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身以养德

常修身以养德
常修身以养德

常修身以养德

古人向来有修身的传统,《礼记·大学》中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古人修身养德之精神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逐步推进的今天,对我们来说仍极具借鉴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许多领导干部放松了学习和对自身的要求,扭曲了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不住诱惑,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笔者以为,作为一名基层法庭司法工作人员,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和政治文化理论学习极为重要。

第一,我们要时刻保持谦卑、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使自己的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第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操守、凛然的正气,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养成。在司法工作实践中,我们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更新,创新司法工作方式方法,切

实考虑当事人的难处,融法、理、情于一体,能动司法,真正做到司法为公,执法为民。

第三,每日三省吾身,善于总结自己。竹子常被古人借以明志,正所谓“有结乃韧,有结乃高,结而后实”。修身养德亦需像竹子,每前进一步,都需小结一次,无论在修身养德中,还是在工作实践中,都要学会并善于总结,看一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的利益,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否能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新形势,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养成“一身正气”的风骨、“一尘不染”的节操。

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曾经动情地说到:“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广的博爱,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作为一名法院工作人员,只有不断修智、修心、修德和修行,坚持热情、务实、高效、的工作准则,勇于担当、志存高远,才能抵制诱惑、公正司法,才能坚守住司法公平正义这最后一道防线!

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法院

王稳石

修身养德

修身养德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 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出师表》、《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一共有七步: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2)注意词句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有在自己读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

以俭养德

诸葛亮在他的《戒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一语道破了勤俭是一种美德这个道理。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凡是有卓越成就的人生活上都是勤俭节约的。所以我们也要勤俭。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在勤俭方面做的很好。 勤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常说:“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但,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也就是:节俭,是有德之人同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但在生活中,有几个人会把节俭这两个字牢记在心中呢? “半截粉笔尤爱惜,公家物什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这是徐特立的《粉笔诗》。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简朴。这首诗是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的。当时在他每天巡视学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来,装到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这学校教学的几年里,差不多没用过一枝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就写诗来教育学生。徐特立不仅自己勤俭节约,也教育了下一代学习他。 东晋有一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他厌倦了奢华,不肯搬进准备好的官府,多年只住在茅草房里。后来他女儿出嫁,人们以为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的这一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原来是吴隐之让一个仆人一大早到集市上把一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置办一点东西,这一条狗能卖多少钱啊!就连仆人也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这就是“卖狗嫁女”的故事。就连古时的大官都有节俭的,我们为什么不呢? 在生活中,就有很多浪费奢侈的例子:同学们在打水的时候,总能见到有些同学打完水就走,总能见到那些没有拧紧的水龙头在不停地哗哗流水;在家吃饭的时候,总能见到一些吃饭挑挑剔剔的同学剩下饭菜,总能见到碗里剩下很多的饭;在某些公共场所里,总能见到有人用完灯就离开,总能见到一些没有被随手关掉的灯。可能有些同学会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这么好,浪费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这样做,那地球上的资源够我们用上几天呢?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挥霍奢侈、铺张浪费为人们所不齿。可是有的学校里学生浪费粮食严重,有的同学竟然用馒头打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同学们打仗的时候为什么就想不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呢? 俗话说:“身披一缕,当思织女之劳;日食三餐,每念农夫之苦。”我们勤俭的同时也在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现在如果大家只知道浪费,不知道节俭,我们就败坏了我们的传统美德。相反,如果我们尽可能地履行节约,勤俭持家,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就会更快地富裕起来,美德就会传颂下去。让勤俭永驻于心。 俭朴,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800年前,司马光以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训俭示康》,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生活上严以律己,勤俭节约。在焦裕禄看来,生活节俭并不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则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我们也要像焦裕禄一样,为祖国造就更辉煌的明天!方志敏身为将军,经手的款项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是几件破汗衫和破袜子。敬爱的周总理规定自己的主食要吃三分之一的粗食,一双布鞋底磨穿了三次,还要缝起再穿,牙刷只剩下一半毛,还继续使用,连用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引导语:人只有再从容的情况下,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从容平淡,才是真我。 静以修身。 很早就知道这句话,但真正喜欢,还是在后来。 发生了许多事,经历了太多的热闹,终于慢慢地静了下来。

