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对于中药学专业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本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奠定基础,并为其他中药学科以性效为核心进行现代研究提供依据。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是:掌握中药的性能理论、应用知识,各类药物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以及81味常用(或有代表性)中药的分类归属、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熟悉中药的用法、用量,各类药物有关功效的含义以及88味药物的分类归属、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了解中药的形成与发展、产地、采收与炮制,各类药物的含义以及57味药物的分类归属、功效与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
本课程理论课30学时,于专科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考核形式:考试。具体分配如下: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总成绩: 100%
评分办法:采用百分制
总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言部分的学习,应掌握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了解中药与中药学的区别、中药学与本草的联系。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中药、中药学、本草的含义。
第一章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药知识的起源、中药知识的积累过程,秦汉以来各历史时期本草学发展的主要成就;熟悉历代重要本草的成书时代、作者、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中药学的发展概况。自秦汉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本草成就。
主要考核:
1.《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论》、《新修本草》、《本草拾遗》、《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时代、作者(《神农本草经》除外)、主要特点。
2.《食疗本草》、《海药本草》、《滇南本草》、《中国药学大辞典》的主要特点。
3.《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主要价值。
4.唐代、宋代、金元及清代本草发展的重要特点。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药的质量、临床疗效与产地、采集、贮存的关系;重要药物的道地产区;各类药材采集的一般原则。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
天然药材的地域性。道地药材的含义和主要品种。正确对待道地药材。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植物类药材的采集。
主要考核:
1.天然药材的地域性。重要的道地药材(结合各论记忆)。道地药材的含义。对待道地药材的正确态度。
2.植物药材中全草类、叶类、花类、果实或种子类、根或根(块)茎类、树皮或根皮类的一般采集原则。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炮制”这一术语的含义和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水飞、炒、炙、煅、煨、潬、淬等主要炮制方法的含义。了解炮制方法的分类。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概述:炮制的含义和不同称谓。
第一节炮制的目的
(一)使药材纯净; (二)切制饮片,便于制剂;
(三)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四)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五)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六)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七)改变药物的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八)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第二节炮制的方法
(一)修治;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共制;(五)其他制法。
主要考核:
1.炮制的含义。炮制的不同称谓。炮制的目的(要求与各论的药物相联系)。
2.炮制方法的分类。
3.水飞、炒、炙、煅、煨、淬、的含义。
第四章药性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主要性能的含义,以上除毒性以外的性能的确定和临床意义,五味代表的药物作用,影响升降浮沉和毒性的因素,及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了解中药性能的含义、性能的内容、性能与性状的区别。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概述:性能的含义、内容及其与性状的区别。
第一节四气
(一)四气的含义
(二)四气的确定
(三)四气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五味
(一)五味的含义
(二)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第三节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二)升降浮沉的确定
(三)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四)升降浮沉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归经
(一)归经的含义
(二)归经的确定
(三)归经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毒性
(一)毒性的含义
(二)影响药物毒性的因素
(三)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主要考核:
1.性能的含义。性能的内容。性能与功效的关系。性能与性状的区别。
2.四气的含义。四气的临床意义。药物四气的确定(要求与各论中的药物相关系)。
3.五味的含义。五味代表的药物作用(要求与各论中的重要药物相联系)。
4.升降浮沉的含义。升降浮沉的临床意义。升降浮沉的确定。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要求与各论中药物相联系)。
5.归经的含义。归经的确定。归经的临床意义(要求与各论中的药物相联系)。
6.毒性的含义。影响毒性的因素。对待中药毒性的正确态度。
中药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配伍关系,十八反与十九畏的内容。确定中药用量的主要依据。熟悉特殊煎法。了解配伍、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及食忌的含义,中药剂量的含义,给药途径和应用形式的内容,汤剂的一般煎煮方法,服药方法。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
(一)配伍目的
(二)配伍关系
(三)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的原则
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病证用药禁忌
(三)妊娠用药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