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建设规划

革命老区建设规划
革命老区建设规划

第一章项目概要

一、标杆山村革命老区建设项目来源

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内在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尽的光荣义务。为切实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步伐,尽快改变老区生产长期落后、群众生活长期贫困的局面,实现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意见》要求,及我县革命老区的突出问题,遵循老区开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与优先扶持相结合,政府扶持、社会资助与充分发挥老区人民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老区产业支撑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综合生产力全面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解决老区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等问题。按照省、市革命老区建设的相关要求,经项目调查研究,宜良县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马街镇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兴隆村委会标杆山村为2012年度省级革命老区建设项目村。

二、标杆山村基本情况

1、兴隆村委会概况

兴隆村民委员会位于宜良县城东北部,距马街镇政府驻地3公里处,地处半山区,东有石岩山,南为平坝,西北面为缓坡丘陵,芹菜河、标杆山河由北向南流经村境。1950年前属邑和乡;1950年属第一区;1951年属第六区;1958年属新山公社;1959年初划属昆明市明良矿区,同年10月划属宜良县马街公社;1972年从马街大队分出,建为马街公社兴隆大队;1983年改为马街区兴隆乡;1987年改称马街乡兴隆办事处;2000年改为马街乡兴隆村民委员会;2009年12月改为马街镇兴隆村民委员会。辖标杆山、庄子屯、新庄、铁石槽、阿希田、夫远箐、兴隆村、裴家营、白泥塘10个自然村。现有人口578户,2227人,其中彝、回族176人。耕地1581亩,其中:田1043亩,地538亩;主产水稻、蚕豆、小麦、玉米,粮食产量944吨。经济作物产烤烟、蔬菜、水果等。有完小1所,小学普及率100%。文化室4个,医疗室1个,宜—马公路从境内通过。

2、标杆山村基本情况

⑴、自然条件概况

兴隆村委会标杆山村小组位于宜良县城北部40公里处,属马街镇,距镇政府驻地2000米。共有农户118 户,总人口415人,有劳动力324 人。全村耕地面积233.1亩,其中水田159.51亩,旱地73.62亩,人均占有耕地0.56亩;主产水稻、蚕豆、玉米、小麦,其中水稻种植面积约159.51亩,粮食总产12.9229万公斤,2010年全村人

均占有粮食311 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年种植约 200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50元。林地1500亩,森林覆盖率80 %,小学普及率100%。平均海拔1720米,年均降雨量为950毫米,年平均气温12.2度,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村组。

⑵社会经济概况

该村有农户118户,人口415人,男 210人、女205 人,有劳动力324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为豌豆、青蚕豆,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150元,人均占有粮食311公斤,处于贫困线下有22户,86人,民政低保人数13人。

该村有坑洼不平的简易公路到村,村中道路狭窄、曲折不平,未硬化、不规范,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村中无科技文化室,甚至超过30平方米的土场都没有一块,群众文化生活枯燥;厕所都是农户自己搭建的简易厕所,卫生条件差,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环境;全村有沼气池5口,太阳能35套,使用传统的能源和浪费较大的淘汰灶,无形中增加了农户的经济负担。近十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经济支柱产业来扶持人们的生产生活,导致人们对荒山丛林乱开乱伐,来进行广种薄收和滥伐林木作为生产生活用火,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是一个落后、贫困的村组,详见《标杆山村基本情况统计表》

三、标杆山村贫困状况和问题及成因

标杆山村有三个明显的贫困特征:一是整体贫困。全村有农户118户,其中贫困户有22户,有贫困人口86人,占总人口的20.72 %。二是文化和生产技术落后,严重缺乏人才和劳动力,全村有劳动力324人,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68人;初中文化126 人,文化和生产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陈旧,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三是资源贫乏,

人均耕地少,耕地贫瘠、不平整,不利于耕作和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用水不平衡,水田便利,旱地缺水。四是基础设施滞后,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技术落后,已脱贫的大部分农户面临返贫。综上所述,两村致贫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是:

一是条件型贫困,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失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2010年全村人均占有粮食仅311公斤,群众的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农户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淡薄,大肆砍伐树木做生活燃料,导致生态环境严重失调。

二是结构型贫困,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由于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受环境制约,粮食作物只能种植玉米、小麦、豆类、薯类,加之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根本没有保障,粮食产量不稳定,2010年全村人均占有粮食仅311公斤;产业结构单一,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仅2150元;农田分布在标杆山河边,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大,遇到降雨多的年月,洪水泛滥,冲毁良田,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三是素质型贫困,文化科技落后,导致生产方式落后,全村415人中,有高中以上文化的68 人,占16.39 %,初中文化的126人,仅占30.36 %;文盲、半文盲多达22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25%。经济收入、文化科技的落后导致人口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实用增产技术差,农产品仅能自给自足,少部分剩余农产品因品质低劣,没有市场竞争力,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缺乏产业化经营意识,部分农户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更谈

不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由于人多地少和生活水平低下,该村有文化和有经济头脑的人都不愿留在家中,想尽一切办法另谋出路,大部分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缺乏技术而不愿离开家,守着微薄的土地苦苦挣扎。

以上三个因素制约着两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贫困。

(附:《标杆山村换算指标数值分值》、《标杆山村计算贫困综合指数表》)

