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句式类型

歧义句式类型
歧义句式类型

高考专题复习指导系列

语言的简明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

语言表达简明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罗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罗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

“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

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罗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罗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

“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

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

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

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

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

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

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

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

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歧义,又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这一项要求。歧义的类型较复杂,这是一个难点。辨析并消除歧义,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

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10、修饰语层次不明造成歧义。

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例: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15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以前去汇报)

停顿不同造成歧义。(迁移练习)

?①我们三个人一组。

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鉴定和运用史料?±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

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

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6人6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

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和?±可做连词理解,也可做介词理解)

10、修饰语层次不明造成歧义。

?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张洪民的哥哥。

(?°前几天才认识的?±是作?°张洪民?±的修饰语,还是作?°张洪民的哥哥?±的修饰语?)

巩固训练题

?⑴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走”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

?⑵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一边”可指“某一边”,也可指“每一边”。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告”可理解为“告诉”,也可理解为“控告”。

?⑸他借我一本书。

?“借”可理解为“向我借”,也可理解为“借给我”。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可理解为“这的主人”,也可理解为“负责修车的人”。

?⑺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长”可多作cháng,相对于“短”而言;也可多做zhǎng,“生长”的意思。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可理解为“游击队做好准备袭击敌人”,也可理解为“敌人袭击游击队,游击队已作好准备”。

?⑼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可理解为“山西全省、河南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山西、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

?⑽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可理解为“头长加一半的尾长”也可理解为“头长加尾长的和的一半”。

?⑾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三个”可修饰“报社”,即“三个报社”;也可修饰“记者”,即“三个记者”。

?⑿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也可指“王大伯”。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在医院工作”的是他,还是他的女儿?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在“写”的后面停顿,意思是不赞成自己写;在“我”的后面停顿,意思是自己没把握。

?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在“你说”后停顿,意思是两人说;在“他”后停顿,意思是一个人说。

?⒃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在“不”后停顿,表意侧重在“要注意管教孩子”;在“不适当地”后停顿,表意侧重在对“管教不当的批评”。

?⒄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在“其他”后停顿,表示本市的另外一些领导;在“其他市”后停顿,表示除本市外还有另外市的领导参加。

?⒅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他”不认识其他人,“许多人”还不认得他。

?⒆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在屋顶上”的是他,还是我?

?⒇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可理解为老李不高兴,也可理解为他不高兴。

1.设置具体语境

?如:?°你为什么打他??±

?可具体表述为:?°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或者?°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

2.增加必要词语

?如:

?①我去上课。

?可说成“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

?②我去医院。

?可说成“我去医院上班”或“我去医院看病”。

?③我看见你那年才六岁。

?可分别写成“我看见你的那一年,你才六岁”,或“看见你的那一年,我才六岁”。

3.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如:

?①两个球队的教练。

?可分别改为“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或者“球队的两个教练”(调换语序)。

?②几个饭店的服务员。

?可改为“几家饭店的服务员”或“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

4.改变句子结构

?如:

?①围剿土匪的部队。

?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

?②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

?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5.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如:

?①电视机不要退回。

?可改为“电视机不要,(可)退回”,或“电视机?不要退回”。

?②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可分别改为“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例: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15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以前去汇报)停顿不同造成歧义。(迁移练习)

?①我们三个人一组。

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鉴定和运用史料?±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

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

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6人6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

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和?±可做连词理解,也可做介词理解)

10、修饰语层次不明造成歧义。

?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张洪民的哥哥。

(?°前几天才认识的?±是作?°张洪民?±的修饰语,还是作?°张洪民的哥哥?±的修饰语?)

