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S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简介

ALS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简介
ALS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简介

AFS专论1·AFS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简介

AFS(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简介

AFS是指能自动改变两种以上的光型以适应车辆行驶条件变化的前照灯系统。[1]AFS是目前国际在车灯照明领域最新的技术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和行车安全息息相关的主动式安全系统。

AFS研发背景

传统的前照灯系统是由:近光灯、远光灯、行驶灯和前雾灯组合而成。在城市道路行驶并且限速的情况下,主要采用近光;在乡间道路或者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的时候,主要采用远光;雾天行驶的时候,应该打开雾灯;白天行驶,应该打开行驶灯(欧洲标准)。但是实际的使用中,传统的前照灯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现有近光灯在近距离上的照明效果很不好,特别是在交通状况比较复杂的市区,经常会有很多司机在晚上将近光灯、远光灯和前雾灯统统打开;车辆在转弯的时候也存在照明的暗区,严重影响了司机对弯道上障碍的判断;车辆在雨天行驶的时候,地面积水反射前灯的光线,产生反射眩光等等。

欧洲汽车照明研究机构曾经就此作过做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欧洲司机们最希望改善的是阴雨天气积水路面的照明,

排在第二位的是乡村公路的照明,接下来依次是弯道照明、高速公路照明和市区照明。[1]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得研制一种具有多种照明功能的前照灯成为必要,并且这些功能的切换,出于安全上的考虑,必须是自动实现的。所以欧洲和日本相继研制了这种自动适应车辆行驶状态的前照灯系统——AFS(自适应前照灯系统)。

AFS功能简介

阴雨天气的照明:

如图1、图2所示,阴雨天气,地面的积水会将行驶车辆打在地面上的光线,反射至对面会车司机的眼睛中,使其目眩,进而可能造成交通事故。AFS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前灯发出如图所示的特殊光型,减弱地面可能对会车产生眩光的区域的光强。[1]

图1 雨天积水反射的AFS光线(侧视)

图2 雨天积水对AFS光线的反射(俯视)

乡村道路的照明:

在环境照明不好的乡村道路上高速行驶的车辆,需要的是照得远,照得宽的前照灯。同时AFS也不能产生使对面会车司机眩目的光线。

转弯道路的照明:

如图3所示,传统前灯的光线因为和车辆行驶方向保持着一致,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照明的暗区。一旦在弯道上存在障碍物,极易因为司机对其准备不足,引发交通事故。AFS解决的方法是:车辆在进入弯道时,产生如图4所示旋转的光型,给弯道以足够的照明。[2]

图3 传统前灯的弯道照明问题

图4 AFS的弯道旋转照明

高速公路的照明:

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因为具有极高的车速,所以需要前照灯比乡村道路照得更远,照得更宽。而传统的前灯却存在着高速公路上照明不足的问题,如图5所示。AFS采用了如图6所示更为宽广的光型解决这一问题。[3]

图5 现有前灯在高速公路照明的问题

图6 AFS在高速公路上的照明

城市道路的照明:

城市中道路复杂、狭窄。传统前照灯近光如图7所示,因为光型比较狭长,所以不能满足城市道路照明的要求。AFS 在考虑到车辆市区行驶速度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如图8所示的比较宽阔的光型,有效地避免了与岔路中突然出现的行人、车辆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3]

以上是AFS完整的功能,在实际使用中,欧洲和日本研发的AFS对以上功能各有取舍。

图7 传统前灯近光的照明的问题

图8 AFS城市道路的照明

AFS功能实现

AFS是一个由传感器组、传输通路、处理器和执行机构组成的系统。由于需要对多种车辆行驶状态做出综合判断,客观上决定了AFS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复杂的系统。图9是德国HELLA公司AFS的系统简图:[4]

图9 HELLA的AFS模块化系统简图

要实现不同的功能,AFS必须要从不同的传感器取得不同的车辆行驶信息。比如,为了实现弯道旋转照明的功能,除了要从车速传感器获取车速、方向盘角度传感器获取方向盘转角、车身高度传感器获得车身倾斜角度以外,还必须通过一些特殊的传感器,获取车辆实际转向角度的信息;为了实现阴雨天照明的功能,就要从湿度传感器获得是否阴雨的

信息……

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AFS所需获得部分信息也被其他的控制系统采用,即AFS实际上要和其他的系统共用一些传感器,所以,必须通过总线这一传输通路以后,才能实现这些传感器信息的共享。

AFS接受到的信息,除了车速,车身转角和车身倾斜角等等少数信息是可以定量的以外,其他传感器发回的信息大多只能到定性的程度。诸如,地面平不平,雨下得大不大等等车身之外的环境信息,都是不能精确量化的。这就使得AFS 的中央处理器能够进行模糊的判断。并且很多信息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比如,在阴雨天气,路面积水的情况下,车辆的转角和晴天相比有极大的差异……AFS的中央处理器不仅要做模糊的判断,而且还要随着这种环境的改变不断的修整系统参数,这使得AFS最终成为一个自适应的模糊系统。

AFS的执行机构是由一系列的马达和光学机构组成的。一般有投射式前照灯,对前灯垂直角度进行调整的调高马达,对前灯水平角度进行调整的旋转马达,对基本光型进行调整的可移动光栅,此外还有一些附加灯如角灯等等。

下面以日本DENSO公司的AFS为例,进行简要的说明:[5]

DENSO公司的AFS系统目前只能实现弯道照明的功能,所以其系统比较的简单,如图10所示。系统从方向盘角度传

感器、车体速度传感器、车身高度位移传感器分别取得转向轮旋转角度、车体速度和车身倾斜度的精确信息。其中角度和速度信息通过中央控制电路(图11)精确计算以后产生输出信号控制旋转马达(图12)对前灯(投射式)进行水平旋转,倾斜度信息控制调高马达对前灯进行垂直旋转。

图10 DENSO公司AFS系统简图

图11 DENSO的AFS控制电路

图12 DENSO的AFS的旋转马达

AFS发展现状

据日本的DENSO公司宣称,世界上第一个实际装车的AFS是由他们在2003年2月份完成的。[6]目前笔者所掌握的一些资料显示,德国的HELLA公司研发的系统和完整意义上的AFS最为接近,他们将在2005年,推出能够实现所有功能的AFS。[4]汽车照明的另一家公司法国的VALEO也开发了自己的AFS系统。[7]

图13 DENSO的AFS

图14 HELLA的AFS

图15 VALEO的AFS

图13、14和15分别是三家装车后AFS的外观效果。

目前已经有不少豪华车,诸如BMW5系、奔驰E级、奥迪A8、凌志R系列等等,开始加装AFS系统。最近有消息说在天津投产的TOYOTA的MARK2也要安装AFS。但相形见绌的是,国内现在对AFS的研发还处在萌芽状态,恐怕在这新

的一轮汽车照明革命的浪潮中,不得不又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1] 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 Eureka Project EU 1403, Presentation to 48th Session of GRE, 9-12 April 2002.