四、标杆山村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标杆山村自然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文化科技落后,人口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经济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无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而言,该村实施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迫在眉捷。

第二章标杆山村革命老区建设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改善民生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全面推进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章标杆山村革命老区建设基本原则

遵循老区开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与优先扶持相结合,政府扶持、社会资助与充分发挥老区人民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标杆山村革命老区建设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老区产业支撑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综合生产力全面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解决老区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等问题。

二、具体目标

到一二年底,使全村群众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365元,人均有粮达到 355公斤,基本实现农户、自然村“九有”目标:

1、农户“九有”目标:有人畜分居,完好安全的住房;有人均一亩稳产农田地;有一项增收基础产业;有一头商品畜出售;有一亩特色林果;有沼气或节能灶;有科技明白人;有条件的转移一个劳动力;有人人享有的医疗保障。

2、自然村“九有”目标:有团结干事的班子和一条符合法规

的村规民约;有正确的发展思路、规划、措施;有稳定增收产业;有一批劳动力转移就业及收入;有进村简易公路;有村内道路硬化;有安全、卫生饮水;有入户用电、音视;有学校为儿童就近上学。

通过项目实施,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和谐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第五章标杆山村革命老区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结合当前中央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机遇和省、市革命老区开发工作意见,再针对标杆山村的贫困成因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打牢基础,实现目标”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及相关部门意见,在认真踏堪测设的基础上,围绕加强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辖区环境生态建设、扶持和推动农户产业创新调整、增强科技意识形态和劳务输出几方面开发项目设计和规划。预计总投资103.5万元。其中,省级补助5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53.5万元。

(一)革命遗址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4.5万元:省级资金17.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4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其中:

1、修建嵩宜公路武工队活动遗址162.5㎡:投入资金27.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0.5万元、群众自筹2万元。

2、修建纪念碑:投入资金7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5万元、群众自筹1万元。修建革命纪念碑一座,为纪念革命烈士、学习革命精神、珍惜现实生活提供学习载体。

(二)产业发展项目(投入资金19.2万元:省级资金8.1万元、整合部门资金8.9万元、群众自筹2.2万元)。

1、发展经济作物:投入资金1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8万元,群众自筹2万元。扶持118户农户种植黑桃200亩,一方面调整该村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为实现农户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奠定基础。

2、发展养殖业:投入资金4.2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1万元,整合部门资金0.9万元,群众自筹0.2万元,扶持119户农户养殖生猪200头,增加农民收入。

(三)生态建设工程(投入资金5万元:省级资金3.2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2万元、群众自筹0.6万元)。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生态村庄,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其中:

1.建垃圾房1个,12平方米:投入资金1.5万元,其中省级补助1.2万元,整合部门资金0.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0.1万元。

2.建公厕1座,20平方米:投入资金

3.5万元,其中省级补助2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万元,群众自筹资金0.5万元,

(四)社会事业发展工程(投入资金43万元:省级资金20.6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9万元、群众自筹3.4万元)。其中:

1、硬化活动场地304.8㎡:投入资金17.2万元,其中省级补助8.6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6万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2、村内道路硬化:投入资金25.8万元,其中省级补助12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8万元.硬化村内道路906米,2599平方米,改善村容村貌,方便群众日常生活,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

(五)科技培训项目(投入资金1万元:省级资金0.6万元、整合部门资金0.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0.1万元。)

举办农函大培训班5期,200人次,聘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

全村种植蔬菜、黑桃、养殖生猪的农户进行科技培训,提高农户科技水平,促进增产增收。

(六)劳务输出项目:(投入资金0.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0.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0.3万元。)

培训转移富余劳动力200人。通过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与发达地区资金臵换,增加经济收入。

第六章项目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全村共建六大类10个子项目,项目工程总投资为103.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50万元;整合资金43.9万元,群众自筹9.6万元(以投工投劳、投料为主)。详见《昆明市2012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规划一览表》。

第七章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分两个阶段:项目建设期管理、项目建设后续管理。

(1)建立镇、村项目管理责任制,分管扶贫工作的镇村领导为责任人,对项目建设负领导责任。

(2)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项目计划、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资金使用等,采取公示公告方式,接受群众监督。

(3)项目建成后,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实行镇初验,县组织全面验收,市抽验。

(4)项目移交后,由镇、村委会以及村组制定出具有操作性

的管护措施。(管护措施应纳入文本中的项目管理条款之中)。

二、项目资金管理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按《云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执行。革命老区建设项目是省市政府的“民心工程”,各地要高度重视,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将责任和任务落到实处,要全程跟踪监测项目建设和资金的运行,重点村建设实行挂牌明示制度,资金和项目实施前和实施中要进行公示。严格资金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严禁挪作它用。

三、物资管理

全部工程项目,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实行招标议标,建立项目法人制度,认真执行各行业技术标准,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四、监测办法

建设期监测的主要内容是:质量监测、进度监测、效益监测。质量监测和进度监测由镇政府和镇技术部门负责,并定期向县扶贫办报告质量进度监测结果;县扶贫办项目科要将老区建设各项报表按时按质上报市扶贫办。

第八章老区建设项目工程效益评价与预测

通过项目实施,为逐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和谐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1、社会效益预测。科技水平及经济增长、社会经济大幅度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增强,全村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群众逐步走向脱贫增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