巩固训练题

?⑴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走”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

?⑵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一边”可指“某一边”,也可指“每一边”。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告”可理解为“告诉”,也可理解为“控告”。

?⑸他借我一本书。

?“借”可理解为“向我借”,也可理解为“借给我”。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可理解为“这的主人”,也可理解为“负责修车的人”。

?⑺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长”可多作cháng,相对于“短”而言;也可多做zhǎng,“生长”的意思。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可理解为“游击队做好准备袭击敌人”,也可理解为“敌人袭击游击队,游击队已作好准备”。

?⑼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可理解为“山西全省、河南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山西、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

?⑽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可理解为“头长加一半的尾长”也可理解为“头长加尾长的和的一半”。

?⑾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三个”可修饰“报社”,即“三个报社”;也可修饰“记者”,即“三个记者”。

?⑿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也可指“王大伯”。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在医院工作”的是他,还是他的女儿?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在“写”的后面停顿,意思是不赞成自己写;在“我”的后面停顿,意思是自己没把握。

?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在“你说”后停顿,意思是两人说;在“他”后停顿,意思是一个人说。

?⒃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在“不”后停顿,表意侧重在“要注意管教孩子”;在“不适当地”后停顿,表意侧重在对“管教不当的批评”。

?⒄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在“其他”后停顿,表示本市的另外一些领导;在“其他市”后停顿,表示除本市外还有另外市的领导参加。

?⒅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他”不认识其他人,“许多人”还不认得他。

?⒆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在屋顶上”的是他,还是我?

?⒇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可理解为老李不高兴,也可理解为他不高兴。

1.设置具体语境

?如:?°你为什么打他??±

?可具体表述为:?°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或者?°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

2.增加必要词语

?如:

?①我去上课。

?可说成“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

?②我去医院。

?可说成“我去医院上班”或“我去医院看病”。

?③我看见你那年才六岁。

?可分别写成“我看见你的那一年,你才六岁”,或“看见你的那一年,我才六岁”。

3.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如:

?①两个球队的教练。

?可分别改为“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或者“球队的两个教练”(调换语序)。

?②几个饭店的服务员。

?可改为“几家饭店的服务员”或“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

4.改变句子结构

?如:

?①围剿土匪的部队。

?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

?②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

?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5.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如:

?①电视机不要退回。

?可改为“电视机不要,(可)退回”,或“电视机?不要退回”。

?②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可分别改为“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绪论 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常见语文歧义例谈

常见语文歧义例谈 汉语内涵丰富,变化多端,因而极易产生歧义。汉语歧义按其消除歧义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语言歧义和语音歧义。 一、语言歧义 一些存在于书面上、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运用语言的物质外壳一一语音来消除歧义的,就叫做语音歧义。语音歧义常见有以下几种。 1.重(zhong)音与轻音 重音是指重读的音节。同一句话中,重读的字或词不同,与所要强调的意思是密切相关的。如“我没说他偷我钱”这句话中仅七个字,但分别重读每一个字都会使句子的意思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重读第一个“我”,表达的是“不是我而是别人说的”;重读“没”,就是“根本没有这回事”的意思;重读“说”,就成了“不是口说而是其他如动作、暗示等”的意思;重读“他”,是表示“他以外的其他人”;重读“偷”,是说“抢、拣或借”的;重读第二个“我”,表示的是“不是我的而是别人的钱”;重读“钱”,则是“除钱以外的物品等”。 轻音是指一些助词和做词尾的字,读音要轻而短,否则意思就会发生变化。如“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上”,读轻声表示“在其中”,即在“直线L”的本身;如果读去声则表示是在“直线L”上方的空间了。 2.数(shǔ)读与译读 数读就是按照文字的顺序逐字数着读,如“2006”读作“二零零六”。译读就是把一种文字表现形式读成另一种语音形式,如“1000”读作“一千”。现在,人们在书写年数和年份时,为图方便往往习惯使用阿拉伯字母,阅读时稍不注意就会产生误解。如人教社1992年10月版初中《代数》第一册(上)在说明“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国早在2000年前就获得了这些成就,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则早一千多年。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落后,旧中国逐渐衰退,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又为我国科技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这里既有汉字表示的年数,也有阿拉伯字母表示的年数;既有字母表示的年份,又有字母表示的年数,很容易让人误读或误解。文中的“2000年前”应该读作“二千年前”,如果把它同“1949年”一样读成“二零零零年前”,那么文章内容岂不矛盾重重? 3.语气与语调 语气就是说话的口气,是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其它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如“你再说一遍!”这句话,用平和的语气说出,是想听清楚或想详细了解情况而要求对方重新说一遍;而用严厉的语气说则是不准对方再说,有“如果再说,就不客气了”的意思。 语调是指说话时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的变化。说话时的语调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大有径庭的。如“人都到哪里去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句,用高、重、快的语调表达的是责怪、召唤的意思;而用低、轻、慢的语调则是表示疑惑、判断的意思。 4.声调和停顿 声调也叫字调,指音节的高低升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里说的仅指同一个字的读音高低升降不同,就是声调的不同。不同的声调反映的含义和词性也是不一样的。如“他这个人好应付”中的“好”,读上声表示“容易对待或处置”,而读去声意思就变成了“工作敷衍了事”了。 停顿是说话时语音的间歇,句子中停顿的位置不同,反映出的词语组合关系也就不同。 如“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张晓风《行道树》)一句,读成“许多朋友