曾经在杂沓声中狂野奔跑的马,马蹄慢下来,散下来,晶莹的汗珠静静地滑过热气蒸腾的皮肤,隐约滴落有声。蓦然间,感到岁月静好,一种悄悄弥漫的幸福和美就这样柔软地击中我的心,让人微笑而泪下。 热闹,热闹,真的曾经热闹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热闹绚烂,可是在热闹中为什么不能抓住幸福之尾呢? 有人说:一个不停行走的人,他不会幸福,因为他不能回忆;而一个不会回忆的人,他是不能安静的。可能,

安静是幸福的基础吧。 哦,热闹得连回忆都没有了,或者说连回味都没有了,这怎么能够留住喜欢安静的幸福呢? 幸福原来跟狂欢不同,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犹如浪涛裹挟着幸福的浪花滚涌而去,残留下的是抹平的一览无余的薄凉沙滩;烟花的热闹、狂欢,突如其来,又刹那成空,苍凉的感慨暗如夜色,深不见底。这样的心,这样的人,连回首都不愿,连安静都不耐,如何去看那幸福笑靥

如花? 米兰昆德拉在《慢》中写道:马车消失在晨雾中,我启动了汽车。 静消失,闹神速登场,幸福也就被甩到身后了。那么,谁的幸福还在原地打坐,心无旁骛地等待主人乘着马车归来? 如果说人的一生,是不断重新走向自己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一定不是乱哄哄的怀疑,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

被翻译、被解读,而是安静下来。静下来,轻声地呼唤自己,让心灵的尘埃被时光的清风拂去,远离喧嚣,自己和自己合二为一,眼含热泪地道一声:我回来了,一切都还好吧? 静以修身,只能是自始至终的静,鸟鸣山更幽的静,天荒地老的静。 在静中修自己,寻自己,找到了,回来了,然后才发现,幸福也跟来了。那么近地贴着你,那么紧地拥抱着你,

俭以养德演讲稿3篇

俭以养德演讲稿3篇 俭以养德演讲稿篇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诫子书》中的名言,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培养品质,陶冶情操,终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的今天,心中难免会多一点烦闷和焦虑。然而,浮躁是学习的大敌,正因浮躁,我们不能冷静清醒地自我检查,更不会去耐心改正自身的问题。一个人如果不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改正,那么其思想就不能得到完善。所以,“静”字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想拥有才识就要学习,而学习必须静心。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静以修身”,做一个平静踏实的人。 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的现在,追求时尚和潮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盲目追求时尚会使同学们在人生之路中迷失方向而不思进取,不分轻重。“俭以养德”正是要告诫大家做到俭朴节约,纯真朴实。一味追求潮流,却往往把自我丢掉了。我们是学生,俭朴大方就是学生该有的美,让我们在潮流生活的杂乱中反璞归真吧! 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培养自己的高尚

品质。让我们铭记这句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做一品质高尚,平静踏实,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谢谢大家! 俭以养德演讲稿篇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9班刘媛媛。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俭以养德》。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言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有致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同样以节俭来提高自身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渡过困境,他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计划。他把所有的收入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古人尚如此,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的我们是否更应该躬身自问“今天的我们是否继承了“勤俭节约”传统美德?” 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人们的节约意识却越显淡薄,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种比阔斗富的不良之风。有的人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有的人则认为,反对铺张浪费不过是刮一阵风,“风头”一过,照样可以山珍海味肆意挥霍。 而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俭以养德,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责任和信仰!我国当前社会资源紧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好自己身边现有的资源。如

