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企业为了“美化”当期的业绩,可能进行一些有盈 余的一次性业务。一次性冲销就是在会计政策允 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把损失和费用在本期予以确认, 以求在后续年度内实现较高的会计利润。如我国 证券法规定,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暂停或停止其上 市资格,上市公司可在会计法规和政策允许的情况 下采取在某年作巨额冲销,然后在后续年度连续盈 , 利的盈余管理策略。 • 如在年度末虚构未发生的销售、退货交易,利用资 产评估虚增资产等。
盈余管理的后果
• 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 (1)激励管理人员 (2)实现经营目标 (3)降低违约风险 3 (4)稳定股票价格 • 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1)降低会计信息可靠性 (2)影响资源有效配置 (3)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 允许适度的盈余管理的存在对企业管理人员有激励的作用。 由于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报酬计划与企业盈余挂钩,管 理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和职位发展,通过盈余管理, 在合法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企业盈余水平和企业股价的会 计政策,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价值最 大化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赋予管理人员一定的盈余调整 空间,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 盈余管理的实施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因为在不考 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盈余 管理只是改变了企业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并不改 变企业盈余总额。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的经 济交易和事项,赋予管理人员一定的盈余调整空间,有利 于提高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稳定企业的经营。而且当企 业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时,其经营目标也不相同。管 理人员根据企业所处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盈 余管理措施,保证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wk.baidu.com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加强审计、提高审计质量 改革现有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等规定 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 改革现行企业业绩考核制度和管理者报酬、 聘任制度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 • • •
• 盈余管理往往是在会计准则未明确规定或规定含糊不清时发生。现有 会计准则允许过多的选择,有关规定不够具体明晰,缺乏可操作性,这就给 管理当局操作盈余提供了机会。我国之所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除 了体制上的原因外,缺乏一套健全的会计准则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 当参照国际惯例,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准则,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 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压缩会计政策的空间范围;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新问题的涌现,如一些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等,需要会计准则及时进行补充 修订和不断完善。 • 审计是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会 计信息的可信度,减少虚假会计信息。但遗憾的是,现有的CPA审计远未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于种种私利,CPA往往屈从于被审计单位的意图, 丧失其独立性,甚至发生审计合谋行为。要使审计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 “看门人”,首先应加强审计准则建设,建立一套能有效规范审计业务的 准则体系;其次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第三要加强审计的独立性,真正做到经济、工作和精神独立。同时,审计 职业界、证券监督部门、财政部门等要加大对审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 度,严惩欺诈行为。
•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 实可靠。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是会计信息质 量最基本的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出于不同的动机利用各种盈余管理手 段调节企业盈余,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确认和计量,导致会计信息 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一致,从而降低会计信息可靠性。 • 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使会计信息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不一致,即会计信息失真。这种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向投资者传递错 误的信号,误导投资者的经济决策,使其无法做出最佳的选择,进而 影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整个社会的效率降低。 • 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可能会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 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财务报告使用者通过阅读财务报告能够识 别出一些盈余管理形式。而一旦其识别出企业存在对其不利的盈余管 理行为,就会对企业的整个财务报告产生质疑,进而对企业及其管理 人员失去信心,使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处于被动局面,预期的经济目标 也难以实现。
• 现行企业业绩考核往往过分注重利润指标,而利润是根据权 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极易发生应计项目管理。因此,应当 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 系,并可采用经济增加值、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作为核心指 标。在干部的聘任制上,应注重多方面的考核,在聘任前和 离任前应当加强审计,防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不良现 象的发生。目前国有企业的报酬与企业的价值相脱节,经理 为了获取报酬,往往不考虑企业长期发展的要求,作出能增 加企业当期盈余但无助于提高股东财富的决策,同时也易发 生利润操纵行为。对此,应当改革以固定工资为主体的报酬 制度,增加风险收入的比重,将经理的报酬与企业的业绩联 系起来,具体可以采用业绩股份、经理股票期权、增值权益 等激励方式,这样既可协调经理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又可在 一定程度上减少经理的利润操纵行为。
盈余管理的动机
• • • • 筹资 避税 获得政治成本 规避债务契约约束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 《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 申请上市。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 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 得较高的股票定价。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候。中国证监会的有 关文件规定,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 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于9%"。为了达到配股 及格线,上司公司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 股的目的。 • 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是十分明显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 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 活性。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 照顾性税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 供了弹性空间。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 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盈余管理专题