歧义现象的研究

英语中歧义现象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语言学角度,从语音、多义词、兼类词等方面,对由词汇产生的歧义进行简要分类。在语用学角度,通过例举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例子,从不同方面深入探究了歧义在广告、笑话、文学作品中的积极效应,以及在合同纠纷、英汉互译中带来的消极效应。 关键词:英语;语义学;歧义;分类 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任何语言运用当中都会产生这种语义模糊的语言现象,因此对歧义的产生和形成加以研究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本文将就英语中的一些典型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运用语言,发挥语言歧义的积极作用,消除语言歧义的负面影响。 一、产生英语歧义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歧义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按照不同标准和角度,可作不同分类。(一)由语音产生的歧义 1.发音 在英语之中,有许多单词和词语都具有相同的发音。例如: ①/maidi?/,既可能是my dear,也可能是my deer。 2.停顿 ①They don't know how/good ice cream tastes. ②They don't know/how good ice cream tastes. 3.语音语调 英语单词有重音,句子也有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读音的轻重可能成为歧义现象产生的根源。英语的重音变化常引起词义变化,特别是复合词的重音变化。例如:blackboard(黑板),black board(黑色的板);greenhouse(温室),green house(绿色的房子)。。(二)由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英语中,存在着大量多义词,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词汇内容,若句子里某个词是多义词,就可能产生歧义现象。这种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例如:

病句歧义句辨析

病句歧义句辨析 一、病句辨析 1.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谓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2.句子成分残缺 (1)句子成分残缺—缺主语

(2)句子成分残缺—缺谓语 (3)句子成分残缺—缺宾语 3.句子成分多余 4.逻辑矛盾 (1)时态矛盾 (2)肯否矛盾

(3)因果倒置 (4)主客倒置 二、歧义辨析 1.定语修饰歧义 2.主谓宾搭配歧义 3.语义含糊歧义

4.指代不明歧义 【例1】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面前。 B.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虑不当。 C.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D. 既然你来了,我就该走了。 【例2】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美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B.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C.入世后,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 D.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例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B.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C.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已经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例4】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C.通过参观访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D.作为党的负责人之一的方志敏,从他身上,竞搜不出一个铜板来。这就是一个共产党的“清贫”。

