次月休回家的时候我都会看到父亲和母亲在家里等我回来,我兴高采烈的给他们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他们一边认真地听,一边不断地颔首微笑,看得出来父母也为我在学校取得的成绩而自豪。 ⑧高三的那一年冬天我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只有母亲一个人在,我问父亲呢,母亲说出去好几天了,还没有回来,我有些怅然。睡到后半夜的时候响起沉闷的咳嗽声,父亲回来了,父亲那棉帽子上挂着白白的雪,象一个圣诞老人,推门进来,他便冲我笑,说小子看给你买的啥?说完后父亲从挎包里倒出几本书来,我一看居然是一整套的《高中各科复习综合训练》,我看着崭新的书,心里突然间涌动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异样感觉。后来我知道,那叫幸福。 ⑨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大学,然后又分配到另一座城市。一次我遇到了初中的语文老

明礼修身 从善养德

明礼修身从善养德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勤劳善良、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荀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四书五经中《礼记?大学》也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通过自我完善为基础,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三国时期54岁的诸葛亮给他8岁儿子的《诫子书》中写道: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希望儿子修身养德。 古人强调“修身”,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每个人也要求加强文明修身.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文明礼仪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式,不但表现在对人的尊重,还表现在对社会秩序、文化秩序的尊重。 文明礼仪既是人们外在的言谈举止的表现,也反映了人们内在的气质。拥有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作为学校的主人,我们义不容辞地要为建设和谐校园做贡献。目前,在美丽的校园里,仍然存在着少数言不美、行不端的不良行为。为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从我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礼修身,创建和谐家园。 一、仪表整洁。认真遵守学生仪容仪表规范:面容干净阳光,头发整洁精神,校服朴素大方。着校服佩胸卡入校,不留怪异发型,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首饰等。 二、明礼修身,语言文明,建构美好心灵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集体;团结协作,勇于创

新。自重自律,自尊自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吸烟喝酒,不沉迷网络游戏。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倡导使用普通话,习惯使用礼貌用语,语言文明不粗俗,杜绝脏话。 三、行为高雅,节约环保,创建和谐家园 以校为家,不破坏公共设施,不乱丢乱扔、不乱吐乱踏、爱护学校花草树木,不乱攀乱折、不乱刻乱画,保护好校园的自然生态,做校园小主人。爱护学校公共设施,不在门窗桌凳上乱踢乱打、乱涂、乱画;爱护墙体,不涂抹践踏墙壁,不在墙体上打球、随意粘贴物品。树立节约意识,洗刷不用长流水,照明不用长明灯,进餐爱惜颗粒粮,购物珍惜分文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保护环境,不践踏草坪,不在餐厅外用餐,不乱扔垃圾,主动把纸类、塑料类、金属和玻璃及其他可回收垃圾分别储存到相应的可回收垃圾筒中,果皮、灰土等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筒。 四、珍爱生命,搭建安全平台 1.课间,不在楼梯口旁嬉戏打闹,不从楼梯扶手上滑下。 2.在上课间操时,不拥挤,有秩序的下楼,靠右慢行,不和同学揽肩或牵手下楼。 3.参加集会时,应听从老师指挥,以班级为单位,有秩序地排队进场和退场。 4.在校内上体育课时,听从体育老师的安排,按要求上好体育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不带打火机等危险物品到学校,不随意触碰教室内外的插座和开关。 6.放学、上学的路上,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 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刘德志总分:100 及格线:60 考试时间:2017-12-04 09:27-2017-12-04 09:29 92分 ?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将君主比作船,()比作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官 o B.吏 o C.百姓 o D.儒生 ? 2.中国古代的很多谏臣,高举()的旗帜制约皇权,这样才保证封建社会的皇帝不昏庸。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统 o B.政统 o C.道统 o D.法统 ? 3.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书 o B.鱼和水

o C.镜子 o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4.()既是忠臣又是干才,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典型。(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关羽 o B.司马懿 o C.赵云 o D.诸葛亮 ? 5.()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的理念。(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仁政德治” o B.“修身养性” o C.“礼义廉耻” o D.“性善论” ? 6.权原说是儒学家()提出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范仲淹 o B.杨震 o C.曾国藩 o D.徐复观 ?7.“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诗里写出了百姓心中的好干部要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谏臣

o B.能臣 o C.忠臣 o D.孤臣 ?8.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思想 o B.中国传统文化 o C.文官制度 o D.科举制 ?9.“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 o B.道家 o C.墨家 o D.法家 ?10.魏征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唐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谏臣 o B.能臣 o C.忠臣 o D.良臣 ?11.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借鉴古代官德?()(多选题4分)得分:0分

