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句的严重后果(爆笑)

歧义句的严重后果(爆笑)
歧义句的严重后果(爆笑)

歧义句的严重后果(爆笑)

歧义句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一般不引起重视,但有的歧义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呵呵,看看吧。

1.这本书是黄色的。

你敢看吗?分不清是颜色还是内容了吧。

2. 他把两个老婆的耳环当了。

有两个老婆,那还了得;有两个耳环,那还差不多。不小心,会犯大错误哟!!

3.媒婆用来骗人的经典,流传千年了——这人眼下没什么。

是没什么钱吧,没关系;可要是眼睛下面没什么,问题可就大了。

4.这人没心没肺。

一听就知道,没良心,不会错了;要真是缺心少肺,那就……。这可不是歧义句了,以前是,但现在“没心没肺、没心肝”已经意义很明确了。

5.这个人好说话。

也许是易于说话,也许是喜欢说话,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6.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

不错,做事也把媳妇带上,不过不太可能吧。那一定就是做了坏事不让老婆知道了。

7.咬死了猎人的狗

什么,把猎人咬死了,不会吧;那就是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8.开刀的是他父亲。

不是病人就是医生,可两个意思境遇相差就很大了,不过都得上手术台,一个开刀,一个挨刀。呵呵,意思不清楚真吓人。

9.鸡不吃了,鸟不打了,蛇不玩了

这一类可多了。可以理解为“不吃鸡、不打鸟、不玩蛇”;也可以理解为“鸡不吃东西了,鸟不打架了,蛇不玩耍了”

10.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可以理解为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这多办是没能耐。

也可以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那可真是件谦谦君子心碎的事。

歧义句在外交上也经常被运用,大家知道澳门是怎样被占去了吧。呵呵呵,要小心呀!

想了解歧义句的消除方法吗?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

歧义句

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 一、多义词引起歧义 一句话里某个词是多义词,这个句子可能成为歧义句。 ① 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指书的颜色而言,也可以就书的内容是色情的而言。 ②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能是”回忆”的意思,即把忘掉的东西回忆起来了。也可能是“打算、希望”的意思,即他不愿意继续躺着了,希望能坐起来。 ③ 这真是好球。 “好”的意义很多,如“精彩的”“合规则的”“质量优良的”“完好无损的”等等。“这真是好球”中的“好”用上边的不同义项就会使这句话产生不同的意思。 ⑴ 这真是好(精彩的)球。意思是这个球得到观众喝彩。

⑵ 这真是好(合规则的)球。 ⑶ 这真是好(质量优良的)球。意思是产品性能好。 ⑷这真是好(完好无损的)球。意思是质量好,用了很久或放了很久还好好的。 ④我你借他的钢笔,这么多天了。 “借”是向他借来的,还是借给他的?表意不清楚。 二、多音词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在书面表达时可能有歧义。 ① 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作“hào”,是“喜欢、爱好”的意思,即这个人很喜欢跟别人讲话。也可以读作“hǎo”,是“易于、便于”的意思,即这个人性格好,容易接受别人的话。 ② 刘备的胳膊长得怪。

如果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就会明白刘备长像特点“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那么“长”应读作“cháng”,是指长度的,即刘备的胳膊比一般人要长,双手垂下来超过了他的膝盖。不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长”也可读作“zhǎng”,是“生长”的意思,即刘备的胳膊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比较奇怪。 多音词读出来以后,听话人就会分辩清楚。要是让读者看的话,就会产生歧义,不能确定作者所指的具体含义。 三、同音词引起歧义 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① 这是致病的东西。 “致”与“治”是同音词,读“zhì”,当别人读出来后听话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口头表达会产生歧义。听为“致病的东西”,意思是导致生病的东西。听为“治病的东西”,意思是治疗疾病的东西。 ② 针织厂的产口全部合格。 “部”与“不”是同音词,读“bù”,口头表达会产生歧义。听为“全部合格”,意思是所有的产品全合格了。听为“全不合格”,意思是所有的产品全是次品。 ③ 她太骄气了。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练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病句歧义句辨析

病句歧义句辨析 一、病句辨析 1.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谓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2.句子成分残缺 (1)句子成分残缺—缺主语

(2)句子成分残缺—缺谓语 (3)句子成分残缺—缺宾语 3.句子成分多余 4.逻辑矛盾 (1)时态矛盾 (2)肯否矛盾

(3)因果倒置 (4)主客倒置 二、歧义辨析 1.定语修饰歧义 2.主谓宾搭配歧义 3.语义含糊歧义

4.指代不明歧义 【例1】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面前。 B.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虑不当。 C.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D. 既然你来了,我就该走了。 【例2】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美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B.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C.入世后,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 D.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例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B.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C.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已经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例4】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C.通过参观访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D.作为党的负责人之一的方志敏,从他身上,竞搜不出一个铜板来。这就是一个共产党的“清贫”。