基础。基本解决交通困难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经济效益预测。通过5个大类6个子项目工程的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第一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增加600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200到350元。项目建成2-3年后,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3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65元,达2500元,人均占有粮食达385公斤,全村稳固加快小康发展步伐。

3、生态效益预测。彻底整治村内脏、乱、差现象。5年后,森林资源可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群众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辖区环境得到美化。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

1、2011年11月做好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2、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

3、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全力做好项目的实施及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第十章项目组织保障措施

革命老区建设工作按县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具体要求,县扶贫办为革命老区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乡镇技术部门为技术支持体系,镇协调各方力量,做好老区项目的实施工作,实行分乡镇执行原则。整个项目的实施统一由扶贫办负责。

镇政府成立以镇党委组织委员薛俊荣同志任组长的村级项目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其职责为:负责参与村级老区规划工作;宣传发动组织农户参与和实施项目;负责建设期间项目的组织协调监测督促,安排相关部门做好“项目施工设计”、“项目工程投资预算”“项目工程竣工报告”、“项目工程请验申请”等文件资料的撰写报告,汇总上报项目进度报表;配合主管部门加强对项目农户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村级规划项目实施的后期管理工作。

村委会成立村级项目规划执行小组;具体负责宣传、发动和组织农户参与村级规划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

建立县乡领导驻村蹲点、县乡部门挂钩扶贫责任制。由马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王彦平同志、农科站站长余文明同志、农技站站长张爱华同志驻村蹲点,落实老区建设责任制,做到不达标、不验收、不脱钩。

附:1、《换算指标数值分值》

2、《计算贫困综合指数表》

3、《规划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4、《项目村基本情况汇总表》

5、《昆明市2012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规划一览表》

6、《昆明市2012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绩效表》

宜良县扶贫办

2011年11月18日

四川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四川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发展的深入,革命老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老区县在全省的比重大,贫困人口多,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738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5.70亿元,增长5.80%;第二产业增加值3052.70亿元,增长17.80%;第三产业增加值2836.70亿元,增长10.7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10%、57.50%和33.40%。这在我省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我省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老区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全省63个老区县,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34.81%。到2005年底,全省有贫困人口594.6万人,其中683元以下尚未解决温饱人口184.60万人,683-944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410万人。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

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特困地区,特别是集中在这些地区的贫困山区。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7个、占全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的47.22%,农村贫困人口348.63万人、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58.63%,贫困发生率14.25,比全省高出4.66个百分点(见表4)。广元、达州、巴中所属于18个县(市、区)全是老区,其中1/2的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市农村贫困人口分别还有41.30、54.70与64.05万人,总体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6.99%、10.14%与28.71%。 表4四川革命老区农村贫困情况 单位:个、万人 资料来源:根据四川省扶贫办《四川省扶贫开发统计监测年表2005》和对外公布数据整理编制。

示范校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典型案例范文

示范校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典型案例

任务引领,以工促学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机电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首都北京对机电技术应用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使职业教育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课程是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已不能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现状,而以任务为引领的一体化课程是职业学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企业需求的归宿。一体化课程建设同时将会带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场地规划建设、一体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等,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从而推动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理论,保驾护航 当前我们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具有浓厚的学科体系色彩,实践证明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而德国“双元制”、加拿大“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等职业教育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提出了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使认知的心理顺序与职业活动顺序一致,实现了融合,而且强调系统化,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专业知识)方法能力(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和社会能力(行为规范、价值观)的培养。科学的学习和分析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重新梳理我们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开发思路,避免以往一些闭门造车的现象,从而开发出适合中国中职学生特色的课程。

二、众志成城,不破不立, 为适应北京经济的发展,为地区经济服务,我校在进行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了头脑,打破原有的中等职教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任务引领的刻成体系,势在必行。 (一)转变观念、建立“四合一”的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树立具有中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教育目标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突破,要打破学科式课程体系,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职业教育特点,理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准确把握人才定位目标,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为了使学生适应岗位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校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坚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坚持教育资源与行业优势互补、学生培养与典型任务无缝对接的原则,实行“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实训与生产”四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三级递进,从而最大限度拓展学生

