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李松青1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专业教学的关键,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

本文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根据对岗位(群)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定位了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架构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提出了“4+1”模式,同时浅谈了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职业岗位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这充分说明了实践教学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因此,在高职会计专业领域中,如何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科学、合理地架构实践教学体系,是值得我们每个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就此问题谈谈粗浅看法,借以抛砖引玉,与同仁商榷。

1 [作者简介] 李松青(1970—),男,湖北洪湖人,湖北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是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教学研究。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基本沿用本科教学体系,虽然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但仍然存在诸多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的环节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和范围偏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少的问题、双师师资培训不到位等。

具体如下:
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从部分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可以看出,高职会计的教学目标均是泛指,没有具体实质内容,表述含糊。

如有的表述是本专业培培养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财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应技能,能在各行业从事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等的高技能型人才。

这种表述中除了最后几个字符合高职教育的说法,中间的内容既适用于本科,也适用于中职。

另外,上述的表述中并没有体现其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这与高职的职业性、实践性相背离,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2.实践教学体系不全。

目前校内实践教学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会计模拟操作、电算会计两门课,根本谈不上“体系”,仍然是一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并且实践教学内容与范围偏窄,如电算会计的教学是以单元实验为核心来架构教学内容,重点在系统管理、总账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其他的内容基本不涉及。

3.校内实践教学不到位。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每个高职学校都声称自己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

事实上,这
些都是口头上的,真正相应的实践教学所需的软件、硬件与现实企业环境下的会计相比,相差甚远,特别是实践教学所需的软件资料不到位。

如实验、实训资料过于简单,不是仿真资料;实训教材不系统,不好用,虽然然目前的教材满天下,都只是为求利而已,对其中的内容并没有严格审查。

我记得教《电算会计——用友软件U850》时,一本高职高专国家规划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是U812版中的,这也说明政府,特别是教育部在规划教材的评审应当把关。

4.毕业实习走过场、“放鸭子”。

应当说,毕业实习是实践“零距离”就业的必由之路,但这条路走的是那么匆忙,好似蜻蜓点水、昙花一现。

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原因。

从社会原因上看,就业压力大,所以每个学生都利用实习的便利找工作,实习环节也就成为“找工作的幌子”。

从学校原因来看,领导认识不够。

教育部长周济多次强调,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学校领导层犹如有了尚方宝剑,就业压倒一切。

笔者认为。

如何正确理解“就业”的含义是办好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周济部长的“就业”不是以牺牲毕业实习为代价,恰恰相反,加强毕业实习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就业不是临时打工,而是在较长时间内,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5.双师教师缺乏。

从宏观上说,高职教育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职业关键能力。

所谓名师出高徒,没有过硬的双师教师,哪有具有职业能力的学生。

我们许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过企业的锤炼,实践方面的能力欠缺,虽然教育部主张聘请企业在有经验的工程师、会计师等到学校任教,但也存在现实问
题,如有的会做,不会讲;有的工作忙,没有精力;也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现象。

笔者认为,应当更多的是派教师到企业锻炼、顶岗。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原则
1.渗透原则: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融合。

从宏观角度来讲,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职业能力而整合的多门课程的集合,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为完成特定目标(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系统。

如基础会计、出纳实务、供应链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操作流程实训等都是为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含手工处理与电算处理)和会计流程操作技能,所以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孤立的,它与理论教学体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

2.渐进原则:实践教学体系以学习链路实现分层架构。

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多门实践课程构成的一个整体,其内部各课程间存在着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渐进性。

在安排学生的专业学习时,应当理清学习链路,在这链路上的课程必须以任务形式驱动、以能力的递进为阶段排列。

3.开放原则:超越时空开展新型实践教学。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时数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无限”的,如何解决教学的有限时空与学习的无限时间的矛盾,教育部在五年一轮的评估中,强调实践教学的开放率这个指标,而会计专业与理工科的实践有所不同,它可利用现代技术,如网上虚拟仿真实训来解决,所以在架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时,网上实训也成为其重要内容。

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定位
为了准确定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必须从岗位(群)出发,加强所需能力分析,才能科学把握其目标定位。

1.岗位(群)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适应的岗位可分为会计岗位和非会计岗位。

会计岗位是基本的,是我们教学目标定位的重点;非会计岗位是辅助的,如统计、物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