[2] Advanced Lighting Technology, AutoBusiness Ltd., Company Profiles.

[3] Modern Lighting Technology for the cars of today and tomorrow, Hella Corp.

[4] Technical Information Electronics—Lighting Electronics, Hella Corp., 2003.

[5] 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 Denso Products, Tokyo Motor Show 2003.

[6] DENSO’s Lighting Technologies, Denso Corp., Company Profiles, 22 Oct 2004.

[7] 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 (AFS)—Bending Light, Valeo Sylvania, Company Profiles.

05-3-13

AFS专论2·AFS计算基础

2007-02-21 11:56

AFS专论2·AFS计算基础

目前研发的AFS系统要解决前述五大问题尚有难度,因为首要的难点就是缺乏有效、廉价的传感器能对基本道路状况的做出判断。要完成路面积水、转弯道路、高速公路、乡村道路和城市道路的综合识别,即便是采用下一代基于CCD 的图像识别技术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所以时下国外量产的AFS系统都是运用了间接判断,有限的实现个别功能。如采用车身高度传感器感知车身的纵倾角,使前灯保持和路面水平;采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感知前轮转角,结合车速判断道路的弯曲状况,实现弯道旋转的功能;采用自动雨刮的湿度传感器感知雨量,实现前灯反光遮挡的功能。本文结合各种传感器就上述三个功能的基本计算辅以简要的说明。

车身纵倾调光功能:

车身会因为前后负载的不同,改变纵倾的角度,安装在车身上的车灯射出光线的角度也会发生改变,对夜间行车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图1所示,上部是正常的前灯出射角度和照明范围,中下部分别是后倾和前倾情况下的前灯角度

和照明范围,其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图1 车身纵倾对前灯照明产成的影响

另外,车辆的加速和减速也能改变车身的纵倾角,图1下部前倾尤其在制动时常见。

采用安装在悬架和车身上的车身高度传感器(详述见专论3),获取前轴和后轴的高度变化量,并依据轴距计算车身纵倾角度,计算见图2。车身纵倾角度的变化量,就是前灯光轴角度的变化量,通过调光电机的运作,反向调整此角度变化,就可以使光轴回复到原先的状态,保持水平。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公式,实际上,这种自动调光系统(DHL_Dynamical Headlamp Leveling)在何时调光、速度多快、精度多高,和车速及其变化都是息息相关的。例如,悬架是不停振动的,频率、幅度变化都很大,但DHL需要的因随着车身载荷和车身加减速导致的近稳态变化量,而并非随着路面不平度、轮胎受力、车辆侧倾等引起的瞬态变化。车身传感器信号的滤波、处理、识别才是真正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请见专论3,在本文提出,仅仅引起重视。

AFS自适应前照灯系统

AFS自适应前照灯系统 (Adaptive Front-Loght System) 一、功能 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路状以及天气来适时的调节前 照灯的照射角度、形状、光亮度以及照射时间,从而达到 相应状况下的最优照明表现。 二、工作原理及系统图 AFS系统分为两大部分:1、前照灯光束高度自动控制系 统2、智能AFS自适应前照灯系统 1、前照灯光束高度自动控制系统 前照灯点亮时,前照灯光束高度自动控制系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操作前照灯光束高度调节电动机。AFS ECU根据高度控制传感器和各ECU的信号计算车辆状态的变化,然后ECU根据该信息控制前照灯光束高度调节电动机,以改变前照灯反射器角度。

2.智能AFS(自适应前照灯系统) 智能AFS通过移动近光,在转向过程中保持大范围的近光照明及良好的视野。智能AFS 采用中高速控制和低速控制。在中高速控制过程中,系统根据转向角和转速计算目标光照角,并分别改变各近光前照灯的放置角。在低速控制过程中,系统根据转向角计算目标光照角,并改变入弯侧近光前照灯的旋转角。

低速控制 满足下死所有条件,AFS ECU执行低速控制 ·发动机正在运转 ·车辆正以10Km/H或更高的速度向前行驶 ·转向角为6o或更大

·近光灯点亮 ·AFS OFF开关关闭 旋转范围 中速控制 ·发动机正运转 ·车辆正以30Km/h或更高时速前进 ·转向角为o或更大 ·近光灯点亮 ·AFS OFF开关关闭 初始化设定控制

发动机起动时,AFS ECU驱动前照灯旋转执行器,将前照灯投射光束向车辆中间方向移至操作极限位置,然后使其返回到正常位置。从而,AFS ECU估算进行基准控制的前照灯位置。

QJQ 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乘用车 Q/JQ 4117-2010 制定部门: 试验部 企业技术标准 代 替 号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 页 共 19 页 修订标记 文件号 更改内容 修订页 修订日期 修订者 标准化 会 签 制 定 校 对 审 核 批 准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目 次 前 言 .................................................................. 2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基本要求 ............................................................... 3 5 试验项目 ............................................................... 4 6 试验方法 ............................................................... 5 7 对汽车的要求 .......................................................... 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DBL 和LWR 的试验控制节拍 ............................ 1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汽车前照灯试验流程 (19)