沂蒙精神在我身边征文

沂蒙精神在我身边征文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沂蒙家乡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祖国大地,唱响了月球,它所代表的是我们沂蒙人的精神! 在我们沂蒙大地,有着别样的沂蒙精神。电视剧《闯关东》表现出了山东人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了我们沂蒙人民不怕苦、不怕累、知难而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我们沂蒙大地,确实有这样的精神。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在我们沂蒙大地出生的,在这里王羲之度过了他的童年,为练出一手好字,坚持不懈,年年练、月月连、日日练,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才练出一点技巧,但是他对他写的字还是不满意,于是,他虚心请教学习,经过若干年,终于练成一手好字。哦!这沂蒙精神! “书圣”王羲之五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王祥,他是二十四效之一。他为了治好继母的病,到结了厚冰的小河上。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继母喝了鲤鱼汤,吃了郎中开的药方,她的病果然见效了。哦!善良宽厚待人的王祥!哦!这沂蒙精神! 沂蒙老区不仅历史悠久,还是革命老区。 我们沂蒙山区的沂蒙六姐妹,在抗战时期就做了突出贡献。在孟良崮等战役时,他们把子弟兵当作是自己最亲的人,她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前线给战士送粮食吃,她们无私奉献,宁肯自己饿着,也不能让战士们饿着。在夜里,沂蒙六姐妹带动乡亲们,给战士们腾出地方住,而自己却住在胡同、街头、树下,她们全心全意地为抗日战士们服务着,做饭、洗衣服这些力所能及的活,他们也都承包了,还常常为了干活而不睡觉……哦!为革命不惜代价,默默无闻的沂蒙六姐妹!哦!这沂蒙精神! 在我们沂蒙大地,也有许多好人、好事,在他们这些人中,有资助贫困家庭的,有捡到东西物归原主的,有……就来说一说我们沂蒙老区“朱老大水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朱呈镕朱大妈的事迹吧!朱大妈在2月4日的晚上六点亲自驱车,带着公司里一万多斤水饺、汤圆到河南雪灾地区慰问抗灾前线的官兵们,经过17个小时,930公里的艰难行程,终于到达河南灾区。哦!心系灾民、无私奉献的朱大妈!哦!这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还有很多很多,它不是代表某个沂蒙人,而是代表整个沂蒙山区。沂蒙精神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我相信,这种精神一定会延续下去,因为我们沂蒙人就具有这样的精神!我相信,我们沂蒙人一定不会失去这种精神,因为我们就是沂蒙人! .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发生于哪年哪月?是谁指挥的?1947年5月。陈毅、粟裕。 沂蒙精神激励着我

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规划

大别山革命老区 **县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5一2020) 为加快我县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编制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函》(鄂发改…2015?234号)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实施环境 (一)基本情况 **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512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02.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7.5‰左右。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3.4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9亿元。 2014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3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含民办2所),职业中专2所(含民办1所),普通初中24所(含民办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完全小学83

所(另有初小36个、教学点62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在校学生105646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17040人(公办13882人、民办3158人),职业高中学生3516人(公办2395人、民办1121人),义教阶段学生85080人,在编教职工6260人。全县共有幼儿园141所(公办16所、民办125所),在园幼儿20546人(公办4056人、民办16490人),学前教育在编教职工201人。 (二)存在问题 1、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我县第一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乡镇基本建设有公办中心幼儿园,乡村基本实现了一年以上学前教育。但是,普及三年学前教育无论在办学条件上,还是师资力量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同时,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县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入园要求。 2、中小学教学用房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绝大部分教学用房为九十年代初“普九”期间集资建造,全是砖混结构,质量较差。近几年来,我们拆除重建了部分教学用房,还有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用房需要维修加固,部分需要拆除重建。 3、公办高中办学条件落后,债务沉重。多年来,我县对公办高中的办学条件改善投入很少,学校条件非常落后,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相对滞后。同时,学校因保运转、保安全、

革命老区2018年建设工作总结

---------------------------------------------------------------范文最新推荐------------------------------------------------------ 革命老区2018年建设工作总结 2018年,市、县、镇、乡老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老促会的指导和各包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县关于加强革命老区发展的有关精神,主动把老区工作融入全市、县、镇、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发挥优势,扩大宣传,落实措施,加快发展。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有力地推进了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历实经济发展基础。 立足各村村水源富集、平滩地多的特点,在**新打机电井3眼,配套2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00亩;在**行政村新打机电井2眼,配套1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0亩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老区人民增产增收。 我们组织将原七市、县、镇、乡、**等村奶牛饲养大户迁到**村进行集中饲养,现小区饲养农户饲养奶牛376只,蒙牛乳业集团派员全程监测标准化奶站1个,现日进站奶牛89多只,日产鲜奶1吨多。 三、着眼民生,解决涉及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立足实际,谋划2018年工作。 1 / 7

2018年,市、县、镇、乡革命老区建设工作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老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协调各包联单位,调动老区各族人民群众奋力争先、勇闯富路的积极性,努力实现老区群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 1、抓重点,全力推进畜牧业大乡建设目标 以肉羊繁育这个市、县、镇、乡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经营管理为手段,全力推进畜牧业大乡建设目标的实现。 依托**查二道背肉羊繁育改良基地,辐射带动**村、**村、**等老区村村,促力发展肉羊繁殖改良、育肥。2018年全市、县、镇、乡计划为老区村村农牧民调购肉用羊基础母畜1500只,其中**村580只,**村300只,**400只。同时充分发挥**村农牧民养殖白绒山羊的传统技术优势,在**村建设白绒山羊养殖小区,调购种公畜5只,基础母畜400只。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年以来,职教中心得到县领导及教育局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始终以招生、省重达标两项工作为重点,以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为动力和杠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领导班子空前团结,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县委、政府下达的重点工作任务,现将2018年度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招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今年春秋两季招生超过1000人,

重点专业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示范校建设成效典型案例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典型案例报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育旅游服务高素质人才 旅游专业部 2013年7月25日