作者 马德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 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一类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 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读者》原创版2012年2期“卷首语” 人生最美,不过是凭栏看落雪 马德 1 月休,接儿子回家。 儿子月考考得不错。车上,热热闹闹的,跟妈妈讨论着成绩,以及发生在班里的事情。 多美的雪。我淡淡地说了一句。车窗外,雪无声地下着,四野雅净,素素白白的精灵,从天际一直迤逦到心里。娘儿俩似乎还沉浸在讨论的热闹里,以及对未来的宏大构想中。他们并未听到我的话。 多美的雪啊!我又说了一遍。她不无揶揄地说,你看你,跟儿子谈点学习,雪年年下,有什么重要? 我笑笑。说,人生无论怎么拼搏,怎么奋斗,走到最后,最好的生活,不是居高位,不是拥富贵,也不过是,千里万里,此时彼时,倚楼凭栏,看一场落雪。 这看雪也能看出人生的幸福?——依旧是揶揄。 当然了,雪不重要,看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看雪时候,那满怀欢喜的情绪,以及这情绪背后,那颗无边宁静的心。

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时间:2016-08-13 09:09:34 | 作者:高春燕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诚信,可以让一个人无愧于心。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他奉命出使徐、鲁、齐、郑、卫、晋等国。他经过徐国时,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佩戴的宝剑,却难以启齿。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便赠送给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后,再途经徐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遗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宝剑赠给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季札子对于除了自己之外没有知道的事,也毫不马虎,不做违背己心的事,可见他守信的思想境界之高。 人无信不立。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于是就说服了秦孝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扫墓百姓中有谁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于这种做法感到很奇怪,没有人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随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那块木头的人给50金。这时,终于有个胆大的人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立马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效果立竿见影,使百姓相信了新法可信,从而推行了新法。正是商鞅这种言而有信的做法,才使得商鞅变法的成功。 诚信,成就仕途的美满。通往顺畅的事业之路,必不可以的便是诚信。北宋词人晏殊亦是如此。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存给皇帝,皇帝召见他后,就让他和一千多名进士一同考试。由于考题他曾做过,他便把实情告知给皇帝,并要求皇帝重新出题。皇帝与大臣便共议了一道更难的题目给他,结果,答卷优秀,获得了皇帝的赞赏,赐予了他“同进士出身”,拥了一翻好的事业。正是晏殊的诚实才造就了他仁途的美满,事业的成功。 诚以美德,信以修身,为你的人生添上一抹亮色!

【语文】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的一部分。我毫不怀疑,早晚有一天,我出去长途旅行,会亲眼看见这一个国度的小小的

②根据《简·爱》相关情节,说说哪件事让“我”感到“心灵上的痛苦”。 【答案】 (1)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老人与海》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2) ①格列佛游记② “我”受到表兄的欺负,后来被舅妈关进红房子。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9分) 寻找 马德 (1)那些年,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 (2)雨后的黄昏,对面的山坡上,成群的牛羊从坡上俯冲下来,一脚脚,都踩在村庄忙得有些错乱的神经上。 (3)夕照漫过,一场寻找就要开始了。 (4)父亲说,你去看看咱家的羊都回来了没有,我去井台上饮牲口。 (5)父亲的话,我哪敢怠慢,一口气跑到家。羊们正循着里巷的石板路,昂首挺胸地往家走。1,2,3,4,5,6,不对,少1只。我一关院门,赶紧往邻居家跑。 (6)大奶奶,你们家羊多不?我看看啊,不多。一句回答很快隔着墙扔了出来,大奶奶永远这么利索。 (7)三姑夫,你家羊多不?我跳进他家的羊圈,一数,他家的羊不多不少,正好。 (8)我有些沮丧。 (9)到了李神七家,他媳妇神神叨叨的,一天到晚,只拜神鬼,不管牛羊的事。我就纳闷了,一个从来不管牛羊的人家,居然牲口一头也没少过,你说,这该找谁说理去。 (10)李神七,你家的羊多不?不知道,你自己去看!是李神七媳妇的回答,隔着耳窗传过来,遥远,苍凉,冷得触不到一点温暖。