俭以养德_3

俭以养德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立论和驳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2.理解设问、反问在论证中的作用。 3.从道德品质的高度,理解提倡俭朴的重要;青年一代应继承发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引出的? 分析:“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用这样一句具有普遍性、貌似有理的话作为开头,引出错误论点,很自然,又易引起读者的兴趣。接着用利导的口吻,进行初步分析:我们并不是赞成“吝啬”,适当的、有节制的消费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无节制的信手乱花,则有修于节约精神。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让人心服口服。在此基础上自然地提出“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顺理成章。然后引用诸葛亮的名著“俭以养德’,点明题旨,从道德品质的高度生发出中心论点: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文章的第一部分就这样一步一步巧妙地引入正题,写得有很有据,合情合理,使人不知不觉地同作者一起进入了对论题的讨论。 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分析:从“精力”、“影响”、“后果”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3.本文为什么采用间接反驳方法?怎样将驳论与立论紧密结合起来的? 分析:采用间接反驳,这是因为“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的错误论调实质是对节俭缺乏深刻的认识,不明白节俭与思想品德的关系。要纠正这种错误思想,不宜采用直接反驳的方法,而直采用间接反驳的方法,从正面讲清“俭以养德”的道理,使持有偏见的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认识节俭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4.设问句和反问句在论证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分析: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句是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用疑问句式表达,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是故作惊人之谈吗?”答曰:“非也!”这正是抓住读者心理能产生的疑问,用设问提出,更为适合读者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 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方式和加重语气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反问句比陈述句不但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如:“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在生活中,不是屡见不鲜吗?”用反问句来摆事实,不但事实显得确凿无疑;而且能发人深省。 5.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分析:(1)摆事实,讲道理,事理结合紧密,相辅相成。 文中既列举了确凿的事实材料,又援引理论作论据。且对所举事实材料所蕴含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事与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如阐述“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这个分论点时,既从人的脑子的容量是有限的,考虑生活多了,就不能过多地考

勤以修身 廉以养德

勤以修身廉以养德 廉如清风常拂面,贪似毒药蚀灵魂;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纵观历史的源远长河上,常有徐徐廉洁之清风,让我们铭记在心;也时有股股贪奢之浊流,令我们深恶痛绝。 中华古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一个道德之乡。从孔孟之道到包拯、海瑞之行,其廉洁之风,修身之气,都贯穿着始终。无论勤俭,还是廉洁,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对劳动者成果的尊重,更是一个人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清正为民的重要条件。只有勤俭,才能不为身外之物所动;只有廉洁,才能保持一颗公平公正的心而不为利益所屈,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廉”本该是为官者的基础。然而,如今部分为父母官者却视廉洁如耻。他们抛弃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贪恋上身外之物。人的私欲就像海绵,遇到物质享受之水就会越来越膨胀。贪图享受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习惯权利带来的好处,最终演变成贪污腐败。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认为,为官从政者当需勤以修身,廉以养德。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包拯一生清廉如水,从不讲官威排场,即使官至枢密院副使,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面对贪官污吏他铁面无私,在给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赃吏》中曾道:“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

贼也”。包拯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在端州任知州时,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方好砚相送,他婉言谢绝曰:“不持一砚归”。当官便应如此,不然,做官为何?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廉政的时代才能更加国富民强。载舟覆舟,民意难违,从来做官需勤勉;前车后车,殷鉴不远,自古为政要清廉。廉洁奉公,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不以权利谋取私利,这是一切领导干部乃至所有公务人员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内在的安宁与恒久的快乐。 《老子》说:“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应该说,这种崇高的境界是建立在道德层面之上的。如果只是因为畏惧法律,为了保住职位而不敢取,不敢贪,那也算不得是真正意义上的“廉”,其廉洁的心态不对,也就无法真正摆脱内心的欲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每天都叩问几声自己的心灵,是否曾被利欲熏心,思想是否偏离了良性轨道。唯有时常发出这些问号,才能自知自律,做一个廉洁的人。勤以修身,廉以养德。