目录 一、依托校企集团,共建合作平台 二、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三、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项目体系 四、校企共同开发特色教材 五、企业参与教学实训环境改造建设 六、校企合作创新学生评价机制 七、校企合作建设学生教学实习与就业一体化体系,形成“校企合一”办学模式 八、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总结 九、校企互利共赢 十、结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育旅游服务高素质人才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典型案例报告) 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示范专业之一,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旅游专业)从2011年7月起,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根据教职成[2010]9号及教职成[2010]34号等文件精神,围绕示范校建设七大重点任务,大力开展建设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效。其中,依托校企集团资源,建立长期、有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习惯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这一方面,旅游专业形成了一整套完整方案,取得了丰富经验。 教职成[2010]9号文件提出,改革培养模式,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要“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系充分依据文件精神,在本校以往“学好一个专业、培养一种特长、掌握三门以上现代技能”的“113模式”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应用课程体系”的“ZGY模式”基础上,根据旅游专业定位、旅游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岗位人员需求,主要针对餐饮服务、客房服务与前厅服务三大课程及导游等其它拓展课程制定完成。 该模式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前提,企业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每个环

临沂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临沂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红色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红色旅游区以建国、建党、革命纪念日等纪念活动为契机,不断发展创新,并且在非纪念日也积极开拓与发展市场空间,形成了红色旅游热潮。红色旅游的兴起,带动了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其开发过程就是将潜在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并带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大批革命战争遗址、遗迹和革命历史纪念地,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相对比较密集,为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市场空间的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认识、经济发展不充分等原因,临沂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只着眼于当前利益没有立足于长远发展。 关键词: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一、前言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把红色旅游资源汇入旅游产业中,通过革命精神和旅游过程的有机结合,就产生了“红色旅游”新型旅游模式。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各地的红色旅游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临沂市作为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革命老区,拥有众多的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政权建设纪念地。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等,其中,孟良崮战役举世闻名,大青山战役可与平型关大捷齐名。同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也声名远扬,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唱遍大江南北,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六姐妹享誉全国。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开辟红色旅游热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 虽然临沂市的红色旅游业已取得了显著发展,成为临沂市经济发展的新的拉动点,但是,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景点发展不平衡,旅游活动形式单一、死板等。本文通过对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状况的具体分析,利用所学知识,通过与其他地区红色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对临沂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临沂市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个人意见,为实现临沂市红色旅游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和推动临沂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贡献。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2015―2025年)任务分工的通知 【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 【发文字号】黔府办函[2015]119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5.07.13 【实施日期】2015.07.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任务分工的通 知 (黔府办函[2015]119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任务分工》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7月13日

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任务分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批复》(国函〔2015〕21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通知》(发改西部〔2015〕388号)精神,结合贵州实际,制定本工作任务分工。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铁路建设。 1.加快建成沪昆客专,规划建设黔桂铁路增建二线、南昆铁路扩能改造、黄桶至百色国家铁路。争取贵阳-南宁客运专线、黔江-贵阳-河口出境铁路,毕节-水城-兴义、都匀-凯里-黔江、兴义-百色、兴义-独山-永州等铁路纳入相关专项规划。(省发展改革委、省铁建办牵头,省铁路投资公司配合) (二)公路建设。 2.加快建设贵阳-惠水-罗甸-乐业-百色-靖西-龙邦(口岸)、纳雍-晴隆、都匀-惠水-安顺等国家高速公路;推进三都-独山-南丹、三都-荔波-独山-南丹高速公路尽快实施;实施兴义-隆林、独山-南丹-凤山、独山-荔波-南丹、凯里-三都-荔波、黎平-靖州、盘县-普安、兴义-兴仁-紫云-惠水、盘县-兴义-安龙-册亨、西林-兴义、册亨-望谟-罗甸-平塘-独山-荔波等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争取黄桶-望谟-乐业、榕江-佳荣-河池、兴义-丘北-河口、贞丰-安龙、黄果树-贞丰-册亨-旧州-富宁、榕江-环江-河池、独山-荔波-环江-忻城、榕江-剑河、盘县-普安-兴义-贞丰-望谟等公路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增强普通国道、省道公路网对县级以上行政节点、边境城镇、重点红色景区的连接和覆盖,提升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25年实现普通国道建成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达深度和技术标准。力争到2020年前实现具备条件的建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战斗生活13年,在这里指挥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里领导指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位于陕西甘肃两省之间,处于黄土高原上的子午岭腹地上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遗址。 该县与一省四县八乡镇相毗邻。总土地面积810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2045户12061人,其中农业人口11852人。全镇有党支部23个,党员447名。现有学校17所,其中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3所、幼儿园1所。 在人们印象中陕北应该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山坳坳。但其实不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艰苦实干、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由国定贫困县向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的历史巨变。不再像解放时那样挣扎在温饱线上,而是干部人民一条心,为奔赴小康在努力奋斗着。。但其中也是存在这问题和困难。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三农”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老区农村发展变化大。从纵向对比来看,老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现代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近年来,老区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加大扶持力度,紧抓基地建设,强化优质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从而形成规模,发展成自成一体的经济体系。在民生方面,新农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粮食农资综合补贴直补、农村低保一等系列惠农政策,是群