常见歧义句类型大汇总学习资料

常见歧义句类型大汇 总

常见歧义句类型大汇总 歧义句是病句的一种类型,在高考中近几年常常单独设题,现将歧义句的几种类型加以总结,并辅以必要的练习,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以帮助。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 1、切分不一导致的歧义句 ①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主语省略导致的歧义句 ①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第二句主语省略,可以指“他”,也可以指“他 的女儿”。) ②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 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末句主语省略,可以指松下公司,也可以指索尼公司。) 3、词性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当年在鲁迅艺术学院,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跟”若是连词,就是我俩一 起学过油画;“跟”若是介词,就是我向他学过油画。) ②他背着老师和班长去了网吧。(“和”若是连词,就是在老师和班长不知道的 情况下,他一个人去了网吧;“和”若是介词,就是在老师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和班长去了网吧。) 4、多义词导致的歧义句 ①我看不上他的演出。(一种意思是有事看不了,另一种意思是我不认为他的 演出好。)

②他走了一个钟头了。(一种意思是他离开一个钟头了;另一种意思是他一直 在走,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 5、多音字导致的歧义句 ①她真好说话。(读三声,意为她性格好,愿意帮助别人;读四声,意为她喜 欢讲话。) ②她可真难看。(读一声,意为她不听话;读四声,意为她长得丑。) 6、数量词限定范围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三个报社的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报社”,意思是三个报社 的不止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记者”,意思则是一个报社的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 ②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与上例同) 7、代词指代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一班足球队给二班足球队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 赛。(“他们”既可以指一班足球队,又可以指二班足球队。) ②鉴赏诗难,写诗更难,小王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这”既可以指鉴赏 诗,也可以指写诗。) 8、语法结构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我要煮鸡蛋。(“煮”做谓语动词,表示动作,我要把生鸡蛋煮熟;“要”做谓 语动词,表示要的是煮的鸡蛋,而不是炒的鸡蛋。) ②我要学习文件。(“要”做谓语动词和“学习”做谓语动词,意思不同。)

汉语歧义句

汉语歧义句 1、多音产生歧义 2007年,他还欠款1500元。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2、多义词和多义短语产生歧义 这批书送北大图书馆。(赠送、运送) 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离开、行走) 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自行车主、师傅)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章太炎写的、章太炎收藏的) 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核销、报废)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比赛。(看不到、瞧不起) 他的故事讲不完。(关于他的故事、他讲的故事) 他想不起来了。(忘了、不起床) 3、兼类词产生歧义 我要热饭。(形、动) 这辆车没锁。(动、名)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连、介) 他爬过山没有?(助、动) 4、施事者不明产生歧义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我去上课。 鸡吃过了。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5、结构切分不确定产生歧义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明天会有大到暴雨。(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参加了会议。(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学生家长都来齐了。(学生/家长、学生(的)家长) 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6 、语义指向不明产生歧义 妈妈要和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妈妈、王玲) 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他、美兵)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学校。(两边、一边) 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我、妈妈)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明。(我、小明、我和小明) 他在火车上写了几个字。(火车里、火车外) 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酒、喝酒) 这次不进门就问他们。(进门就问、进门) 7、省略不当产生歧义 我看到你那年才6岁。(你、我)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李大伯、孩子们)

歧义句训练题

歧义句训练题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2)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3)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4)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5)他借我一本书。 (6)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7)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8)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9)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10)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11)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12)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3)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1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15)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16)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17)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18)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19)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20)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21)房门没有锁。 (22)孩子脾气不好。 (23)战士们在楼上发现了敌人。 (2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5)她是去年生的孩子。 (26)这种东西不大好吃。 (27)他在岸边钓鱼,一边坐着一个小孩儿。 (28)躺在床上没多久,我就想起来了。 (29)获劳模称号的李厂长的爱人来了。 (30)这次考试,他平均每门功课都在80分以上。 (31)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32)徐经理一走进老李的办公室,马上给他拉到了靠窗户的小圆桌前。 (33)指导该作业区第二期工程安装的是上海两个研究所的工程师。 (34)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高兴,把他们拉到车间里去了。 (35)小刚和小明的爸爸一起来了。 (36)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37)初次相见时,还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的话题,故而谈得极少。 (38)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39)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40)我和他讲过这些话。

