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管道在中亚地区面临的风险与应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油气管道在中亚地区面临的风险与应对

肖洋

2013-02-25 16:01:20 来源:《当代世界》2011年第9期

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开发中亚(里海)地区能源为打破中国的能源困境,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开启了一扇窗。然而,近年来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发生了变化,作为中国能源进口的主要形式—管道运输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学界对跨国油气管道安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缺乏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和总结。

维护中亚油气管道安全的战略意义

由于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油气管道跨境合作已经实践多年,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国内的油气供应,本文选择以中国与中亚的跨国油气管道安全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因为深感中国依靠海陆运输能源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忧心过度依赖中东油气资源将不利于国家能源安全的维护。因此,有必要从战略的高度关注中国在该地区的油气管道安全。

一、调整中国能源进口格局的必然之举

从国际市场进口能源是维护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的海上能源交通线缺乏有效的管理与保护,因此极易遭受攻击。此外,海盗猖撅的亚丁湾及马六甲海峡威胁中国的海路运输安全。相比之下,通过陆路油气管道运输原油和天然气则显得较为安全与便捷。加之扩大与中东之外的产油区的能源合作也有助于减少中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因此,油气资源丰富且地缘上与中国较为接近的中亚地区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不需远洋海运就可获得稳定油气源的地区之一。

二、弥补国内能源缺口的迫切需要

随着中国油气进口量的不断攀升,对大型能源产地的进口需求也日益迫切。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2.39亿吨,对外依存度53.8%。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以陆路运输原油量为2529万吨,仅占10.58%。[1]预计到2020年,中国年进口原油消耗总量将达到4.5亿吨,对外原油依存度达60%。[2]中国天然气需求将超过1500亿立方米,超过一半依靠国外进口。[3]国外一些专家认为,即使中东原油因动乱而供应中断,中亚也可以保证世界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从长远来看,中亚有可能与中东形成一个“能源心脏地带”,向北延伸至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向西延伸至北非。[4]中国通过在中亚的油气管道,不仅能从中亚获取油气,而且还可以从俄罗斯、中东获取长期、稳定的油气供应,有助于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

三、实现油气资源“东稳西进”的战略选择

参与开发中亚的油气资源,有利于促进中国能源产业的均衡发展,保护中国现有油气资源。从长远来看,中国石油、天然气储产量能否大幅增加,关键在于西部的开发规模。然而目前西部油气开采难度大、成本高,为了保证国家长期的能源安全,通过跨国油气运输,增加中国西部地区的油气储量,使之成为中国的能源后备基地,这比堰苗助长式的开采模式,更具战略眼光。这既发挥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又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开拓上合组织内部的合作动力

近年来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各国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联合反恐方面积累了经验,为保障中国跨国油气管道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加强与中亚产油国的能源合作为增强上海合作组织凝聚力提供了新的动

力。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政治稳定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油气消费市场,与中国进行油气合作符合中亚产油国的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并且通过中国大陆还可将中亚及里海的油气进一步输送到更为广阔的东亚市场。中亚油气管道的建成也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经济和能源合作注人了新的活力,它将加快中国西部能源大通道建设,提升国家间的互信水平。

当前中亚管道安全面临的困境

各大国在中亚地区的能源角逐日益白热化,中国在推进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中,受到了大国博弈、“三股势力”的破坏、中亚各国内部局势动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跨国管道的政治化倾向

各国对跨国管道的运输线路、管道建设等方面的分歧和争执,恰恰反映了其中的政治意义已经超出了经济意义,这种跨国管道政治化的趋势,给中国参与该地区的能源合作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首先,美国对中国介人中亚地区始终采取遏制态度。美国十分重视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力图将该地区纳人西方体系,因此视中国为该地区的可能竞争对手,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采取打压政策。2003年中海油并购北里海卡沙干油田时,就遭到由埃尼一阿基普、艾克森一美孚、壳牌等七家国际能源公司组成的国际投资联盟的联合排挤,最终导致并购失败。此外,中国在中亚地区建设油气管道的成本高,距离远,因此在安全和速度方面都存在劣势。目前,美国已经获得中亚里海地区16%的原油资源和11.4%的天然气资源的控制权,再加上美英合资公司在这一地区的影响,美英两国已经控制着27%的原油资源和40%的天

然气资源。[5]一旦这些油气源国的输送量不足,将直接影响中国在该地区油气管道的收益。

其次,俄罗斯对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顾虑重重。俄罗斯将中亚地区视为南部边界的天然屏障。中亚成本较低的优质油气资源输出,势必会与俄罗斯争夺国际市场,对俄油气出口、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复兴明显不利。作为世界油气出口大国,能源外交是俄罗斯振兴经济和重塑大国地位的主要方式。俄罗斯能源外交的目标是:使俄罗斯从单纯的原料供应者转变为可在国际能源市场执行独立政策的重要参与者。因此,俄罗斯必须最大限度地掌控中亚的能源,一方面扩大自己在中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加强对中亚的政治影响力。此外,俄以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能源一体化为由,对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原油出口采取了种种拉拢和限制措施,鼓励中亚地区的能源出口仍然沿用过境俄罗斯的油气管道,从中获利。[6]俄在中亚能源外交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传统影响和地缘优势来掌控油气资源的开发和输出。

第三,欧盟两面下注,力图让油气西引。供应与运输路线的多元化是欧盟实现能源供应安全目标的基础欧盟作为国际油气的消耗大户,希望引进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以避免对俄罗斯油气的过度依赖,并积极推动主要由里海周边国家参与的“欧亚能源走廊”计划。欧盟成员国很早就采取两边下注的方式参与到美俄在中亚的油气资源争夺中。如英美是最早进入中亚油气开采的欧盟国家,意大利、德国、希腊、保加利亚等分别参与了美国主导的巴杰线和俄罗斯主导的“北溪”和“南流”等管线建设。随着新兴大国尤其是中国参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开发,欧盟的能源安全危机感不断增强。

二、供油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