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

无锡生态文明助推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2011年8月10日) 2008年和2009年,环境保护部批准了两批18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目前,全国有14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另有5个省正在启动。 作为生态省建设的细胞工程,全国超过1000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市、区)的建设,并有38个县(市、区)建成了国家生态县(市、区)。这些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赢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优势。 为鼓励不同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模式和途径,本版特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报道,刊发一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地区的经验。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生态市,江苏省无锡市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本期刊发相关报道,以期对读者有所借鉴。 随着近日金城湾公园的正式开放,太湖内湖——蠡湖长达10年的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画上了圆满句号。夏日的清晨,站在渔父岛西堤拱桥之上,桥下湖水清澈,湖水之下有着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是一些沉水植物,如苦草、微齿莲子菜、鱼腥藻等,正是因为这些沉水植物牢牢固定住了底泥,不再搅动,从而使得湖水清澈,透明度显著提高。目前,蠡湖的水质已由10年前的劣Ⅴ类上升至Ⅲ类。 蠡湖水质的变化,让人不禁感叹,怎样的动力才能让一个在水上吃过亏的城市,利用10年时间治理好一个湖泊?又是怎样的动力让它成为全国首个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的地级市?江苏省无锡市委书记毛小平一语中的:“蠡湖治理的成功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无锡要走一条发展之路,就是要探索生态文明。” 正是有了像蠡湖成功治理这样践行生态文明的一个个闪光点,才使无锡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加速冲刺。 发展理念与具体行动同步 毛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方式的一场革命,是一项包括建立生态经济体

“走进两战圣地,感悟红色沂蒙”社会实践报告

“走进两战圣地,感悟红色沂蒙” 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 沂蒙,这里是举世闻名的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曾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孕育了"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为了近距离感悟沂蒙革命老区的恢弘气势,弘扬沂蒙精神,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到临沂市走访了四处革命遗迹,同时调查了老区人民对革命事迹和沂蒙精神的了解程度,并为弘扬沂蒙精神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关键词】 沂蒙革命老区沂蒙精神革命遗迹走访调查 【引言】 蒙山巍巍千秋,沂河滔滔万代。共和国元帅陈毅说是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推翻了蒋家王朝,推翻了三座大山,推出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一点也不夸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作为山东解放区的首府,有“华东小延安”之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争的阴霾终于散尽,纷飞的炮火已成记忆,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不禁感慨:究竟是怎样一片沃土孕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而当年的沂蒙精神是否还在人们的记忆中生根发芽。带着疑问我们社会实践小组来到了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文献综述】 一、人文概念地域范围 沂蒙老区,又称沂蒙山区,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主要指的是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历史上的沂蒙,今天大致包括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的三区九县(兰山区、罗庄区、

河东区、沂南县、沂水县、郯城县、费县、平邑县、苍山县、莒南县、蒙阴县、临沭县)和淄博市沂源县、日照市莒县、济宁市泗水县。 二、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一)抗日战争 1938年,中共中央根据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革命斗争的新形势,先后派遣徐向前、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深入山东,开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时到抗战胜利的8年间,沂蒙山区作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成为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延安”。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战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遗迹。(二)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后,山东抗日武装几乎全部开赴东北,抢占东北战略要地,奠定解放战争的第一块基石。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更是驰名中外,一举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从沂蒙山发起的淮海战役,敲响了国民党统治的丧钟。从渡江战役直至全国解放,沂蒙山一直是强有力的战略后方基地。 毛泽东主席在评价罗荣桓在山东的工作时说:“罗荣桓在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地区,做好了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事业。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三)沂蒙精神 1、内涵 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2、真实写照 渊子崖村自卫战 1941年12月20日,一千多装备精良的日伪军突然包围了渊子崖村,英勇的渊子崖人民奋起自卫,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村长林凡义手持大刀片指挥村民,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吴店镇申报2015-2020年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实施方案重大项目说明 一、项目概况:吴店镇位于鄂豫两省边陲的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属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集红色、绿色、古文化旅游资源于一身。现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旧址40多处;有贰国遗址王子殿和朝王庙、玉皇顶、无门寨、拦箭垛等名胜古迹20多处;有十里画廊、北天门瀑布、高峰三潭等自然生态30多处; 有华中最大的风力发电群——二妹山风电场。 二、重大建设项目: 1、红色旅游开发项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留下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著名小说《桐柏英雄》、电视连续剧《特殊的战场》(1986年11月中旬,应山县委宣传部、文化局组织人员筹备场地,协助武汉电视台来应山拍摄四集电视连续剧‘特殊的战场’,反映新四军五师中原突围在应山吴店的一段斗争经历)和《中原突围》描写了他们在吴店战斗的故事情节(2002年夏,由湖北经济电视台、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14集电视连续剧‘中原突围’在吴店取景)。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对外号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李先

念,参谋长周志坚)及随行干部从河南竹沟南下四望山,以浆溪店为落脚点,执行中原局关于开创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1945年8月下旬,新四军五师领导机关和鄂豫边区领导机关以及被服厂、兵工厂、野战医院、抗大十分校等后勤机关由大悟山转移到应山以北,作反内战准备。新四军五师领导机关进驻浆溪店尹家湾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主要做了三项工作:第一,争取了国民党豫南挺进军第十三纵队司令程道荣5000余人的部队起义。第二,成立了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第三,组建野战纵队,发起了桐柏战役。 2007年抢抓大别山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的机遇,争取列入了鄂豫皖“三省六市三十六县(市)”大别山红色旅游区联合体,及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机遇,该项目主要主要涉及我镇红色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豫鄂游击支队、中原局中原军区成立、王震率三五九旅与新五师李先念会师、桐柏军区成立旧址、何子述旧居等40多处景点打造及线路开发及纪念馆的建设,预计投资10亿元,建设年限为2015年——2020年。 2、名胜古迹开发项目——该项目主要主要涉及我镇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顶古建筑、王子店贰国古遗址、西周至春秋战国大块地古墓群,吴店贰国文物,历史悠久。有王子山贰国古遗址,现存留古土城墙长约800米,出土春