(21)那,我家的羊呢?我家的羊在哪里?我一急,赶紧跑啊,找啊,直到吓醒自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3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写“我”寻找羊和骡子的事情。 B.找骡子时,“我”没找遍芦草沟就回来了。 C.直到现在,“我”仍没找到“我”家的羊。 D.“我”的寻找从现实延伸到梦境里。 7.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4分) (1)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 (2)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 8.第(18)(19)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9.本文中“我”在“寻找”,许多文学作品也写到“寻找”,如《孤独之旅》《小王子》等,这引发了你对“寻找”的哪些思考?结合本文,联系你读过的课文或其他作品,加以阐述。(8分) 【答案】 6.(3分)C 7.(4分) (1)一连两个“又”字写出了牲口没回来, “我”要去寻找是经常的事,表现了“我”着急、抱怨、无奈的心理. (2)“咕咚一声”和“掉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天色瞬间变黑,表现了“我”在黑夜中仍找不到骡子的恐慌。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带解析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带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与父亲的秘密 马德 ①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 ②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 ③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 ④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留过一个《我的父亲》的作文题目,同学们都写了很多,整整一节课,我却只字未写,我不知道怎么去写这个每星期都到城里为人家搓澡的父亲。除了夏秋地里忙的时候,偶尔还可以看到他。冬天,几乎整整一个冬天,便很难再看到他的影子了。到别的伙伴家玩,看到人家的父亲坐在炕上和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温暖情状,我的心里就涩涩的,说不出的难受。 ⑤就因为那篇作文,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以我的沉默反抗着与老师谈父亲的事情。阳光从宽大的窗户照进来,照在老师的脸上,老师的面容在耐心中泛着慈祥的光芒。但任凭他怎么说,我始终沉默着。 ⑥而没有料到的是我快上高中的时候父亲不再去城里了,隐约听他说好像要和别人一块儿去做买卖去了,不干为人家搓澡这个活,我说不出是高兴还是解脱,总之轻松了许多。其实父亲还不知道我原本并不打算去,上高中,因为高中就在城里,我不想让同学们知道我是搓澡工的儿子,更怕哪一天突然在大街上看到他,既然他不去搓澡了,我便开始筹划上高中的事情。报到的那一天,父亲说,我去送送你,我说不用了,父亲并不作声,默默的在一旁帮我拾掇,就在我跨上自行车的那一刻,他一下抓住车把,颇有些坚决的说你没出过门,还是让我送你去吧,我一口回绝了父亲,连头也没回,就走了。父亲一个人在坡上,望了我许久。 ⑦上高中的那段日子是快乐的,不仅是高中的学习生活让我快乐,更重要的是父亲终于不再是一个搓澡工,每次月休回家的时候我都会看到父亲和母亲在家里等我回来,我兴高采烈的给他们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他们一边认真地听,一边不断地颔首微笑,看得出来父母也为我在学校取得的成绩而自豪。 ⑧高三的那一年冬天我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只有母亲一个人在,我问父亲呢,母亲说出去好几天了,还没有回来,我有些怅然。睡到后半夜的时候响起沉闷的咳嗽声,父亲回来了,父亲那棉帽子上挂着白白的雪,象一个圣诞老人,推门进来,他便冲我笑,说小子看给你买的啥?说完后父亲从挎包里倒出几本书来,我一看居然是一整套的《高中各科复习综合训练》,我看着崭新的书,心里突然间涌动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异样感觉。后来我知道,那叫幸福。 ⑨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大学,然后又分配到另一座城市。一次我遇到了初中的语文老

静心(宁静致远 修身养德)

静心·净心·尽心 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我们的德育教育自然也要汲取其中之精华,塑教育之根,德育之本。 围绕着“精心”两个字,我们新增了“静心苑”这个校园景点。“静心”就是让学生的心静下来,能心平气和的学习和生活,以最大的限度表现自己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静心”是守诺、懂法、提能的前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的人才能认真观察世界,洞悉事物的规律;有心的人才能整合多方的信息,找到最佳方案;有心人才能知进知退,把握良机。谁心乱如麻,处理事情一定急躁冒进,谁心静如水,思考问题一定缜密沉稳。 大家都知道,小学里的孩子,个个好动,生性活泼、心情浮动,选择性记忆力强。能记住死党的生日、星座,却不愿意多记些诗词歌赋。其实作为家长和老师都清楚,这里的区别只是对一件事用心不用心的问题。如果孩子能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观察世界,思考问题,其待人接物、与人合作的能力一定大大提高,处理事情也一定更合理合法。“心静才有好心境”。拥有一个宁静致远的好心境,他的内心世界一定充满阳光,一天到晚豁达开朗,才思敏捷,其学习的困难度就会相对降低,也就达到了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 1、“国旗下讲话”增强使命。国旗下讲话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项常规活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上,学生代表对着朝阳,面对国旗对全校师生进行主题演讲。主题紧扣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感恩爱国教育。在社会、家庭的责任感使命感的促使下,使同学们静心学习! 2、实践教育触动真情。结合成都市的北改号召,我校绿手指社团参观了四川省河流文化研究会在郫县安龙的的水环境教育中心,孩子们在涉身田埂的同时,体验勤俭的必要性。 3、感恩诗画修身养性。我校毕业的优秀学子与四川省书法界大师齐聚我校,与孩子们手拉手共创共享新城北,在大师们勾画下,孩子们感受到了静下心来写诗作画的乐趣,而优秀学子这种感恩母校的行为深深的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 4、活动引领课间生活。合唱比赛、排球比赛、故事会、跳绳比赛等等一系列的活动,都在告诉孩子们如何进行安全有效的课间活动,只有有了课间活动的目的,孩子们才会告别盲目的追逐奔跑,静下心来去专注于某项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