汽车前照灯-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研究前照灯照明存在的夜间行车安全问题及自适应前照灯。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分析汽车夜间行车时前照灯照明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前照灯随动转向解决汽车转弯照明盲区;分析研究前照灯照明度自动控制方法;分析研究前照灯其他自适应控制方案及控制装置的控制原理。 二自适应前照灯研究目的和意义 传统的前照灯系统是由:近光灯、远光灯、行驶灯和前雾灯组合而成。在城市道路行驶并且限速的情况下,主要采用近光;在乡间道路或者高速公路行驶的时候,主要采用远光;雾天行驶的时候,应打开雾灯。但在实际使用中,传统的前照灯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传统前照灯是以固定的光型提供近光、远光与雾灯等前方照明功能,无法随着路面转弯、岔路、上下坡等各种路面情况转动适当的照明角度,导致道路照明不足,致使车祸的发生率升高。 夜间汽车前照灯照明时,灯光应能使驾驶员看清前方80米以内的交通障碍物,照明光束应对准汽车的前进方向,主光轴方向应偏下。前照灯的发光强度不足或照射方向不合适,都会造成汽车前方情况不明,或给迎面驶来的汽车驾驶员造成眩目,妨碍视野,这些都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调查研究显示,82%的车祸意外事故都是在夜间照明效果不良或天气恶劣的情形下发生的,相关资料指出50岁的驾驶者比起20岁的驾驶者需要高达3倍的汽车照明亮度;夜间行驶占总行驶距离约20%,但事故死亡率却占50%以上。在弯道上的事故多于直道上事故,原因除超车不当之外,最大因素是前照灯光型投射的范围不在前方弯道上,导致能见度不足,进而发生车祸。 基于上述问题,从需要设计一套灵活的前照灯系统,此系统能根据行车的方向及速度、驾驶人的驾驶习惯及天气状况的变化自动适应,车辆感应装置会监控这些变化并启动灯光自动控制,将前照灯的灯光调整成远光、近光或是适合转弯时的灯光。这就是自适应前照灯照明系统,即AFS系统(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s) AFS即自适应前照灯系统,作为汽车智能化控制技术CAN的基础之一,它能够有效地降低驾驶者在夜晚弯路上行车的疲劳程度,使驾驶者能够看清转弯处或上下坡的实际路况,进而有充分的时间来应付紧急情况,从而提升夜晚道路上的行车安全。 三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3.1.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组成 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是由传感器组件(车速传感器、车身高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ECU(大灯照程调节控制单元),执行器(灯光调节电机),三部分组成。 3.2.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的基本原理

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

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 AFS系统全名适路性前方照明系统(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他的功能的伸缩性很大,根据我们在车辆照明实际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而采取的技术革新,就目前能够实现的功能(也就是目前最好的AFS的功能)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例如高速巡航时、紧急刹车时、启动时等),路况(例如高速公路、城市公路、乡村公路等)以及天气(例如下雨、下雪等)来适时自动的调节前照灯的照射角度、形状、光亮度以及照射时间,从而达到相应状况下的最优光照表现。而我们所采用的AFS的设计比较简单,仅根据车辆行驶方向的改变来控制固定照射角度的转向辅助照明灯。 其使用方法为:在大灯开启状态下,方向盘向左转,大于开启角度的时候,左侧转向辅助照明灯就会自动开启,当方向盘转回来,小于开启角度的时候,转向辅助照明灯会自动关闭;向右转弯同样道理。我们的这个照明系统属于AFS,但是因为它仅根据转向有关,所以我们在跟客户介绍的时候最好用这样的名称介绍----------AFS转向辅助照明系统、AFS转向辅助照明灯。 注意:此照明灯的开启与关闭与转向灯不发生关系,它是根据方向盘转动角度实现的,而转向灯在行驶时还要正常使用,不要因此而违反交通规则。交车时一定要向客户解释清楚! 以上内容是为我店销售顾问做的总结,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加以完善,非常感谢! 下面是从网上下载的一篇关于AFS的介绍 科技的进步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和愉悦,自适应前照灯系统便是一例。它使得夜晚驾驶变得不再令人恐慌,甚至心旷神怡,没准会有更多的驾驶者爱上夜晚出行去享受黑夜的浪漫。 AFS的全称是自适应前照灯系统。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汽车照明系统,它能够有效地降低驾驶者在夜晚弯路上行车的疲劳程度,使驾驶者能够看清转弯处的实际路况,进而有充分的时间来应付紧急情况,从而明显提升夜晚弯路上行车的安全性。 虽然夜晚事故发生率只占所有交通事故的28%,但是其死亡事故的几率却高达白天死亡事故的两倍以上。这再次证明被誉为"汽车眼睛"的车灯对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AFS系统能够减缓驾驶者在夜晚弯路上行车的恐慌情绪,使驾驶者能够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转向操纵和应付紧急情况。自动转向照明具有降低驾驶者夜晚行车劳动强度的重大意义。此系统能够增加弯道的照射面积达20度左右,按照40KM/h的车速测算,能够为驾驶者将反应余量增加3秒以上。这一点对于时常进行夜晚运输的专业驾驶员而言至关重要。 就小糸集团内部的定义来说,现在世界上使用的所谓AFS系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AFS,现在的AFS 只是在自动动态调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转弯照明的功能。真正意义上的AFS系统应该包括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例如高速巡航时、紧急刹车时、启动时等),路况(例如高速公路、城市公路、乡村公路等)以及天气(例如下雨、下雪等)来适时自动的调节前照灯的光形,从而达到相应状况下的最优光照表现。 小糸的AFS系统分为前向通道和后向通道两个部分,分别包括车身传感器、BUS节点、控制模块(ECU)以及执行机构等。系统能够根据车身的动态变化、转向机构的动作特性、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等综合因素进行计算和判断,从而判定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并对前照灯近光进行相应的调整。带弯道转向照明的AFS系统的执行机构由步进马达来担当,步进马达具有行程准确、动作平稳、工作寿命长等特点。且考虑到系统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 一、 对时变系统进行参数估计。 系统方程为:y(k)+a(k)y(k-1)=b(k)u(k-1)+e(k) 其中:e(k)为零均值噪声,a(k)= b(k)= 要求:1对定常系统(a=0.8,b=0.5)进行结构(阶数)确定和参数估计; 2对时变系统,λ取不同值(0.9——0.99)时对系统辨识结果和过程进行 比较、讨论 3对辨识结果必须进行残差检验 解:一(1): 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LS ):最小二乘的思想就是寻找一个θ的估计值θ? , 使得各次测量的),1(m i Z i =与由估计θ? 确定的量测估计θ??i i H Z =之差的平方和最小,由于此方法兼顾了所有方程的近似程度,使整体误差达到最小,因而对抑制误差是有利的。在此,我应用批处理最小二乘法,收敛较快,易于理解,在系统参数估计应用中十分广泛。 作业程序: clear all; a=[1 0.8]'; b=[ 0.5]'; d=3; %对象参数 na=length(a)-1; nb=length(b)-1; %na 、nb 为A 、B 阶次 L=500; %数据长度 uk=zeros(d+nb,1); %输入初值:uk(i)表示u(k-i) yk=zeros(na,1); %输出初值 x1=1; x2=1; x3=1; x4=0; S=1; %移位寄存器初值、方波初值 xi=randn(L,1); %白噪声序列 theta=[a(2:na+1);b]; %对象参数真值 for k=1:L phi(k,:)=[-yk;uk(d:d+nb)]'; %此处phi(k,:)为行向量,便于组成phi 矩阵 y(k)=phi(k,:)*theta+xi(k); %采集输出数据 IM=xor(S,x4); %产生逆M 序列 if IM==0 u(k)=-1; else u(k)=1; end S=not(S); M=xor(x3,x4); %产生M 序列