俭以养德演讲稿

篇一:《俭以养德》演讲稿 让勤俭轰轰烈烈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美德。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让勤俭轰轰烈烈。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国人所提倡。传统文化推崇勤俭,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资源的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人们的勤俭。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三十六路烟尘,七十二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而共产党人方志敏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只有几件汗衫和破袜子;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传为佳话;向警予也以一个“粗瓷大碗”为后人传诵。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得到从中央到民众的支持,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至今仍被孩童们所吟唱,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中华民族从未丧失“勤俭”的千古美德。 勤奋工作,俭朴生活,俭以养德。俗话说的好,“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世穷”,能够做到这点的人必然是心态健康,人格独立。当我们的身心全部扑在工作上的时候,就没有多少闲功夫去过度消费了,更不可能去奢侈浪费;当我们以简朴的方式生活的时候,我们才能有一颗不浮燥,不患得患失而平静的心。 不懂得“俭以养德”的人,何以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不明白做人的道理,既便是侥幸获得了一次成功,也会因凝聚不了更多的力量,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步履维艰;俗话说的好:成由节俭败由奢。大多数失败都是对“俭以养德”的无知。 “俭以养德”对我们的人生影响较大,处理的不好就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处理的好就象“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对人生的作用之大不可估量。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勤俭轰轰烈烈吧!篇二: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13级物流管理1班的甘道祥,今天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庄严的国旗下发言。上周四,也就是10月31日,是由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明礼修身 从善养德

明礼修身从善养德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勤劳善良、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荀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四书五经中《礼记?大学》也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通过自我完善为基础,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三国时期54岁的诸葛亮给他8岁儿子的《诫子书》中写道: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希望儿子修身养德。 古人强调“修身”,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每个人也要求加强文明修身.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文明礼仪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式,不但表现在对人的尊重,还表现在对社会秩序、文化秩序的尊重。 文明礼仪既是人们外在的言谈举止的表现,也反映了人们内在的气质。拥有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作为学校的主人,我们义不容辞地要为建设和谐校园做贡献。目前,在美丽的校园里,仍然存在着少数言不美、行不端的不良行为。为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从我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礼修身,创建和谐家园。 一、仪表整洁。认真遵守学生仪容仪表规范:面容干净阳光,头发整洁精神,校服朴素大方。着校服佩胸卡入校,不留怪异发型,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首饰等。 二、明礼修身,语言文明,建构美好心灵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集体;团结协作,勇于创

新。自重自律,自尊自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吸烟喝酒,不沉迷网络游戏。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倡导使用普通话,习惯使用礼貌用语,语言文明不粗俗,杜绝脏话。 三、行为高雅,节约环保,创建和谐家园 以校为家,不破坏公共设施,不乱丢乱扔、不乱吐乱踏、爱护学校花草树木,不乱攀乱折、不乱刻乱画,保护好校园的自然生态,做校园小主人。爱护学校公共设施,不在门窗桌凳上乱踢乱打、乱涂、乱画;爱护墙体,不涂抹践踏墙壁,不在墙体上打球、随意粘贴物品。树立节约意识,洗刷不用长流水,照明不用长明灯,进餐爱惜颗粒粮,购物珍惜分文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保护环境,不践踏草坪,不在餐厅外用餐,不乱扔垃圾,主动把纸类、塑料类、金属和玻璃及其他可回收垃圾分别储存到相应的可回收垃圾筒中,果皮、灰土等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筒。 四、珍爱生命,搭建安全平台 1.课间,不在楼梯口旁嬉戏打闹,不从楼梯扶手上滑下。 2.在上课间操时,不拥挤,有秩序的下楼,靠右慢行,不和同学揽肩或牵手下楼。 3.参加集会时,应听从老师指挥,以班级为单位,有秩序地排队进场和退场。 4.在校内上体育课时,听从体育老师的安排,按要求上好体育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不带打火机等危险物品到学校,不随意触碰教室内外的插座和开关。 6.放学、上学的路上,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