歧义句子

2.状态补语语义指向在关联理论下分解歧义的语用功能 2.1关联理论的界定 赵艳芳(2000)在《认知语言学概论》中指出:“关联理论由巴黎大学的斯波伯(1986)和伦敦大学的威尔逊(1986)共同提出,他们认为,关联理论从信息处理的认知特点出发,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过程,即人们是通过相关知识来推导进一步的新信息,从而理解话语、认知世界。”1我们通过总结前人的论述,认为,关联理论是将相关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得出新信息的推理过程。我们把“相关知识”称为与新信息对应的“旧信息”。因此,关联理论就是将旧信息进行推导,从而得出新信息的推理过程。“推理”是指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提供的相关信息激活相关认知心理,在认知心理的指引中努力寻找最佳关联,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从而达到以有效的信息处理来努力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在推理过程中,人们的认知是以关联为取向的,所有人都自动地趋向于最有效的信息加工。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因此,人们 (旧信息为X;新信息为Y 5-1关联理论示意图 2.2状态补语语义指向在关联理论下分解歧义的语用功能 关联理论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人们在努力寻找最佳表达效果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就与分解歧义发生关系。因为歧义的分解也是一个人们通过话语的理解,来努力寻找话语的最佳表达效果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歧义才能得分解。状态补语语义指向分解歧义的语用功能章节中,首先列举了状态补语句出现歧义的类别,然后针对这些类别采用语义指向的方法来分解歧义。既然提到这是语义指向分析法来分解歧义,为什么会与关联理论发生关系呢?这是因为,用语义指向分解歧义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我们在给每个歧义句进行图示分解的过程,总会在心里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通过相关信息的处理从而得出新信息,这个新信息就是将歧义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74.

常见歧义句类型大汇总学习资料

常见歧义句类型大汇 总

常见歧义句类型大汇总 歧义句是病句的一种类型,在高考中近几年常常单独设题,现将歧义句的几种类型加以总结,并辅以必要的练习,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以帮助。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 1、切分不一导致的歧义句 ①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主语省略导致的歧义句 ①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第二句主语省略,可以指“他”,也可以指“他 的女儿”。) ②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 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末句主语省略,可以指松下公司,也可以指索尼公司。) 3、词性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当年在鲁迅艺术学院,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跟”若是连词,就是我俩一 起学过油画;“跟”若是介词,就是我向他学过油画。) ②他背着老师和班长去了网吧。(“和”若是连词,就是在老师和班长不知道的 情况下,他一个人去了网吧;“和”若是介词,就是在老师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和班长去了网吧。) 4、多义词导致的歧义句 ①我看不上他的演出。(一种意思是有事看不了,另一种意思是我不认为他的 演出好。)

②他走了一个钟头了。(一种意思是他离开一个钟头了;另一种意思是他一直 在走,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 5、多音字导致的歧义句 ①她真好说话。(读三声,意为她性格好,愿意帮助别人;读四声,意为她喜 欢讲话。) ②她可真难看。(读一声,意为她不听话;读四声,意为她长得丑。) 6、数量词限定范围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三个报社的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报社”,意思是三个报社 的不止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记者”,意思则是一个报社的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 ②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与上例同) 7、代词指代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一班足球队给二班足球队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 赛。(“他们”既可以指一班足球队,又可以指二班足球队。) ②鉴赏诗难,写诗更难,小王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这”既可以指鉴赏 诗,也可以指写诗。) 8、语法结构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我要煮鸡蛋。(“煮”做谓语动词,表示动作,我要把生鸡蛋煮熟;“要”做谓 语动词,表示要的是煮的鸡蛋,而不是炒的鸡蛋。) ②我要学习文件。(“要”做谓语动词和“学习”做谓语动词,意思不同。)

公考歧义句辨析题分类解法:语法结构法

在一些地方省市的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常常会考查一种题型,即歧义句辨析题。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歧义句不同于病句,句子本身不存在意义和语法上的错误,由于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容易使人误解。所以要判断出歧义句,必须结合一定语境。下面我们从语法结构看如何对歧义句进行分析和判断。 1. 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例题】(2007年浙江)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 需要相信自己的人 B. 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C. 任何事都要从头做起 D. 他理解小张有困难 【解析】A项可以理解为需要相信“自己人”,也可以理解为需要一个相信“我”的人。B项可以理解为我的权利没有被他们干涉,还可以理解为他们没有权利干涉我。D项可以理解为他知道小张有困难,也可以理解为他不能理解小张。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项。 2.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例如】“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例题】(2009年安徽)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他先后将该公司的6辆车分别送给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长期使用。 B.那天下午,数十位死难者的亲属聚集在矿主的家门口,要求讨个说法。 C.本人已八十高龄,体弱多病,目前头脑尚清醒,决定辞世后X楼X室产权归义女李小玲继承,特立此遗嘱。 D.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的升级换代产品在本届车博会上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解析】本题的各选项歧义部分,都出现偏正结构上,即定语和其修饰的中心语。A项“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存在歧义,“子女”所属不明确,是“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还是只是“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难以判断。B项“数十位”是指“死难者”还是指“家属”,难以区分,存在歧义。D项和A项错误一样,“升级换代产品”指代不明,是“江淮汽车”独有的,还是“奇瑞汽车、江淮汽车”都有的,不很明确。所以正确答案为C。 3. 词性不同造成歧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歧义句类型病句辨析》精讲精练(含答案)