汽车自适应前大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汽 车 自 适 应 前 大 灯 控 制 系 统 设 计 同组成员:。。。 指导教师: 。。。

目录 1前言 (4) 2汽车AFS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5) 3自适应前大灯研究的意义 (7) 4汽车自适应前大灯系统总体设计 (8) 4.1 汽车AFS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基本功能 (8) 4.2 汽车AFS系统的基本原理 (10) 4.3汽车AFS系统建模 (10) 4.3.1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 (11) 4.3.2前大灯光轴水平方向模型 (11) 4.3.3步进电机模型 (13) 4.3.4前大灯光轴垂直方向调节模型 (13) 4.4PID控制 (14) 4.5云模型控制 (16) 5 汽车AFS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8) 5.1 STC12C5A60AD单片机 (18) 5.2车速信号调理电路 (18) 5.3方向盘转角信号调理电路 (18) 5.4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19) 5.5电源及断电保护电路 (20) 6汽车AFS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1) 6.1系统软件功能分析 (21) 6.2系统软件设计 (21) 7结论 (23) 摘要:本设计主要完成以传感器作为检测器并通过软件的设计实现适时地对前

大灯灯光调节,从而实现对汽车灯光的自适应控制。这次设计是传感器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并且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通过传感器检测到车速和方向盘转角,车身高度的变化,把信号输入单片机中通过程控步进电机执行组件的动作。步进电机的实际转动位置通过位置传感器回馈给MCU,MCU根据不仅电机目标位置与实际位置之差发出调节修正指令,完成调光过程。此设计能免去驾驶员对灯光的反复操作。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由于驾驶员对灯光操作及灯光的阴影区多带来的交通事故,也大大挺高了汽车前大灯运行的可靠度。 关键词:汽车、自适应、控制;

汽车前照灯的基本要求

汽车前照灯的基本要求: 对车辆前照灯光源的基本要求: 1、安全、高效、节能 车载能源特别是车载发电机容量的限制使车辆前照灯的功耗和 电耗受到了制约,所以必须采用高效光源、在尽量低的能耗下取得尽可能好的照明效果。曾经或正在使用的几种车用前照灯光源的主要参数如下: 一只标准的35W车用氙气金卤灯的功耗仅为标准卤素灯的64%,而辐射光通量则为卤素灯的三倍,光效比卤素灯高4.5倍,寿命超过10倍,由此可见车辆前照灯的最佳选型必是氙气金卤灯。 车用氙气金卤灯的功耗小、体积小、光点也小,这使光利用率更高、灯具设计更为简单、体积更小,从而使汽车头部设计的自由度更大,更少需要考虑头灯的形状和体积。小的头灯可使车身更为流线型、车灯安置位置降低、灯俯角减小从而使光束的射程更远。在设计优良的灯具配合下标准车用氙气金卤灯的有效照射距离约200米,远远超

过55W卤素灯,而右侧(右行车)照宽范围也超过卤素灯的一倍以上,其照亮情况示如Fig.2。 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35W车用氙气金卤灯的照亮距离及宽度对时速120~150km/hr的车辆已经够了,能使驾车者有充分时间应对200m处的突发事件,保证行车安全。 2、严格的光型要求

当驾车者在风驰电掣驾车夜驶、前照光束划破夜空、远探200m 内的路况时,其光束不应刺入对侧驶近的驾车者的眼帘构成眩光,否则可能酿成惨祸。因此对汽车前照灯的光形、照度分布和照亮范围有严格的规定。ECE R 98(对以气体放电灯为光源的汽车前照灯总成光束参数法规)有严格规定,严格执行这一法规是保证驾车安全的前提。 该法规规定在车辆前方25m处的竖直平面上的照度分布数据,右行车辆的照度要求示如Fig.3,图中标定的每一点都规定了照度范围,尤其是区域Ⅲ中(即图中H—HV—H2线以上区域)照度不能超过1lx,这是保证出射光束不至影响由对方驶近的驾车者视线的必要条件,同时驾车者有足够的视野,能看清前方200m及右侧足够宽的范围内各种事物和地面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这一要求除由精确设计并精密加工的前照灯灯具保证外,对光源也有非常苛刻的要求,这在欧共体法规ECE R 99中有严格规定。 为保证灯的发光中心处在灯具中的设定位置,除严格的灯头结构和尺寸外,灯中电极和电弧也必须处在严格设定的位置,ECE R 99 对此有严格规定(Fig.4、Fig.5)、灯轴偏斜度必须小于1°,对于需要先将石英熔融再夹封的灯电极位置,这样高的精度要求是很难但又必须保证的。 法规还规定电弧宽度S不得超过1.1±0.4mm(实际上合格的S灯通常<1.0mm),电弧弯曲度r不得超过0.5±0.4mm范围(实际约为