俭以养德 从小做起

俭以养德从小做起 1310班 班会目标: 1、传承中华民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传统美德 2、培养学生“崇尚节约、修身律己、践行责任”的道德品质 3、从小建立勤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班会重点: 1、培养学生“崇尚节约、修身律己、践行责任”的道德品质 2、从小建立勤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班会过程: “俭以养德”指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出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志,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节约日。勤俭节约是什么?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节约。勤俭节约,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节约,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世界勤俭节约日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节约的一种呼唤。 是的,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最应当拥有的就是节约意识。雷锋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是雷锋的座右铭,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勤俭节约,努力工作,不怕艰难困苦,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一、俭以养德伟人故事 1. 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2.雷锋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3.外国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二、勤俭从哪做起? 1.节约用水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其中,脑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连坚硬的骨胳里也含水22%!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缺水15%,往往致命。干渴给人的威胁,往往甚于饥饿。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有人估计为两个月),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周左右。

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时间:2016-08-13 09:09:34 | 作者:高春燕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诚信,可以让一个人无愧于心。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他奉命出使徐、鲁、齐、郑、卫、晋等国。他经过徐国时,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佩戴的宝剑,却难以启齿。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便赠送给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后,再途经徐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遗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宝剑赠给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季札子对于除了自己之外没有知道的事,也毫不马虎,不做违背己心的事,可见他守信的思想境界之高。 人无信不立。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于是就说服了秦孝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扫墓百姓中有谁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于这种做法感到很奇怪,没有人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随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那块木头的人给50金。这时,终于有个胆大的人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立马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效果立竿见影,使百姓相信了新法可信,从而推行了新法。正是商鞅这种言而有信的做法,才使得商鞅变法的成功。 诚信,成就仕途的美满。通往顺畅的事业之路,必不可以的便是诚信。北宋词人晏殊亦是如此。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存给皇帝,皇帝召见他后,就让他和一千多名进士一同考试。由于考题他曾做过,他便把实情告知给皇帝,并要求皇帝重新出题。皇帝与大臣便共议了一道更难的题目给他,结果,答卷优秀,获得了皇帝的赞赏,赐予了他“同进士出身”,拥了一翻好的事业。正是晏殊的诚实才造就了他仁途的美满,事业的成功。 诚以美德,信以修身,为你的人生添上一抹亮色!

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 马铁丁 “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 啊哟哟,同志,何必那么生气?我们并不是吝啬鬼,并不是那种临死的时候看见点两根灯草就闭不上眼睛的人,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有节制地满足自己合理的物质要求,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适用于整个国家、每个集体、每个家庭,也适用于每个人。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可能牵联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是故作惊人之谈吗?答曰:非也! 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了。脑子里过多地想着一顿佳肴、一件漂亮衣服、好表、好无线电收音机之类(我说的是过多,并非根本要不得),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和劳动的问题。 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当然更不是。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此其一。 其二,如果你是国家干部或者先进的劳动者,还得考虑到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周围的人发生影响。 高尔基在回忆列宁的时候,写道:“生活俭朴,没有烟酒的嗜好,从早到晚忙于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他完全不会关心自己,可是仔细地注意同志们的生活。”高尔基感到,列宁有一个生活逻辑:“人们生活过得坏,那就是说,我也应当过得坏。” 当大多数人生活水平还低的时候,你在生活上过分突出,一方面容易脱离群众,另一方面如果相互效尤,形成风气,也就会无形中浪费了本来可以节省的国家物质财富。 其三,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条界线的,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即使是马其诺防线,也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不是在“三反”“五反”斗争中发现过吗? 我国是一穷二白的国家,这个总前提就规定了每个人必须学会过穷日子。只有会过穷日子才能产生出富来,才能在我们的国土上建立起人间的天堂。 我们谈的“俭以养德”,当然不是诸葛亮时代的封建道德,而是当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美德。艰苦朴素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不亦宜乎!