歧义句类型分析训练 一、误用兼类词造成 例: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锁”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这句话可理解为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没有“配锁”。消除办法:将兼类词改为要固定表意的词类。) 改正:1、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配锁。2、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住。 二、不慎用多义词造成 例: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是个多义词,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消除办法:将多义词化为一目了然的单义词。) 改正:1、这本书是黄颜色的。2、这是一本淫秽不堪的黄色书。 三、施事受事不明造成 例:开刀的是我父亲。(“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又可以是受事者。消除办法:明确施事、受事。) 改正:1、我父亲为病人开刀。2、医生为我父亲开刀。 四、含混使用数量词造成 例: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来了。(“两个”既可表人,又可表物。消除办法:确定是表人或表物。)改正:1、学校的两个老师都来了。2、他们是来自两个学校的老师。 五、语言结构(短语结构)有歧义造成 例:咬死了猎人的狗。(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又可理解为动宾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消除办法:肯定结构,用“把”字句或“被”字句。) 改正:1、猎人的狗被咬死了。2、狗把猎人咬死了。 六、语意含混造成 例:他谁都瞧不起。(这句话可理解为“他瞧不起所有人”,又可理解为“所有人都瞧不

起他”。) 消除的办法有二:1、用反问。(1)、谁瞧得起他?(2)、他瞧得起谁?2、变语序。(1)、他瞧不起谁。(2)、谁都瞧不起他。 七、标点与本意不一致造成 例:“人多病少财富”就可有两种标点:1、人多,病少,财富。2、人多病,少财富。消除办法:明确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标点。如:为“稿件不用退回”标点。1、意在退稿:稿件不用,退回。2、意在不退稿经作者:稿件,不用退回。 练习: 1.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2.李玲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3.他知道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5.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晚会。 6.小王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7.李明走了一个多钟头。 8.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9.在英国,一只狗进一次“美容院”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的三四倍。 10.我们需要进口机电产品。 11.他这个人太好说话了。 12.晚上我有课。 13.这里没有储存资料。 14.张校长请办公室主任修改一下自己写的文稿后,改后的文稿比原稿好多了。

例谈歧义的六种类型

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如果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句子表意不明确,使听者或读者无法确切理解判断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会产生歧义,影响正常交际甚至造成误会。这种情况,在口语交际中,能够随时得到纠正,一般不会给交际带来太大麻烦;而在书面交际中如果产生了歧义,就不是能够随时纠正的了。 下面就结合实例来谈一谈书面语中的六种类型的歧义现象。 一、多义性歧义 一个句子中用了多义词,而这个句子的语境又不足以确认这个词所表示的意思,就会造成歧义。例如: 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 看不上可以有两种理解,即看不起或看不着(zháo)。在这个句子中,看不上表达的究竟是哪种意思,无法确定。 2、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这句话也可以有两种理解:他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是背着总经理、副总经理存进去的;他与副总经理一起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是背着总经理存的。做前一种理解,和是连词;做后一种理解,和是介词。 二、结构性歧义 如果一个句子的语境条件不充分,无法确定句子的语义结构,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1、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这里的禁止取缔有两种语义关系:①动宾关系,即禁止去取缔;②并列关系,即禁止并取缔。在这个句子中,由于语境条件不足,到底是要禁止去取缔药品交易市场,还是要禁止并取缔药品交易市场,无法确定。 2、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在这个句子中,唯一能确定的意思是警方表示愤慨,但警方愤慨的对象是报案者还是围观者,愤慨的原因是报案者说了不实的话还是围观者坐视不管,都不明确。造成这种歧义现象的原因是根据这个句子的语境,无法确定对字所指的对象。 三、指代性歧义 如果一个句子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指代性词语的指代对象或内容不明确,就会造成指代性歧义。例如:

