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快乐教学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快乐教学理念培养良好数学情感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郭村小学孙莉

2007.4.11

树立快乐教学理念培养良好数学情感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是快乐的;“快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情感准备性”原则,和谐发展性原则。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强化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关键词:厌学、愿学、苦学、乐学、快乐教学。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习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师生是情感主体的两个方面,要使学习变得有趣,让学习过程变得愉快。教育要进一步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个性充分发展,关注人类的幸福,教育应把焦点集中在对人的心灵进行指引上面。所以,我提倡“快乐教学”,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旨趣,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学习应当是一种快乐

所谓快乐,从心理角度讲,快乐就是一种心理情感体验,是指因某种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愉悦的情绪状态。学习应该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这是因为人有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认知需要,在小学生身上表现为好奇、好动、好胜、好探究的心理特点。如果这种认知得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发展,也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如果得不到满足,无疑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通过学习,学生获得了新知,发展了能力,养成了良好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学习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好探

究心理,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因此,学习是儿童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有效学习的情感体验是快乐的。一般地说,快乐的情感体验是有层次的,从教学过程来说,一是在认知活动尚未开始或在进行中产生的心理感官愉悦,它是有教学情境中的情感因素而非知识本身引起的;一是在认知活动完成时所产生的情感愉悦,它是知识信息与情感因素高度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愉悦。认知的愉悦感就是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一切被动活动都是不快乐的。有效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二、“快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快乐教学”转换了教育视角,从重视教转到既重教由重学的研究,尤其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的发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愿意学、主动学才是学生发展的决定条件,教师只能起引导、帮助和启发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唤起学生作为主体的觉醒,不断完善其主体意识,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

2.“情感准备性”原则

“准备性”是指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状态。小学生的神经系统的发展已达到了接受学校教育的程度,其认知发展水平已能凭借具体材料进行逻辑推理。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准

备性”和“情感准备性”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知识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只有把认知和意向这两个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3.和谐发展性原则。

“快乐教学”是以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过程,认为教学活动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认知与情感过程的统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一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能更深更广阔地认知外部世界,与此同时,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逐步转化为丰富内部世界的养料,使他们具有了无限的想象潜力。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遵循认知和情感两条线索,通过合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三、小学数学快乐教学

小学数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学科之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有关数、图形、统计等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养成以学为乐,乐于探索,敢于成功的良好习惯,促进它们和谐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快乐数学教学理念,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个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作为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课堂充分相容的心理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和愉悦感。要充分与学生合作,放下架子,丢掉面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好伙伴,好帮手。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动权属于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共同研究者。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里,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促进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情形,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冲动和欲望。从而在学习和情感之间建立良性循环。另外,创设问题情境的本身蕴含着如何设计问题,好的问题设计应该从生活中提炼而来的,是现实的,富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的。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善于设计一些数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能有多种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呈现数学问题的多样性,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真理的愿望。

3.强化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

认识的愉悦感使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愿意学,主动学,才

是学生发展的先决条件。强化实践活动,一方面就是要求数学教学应跳出“书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开展有意义的具有浓厚数学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教学完“利息”后,可以让学生们去银行实地调查。统计储蓄种类,并计算一下一定量的钱,比如1000元人民币,是存二年期合算还是存了一年取出来再存一年合算。讨论一下,我们国家的银行为什么征收利息税,有何现实意义等等。通过亲身体会,使他们正确认识数学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使他们养成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并形成良好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听过会忘记,看过不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尽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比如开展数学小竞赛讲数学家故事、做数学游戏、制作教具和学具等多种活动形式。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利用电脑动画、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参与教学,化静为动、化整为零、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自主中学数学,在快乐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强化实践活动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