汽车_自适应前照灯控制系统

第一篇自适应前照灯控制系统(AFS) 自适应前照灯控制系统(AFS) AFS能够根据汽车方向盘角度和车速,不断对大灯进行动态调节,适应当前的转向角,保持灯光方向与汽车的当前行驶方向一致,以确保对前方道路提供最佳照明并对驾驶员提供最佳可见度,从而显著增强了黑暗中驾驶的安全性。 系统结构: AFS电子控制模块,包括一个Master和两个Slave。AFS主要是根据车辆和道路状况,来控制前照灯左右和上下的照射角度,从而提高驾驶员的视野,提升夜间驾驶的安全性。Master控制器以汽车方向转角、车速和前后轴高度等高速CAN总线信号或者真实传感器信号作为输入,经过复杂的控制逻辑和算法,得到期望的近光灯照射角度;并通过LIN总线发给左右两个Slave控制器,Slave再驱动电机来实现照射角度的实时动态变化。

系统功能: 具有随动转向氙气大灯(HID)的光线照亮范围角度能够外侧旋转15°,内侧旋转7°。同时还能针对车速,以及汽车轴荷变化(载重量变化,加速和减速,上下坡等)情况来改变车灯上下的高度来保证合理的照射距离。不仅如此,AFS控制模块还能保证在颠簸路面和短时间的路面冲击下,前照灯照射距离不会进行频繁调整,以提高系统鲁棒性,防止驾驶员眼睛疲劳。 除此之外,AFS还可以根据环境状况(如雨,雾)来适当的调整前照灯的角度。 在技术上,Master和Slave都具有Bootloader功能,实现控制程序和标定模块的在线升级和下载。AFS控制模块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车型的要求,通过配置标定模块来实现所需要的不同功能。

第二篇自适应转向大灯系统(2008-08-06 17:24:58)标签:汽车前照灯led模块大 灯情感 智能驱动和控制技术为汽车行驶安全带来革命性变化作者:邹治永时间:2006-11-03 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浏览评论汽车前照灯主要是用于汽车夜间行驶照明。它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对于行车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夜间汽车所有前照灯同时照明时,灯具应具有能使驾驶员看清前方100米距离以内交通障碍物的性能,照明光束应对准汽车的前进方向,主光轴方向应该偏下。前照灯的发光强度不足或者照射方向不合适,汽车前方的情况就不能清晰易见,或者给迎面驶来的汽车里的驾驶员造成眩目,妨碍视野,这些都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在

前照灯的照明要求

背景知识介绍 前照灯的照明要求 世界各国交通管理部门一般都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汽车前照灯的照明标准,以确保夜间行车的安全,基本要求如下: 1.前照灯应保证车前有明亮而均匀的照明,使驾驶员能看清车前100m以内路面上的任何障碍物。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要求汽车前照灯的照明距离也相应的增长,现代有些汽车的前照灯照明距离已达到200~250m。 2.应具有防止眩目的装置,确保夜间两车迎面相遇时,不使对方驾驶员因产生眩目而造成事故。 为了满足第一个要求,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理,在前照灯的设计和制造上,装置了反射镜、配光镜和灯泡组成的光学系统。 为了满足第二个要求,对前照灯的使用作了必要的规章制约,同时还对灯泡结构作了合理的设计。 前照灯的结构 前照灯由光源(灯泡)、反光镜、配光镜三部分。 1.灯泡

汽车前照灯灯泡的结构如图5-2所示。目前,汽车前照灯用灯泡的额定电压有6V、12V 和24V三种。灯泡的灯丝由功率大的远光灯丝和功率较小的近光灯丝组成,由钨丝制作成螺旋状,以缩小灯丝的尺寸,有利于光束的聚合。 为了保证安装时使远光灯丝位于反射镜的焦点上,使近光灯丝位于焦点的上方,故将灯泡的插头制成插片式(图5—2所示)。插头的凸缘上有半圆形开口,与灯头上的半圆形凸起配合定位。三个插片插入灯头距离不等的三个插孔中,保证其可靠连接。 这种插片式灯泡的优点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接触性能可靠,并能与全封闭式前照灯通用,因此,国内生产的前照灯灯泡多采用这种结构。 前照灯的灯泡是充气灯泡,是把玻璃泡内的空气抽出后,再充满情性混合气体。一般充入的惰性气体为96%的氩气和4%的氮气。充入灯泡的惰性气体可以在灯丝受热时膨胀,增大压力,减少钨的蒸发,提高灯丝的温度和发光效率,节省电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虽然充气灯泡的周围抽成真空并充满了惰性气体。但是灯丝的钨质点仍然要蒸发,使灯丝损耗。而蒸发出来的钨沉积在灯泡上,使灯泡发黑。近年来,国内外已使用了一种新型的卤钨灯泡(即在灯泡内充以情性气体中渗入某种卤族元素),其结构如图5-2b所示。 卤族元素是指碘、溴、氯、氟等元素。现在灯泡使用的卤族元素一般为碘或溴,叫做碘钨灯泡或溴钨灯泡。我国目前生产的是溴钨灯泡。 卤钨灯泡是利用卤钨再生循环反应的原理制成的。卤钨再生循环的基本作用过程是:从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考核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考核(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2003.5. 22 可下载自https://www.360docs.net/doc/d711209305.html,/xuan/leader/mrj/ 学生姓名:考核成绩: 一、笔试部分 (占课程成绩的 80% ) 考试形式:笔试开卷 答卷要求:笔答,可以参阅书籍,要求简明扼要,不得大段抄教材,不得相互抄袭 试题: 1 简述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概念、定义和主要步骤)(10分) 2 简述相关辨识的基本原理和基于二进制伪随机序列的相关辩识方法(原理、 框图、特点)。(10分) 3 简述离散线性动态(SI / SO)过程参数估计最小二乘方法(LS法)的主要 内容和优缺点。带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估计(RLS法)的计算步骤和主要递推算式的物理意义(10分) 4 简述什么是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建模如何消除恒定趋势、线性趋势和季节性 的影响?(10分) 5 何谓闭环系统的可辨识性问题,它有那些主要结论?(10分) 6 何谓时间离散动态分数时滞过程?“分数时滞”对过程模型的零点和极点有 什么影响?(10分) 7 简述什么是自适应控制,什么是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试举一例说明MRAC的设计方法(10分)。 8 请设计以下过程( yr = 0 ) y(k) -1.6y(k-1)+0.8y(k-2) = u(k-2)- 0.5u(k-3)+ε(k)+1.5ε(k-1)+0.9ε(k-2) 的最小方差控制器(MVC)和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器(GMVC), 并分析他们的主要性能。(10分) 二、上机报告RLS仿真(占课程成绩的 20%) 交卷时间:6月9日下午