公考歧义句辨析题分类解法:语法结构法

在一些地方省市的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常常会考查一种题型,即歧义句辨析题。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歧义句不同于病句,句子本身不存在意义和语法上的错误,由于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容易使人误解。所以要判断出歧义句,必须结合一定语境。下面我们从语法结构看如何对歧义句进行分析和判断。 1. 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例题】(2007年浙江)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 需要相信自己的人 B. 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C. 任何事都要从头做起 D. 他理解小张有困难 【解析】A项可以理解为需要相信“自己人”,也可以理解为需要一个相信“我”的人。B项可以理解为我的权利没有被他们干涉,还可以理解为他们没有权利干涉我。D项可以理解为他知道小张有困难,也可以理解为他不能理解小张。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项。 2.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例如】“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例题】(2009年安徽)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他先后将该公司的6辆车分别送给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长期使用。 B.那天下午,数十位死难者的亲属聚集在矿主的家门口,要求讨个说法。 C.本人已八十高龄,体弱多病,目前头脑尚清醒,决定辞世后X楼X室产权归义女李小玲继承,特立此遗嘱。 D.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的升级换代产品在本届车博会上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解析】本题的各选项歧义部分,都出现偏正结构上,即定语和其修饰的中心语。A项“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存在歧义,“子女”所属不明确,是“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还是只是“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难以判断。B项“数十位”是指“死难者”还是指“家属”,难以区分,存在歧义。D项和A项错误一样,“升级换代产品”指代不明,是“江淮汽车”独有的,还是“奇瑞汽车、江淮汽车”都有的,不很明确。所以正确答案为C。 3. 词性不同造成歧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歧义句类型病句辨析》精讲精练(含答案)

歧义句类型分析训练 一、误用兼类词造成 例: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锁”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这句话可理解为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没有“配锁”。消除办法:将兼类词改为要固定表意的词类。) 改正:1、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配锁。2、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住。 二、不慎用多义词造成 例: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是个多义词,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消除办法:将多义词化为一目了然的单义词。) 改正:1、这本书是黄颜色的。2、这是一本淫秽不堪的黄色书。 三、施事受事不明造成 例:开刀的是我父亲。(“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又可以是受事者。消除办法:明确施事、受事。) 改正:1、我父亲为病人开刀。2、医生为我父亲开刀。 四、含混使用数量词造成 例: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来了。(“两个”既可表人,又可表物。消除办法:确定是表人或表物。)改正:1、学校的两个老师都来了。2、他们是来自两个学校的老师。 五、语言结构(短语结构)有歧义造成 例:咬死了猎人的狗。(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又可理解为动宾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消除办法:肯定结构,用“把”字句或“被”字句。) 改正:1、猎人的狗被咬死了。2、狗把猎人咬死了。 六、语意含混造成 例:他谁都瞧不起。(这句话可理解为“他瞧不起所有人”,又可理解为“所有人都瞧不

起他”。) 消除的办法有二:1、用反问。(1)、谁瞧得起他?(2)、他瞧得起谁?2、变语序。(1)、他瞧不起谁。(2)、谁都瞧不起他。 七、标点与本意不一致造成 例:“人多病少财富”就可有两种标点:1、人多,病少,财富。2、人多病,少财富。消除办法:明确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标点。如:为“稿件不用退回”标点。1、意在退稿:稿件不用,退回。2、意在不退稿经作者:稿件,不用退回。 练习: 1.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2.李玲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3.他知道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5.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晚会。 6.小王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7.李明走了一个多钟头。 8.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9.在英国,一只狗进一次“美容院”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的三四倍。 10.我们需要进口机电产品。 11.他这个人太好说话了。 12.晚上我有课。 13.这里没有储存资料。 14.张校长请办公室主任修改一下自己写的文稿后,改后的文稿比原稿好多了。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