英汉歧义现象浅析

英汉歧义现象浅析 中本0701班霍晓婷 指导教师:姚勤智 摘要:语言运用中的歧义现象常会影响人们对话语意思的正确理解,但歧义并不总是消极的,它也有可取之处。本文在简介歧义现象的成因及分类的基础上,以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为例,探讨了歧义现象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歧义;歧义分类;歧义作用 引言 英语作为世界性的官方语言,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这两种语言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任何语言运用中都会产生这种语义模糊的语言现象,因此对歧义的产生和形成加以研究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本文将就英汉语言中的一些典型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歧义在语言运用中的积极作用。 一、歧义现象的分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和汉语尽管语种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民族性特征,但语言作为一种全人类共有的社会现象,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总有某些反映语言共同规律的东西,语言歧义是任何自然语言的内在特性。英语中有歧义现象,汉语中也时常会出现此种现象。歧义显露于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和语言的各个层面。正如亚里士多德说:“词是有限的,句式也是有限的,而事物却是无限的。故而同一个词、同一个句式便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意义。”① (一)语音歧义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早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存在。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范围和频率远比文字大得多,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沟通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转引自张维鼎.意义与认知范畴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338.

传递和接受来实现的。而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音词,及说话时语气的停顿、语调的不同、读音的轻重都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1.停顿停顿指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声音间歇。同一个话语,停顿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义就不同。例如: ①John said Mary is a fool. a. John said/Mary is a fool.约翰说:?玛丽是个傻瓜。? b. John/said Mary/is a fool.玛丽说:?约翰是个傻瓜。? ②Those who bought quickly made a profit. a. Those who bought quickly/made a profit.卖的人很快能够获利。 b. Those who bought/quickly made a profit.买的人很快能够获利。 ③奶奶爱吃鸡蛋面包。 a. 奶奶爱吃鸡蛋/面包。(鸡蛋和面包是并列关系) b. 奶奶爱吃/鸡蛋面包。(鸡蛋和面包是偏正关系) ④六加四乘以八减三。 a. 六加四,乘以八,减三。 b. 六加,四乘以八,减三。 2.同音异义同音异义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包括同音同形异义词和同音异形异义词,在此只讨论后者。例如: ①She is fond of [s?uing]. a. She is fond of sewing. 她喜欢缝纫。 b. She is fond of sowing.她喜欢播种。 ②这个方案没有yi yi。 a. 这个方案没有意义。 b. 这个方案没有异议。 3.重音英语单词有单词重音,句子也有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而汉语除了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基本声调外,也有重音和轻音之分。读音的轻重可能成为歧义现象产生的根源。像“I will do it”这样的句子,如果重读“do it”意思是“我将做这件事”;如果重读“will”则是“我愿做这件事”。同样“是去年发表的诗歌”,如重读“是去年”强调的是时间;如重读“诗歌”则强调作品的类型,侧重点明显不同。再比如“我请你去”这句话也可能有两种解释:如果其中“去”读的是重音就相当于英语中的“I ask you to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练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语言歧义