会计岗位是指财会的基础工作,主要涉及操作层面,包括出纳、收银、车间成本核算员、工资核算、资金核算、费用核算、账务核算、报表、稽核、财务管理、会计主管、数据录入员、电算系统管理、电算系统审核、电算系统记账等,而不是财务经理、会计科研人员与会计教学人员。

因此,我们把会计目标工作岗位概括为出纳(含收银)、会计手工处理、会计电算处理、审计、财务管理等五类岗位(群),其中前三个岗位(群)是高职会计教学所针对的主要目标。

须注意的是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技能可以分解为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它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切入点,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应用型人才的具体体现。

2.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核心能力(基本能力)、拓展能力、关键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一般一个专业可确定2—4项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是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延展与提升;职业关键能力是完成职业工作时除专门技术能力以外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
新思维能力。

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会计流程运用能力、经济业务处理能力、各种成本计算能力、电算系统操作能力。

其职业拓展能力可分为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电算系统架构能力、基本的理财能力。

职业关键能力表现为:(1)学习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工作能力:按工作任务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环境和协调能力。

(3)创新思维能力:学习中能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工作中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等方面的能力。

3.目标定位
根据上述高职会计专业的岗位(群)及职业能力分析,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体现在:(1)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中的工商企业等财务第一线上的会计岗或出纳岗,能够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真实、完整地记入会计账并编制会计报表;(2)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财务处理过程中按手工流程或电算要求完成整个会计循环;(3)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电算系统的架构能力和基本理财能力。

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1.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这些能力是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的。

为了改变现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单一、内容与范围偏窄等问题,笔者建议在其实践教学
中应当设置如下课程:会计专业认知实习、会计操作流程实训、会计业务处理实训(重点在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编制实训、电算会计流程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电算与手工)、网上虚拟会计实习、顶岗实习。

另外,相应理论课程中设置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如《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中可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等。

2.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
通过上述职业能力的分析和课程设置的思路,笔者架构了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即“4+1”分层渐进实践教学体系(简称“4+1”模式),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就是打造四个平台,即
“4+1”模式中的“4”:(1)基础平台——让学生感性认识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生产经营环节,具备会计操作流程运用能力;(2)业务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训操作,获取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电算系统操作能力;(3)体验平台——让学生在仿真模拟职业现场的环境中,巩固基础平台和业务平台的能力训练,重在培养职业综合能力;(4)就业平台——让学生深入职业现场,强化校内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它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再现。

另外,改变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网上虚拟会计实习》,其目的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跨越时空观,实现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学,配套第二、三、四层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是“4+1”模式中的“1”。

五、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式转变
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应由传统的顺序法向顺序法与障碍法结合的方式转变。

现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式都是顺序法。

所谓顺序法,是指按照课程的内容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向前推进,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具备相关的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有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其优越性体现在它符合人们的常规思维方式,是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但它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它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新情况、新环境的能力,犹如一个人开汽车一样,只能前进,不会后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如在《电算会计——用友软件U850》教学中,老师准备大量的实训资料,如果这些资料详尽,按流程顺序给出,学生能够很好地利用软件将这些
资料录入计算机中,并进行相应处理(填制凭证、出纳签字、主管签字、审核、记账等);如果这些资料有的地方省略,让学生从相关的信息中推导,并且打乱顺序,许多学生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这充分说明学生具备定向思维方式,具备一定“实践能力”,但此能力显得十分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能成为学生的能力,因为企业环境下的资料不象老师平时教学时经过课前的整理与加工,所以我认为在实践教学中要运用障碍法加以补充,使学生真正具备职业能力。

所谓障碍法,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设置障碍,让学生找出解决障碍的方法,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实现其真正的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六、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各实践课程之间关系是一目了然,进而可和其理论教学体系融合,形成一个完成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依据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学习链路来编制会计专业教学进程表,由于篇幅限制,教学进程表的具体内容暂略。

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与以往的相比,具有线条清晰,层次明确;体现能力为本,应用为主;实现开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同时提出了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应向顺序法与障碍法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以与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 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李松青.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3] 刘会卿.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6,(3),
[4] 许娟.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浙江工商职业学院学报,2004,(2).
[5] 李海燕. 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若干思考[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