革命老区人民对革命精神传承现状研究及建议

革命老区人民对革命精神传承现状研究及建议 摘要:革命精神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和人民军队本质的一种表现,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人民群众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研究革命老区人民对革命精神传承现状有助于了解老区革命精神传承的基本情况,有利于了解革命文化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力,有利于推进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革命精神在革命老区人民中传承更加完善。 关键词:革命精神革命老区传承 一、革命老区人民对革命精神传承现状 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间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而传承革命精神的工作是老区人民的一项基本工作,是一代代人必须做的工作。现阶段革命老区人民的传承工作以初见成效,红色旅游得到大力发展,推动老区经济发展。大多数老区人民对传承工作表示基本满意,也能带着孩子积极参与其中。于此同时社会不断发展,革命精神在我们生活是否还存在,在调查中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二、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精神传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老区人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少经常性对孩子进行革命精神教育 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区居民还是初高中文化水平,文化水平偏低使得对孩子进行革命精神教育意识不强烈,很有可能忽视了孩子的革命精神教育。而革命精神教育对孩子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提倡老区人民积极对孩子进行革命精神教育。 (二)传承革命精神方式老套,效果一般,吸引不了当代年轻人 老区人民通过红色旅游、观看教育片、购买此方面书籍、亲友口述等方式对孩子进行革命教育。可以看出革命精神传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方式不乏有些老套,现在多数的孩子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如果能通过新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样对传承革命精神无疑不是一件好事。 (三)老区人民在传承革命精神上花费较少 在调查的老区居民在对孩子的革命精神教育费用上,大多数家庭花费在1000元以内,大于1000元的占极少数。老区人民在传承革命精神上花费较少,这是可能因为传承的意识还不够强烈,或者不愿意花费太多在这方面,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 (四)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同步

关于沂蒙老区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沂蒙老区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状况 的调查报告 临沂市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它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在这里诞生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 近年来临沂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打造文化名市为载体,通过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带动了沂蒙老区的区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对临沂市沂蒙老区的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状况做以下报告。 一、沂蒙老区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现状 1、红色文化旅游已是文化产业的突破口 近年来,临沂市委已经确定把文化旅游当作文化产业的突破口,充分地挖掘利用这些文化资源,用文化来促进全市经济的跨越发展。 2004年7月,临沂市以沂蒙精神为主线,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红色旅游路线。2007年,临沂市被国家红色旅游办公室评选为全国八大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并成为山东省红色旅游的核心景区。 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 临沂市的红色旅游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深厚的沂蒙红色文化底蕴每年吸引1500多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来临沂休闲旅游,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红色游已经成为临沂旅游的金字名片,在承接的旅游团中,一大半的游客都是冲着临沂的红色旅游景点来的。 2、红色旅游带动了附带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 随着临沂市红色旅游的良好发展,围绕红色旅游,临沂市涌现出一大批经营沂蒙红色品牌的特色企业和500多个生产小独轮车、拥军布鞋等红色商品的专业村。2010年上半年,临沂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高出当地GDP增速个百分点。 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 这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3、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和产业链 临沂崛起,文化先行。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最好的突破口。例如河东区利用滨河优势,建设文化长廊,发展影视服务。特别是开发东夷文化资源,增厚文化底蕴。同时开发新四军军部旧址,发展红色旅游。郯城县、临沭县、苍山县等大力发展民间工艺,已形成规模,成为带状发展。莒南县的石文化,石制品已拥有相当大的市场。沂水、蒙阴、费县、平邑、沂南等旅游和文化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一个具有强吸引力的大旅游圈。 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的招商过千万元的文化产业项目已达36个,在建项目33个,立项未开工项目3个,完成前期规划项目29个,

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以麻城为例

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以麻城为例 摘要:老区,本来是一个政治概念,它指的是那些在民主革命时期较有影响的革命老根据地。但老区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概念,它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穷地区并列,统称为老、少、边穷地区。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老区,经济发展都比较缓慢,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老区人民,至今仍有一部分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但事无绝对,麻城,一个曾经被评定为贫困的县级城市,通过努力逐渐脱离贫困的困扰,正在慢慢发挥它独有的魅力。逐渐成为一个有着地域特色,经济特色,文化特色的革命老区。这里的工业农业发展的条件比较优越,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这里的城市发展后劲十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它不仅是红色革命老区发展的代表,同时作为中小城市,发展也较为迅速。所以麻城的经济发展现状值得调研,经济发展模式值得探讨和学习。 关键词:老区,经济发展,现状,麻城 麻城市,作为黄冈市区的一个县级区域,如今其规模已经为地市级,近几年来,它作为“古老麻城,魅力麻城”的形象展现在父老乡亲面前,展现在大众面前,它是鄂东县域经济发展较快的显示之一。 麻城市城乡人口已经超过120万,它本是一个集老区、山区、贫困区于一体的农业大市,但近几年以来,在家乡人民的努力下,这里的区域经济正沿着又好又快的目标稳步进入快车道。 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3亿元,增长15.3%,高于全国和全省3.8和0.8个百分点;实现税收5.3亿元,净增1.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5元,增长26.1%,高于全国和全省8.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62元,净增381元,增幅创历史之最。各项经济指标综合考核在全省县域经济阵容内位次逐年前移。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64.3亿元,增长15.3%,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实现税收5.3亿元,净增1.29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9.45%,在全省名列前茅。至此,麻城已平稳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二方阵,在全省贫困县市中最早进入全国贫困县市排名前5位。数字也许枯燥。走进麻城,你会更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与活力。新城区80米宽的黄金大道,高层建筑鳞次栉比,雄伟壮观。老城区找不到旧县城的模样,按照园林城市的要求改造一新。城郊的工业园区40余家现代化企业扎堆,人气兴旺。古老的麻城正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07年到09年,是麻城经济的一个质的飞跃。这三年,麻城在经济危机中阔步向前,终于由一个“拖油瓶”式的革命老区变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经济开发新区。 (一)工业飞速发展 作为一个传统的贫困县市,特别是一个革命老区中的贫困县市。政府曾多次对麻城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宏观上的调研和技术上的指导,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麻城市政府在仔细分析和采纳后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而且麻城市政府更是大胆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带领麻城人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