句子歧义指的是一个句子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和解释。由于造成歧义的原因纷繁复杂,本文只对几种主要原因作深入分析。 (一)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词引起的歧义 词汇层面引起的歧义的主要因素是一词多义,但同形异义现象——尤其绝对同形异义词(读音、词形和词性都相同的词)引起的歧义也为数不少。例如: (1)He is looking for the glasses, (2)I found the table fascinating, 例(1)的歧义是由于名词“glasses”在句中可解释为“眼镜”和“几个玻璃杯”,属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而例(2)的歧义是“table”既可作“桌子”也可作“项目表”解释,属同形异义词引起的歧义。 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的区别在于:一词多义指一个相同的形式具有若干个相关联的意义:同形异义的意义并不相互关联。这两种歧义一般都可借助语境来消除。 (二)短语层面引起的歧义 英语句子结构中的短语主要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等。现对这几种短语因内部结构和句法功能而造成的歧义进行了一些探讨。 名词短语由于本身结构产生了大量歧义,笔者总结了三种,举例如下: (3)The old man and woman went there together, 这里的歧义是由于短语中的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关系不明确。名词短语“the old nan and woman”中“old”所修饰的范围可解释为同时包括“man”和“woman”,也可解释为仅包括“man”而不包括“woman”。 (4)The girl’s story deeply moved us., 此处的歧义是由于“属格’s”与中心词的关系既可表示“主谓、动宾、同位”,又可表示“所属、来源、性质、类别”等多种复杂关系。名词短语“the girl’s story”既可指the story told by thegirl,又可指the story about the girl。 (5)The criticism of the reporter is unfair, 此例的歧义是由于“of结构”中前后两名词的逻辑关系也有多重性。其中名词短语“the criticism of the reporter”既可释为主谓关系:即“那位记者提出地批评”,也可释为动宾关系:即“对那位记者的批评”。 动词短语造成的歧义也有三种情况:第一,及物动词加宾语构成的动词短语,例如: (6)He call me a cook. 此句既可意为“他为我请了位厨师”,也可意为“他管我叫厨师”。 第二,非限定动词短语常常由于功能交叉而产生歧义。如: (7)I saw my teacher going home, 分词短语“going home”可以是状语,句意为“我在回家时看见了我的老师”,也可以时宾语补语,句意则是“我看见了我的老师回家”。 第三,动词不定式短语主动或被动意义不明而导致句子歧义。 介词短语在句中的功能模棱两可或它所修饰的范围不易确认时,也会造成歧义,例如: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

歧义句的八种类型 歧义句是病句的一种类型,在高考中近几年常常单独设题,现将歧义句的几种类型加以总结,并辅以必要的练习,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以帮助。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 1、切分不一导致的歧义句 ①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主语省略导致的歧义句 ①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第二句主语省略,可以指“他”,也可以指“他的女儿”。) 3、词性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当年在鲁迅艺术学院,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跟”若是连词,就是我俩一起学过油画; “跟”若是介词,就是我向他学过油画。) 4、多义词导致的歧义句 ①我看不上他的演出。(一种意思是有事看不了,另一种意思是我不认为他的演出好。) 5、多音字导致的歧义句 ①她真好说话。(读三声,意为她性格好,愿意帮助别人;读四声,意为她喜欢讲话。) 6、数量词限定范围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三个报社的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报社”,意思是三个报社的不止三 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记者”,意思则是一个报社的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 7、代词指代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一班足球队给二班足球队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他们” 既可以指一班足球队,又可以指二班足球队。) 8、语法结构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我要煮鸡蛋。(“煮”做谓语动词,表示动作,我要把生鸡蛋煮熟;“要”做谓语动词, 表示要的是煮的鸡蛋,而不是炒的鸡蛋。) 巩固练习 请消除以下句子的歧义: ①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晚”后加“一点”) ②状元都说自己贪玩是假话。(状元都说自己贪玩,他们说的是假话。) ③他批评你做的不对。(他批评你,他做的不对。) ④妈妈的同事看见我很高兴,就和我攀谈起来。(“很”前加“她”) ⑤村里人家的门都关着。(村里别人家的门都关着,我无处借米。) ⑥这个人连门卫老张都不认识。(这个人连门卫老张都不认识,又怎么能认识我们呢?) ⑦对于西方文化,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抵制,他同意这种主张。(末句改为:他倾向于前者。) ⑧不适当地留作业对学生不利。(不适当地留作业对学生不利。过多加重学生负担,过少学生知识掌握不牢靠。) ⑨三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三位工人的一条合理化建议。) ⑩张老师正在教室里上课。(张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 ⑾他的发理得好。(他的发理得好,在这一带早已远近闻名。)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 导读:本文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 葛蓓蓓 歧义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众多研究者从各个层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在总结歧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歧义现象的分类入手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跟学生探讨歧义现象。 歧义现象是由不同因素造成的,既可以是语法的也可以是词汇的,还可以是语音和语用的。因此划分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类型也不同。如王震雷(1997)从歧义产生的条件分句法平面的歧义和语义歧义;李汉威、黄春珍(2001)从三个平面理论角度将歧义分为句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郭文静(2002)等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的根源角度,把歧义分为语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等等。本文则从歧义产生的原因角度,将歧义分为四大类。 一、与语音有关的歧义 1.语音停顿 (1)十二加/三/乘以五等于多少? (此句由于停顿的不同,可得出不同的结果,分别为27、75。)

