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泥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水泥工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四川建材学院韩立达王林

1 日本水泥工业的现状

八十年代,当世界经济发展明显放慢之时,日本经济却从1986年底开始持续60个月的增长,创下了日本战后经济景气的最长纪录。而且经济增长率一直居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首。1987年至199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5.3%,1991年达4.6%,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不断扩大,给水泥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

1.1水泥工业呈现持续增长势头

1990年度日本GNP比上年增长5.7%,民用住宅比1989年增长10.2%,民间投资增长13.6%,而国家固定资产完成率比上一年增长3.1%。由于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日本水泥工业出现逐年增长势头(见表1)。

表1 日本水泥生产量和销售量

1.1.1水泥产、销量逐年增加

从1987年开始,日本水泥产销量开始回升,1987年至1990年4年间产量从7424.4万t 增加到8684.9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5.4%,销量(含进口)从7493.8万t增加到9024.0万t,年均增长率为5.6%。设备能力的平均利用率也大幅度提高,1990年达88.1%,比1989年高出6.6个百分点。1990年的实际需求较之上年增长10%。就水泥品种而言,1990年硅酸盐水泥大幅度增加,其中普通硅酸盐水泥较1989年增长10.3%,达6654.9万t,占全年水泥总产量的76.6%,快硬和超快硬水泥达363.1万t,较上年增加5.7%,但中热水泥和耐硫酸盐水泥则出现了下降趋势,混合水泥也出现了负增长,其所占的比重开始减少。

1.1.2大量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

日本各种窑型的生产能力及现有水泥窑如表2所示。

表2 日本各种窑型台数及生产能力(*为推算值)

从表2可以看出,从1988年起日本已完全淘汰了湿法生产,NSP窑稳定在56条,其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SP窑有增有降,产量占总产量的15%~18%之间。立波尔窑逐年减少,带余热锅炉窑则基本稳定在5台左右,后两种窑型的水泥产量仅占总产量的2%~4%。此外,日本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明显,1990年全国拥有各种类型的水泥窑81台,水泥总产量为

8684.9万t,平均每台窑年产量为107.2万t,约为我国水泥窑平均年产量的50倍。

1.1.3水泥能耗稳中有降

1990年日本水泥工业燃料总耗量为899.18万t标煤,平均熟料标准煤耗为113.6kg标煤/t熟料,比1989年减少0.4%。电耗总量为8.95×109kWh,折合水泥综合电耗为102.2kWh/t 水泥,比上年减少1.1%,见表3。

表3 日本1990年水泥能源消费

1.2 影响日本水泥工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经济景气与否是影响水泥工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的经济转入低落阶段。日本政府为了克服经济不振等问题,不得不采取了紧缩政策,土木建筑工程大量减少,市场需求萎缩,使得水泥的需求量大大下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石油危机造成的原、燃料价格上涨以及设备过剩等原因,迫使水泥工业必须从根本上进行结构改革,淘汰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和转移过剩设备,同时也加紧对生产设备的改造,开发新技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目的。1984年5月根据“特定产业结构临时措施法”废除了20%以上的生产设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使水泥公司集团化来提高流通效率,从而限制了生产规模,达到了调整结构的效果。

1986年12月以后,由于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的经济又出现了转机,国内水泥市场需求猛增,出口量减少,进口急增,使调整后的日本水泥工业面临新的危机。日本政府重新认识到不仅要立足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还要着眼于突飞猛进的国际化形势。在1987年10月以后,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计划,旨在恢复国际竞争能力,使水泥工业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

发展,到1990年日本水泥的产量又达到了历史上最好水平,设备利用率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但是近年来又出现了产量、销量上升,效益减少的倾向。这主要是由于:(1)“经济泡沫”的扩大和世界能源紧缺引起的煤炭价格上涨。从1986年起,日本的股市飞扬,地价暴涨。截止1990年,日本的国民资产总额为6854万亿日元,按当时的汇价已达4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近10万亿,成为世界首富,其中土地为2130万亿日元,股票为890万亿日元,土地占有形资产的60%以上。土地和股票超过一定范围的价格上涨部分就是所谓的“泡沫”。加上增收消费税等各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使得进口物价上涨。此外,世界能源的紧缺,煤炭进口价格上涨趋势也难以扭转。(2)日本国内劳动力明显不足加上水泥工业的特殊性质使劳动工资费用大幅度增加。从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劳动力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格局,这已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景气的持续劳动力需求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而日本国内劳动力增长几乎为零。据日本劳动省统计,今后即使将高龄工人和未就业的妇女最大限度的利用,到2000年仍将缺少86万劳动力。加之日本的劳动时间比欧美要长得多,今后缩短工作时间又势在必行。这些对于环境条件较差的水泥工业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为了稳定现有职工的吸引劳动力就业,水泥企业不得不提高劳动工资待遇,从而导致产品成本上升。(3)实行高利率的金融紧缩政策使企业不堪负重。1987年日本官方贴现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只有2.5%,但日本银行自1989年5月以来采取金融紧缩政策,先后5次提高官方贴现率,到1990年8月官方贴现率达6%,长期优惠利率也高达8.9%。高利率的金融紧缩政策使得游资充裕的市场转而被“资金不足”的气氛所笼罩。增加了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许多企业负债累累,利润率下降,一些企业由于债务危机而相继倒闭。(4)物流费用增加和各种维修费用上升。

日本水泥工业界为了克服上述几方面的影响,确保国内水泥的需求和稳定供给,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第一,大力调整水泥工业结构。“水泥产业基本问题研究委员会报告书”是调整水泥工业结构的一项重要法律文件。根据该文件,水泥工业将朝节能、自动化和开发新的水泥品种等方向发展。

第二,整顿流通秩序,减少流通环节,尽量降低物流费用。

第三,在强化生产经营的同时,建立有秩序的竞争机制。

2 日本水泥工业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