静心(宁静致远 修身养德)

静心·净心·尽心 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我们的德育教育自然也要汲取其中之精华,塑教育之根,德育之本。 围绕着“精心”两个字,我们新增了“静心苑”这个校园景点。“静心”就是让学生的心静下来,能心平气和的学习和生活,以最大的限度表现自己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静心”是守诺、懂法、提能的前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的人才能认真观察世界,洞悉事物的规律;有心的人才能整合多方的信息,找到最佳方案;有心人才能知进知退,把握良机。谁心乱如麻,处理事情一定急躁冒进,谁心静如水,思考问题一定缜密沉稳。 大家都知道,小学里的孩子,个个好动,生性活泼、心情浮动,选择性记忆力强。能记住死党的生日、星座,却不愿意多记些诗词歌赋。其实作为家长和老师都清楚,这里的区别只是对一件事用心不用心的问题。如果孩子能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观察世界,思考问题,其待人接物、与人合作的能力一定大大提高,处理事情也一定更合理合法。“心静才有好心境”。拥有一个宁静致远的好心境,他的内心世界一定充满阳光,一天到晚豁达开朗,才思敏捷,其学习的困难度就会相对降低,也就达到了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 1、“国旗下讲话”增强使命。国旗下讲话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项常规活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上,学生代表对着朝阳,面对国旗对全校师生进行主题演讲。主题紧扣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感恩爱国教育。在社会、家庭的责任感使命感的促使下,使同学们静心学习! 2、实践教育触动真情。结合成都市的北改号召,我校绿手指社团参观了四川省河流文化研究会在郫县安龙的的水环境教育中心,孩子们在涉身田埂的同时,体验勤俭的必要性。 3、感恩诗画修身养性。我校毕业的优秀学子与四川省书法界大师齐聚我校,与孩子们手拉手共创共享新城北,在大师们勾画下,孩子们感受到了静下心来写诗作画的乐趣,而优秀学子这种感恩母校的行为深深的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 4、活动引领课间生活。合唱比赛、排球比赛、故事会、跳绳比赛等等一系列的活动,都在告诉孩子们如何进行安全有效的课间活动,只有有了课间活动的目的,孩子们才会告别盲目的追逐奔跑,静下心来去专注于某项活动。

俭以养德作文6篇

俭以养德作文6篇 “千古良相”诸葛亮曾这样告戒自己的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表达了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佳句。陆贽也曾说过: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由此看来,节俭真是一条古老的修养之道。 古希腊人曾提倡四种美德,其中一条就是节俭。那么, 为什么要节俭呢?中国古代就有一句名言:养心莫善与寡欲。它告诉我们,只有过一种粗茶淡饭,勤俭节约的淡泊生活,才是养心娱乐、陶冶性情最好的方法。因此,勤俭节约对修身养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为社会服务,实现人生价值。 关于勤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 也会赋予勤俭以新的内容。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贴子,是关于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的故事,贴子出来几分钟,就有很多跟贴的,经过众网友的共同讨论研究,在很短的时间里,即向小天使基金提出申请,要求从小天使基金的一个分基金会中拨款,为小女孩治病,速度之快,人心之齐,令我十分惊讶。可更令我惊讶的是,这个贴吧是某内地歌手的贴吧,而那个分基金会竟是这

