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四)分类 Brammer: 正常发展性危机 境遇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

9

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 是指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急剧的变化 所导致的异常反应。
如上学或毕业、青春期发展、远离父母、 退休等。

10



境遇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是指 突然遭遇危及个体生命、财产安全的事 件所出现的危机状态。 如各种自然灾害,车祸、被绑架、被强 奸等意外事件,突然的疾病或死亡等都 是境遇性危机。 最大特点是突发性、紧急性、随机性、 强烈性与灾难性。
34






自杀历程(除冲动性自杀外 ):反复考虑期---向外呼救 期----计划实施期。 掌握自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预防非常重要: 1)有自杀家族史; 2)曾有自杀未遂史; 3)已形成一个特别的自杀计划; 4)最近经历了亲人去世、离婚、分居事件; 5)当事人家庭中存在丧失、虐待、性虐待、暴力事件; 6)当事人陷于特别的躯体、心理性创伤而难以自拔, 7)当事人有精神疾病史; 8)当事人有药物、酒精滥用史; 9)当事人有失败的医疗史; 35 10)独居并与他人失去联系;
30

(二)心理危机的评估: 危机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什么影响、预后 或结局如何都涉及到评估问题。

评估是危机干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贯穿于干预计划的制定、实施的评价 整个过程。
31

1、心理障碍诊断 CCMD-3中将与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分 成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适应 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 )三大 类,都需要全面的医学与心理学干预, 其中PTSD是最难以处理的创伤后果。
37


(三)、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 )
1、危机干预目的:
减轻急性心理创伤造成的心理危机风险,
稳定或减少事件对心理造成的严重后果,预防创
伤后应激综合症的发生。 帮助学习应对技巧,战胜危机,使尽快恢复甚至 超过危机前的功能11)有抑郁症; 12)当事人分配个人财产或安排后事; 13)最近有情绪改变,如冷漠、恐慌、焦虑、烦 躁或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发生明显改变; 14)有严重的绝望感、无助感; 15)当事人显示出一种或多种突出的情感特征, 如愤怒、攻击性、孤独、内疚、敌意、悲伤、失 望。 具有上述项目中的4—5个时,就应该认为当事人 正处在自杀的高度危险期。

25




(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psychosocial transition model)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 适应理论在危机中的应用。 危机反映先天生遗传影响之外,人的行为也是从环境 中习得的(内因与外因)。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则是帮助当事人恰当地评估与危机 相关的内在、外在因素,通过学习不同于以往的、适 应良好的行为方式来替代旧的方式,利用社会支持系 统与环境资源来帮助自己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从而 摆脱危机。 这种干预模式适合已摆脱危机失衡状态的个体。
22

(五).危机的干预学派模式
Belkin:

平衡模式 认知模式 心理转变模式
23



(1).平衡模式(equilibrium model) 平衡干预模式就是为了让危机当事人重新获得危机前 的平衡状态。 最适合于危机的早期阶段。 心理失衡-----认知、情感、行为混乱---帮助当事人恢 复平衡,获得对自我的掌控感,避免恶化。 危机干预者需要帮助当事人尽可能保持有规律的生活 节奏,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采取在冲动之下做出 重大决策等等。在当事人获得心理稳定之前,危机干 预者不要对当事人危机的深层问题进行任何探讨。
18

(三)危机管理的内容 第一,对危机当事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 危机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尽快使其脱离危机现 场,转移至安全地带后,根据其不同的情况给 予相应的医学与心理学处理。

第二,对危机目击者的管理:目击危机同样会 受到心理创伤, 需要尽快使目击者脱离现场, 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19
16

(二)危机管理的步骤: PDCA 评估: 对危机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准确、全面的

评估;

计划:制定一套简洁、明确、清楚的危机干预计 划;
17




实施: (1)建立一个多层面、多角度、多资源的全面 的、综合的管理体系; (2)有效的危机管理的工作机制保障干预计划 的落实; 评价: (1)对危机干预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及时评估 与修正; (2)危机缓解后的后续管理与干预。
14

第四,科学的评估与决策原则。对危机事件
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可能波及的范围、
可能造成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救灾所需要的 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情况的准确评估是至关 重要的,它是整个危机事件干预决策的基础。
15


第五,信息的准确与公开化原则。 危机---混乱----丧失对信息的评估与判断力。 谣言、传言很容易让处于危机中的公众出现恐 慌情绪,采取非理性的行为,甚至酿成继发性 的危机。 第六,资源取向的原则。 面临危机----既往拥有的资源消失、应对措施 失灵----陷于混乱 。所以,危机干预者特别需 要帮助当事人去发现、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重建对事态的掌控感。
32




2、对当事人心理状态的评估 认知功能 基本的认知功能---思维的条理性与逻辑性。 评估与危机相关的认识---触发危机的诱因是什么、 是否愿意或如何摆脱危机处境等等。 情绪状态 不同程度的情绪失控感、情感脆弱、容易激惹、 紧张、恐惧、过分警觉是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最常 见的情绪反应。有些人会表现出抑郁、孤独、退 缩情绪,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消极或自杀念头。
13

第三,协调有序的原则。 大型灾难性事件的危 机管理是一种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性干预, 它需要各种手段、技术、资源同时介入。所以, 如何协调多种资源、让整个危机的救援工作能 有序进行既是管理水平的体现,更是危机救援 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这种协调有序的组织管理 与救援所需要的财力、物力、人力一样重要。
21