汽车-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技术规范

零部件子系统技术规范自适应前照灯系统 2020年07月05日

1前言 本文件是根据项目规划,定义了自适应前照灯系统基本技术要求,用于供应商报价,本文件在供应商定点之前可持续进行更改。 本文件内的信息要求严格保密,未征得同意不得将信息透露给第三方。2术语及参考文件 2.1术语 2.2参考规范 3设计概念 1) CAN BUS通讯满足《BCZQQ0003》,LIN BUS通讯满足《BCZQQ0004》,网络管理满足《BCZQQ0006》; 2)诊断功能开发符合《BCZQQ0005》,软件刷写满足《BCZQQ0007》; 3) AFS系统包含Master控制器、左右Slave控制器和前后车身高度传感器,Master控制器负责系统控制策略、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CAN网络通信和LIN主控节点等;Slave控制器负责通过LIN总线接收Master控制器的指令,驱动垂直调光步进电机和随动转向步进电机,满足自适应照度的需求。

3.1效果图 -- 3.2功能清单 4技术要求 4.1工作温度要求 Master控制器: 工作温度: -40oC ~ +80oC 存储温度:-40oC ~ +90oC 左右Slave控制器: 工作温度: -40oC ~ +105oC 存储温度:-40oC ~ +115oC 前后车身高度传感器: 工作温度: -40oC ~ +105oC 存储温度:-40oC ~ +115oC 4.2电器环境要求 工作电压范围:9V~16V 测试电压: 14 V 标称电压: 12 V CAN网络通讯电压: 6V~16V LIN网络通讯电压:6V~16V 4.3材料要求 满足ELV报废车辆指令要求 4.4气味性要求 气味性满足《内饰散发特性评价准则》

汽车前照灯检测(教学设计)

汽车前照灯技术状况的检测(教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谭顺翔 授课班级:汽车评估选修班授课时间:2009年4月23日教材:汽车服务业系列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评估》(张克明主编) 课题(教学内容):汽车前照灯技术状况的检测课时:1学时(45分钟)一、教材分析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汽车评估》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节课选自汽车服务业系列丛书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评估》(张克明主编)第四章第八节。这一章是汽车评估中对汽车技术状况检测部分,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能正确评估汽车照明电气系统的工作状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可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屏幕检测前照灯的光束位置的方法;(2)掌握利用前照灯检验仪检测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和光轴偏斜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讲(教师的讲解)、演(教师演示)、练(学生自己做工作页) 结合,让学生掌握汽车评估中汽车技术状况检测的操作方法,为日后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及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以应对其工作后将遇到的千变万化的技术问题,增强其工作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综合本教材的前后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屏幕检测前照灯的光束位置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利用前照灯检验仪检测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和光轴偏斜量的方法。 (四)教材处理 原则上课程教学按教材的顺序和推进。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一些

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的教学模式。 借鉴“任务驱教学法”的原理,设计“工作页”,将重点内容问题化、设置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目的。 演示法、启发诱导法相互渗透、密切配合,利用演示法让学生直接地学习汽车评估检测的方法;利用启发诱导法巧妙地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兴奋点。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发挥主导,创设工作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抓住可利用的兴奋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三、学法指导 (一)通过采用“工作页”,使教学目标细化,让学生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用目标激励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意志力,创造学习情境。 (二)讲、练、演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探索,强化他们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吸收和灵活运用,并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媒体和教具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需配备:多媒体平台、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5分钟) 1、前面学了关于汽车技术状况鉴定的检测项目哪些?(发动机功率的检测、气缸密封性的检测、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检测、驱动力的检测、前轮定位的检测、转向盘的检测等) 2、随便说个检测项目,比如说前轮定位包括哪些重要的参数?(主销后倾,主销内倾,车轮外倾,前轮前束) (二)新课引入(3分钟) 本节课首先说汽车技术状况的鉴定是汽车评估的基础与关键,而前照灯的检测又是汽车技术状况鉴定中的重要内容,所以说前照灯的检测也是汽车评估中的重点。然后用手电筒的照射说明前照灯的两个特性——照射方向与发光强度。在说明照射方向时,提问:前照灯照射方向应该如何控制?(此处设疑,留下悬念,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论文

XXXXXXXXXX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课程论文 题目:自适应控制综述与应用 课程名称: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院系: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102 姓名: XXXXXX 学号: XXXXXXXXX 课程论文成绩: 任课教师: XXXXX 2013年 11 月 15 日