位歌手的粉丝自发建立的,从建立这个基金会起,就不断有善款从世界各地汇来,这位歌手更是带头,把自己演唱会的收入全部捐给了基金会,至今善款总数已过百万! 我十分惊异与这举动,也曾询问过他们,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从这位歌手身上学到了很多包括节俭在内的优良品质,由于这位歌手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并且成为小天使基金的代言人,这群粉丝就决定追随偶像,在日常生活中勤劳节俭,省下钱来回报社会,关心白血病患者,于是第一个以粉丝名称建立的基金会诞生了,到目前为止,已帮助了很多白血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很多人都不懂节俭到底要为了什么,看看这个事例,难道不会觉得,节俭是为了回报社会,帮助他人吗?这样说来,勤俭,真的是一件重要而且有意义的事,它表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从小事开始节约资源, 节约金钱,然后将它们用到建设祖国,为他人服务的事情上,每个人都会变成品德高尚的人,这世界就会真的像天堂般一一真,善,美。 篇二: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生活感悟随笔1000字篇一: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 一滴水,积攒起来就是海;一片绿叶,聚集 起来便为森林;一枝花草,保护起来变成花园; 一粒沙,堆积起来形成塔。而一枚小小的硬币, 节省下来,就会有无数的希望和财富。 这,就是节约的力量!崇尚勤俭节约的人, 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散发出优雅高尚的气息。 多少伟人,因为他们的勤劳能干,能屈能伸,将 司马光的以俭立名,以奢自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才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脱颖而出,功成名就,成 为一位英雄。成名后,他们不骄不躁,仍然坚守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 维艰的信仰,终于成为一代伟人!也许,这就是 励志版的伟人是怎样炼成的吧。但,我们可以知道,要成就大事,非勤俭节约能够缺席的。一个人,无论他是多么地腰缠万贯,无论他是多么伟大,而少了节俭这个嘉宾,再多的钱财也会挥霍 殆尽,再无瑕的伟大英雄也会被抹上一缕黑,永 远不能成为人们心目中那个顶天立地的人物。

简朴是人们不能缺少的一种美德,正是因为 无数人的经历,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可 是现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原有的节衣 缩食在发生着变革,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现象,但,我们决不 能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我们并不推崇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而是 要从前辈们身上汲取这种可贵的精神财富,而加 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写到这里,我并不想举毛主席毛巾毯用十几年、周总理捡饭粒这些已经能够被用滥的正面例子,它们离我们实在太遥远。我们需要忧心的, 是现在青少年的挥霍无度啊!诸多犹如郭美美事件、中学生微博炫富的案例是真正需要我们警醒 和担心的。没错,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我们也比过去的人们更加懂得享受生活了。可是,出行就一定要豪车吗?随便一辆小轿车以车代步 不行吗?皮包就一定要LV吗?任何一种能够容纳 东西的不也很好吗?如果能够省下购买这些奢侈 品的金钱和精力,不知道会有多少所学校在贫困 山区拔地而起,不知道会有多少双渴望知识的大 眼睛得到满足。难道拥有奢侈品的快乐,比得上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篇一:国旗下讲话稿: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国旗下讲话稿: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国旗下讲话稿: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高二(3)班的廖xx,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身自清,俭以养德德自成”。修身养德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当前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更要重视自身道德修养,正如诸葛亮有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以修身”是“思”。它要求我们在这复杂喧嚣的社会当中,以平和安宁的心态涵养提升自己,我们要致力于增长学识、提升素养的要求。它需要我们在“静”中自我思考、自我反省,不断审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做出客观分析来及时弥补、修正和改进。 面对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我们心中难免会有烦闷和焦虑。浮躁,将使我们不能冷静的思考,清醒地反思。一个人如果不能“吾日三省吾身”,那么他的思想就不能逐日得到进步和升华。因此,“静”十分重要,“思”不可缺少。“想拥有才识就要学习,学习必须静心。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唯有在紧张的学习中做到“思

己之所缺”“静以修身”,才会自我的外在和内在的提升。 “俭以养德”是“行”,它要求我们要以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德行,这不仅是指金钱,还指时间,言行举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足以体现古人视勤俭节约为做人之本的重要性。即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朴素持家、勤俭兴业的品德依然是被人们称赞的。对我们而言,要时刻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警醒自己,让自己在面对任何人和事时,心静下来,于纷繁的世事间拨云见日,不盲从迷失。 《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尊重苏东坡,以节俭来提高自身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以“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各种难关。。我还敬重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古人尚如此,那么昂首挺立的翠园学子是否更应该躬身自问“今天的我们是否继承了’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的现在,追求时 尚和潮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盲目追求时尚会使同学们在人生之路中迷失方向而不思进取,不分轻重。“俭以养德”正是要告诫大家做到俭朴节约,纯真朴实。 我们作为一名翠园的学生,应该学习前辈们对勤俭价值观,学会以俭修身、以勤养德,在今后的成长中践行这种道德品质,学习这种人格力量,也是为将来自己的出彩人生赢得基础。(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原文《群书治要》—执中体道篇、修身养德篇