歧义句的八种类型 歧义句是病句的一种类型,在高考中近几年常常单独设题,现将歧义句的几种类型加以总结,并辅以必要的练习,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以帮助。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 1、切分不一导致的歧义句 ①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主语省略导致的歧义句 ①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第二句主语省略,可以指“他”,也可以指“他的女儿”。) 3、词性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当年在鲁迅艺术学院,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跟”若是连词,就是我俩一起学过油画; “跟”若是介词,就是我向他学过油画。) 4、多义词导致的歧义句 ①我看不上他的演出。(一种意思是有事看不了,另一种意思是我不认为他的演出好。) 5、多音字导致的歧义句 ①她真好说话。(读三声,意为她性格好,愿意帮助别人;读四声,意为她喜欢讲话。) 6、数量词限定范围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三个报社的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报社”,意思是三个报社的不止三 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记者”,意思则是一个报社的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 7、代词指代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一班足球队给二班足球队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他们” 既可以指一班足球队,又可以指二班足球队。) 8、语法结构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我要煮鸡蛋。(“煮”做谓语动词,表示动作,我要把生鸡蛋煮熟;“要”做谓语动词, 表示要的是煮的鸡蛋,而不是炒的鸡蛋。) 巩固练习 请消除以下句子的歧义: ①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晚”后加“一点”) ②状元都说自己贪玩是假话。(状元都说自己贪玩,他们说的是假话。) ③他批评你做的不对。(他批评你,他做的不对。) ④妈妈的同事看见我很高兴,就和我攀谈起来。(“很”前加“她”) ⑤村里人家的门都关着。(村里别人家的门都关着,我无处借米。) ⑥这个人连门卫老张都不认识。(这个人连门卫老张都不认识,又怎么能认识我们呢?) ⑦对于西方文化,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抵制,他同意这种主张。(末句改为:他倾向于前者。) ⑧不适当地留作业对学生不利。(不适当地留作业对学生不利。过多加重学生负担,过少学生知识掌握不牢靠。) ⑨三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三位工人的一条合理化建议。) ⑩张老师正在教室里上课。(张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 ⑾他的发理得好。(他的发理得好,在这一带早已远近闻名。)

歧义句

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引起歧义。 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如: 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2、多音词引起歧义。 (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 例如: 这个人好说话。(“好”可读“hao4”,指爱好,喜欢;也可读“hao3”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 这人头发长得怪。(“长”可读“chang2”,指长度大;也可读“zhang3”是“生长”的意思。书面也有歧义。) 3、同音词引起歧义。 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书面表达上没歧义) 例如: 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致、治”都“zhi4”听起来有不同理解,口头表达有歧义。) 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部、不”都读“bu4”,听起来意思正好相反。) 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 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 例如: 他们是两个高中的学生。(即可以理解为两个高中学校,也个以理解为同一学校的两个学生) “我要炒肉丝”。(“炒肉丝”,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是一菜名,是一个名词。) 咬死了猎人的狗。(此短语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 5、语义不明引起歧义。 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 例如: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加点短语可指章太炎所著的书,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书。) 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 6、指代不明出现歧义。 例如: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也可指李大伯。)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提着黑色提包”的可指“张原”,也可指“老人”。)

歧义句训练题

歧狡句训练题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2)马路的一边站若一个孩子。 (3)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4)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5)他借我一本书。 (6)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4 (7)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8)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9)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10)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11)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釆访。 (12)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3)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1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 (15)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16)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17)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18)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19)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20)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21)房门没有锁。 (22)孩子脾气不好。 ? (23)战士们在楼上发现了敌人。 (2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5)她是去年生的孩子。 (26)这种东西不大好吃。 (27)他在岸边钓鱼,一边坐着一个小孩儿。 (28)躺在床上没多久,我就想起来了。 (29)获劳模称号的李厂长的爱人来了。 (30)这次考试.他平均每门功课都在80分以上。 > (31)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32)徐经理一走进老李的办公室,马上给他拉到了靠窗户的小圆桌前。 (33)指导该作业区第二期工程安装的是上海两个研究所的工程师。 (34)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离兴,把他们拉到车间里去了。 (35)小刚和小明的爸爸一起来了。

歧义句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分类: 1、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 2、多音字、多义词(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 3、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 4、停顿引起的歧义句 5、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1、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 (1)代词表意不明 例如: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持手术刀为别人开刀),又可以是受事者(被人开刀),因而造成歧义。 消除办法:明确代词为施事或受事。 A 我父亲正在为病人开刀。(施事) B 医生正在为我父亲开刀。(受事) 例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2)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 例如:两个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这句话既可理解为两个学校,又可理解为学校的两个教师。消除办法:选择语义明确,修辞正确的量词。 A 两所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B 学校的两位教师都来了。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分析:“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解析:“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例3: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解析:“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3)兼类词造成 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

4.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73117344.html,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歧义句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例如:他爬过山没有? (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 (3)多义词产生歧义。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 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 例如,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4)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例如: 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五、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 (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例如: 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 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①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对大家的批评。(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的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完整版)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 湖南岳云中学王丽纯 一导入 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 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 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 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先看报刊上的几个标题 A、四个三峡历史之谜被破解?(《文摘周报》) B、京城工地打工人(《中国青年报》) C、销售女强人(《湖南日报》) D、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分析(《语文月刊》) 二、考点: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 三、考查内容: 1、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 2、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 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 四、产生之因 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 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难”读nán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低劣。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读nà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89年高考题) 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年高考题) 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人都得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说) 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