徐颖
•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 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 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 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的内涵
• 主体:企业管理当局,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 • 客体: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会计收益) • 方法: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 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括会计 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 交易的创造等 • 目的: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包括管 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 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盈余管理的手段
• • • • • • 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 利用应计项目的管理 利用对交易事项时点的确认 利用关联交易 利用资产重组,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 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
• 会计政策的变更是最常见也是最原始的盈余管理方 法。一般的说,由于企业及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各 不相同,对有些业务的处理,会计准则给了企业管理 者一定的变通机会(如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再 加上我国的会计准则并未给企业政策的“再选择” 设定太高的“门槛”,能让企业获取额外的收益。 这种高收益、低成本的机制驱使企业随意变更会计 政策。 • 现行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理论,虽然较好地解 决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产生了很多待摊项目 和应计项目,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 认费用来调增利润,相反亦然。随着现代企业经营 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应计项目的确认将具有更大 的弹性,从而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 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 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 以非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如微软公司就曾通 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国反垄断 机构的指控。 • 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 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通常包含 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 不进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等等。有些 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这些都使得企业 不敢轻易违反有关条款,否则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如 果企业的财务状况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有可能 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 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
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
财务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 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 法利益的故意行为。根据本文的定义,盈 余管理是一个中性词。
• 动机不同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合乎法律规范的盈余调整,其目的是使管理者自身 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而财务舞弊则是管理者通过违规、 违法等手段进行企业盈余调整,仅仅使管理者自身受益而损害了其他 利益相关人的利益。 • 手段不同 盈余管理是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前提下,利用会计 政策的可选择性进行的合法行为;而财务舞弊是通过违法、违规等手 段干预财务报告的行为。 • 后果不同 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会计报表和真实业务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 且如果采取的手段恰当,是不会损害除管理层外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 的;而财务舞弊采取的是违法、违规的手段,严重损害了会计报表的 真实性,危害公众利益。 • 监管措施不同 由于二者性质不同,对盈余管理行为,应采取规范引导的措施;对于 财务舞弊行为,要依法严惩。
• 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推迟确认本期费用来提高 当期盈余;反之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以降低当期盈余。 通过改变交易时间和创造交易来操纵利润,是一种非会计的 盈余管理方法,颇受企业经理人员的青睐,而且新的更加有效 的方法正不断出现。 • 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 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与关联方之 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价格进行交易,以达到提高或减 , 少企业收入的目的。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改 制而来,或是将企业的一部分抽出来加以改制,因此,上市公 司与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有着唇齿相依、千丝万缕的关系,再 加上资源的稀缺,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调节利润。
• 目前关于配股的条件只有“最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均在10%以上” 一条规定,由于指标单一,配股权对上市公司有利,因而上市公司往往利 用会计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来对利润进行操纵,以获取配股权。 有关实证研究也表明,上市公司存在为取得配股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同样,摘牌的条件是“连续三年亏损”,这样有些公司便可能通过盈余管 理先多摊多转费用,为第三年“转亏”作准备,以避免摘牌。为了避免公 司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督部门的管制,亏损公司常在亏损年度及 其前后年度,普遍采用应计利润项目管理调增或调减收益。对此,应当建 立一套指标体系,避免由于指标的单一性而使管理当局容易进行利润操 纵。 • 我国会计人员要提高会计理论水平重要的是要理解在特定的环境中某 些会计理论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和经济影响,能区分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 的界线。会计人员应加强对会计理论,特别是对基本会计概念框架的学 习,真正做到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
• 盈余管理的实施有助于降低企业违约风险。债权人在给企 业提供贷款时,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和风险,保证到期收回 本息,往往会在债务合同中订立一系列保护性限制条款, 如对一些重要财务比率的限制、发放股利的限制及对外投 资的限制等。根据有效契约论,盈余管理的存在,能够克 服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如在企业财务报告数字违反或 将要违反契约规定的限制性条款时,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 理控制财务比率和数据处于限制性条款范围内,从而降低 违约风险。 • 通过盈余管理措施有助于保持企业股票价格稳定。稳定的 股价不仅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且能避免投资者遭受不 必要的损失。若一个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企业,由于某些不 可控风险向资本市场传递了不良信号,就会造成股价下跌, 给企业和投资者都带来巨大损失。企业管理当局通过适度 的盈余管理,将经营业绩维持在适当的水平上,向投资者 传递经营稳定的信号,从而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维护企业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