自适应控制综述与应用 一.前言 对于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这门课,前部分主要讲了系统辨识的经典方法(阶跃响应法、频率响应法、相关分析法)与现代方法(最小二乘法、随机逼近法、极大似然法、预报误差法)。对于系统辨识,简单的说就是数学建模,建立黑箱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而其主要分为结构辨识(n)与参数辨识(a、b)这两个任务。 由于在课上刘老师对系统辨识部分讲的比较详细,在此不再赘述,下面讨论自适应控制部分的相关内容。 对于自适应控制的概念,我觉得具备以下特点的控制系统,可以称为自适应控制系统: 1、在线进行系统结构和参数辨识或系统性能指标的度量,以便得到系统当前状态的改变情况。 2、按一定的规律确定当前的控制策略。 3、在线修改控制器的参数或可调系统的输入信号。 二.自适应控制综述 1.常规控制系统与自适应控制系统比较 (1)控制器结构不同 在传统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常规控制系统的结构主要由控制器、控制对象以及反馈控制回路组成。 而自适应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控制对象、自适应器及反馈控制回路和自适应控制回路组成。 (2)适用的对象与条件不同 传统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当对象是线性定常、并且完全已知的时候,才能进行分析和控制器设计。无论采用频域方法,还是状态空间方法,对象一定是已知的。这类方法称为基于完全模型的方法。在模型能够精确地描述实际对象时,基于完全模型的控制方法可以进行各种分析、综合,并得到可靠、精确和满意的控制效果。 然而,有一些实际被控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很难事先通过机理建模或离线系统辨识来确知的,或者它们的数学模型的某些参数或结构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对于这类事先难以确定数学模型的系统,通过事先整定好控制器参数的常规控制往往难以对付。 面对上述系统特性未知或经常处于变化之中而无法完全事先确定的情况,如何设计一个满意的控制系统,使得能主动适应这些特性未知或变化的情况,这就 是自适应控制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系统本身不断地测量被控系统的状态、性能和参数,从而“认识”或“掌握”系统当前的运行指标并与期望的指标相比较,进而作出决策,来改变控制器的结构、参数或根据自适应规律来改变控制作用,以保证系统运行在某种意义下的最优或次优状态。按这种思想建立起来的控制系统就称为自适应控制系统。

汽车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汽车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国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3) §1.3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容 (5) 第2章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6) §2.1 系统的功能及构成 (6) §2.2 系统基本功能 (8) §2.3 系统的工作原理 (8) §2.3.1 随动转弯角度 (9) §2.3.2 车身纵倾调光 (10) §2.4本章小结 (10) 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 (11) §3.1 AFS主控制器设计 (11) §3.1.1 微控制芯片的选型 (11) §3.1.2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13) §3.1.3 电源电路设计 (15) §3.1.4 电机控制电路设计 (15) §3.2 执行器选择 (17) §3.3 传感器模块选择 (17) §3.4本章小结 (19) 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20) §4.1程序思路 (20) §4.2系统分块程序设计 (21)

§4.2.1 随动转弯程序 (22) §4.2.2 倾角转动程序 (23) §4.3 本章小结 (24) 第5章系统调试 (25) §5.1 系统硬件调试 (25) §5.1.1 常见的硬件故障 (25) §5.1.2 硬件调试方法 (25) §5.2 系统软件调试 (26) §5.3 基于PROE的运动建模 (27) §5.4 本章小结 (28)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附录 (32) 附录1原理图 (32) 附录2 PCB (33) 附录3 实物图 (34) 附录4程序代码 (35)

第1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 自19世纪汽车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想当初,卡尔.本茨造出的三轮汽车每小时的时速仅为18公里/时,而现在已经诞生了时速600公里的超级跑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汽车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车辆数目的增加,汽车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不得不严肃对待的世界性问题。据统计,在各种意外事故中,以车祸占首位,占意外死亡总数的50%以上。仅以汽车交通事故为例,全世界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人,比世界大战所死亡的人数还多。而其中以青少年与老年人的死亡率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青少年一直都是交通事故导致伤亡的高危人群。据估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年在车祸中丧生的人数约为30万人,受伤者约3000万人,其中终身残疾者约为300万人。我国城市每万辆车死亡率为50—10.8人左右,与国外相比较,为日本的26.5倍、美国的17.8倍。若以万辆车的死亡率作比较,我国车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皆居世界之首位。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自2001年以来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10万人以下。中国由于交通事故每年死亡超过10万人,死者大多是年轻人,占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居世界各国之首。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天死亡280多人,每年死亡10万多人,中国的汽车数量仅占世界的1.9%,而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如何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全世界的迫切要求。汽车安全性分为三大部分: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和防火安全性。所谓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设计者在汽车的配置中,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中包括汽车夜间照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实验报告 题目:渐消记忆最小二乘法、MIT方案 与卫星振动抑制仿真实验 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 15S004001 指导老师: 日期: 2015.12.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年11月

本实验第一部分是辨识部分,仿真了渐消记忆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法,研究了这种方法对减缓数据饱和作用现象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自适应控制部分,对MIT 方案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作出了仿真,分别探究了改变系统增益、自适应参数的输出,并研究了输入信号对该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第三部分探究自适应控制的实际应用情况,来自我本科毕设的课题,我从自适应控制角度重新考虑了这一问题并相应节选了一段实验。针对挠性卫星姿态变化前后导致参数改变的特点,探究了用模糊自适应理论中的模糊PID 法对这种变参数系统挠性振动抑制效果,并与传统PID 法比较仿真。 一、系统辨识 1. 最小二乘法的引出 在系统辨识中用得最广泛的估计方法是最小二乘法(LS)。设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长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101123n n x k a x k a k n b u k b u x k n k +-+?+-=+?+-=,,,, (1.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u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控制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理论上的输出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只有通过观测才能得到,在观测过程中往往附加有随机干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观测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表示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 式中:()n k 为随机干扰。由式(1.2)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k y k n k =- (1.3) 将式(1.3)带入式(1.1)得 ()()()()()()()101111()n n n i i y k a y k a y k n b u k b u k b u k n n k a k i n =+-+?+-=+-+?+ -++-∑ (1.4) 我们可能不知道()n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统计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把()n k 看做均值为0的白噪声。 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5)

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应用及发展趋势

本科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应用及发展趋势 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 XXXXXXXX 学号: 2009XXXXXXX 学生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 X X X 日期: XXXX年X月