落实扶持政策 建设革命老区

落实扶持政策建设革命老区 惠来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南方武装斗争的一块热土,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开展武装斗争所依托的根据地。 惠来县现辖13个镇、2个农林场,下辖239个行政村(492个自然村)和33个社区,总人口近130万人。其中,革命老区行政村147个、自然村258个、人口72万人,分别占总行政村数的61.5%、总自然村数的52.6%和总人数的55.4%。为了更好地建设惠来县革命老区,近年来,该县狠抓落实革命老区扶持政策,积极谋划革命老区开发项目,加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资金项目向贫困老区倾斜 “去年,海?丰扶持政策确定下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工作小组。”据惠来县发改局局长林水木介绍,在落实海陆丰革命老区扶持政策的问题上,县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关于该县列入海陆丰革命老区扶持 县的有关情况汇报,成立了由县长贝继勤任组长的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推动该县老区开发建设工作。 据悉,去年以来,惠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家发展

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广东海陆丰革命老区贫困县纳入国家贫 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有关问题的复函》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海陆丰革命老区贫 困县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有关问题的复函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并要求各镇场、县直有关单位积极谋划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争取上级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为了落实海陆丰革命老区扶持政策,我们县共谋划了革命老区建设项目504个,计划总投资352.9亿元,申请补助资金204.4亿元。这些项目已经上报给揭阳市发改局,并确认给我县63个,现在有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建设了。”林水木说,“为了能更好地惠及老区人民,这些项目都会优先向老区倾斜。”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该县对于革命老区的发展非常重视,这几年,县委书记邱辉盛每年挂点老区村,经常深入老区村调研指导工作,帮助老区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落实资金项目支持老区村完善民生基础设施,着力提高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而对于上级扶持的许多资金项目,县里也会优先考虑安排给革命老区。 据了解,该县财政和扶贫部门联合组织贫困老区村编制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初步建立了老区发展建设项目库。在安排财政资金项目时,该县结

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三)

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剩下内容在账号的其他文档中) 五、健全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健全长效普惠性的扶持机制和精准有效的差别化支持机制,激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内生动力。 目录 (十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 (十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2) (十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 (十五)强化组织实施 (2) (十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完善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建立省部会商和省际协商机制,及时协调推动陕甘宁、大别山、左右江、川陕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事项。出台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继续组织对口支援工作。研究建立发达省市与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机制,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重点高校、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发挥井冈山、延安等干部学院作用,支持地方办好瑞金、古田、百色、大别山等干部学院,开展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广泛凝

聚正能量,表彰奖励正面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 (十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在安排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时,对革命老区所在省份予以倾斜支持。探索制定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绩效评估和奖惩激励办法。继续支持赣州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中央预算内投资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对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研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革命老区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按规定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对其他地区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转移的企业,按原所在地区已取得的海关信用等级实施监督。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重点企业上市融资。 (十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损毁的建设用地和零星分散的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耕地的,经认定可用于占补平衡,允许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按规定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对革命老区列入国家有关规划和政策文件的建设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范围并按规定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支持探索革命老区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 (十五)强化组织实施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附件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2015年6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第一节区域特点 (2) 第二节发展机遇 (3) 第三节战略意义 (3) 第二章总体要求 (4) 第一节指导思想 (4) 第二节基本原则 (4) 第三节战略定位 (5) 第四节发展目标 (6) 第三章空间布局 (7)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7) 第二节促进三大组团加快发展 (8) 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 (9) 第一节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9) 第二节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业 (10) 第三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1) 第五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2) 第一节提升加工制造业水平 (12) 第二节大力发展旅游业 (12) 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4) 第四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14) 第六章优化城乡建设布局 (15)

第一节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 (15) 第二节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16) 第三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6) 第七章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7) 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17) 第二节强化能源保障 (18) 第三节推动实施水利工程 (18) 第四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9) 第八章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0) 第一节构筑生态屏障 (20)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21) 第三节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2) 第九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22) 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3) 第二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3) 第三节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24)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25) 第十章加快重点领域改革 (25) 第一节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26) 第二节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 (26) 第三节完善投融资机制 (27) 第四节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28) 第五节构建开放合作新机制 (29) 第十一章加强组织实施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