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lǎ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 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时,表示“看守”;读kàn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常见歧义句类型大汇总

常见歧义句类型大汇总 歧义句是病句的一种类型,在高考中近几年常常单独设题,现将歧义句的几种类型加以总结,并辅以必要的练习,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以帮助。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 1、切分不一导致的歧义句 ①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主语省略导致的歧义句 ①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第二句主语省略,可以指“他”,也可以指“他的女儿”。) ②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 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末句主语省略,可以指松下公司,也可以指索尼公司。) 3、词性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当年在鲁迅艺术学院,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跟”若是连词,就是我俩一起学过油画; “跟”若是介词,就是我向他学过油画。) ②他背着老师和班长去了网吧。(“和”若是连词,就是在老师和班长不知道的情况下,他 一个人去了网吧;“和”若是介词,就是在老师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和班长去了网吧。) 4、多义词导致的歧义句 ①我看不上他的演出。(一种意思是有事看不了,另一种意思是我不认为他的演出好。) ②他走了一个钟头了。(一种意思是他离开一个钟头了;另一种意思是他一直在走,已经 走了一个钟头了。) 5、多音字导致的歧义句 ①她真好说话。(读三声,意为她性格好,愿意帮助别人;读四声,意为她喜欢讲话。) ②她可真难看。(读一声,意为她不听话;读四声,意为她长得丑。) 6、数量词限定范围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三个报社的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报社”,意思是三个报社的不止三 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记者”,意思则是一个报社的三个记者来到了

歧义句练习

1、找出没有歧义的一句() A、小萌哥哥和姐姐的朋友来单位看他 B、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 C、张让走了两个多时辰了 D、这是一个工人工资表 2、找出没有歧义的一句() A、热爱人民军队是符合我们时代需要的 B、难道我老得连你都认不出了吗 C、校长对任课老师说,他应该做的事太多了 D、老张告诉何伯,他的孩子考上大学了 3、找出表达有歧义的一句() A、他就是这么跟领导汇报的 B、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C、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D、保护环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4、找出表达有歧义的一句() A、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载誉归来的国家乒乓球队队员 B、明天和后天上午,全样师生搞大扫除 C、卖火柴的小女孩老缩在柴草堆里 D、清澈的漓江水 5、找出没有歧义的一句() A、最优秀的企业领导人 B、刚建成的S大学教学楼非常漂亮 C、张校长的女儿说他不来了 D、扮演的是一个著名演员 6.2003年高考第6题: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 7.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_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_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_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_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8."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__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_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9,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远离家乡的亲人,能不望月感怀 B,学校终于接纳了两个同学的建议. C,张老师知道今天这件事情不要紧. D,这件事能够说清楚,又何必写呢 10,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我不是,他也不是,难道就你才是 B,他正在看病,没有空,请你稍等片刻. C,他背了很重的包袱,你可得帮帮他呦. D,没有财政拨款,这工程怎样继续进行 11,表达不够明确的一句是() A,李老师上两周才来,所以连本科组的同事也不认识. B,耐心搜集,整理有关材料,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C,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关系,远不如鸟类和爬行动物那样密切. D,身穿轻裘大氅的淑女绅士在寒冷的空气里兴高采烈地走动. 12,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 ) A,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C,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D,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 13,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市教委决定对造成这次考题泄密的校长和保密员,给予行政记大过和刑事拘留的处理. B,张翔剪了一个纸人,在蜡烛前左右移动.烛光照着纸人,便在布幕上投下了一个黑影. C,几天以后,在工作地点的休息室里,一见面,他就一连声地说:"了不起!真了不起!" D,那幅画上画着一位健壮,美丽,深思,坚毅的农村中年妇女,充满着无限光明的力量.

行测技巧:病句歧义句

行测技巧:病句歧义句 语句表达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见题型之一,公务员考试言语部分在一个突出的考点是加强了病句、歧义句辨析这两类题型的考查,旨在考查考生对词语的准确表达、语句结构的合理安排、语气语调的理解等,因此对考生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考生对语言的理解达到很高的水平。本文中提供了几种常见病句类型供考生备考查阅。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语句表达题的几种常见病句类型如下: (一)用词不当 例1: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例2: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例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①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 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①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②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4)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例4: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谓语“成为”,宾语残缺。应在最后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