摘要:分析前照灯照明中存在的问题,随动自适应前照灯的作用及其国内外发展概况;简述氙气前照灯AFS的组成及原理。分析AFS的6种不同的照明模式:默认照明模式、高速公路照明模式、乡村照明模式、城市照明模式、弯道照明模式和阴雨天照明模式;通过对AFS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分析,为国内在AFS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字:随动转向;氙气灯;高智能 1 引言 汽车前照灯是汽车最重要的安全部件之一,前照灯的照射范围和亮度对行车安全又直接影响。根据国外统计显示,虽然夜间的车流量不到白天流量的五分之一,但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却超过交通事故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其中在弯道行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更是占了夜间交通事故的百分之八十以上[1]。 人们开始研究汽车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daptive Front—light System,AFS)。汽车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是使会车用前照灯(即近光灯)的光照射线随车辆行进方向作水平方向偏转,并根据车辆的俯仰作垂直方向的调整,为驾驶员在路口、弯道及颠簸不平的路面提供最佳的照明效果,从而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在国外,AFS系统已经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进口的AFS系统大多为生厂商本国道路考虑,而且国内道路状况与国外差别较大,另外,进口的AFS系统价格也非常高,因此进口AFS系统在国内的普及应用存在的阻力较大[2] 2 AFS的实现 为实现AFS的功能,需要对AFS的光源部分和控制部分分别进行研究。 2.1 自适应氙气前照灯 为了满足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的灯光强度和构造需求,现在大部分上的是在氙气前照灯的基础的自适应前照灯系统。 HID具体发光原理是:在石英管内。以多种化学气体充填。其中大部份为氙气与碘化物等惰性气体。然后再通过镇流器将车上12 V的直流电压瞬间增压至23000V。经过高压震幅激发石英管内的氙气电子游离,在两电极之间产生光源,这就是所谓的气体放电。氙气被击穿,产生的超强白色电弧光,可提高光线色温值,接近正午日光的颜色.人眼的接受度及舒适度很高。 但是由于气体放电的种种特性,主要体现为:低压直流供电;快速瞬间启动及热灯启动;过渡阶段的功率递减以实现在1—2s内达到额定光输出的75%~

汽车对照明系统的基本要求

汽车对照明系统的基本要求 信息来源地址发布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711209305.html,/news/2128.htm 现代汽车均配备了功能完备的照明系统,以使汽车能在夜间和能见度低的情况下行驶,并确保行车安全。现代汽车对照明系统的要求如下: 1.汽车行进时的道路照明 汽车行进时的道路照明是汽车夜间安全行车的必备条件。现代汽车车速高,要求照明设备能提供车前loom以上明亮均匀的道路照明,并且不对迎面来车驾驶员造成眩目。 2.汽车倒车的照明 汽车在夜间需要倒车时,为了让驾驶员能看清楚车后的情况,以便顺利完成倒车,汽车必须配备倒车照明系统。 3.雾天行车的特殊照明 汽车在雾天行车时,普通的照明设备失去了照明的作用,需要有特殊的照明.用以确保雾天行车的安全。 4.牌照照明 汽车牌照的照明是为了让其他行驶车辆驾驶员和行人能看清车辆的牌号,以便于安全管理。 5.车内及其他照明 在夜间行车,还需要给驾驶员观察仪表、操纵车辆和乘员在车内的活动提供照明。因此,车内的照明也是现代汽车不可缺少的。此外,发动机室照明、行李箱照明、客车踏板照明等可在夜间为车辆的发动机检修、存取行李、乘员上下车等提供方便。因此,各类汽车具备这些照明功能也是必需的。 6.照明设备的自动控制 为了提高汽车照明设备的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汽车夜间的行车安全,对汽车照明设备的自动控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

1)前照灯的自动变光控制。在汽车夜间行车会车时,能自动切换远近光。 2) 前照灯的照射角度控制。可根据汽车的载质量自动调整前照灯的垂直照射角度;根据驾驶员的转向盘操作情况,自动控制前照灯水平方向的照射角度。 3)照明亮度自动控制。可根据环境的明亮与灰暗的程度自动控制前照灯、仪表照明灯的亮起与熄灭及照明度。 4)前照灯的延时关灯控制。需要时,前照灯可实现延时关灯控制,以便给夜间停车后离开车库的乘员提供场地照明。 5)灯开关未关普告信号控制。在发动机熄火而车灯未关时,自动发出报等信号,以提醒驾驶员及时关闭车灯开关。 文章来自拓邦汽车电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71120930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适应控制习题(系统辨识)

自适应控制习题 (徐湘元,自适应控制理论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1】 设某物理量丫与XI 、X2、X3的关系如下:丫=0 1X1 + 0 2X2+0 3X3 由试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试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模型参数 0 1、0 2和0 3 X1:0.620.4 0.420.820.660.720.380.520.450.690.550.36 X2:12.014.214.612.110.88.2013.010.58.8017.014.212.8 X3:5.206.100.328.305.107.904.208.003.905.503.806.20 Y: 51.649.948.550.649.748.842.645.937.864.853.445.3 【2-3】 考虑如下模型 其中w(t)为零均值、方差为1的白噪声。根据模型生成的输入/输出数据u(k)和y(k), 分别采用批处理最小二乘法、具有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入 =0.95)和递推最小二乘法 估计模型参数(限定数据长度 N 为某一数值,如N=150或其它数值),并将结果加以比 较。 【2-4】 对于如下模型 (1 _0.8z 1 0.15z 2 )y(k) 一(z 2 0.5z 3 )u(k) - (1 - 0.65z 1 - 0.1z 2 )w(k) 其中w(k)为零均值、方差为1的白噪声。根据模型生成的输入/输出数据u(k)和y(k), 分别采用增广最小二乘法和随机逼近法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并比较结果。 (提示:w(t)可以用MATLAB^的函数“ randn ”产生)。 【3-1】 设有不稳定系统: (1z 1)y(k) - z ^(10.9z 1)u(k) 期望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 Amz z m r 且无稳态误差。试按照极点配置方法设计控制系统,并写出控制表达式。 【3-2} 设有被控过程:一 - _ (1 1.7z 1 0.6z 2)y(k)z 2(11.2z 1 )u(k) 一 ~ - 一 - -1.3z 0.5z u(t)w(t) I 0.3z 2 1 - - T ()(10.5 ),期望输出y 跟踪参考输入y , y(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