《群书治要》修身养德篇 第一章孝德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任之本与?? (2)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3)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 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 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4)父虽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虽死,慈亲之爱之不懈。 (5)子曰: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候、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市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 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 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 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第二章谦敬 (1)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2)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3)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第三章谨言 (1)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 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2)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 之瞽。? (3)言之不可复者,其言不信也;行之不可再者,其行贼暴也。故言而不信,则民不附;行而 贼暴,则天下怨;民不附,天下怨,此灭亡之所从生也,故明主禁之。故曰:?凡言之不可复,行之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 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第四章慎行 (1)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3)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4)言出于口,不可禁于人;行发于近,不可禁于远。事者,难成易败;名者,难立易废。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漫谈诸葛亮的《诫子书》 毕宝魁 杜甫《蜀相》中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最精炼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出处和丰功伟绩。“两朝开济”四字便概括出诸葛亮佐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拯救危局的大智慧,真令人叹服,诗圣就是诗圣。《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已经深入人心。杜甫是诗圣,而诸葛亮可称之为“智圣”,诗圣当然最理解智圣,因此杜甫的这首诗可以说是歌颂咏叹诸葛亮诗歌中的第一。 人需要自身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有成功的体验才可以对他人进行有价值的教诲,父母也如此。诸葛亮的人生非常精彩,正因为如此,他留下的《诫子书》便更值得深味,我每次阅读时都会受到高度的感染而精神为之振奋,灵魂为之洗涤。诸葛亮《诫子书》传世有两个版本,两个版本只有一个字不同,没有什么原则的分歧。下面我们介绍比较流行的《艺文类聚》的版本。先看原文:《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叹穷虑,将复何及!([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二十三人部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1版 1985年3月第二次印刷421页)翻译过来就是:作为君子的处世行为,要通过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节俭来养育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则无法明确前进的志向,不宁静淡泊便无法排除外来干扰而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则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懒散懈怠漫不经心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性情。年华随着时光飞驰而去,意志随着岁月而流逝不居。最终使人的生命之树枯败零落,只能悲哀叹息焦虑而没有任何办法,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需要说明一下,本文出自《艺文类聚》,文字有一些不同,没有“不接于世”一句,“悲叹穷庐”则是“悲叹穷虑”,意思上也稍有不同,但区别不是太大。“慆慢”是无所用心而懈怠的意思。 本文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当时诸葛瞻才八岁,故本文写得平实而简单易懂,人生道理却简明易见而极其深刻,具有实用理性,又易于实行。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日夜操劳,根本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才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文章主要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人生苦短,在漫长的宇宙中转瞬即逝,能够实现生命价值的机会很少很少,故抓紧时间,修身养性,尽早建立道德和功业便非常重要。建立功业的前提是要有极其丰富的知识和见识,知识见识非通过刻苦学习不可。而学习的前提是静心专注。静心专注的前提是内心纯净没有杂念。故淡泊而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是能够进入学习境界的关键。只有宁静而沿着人生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行才可以到达很远的地方和很高的境界。而散漫懒惰、偏激急躁则不能静心学习与思考,目前社会最普遍的问题便是过于轻浮焦躁,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不能踏踏实实学习,不能光明正大行事,不能堂堂正正做人。因此,牢记诸葛亮本文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话并实行之,便是疗治当今社会浮躁焦虑之流行病最好的药方。我看很多地方都悬挂着这八个字的条幅,说明人们对其高度的认可。但认可是一个方面,而真正能够实行才是关键。 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不抓紧时间进德修业,一旦到四五十岁还不能闻道,这一生可能就会默默无闻,如同草木一般枯萎凋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那种强烈的生命意识永远都在激励人们奋发努力。孔子还说:“四十五十无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