(四)危机干预者与当事人的关系模式 根据当事人的能动性水平分三种形式: 非指导性咨询关系:求助者能够认识自己的问题、 并可以自己独立采取应对行动。 合作性咨询关系:求助者有一定的能动性,但需 要一个同伴帮助。 指导性咨询关系:求助者完全没有能动性,干预 者需充当主要决定者,并寻找应对方式。
Gilliland 和 James 《危机干预策略》一书
中总结了有关危机的六种定义。
3


常见的危机事件
天灾:地震、山崩、泥石流、洪水、海啸、 火山等; 人祸:战争、种族灭绝、集中、战俘营 凶杀、抢劫、车祸、空难、沉船等; 性骚扰、性虐待、躯体虐待、言语虐待 等; 情感剥夺、溺爱、严重的分离等; 疾病、身体损伤。
26


(4).折衷的干预模式 是一种以危机当事人为中心的干预模式,它在 承认危机是人类所共有事件的同时,更尊重当 事人经历的独特性,事件对当事人意义的独特 性。 特点: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所有理论中能全 面解释某个当事人问题的内容,而不限定于某 种理论。只要这种方法对当事人有效,就会得 到重视与研究。
36


3、应对机制与资源的评估 当事人对事件的认知、采取什么方式来处理、既 往的类似经历影响应对机制。 当面临危机时,个体拥有多少资源对应对危机是 非常重要的。 个体对某个事件的判断与看法越客 观,所采用的应对机制越成熟,既往的积极相关 经历越多,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越完备,个体 成功应对危机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对危机现场的管理:隔离、保护、 清理现场等。

第四,对危机干预资源的管理: 保证危机 干预资源的可靠、及时、有效、协调,是 整个危机管理的核心之一,它是危机干预 能否成功的基础。
20


第五,对危机干预者的管理: 挑选适当 人员充当危机干预者,并对其进行必要 的培训(储备)。 预防继发性创伤; 采取团队方式工作; 不宜长时间在危机现场工作(15天)。
心理 “解体状态”, 在这种“解体状态”
下,个体可能出现认知、情感、行为等
多方面的反应。
6

(三)临床表现 1、生理方面:肾上腺分泌增加,心跳加 快、心慌、呼吸加速、胸闷、血压升高、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胃)痛、 腹泻、尿频尿急、出汗、手脚发麻、手 脚颤动或抽搐、失眠、噩梦等
7


2、行为方面:强迫、回避、攻击、坐立 不安、举止僵硬、拒食或暴食、毁物伤 人、酗酒、药物依赖等 3、心理方面:脆弱、悲痛、愤怒、恐惧、 抑郁、激惹、情绪错乱、精神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判断和理解能力下降、自 我评价降低等
33


行为方面 处于危机中的人常常会丧失主观能动性,从 而使其进一步地陷于危机状态不能自拔,并强 烈地体验到无能为力感、对处境的失控感。行 为能动性的评估与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密切相 关。 自杀风险 保护危机当事人安全是危机干预的第一个基本 原则。许多危机当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消极情 绪。产生悲观、绝望,甚至自杀。
4



(二). 心理学特征: 第一 危机是一种困难的境遇,这种困难的境遇使人
无能为力,不能按自己的意愿主宰自己的生活。这种
困难的刺激是 “应激性事件” 或“危机性事件”。

第二 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事件时,个体一时无法
克服困难和障碍,由此所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
5

第三 危机是遭遇困难境遇以后的一种
11

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源于存在主义 哲学的概念,它主要涉及个体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观等哲学与心理学之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有些可以非常现实,如职业、配偶选择? 也可以是哲学层面的,如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人 生价值?等等。

12
二、危机管理与干预


(一)危机管理的原则:六个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切以挽救人的生 命为重。 第二,及时有效的原则。在大型灾难性事件的 救灾当中,时间就是生命。及时有效的救援对 挽救人们的生命财产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将 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尽量减少,同时,也为后期 的顺利干预创造条件。
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简介
深圳市急救中心 赵小斐
业务科
内容提要

一. 危机概述


二.危机管理与干预
三. 心理危机干预
2
一. 危机概述

(一)概念 危机《现代汉语词典》:危险的根源/严重困
难的关头。

危机(CRISIS)《英文韦氏大辞典》:有可
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

管理学定义 ——危险+机会 。
24


(2).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与行为是受认知支配的。 任何事件对我们的意义取决于我们的认知评价。 认知模式积极的个体,侧重于帮助当事人理性地分析 自己在危机处境中的非理性思维、消极态度与自我否 认。通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积极、更多 自我肯定、更自信自强。
27
三、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特点: 1)危机的临时性:危机是日常生活中无 法避免的现象。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危 机都是短暂的、临时的、一过性的。但 是,对部分人(没有给予干预)来讲, 或某种临时性事件却会导致长期的混乱, 形成一种慢性的创伤后应激,甚至成为 他们生活方式。
28

2)个体对危机反应的混乱性:危机所造 成的混乱可以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 等不同的层面,从常见的焦虑、抑郁, 到较严重解决问题能力下降,甚至精神 病性症状。这种混乱的一个最大特征时, 危机当事人强烈地感到既往的应对措施 失灵了,无法利用曾经拥有的资源来处 理所面临的困境。
29

3)危机后果的不容忽视性:多数情况下, 危机常常与失去健康、财产、亲人有关。 有的危机后果可能是非常积极而正性的, 如获得新的经验、学会新的技巧、取得新 的感悟等等。所以,危机也意味着危险与 机遇并存的一种状态。不论危机的后果如 何,对当事人来讲,它们的意义都是举足 轻重的、至关重要的、不容忽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