(2)他们/三个/一组去工人中作调查。 (可以认为只有三个人组成的一个组作调查,也可是他们一群人三个为一组分组调查。) 2.轻重音 (1)几天之后,他终于想起来了。 (“起来”读重音时为动宾关系,轻音时为动补关系。) (2)你们笑什么? (“什么”读重音时表示询问,轻音时表示责难。) 3.语音内部曲折 (1)这个地方没有缝。 (“缝”读féng时,表示缝补;读fèng时表示缝隙。) (2)这人真好说话。 (“好”读hǎo时,表示这人通情达理,不为难人;读hào时,表示这个人爱说话。) 以上主要是书面语情况,口语里的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同音字上,如:你们什么时候qīzhōng考试?(qīzhōng是指“期中”还是指“期终”?听者肯定分不清。) 二、与词义有关的歧义 现代汉语词义组合中一部分歧义是由词义问题引起的,与语音引起的歧义不同,它们不仅在书面语中存在,而且在口语中同样如此。 1.词的多义性引起的歧义 (1)你先坐这等着,我去买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3.结构关系不同。4.结构层次不同。5.语义关系不同。6.语义指向不同。7.施受关系不同。8.词语辖域不同。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11.蕴含不同。12.预设不同。13.隐含共联项。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另外, 从交际效应的角度来划分, 歧义可以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 歧义可分为暂时性歧义和永久性歧义。关于歧义的类型虽然研究的比较多, 但是并不等于已经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事实上, 目前各种划分的方法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从书面语和口语的角度来划分歧义的类型, 首先会遇到书面语和口语的本身的界限不好分清的问题。其次, 许多口语歧义到了书面语里仍有歧义, 反之亦然。比如: 他借我一本书, 借有“借入/ 借出”不同的意思。无论是在口语中还是书面语中都是有歧义的。而像吴英才的分类体系, 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他用来划分歧义的标准是多种多样,词、词组、句子歧义是从语法的角度而言的, 修辞性歧义则是从语用的角度而言的, 标点歧义却是从语义的角度而言的。虽然不同的学者给歧义划出的类别往往差别很大,但从他们各类歧义所涉及的内容来看, 各家的内容又相差无几。类型划分的多样化主要因为现代汉语的歧义的确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不仅涉及语言内部的原因, 也涉及语言外部的原因, 包括语音、语汇、句法、语用各种因素。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 彼此之间的交叉纠结广泛存在。

句子歧义辨别方法

句子歧义的辨别方法 多年来,歧义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看一个句子有没有歧义,需要从多个切入点去诊断。这里介绍诊断的十个切入点,以求给大家以帮助。 1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 如:(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1)句中“批评的人很多”,一种可以理解为指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一种可以理解为指文章发表后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2)句中“自己”,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老师”,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我”。这里的“批评的人很多”、“自己”都存在多义,从而导致句子含有歧义。 2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字眼上。 如:(3)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1989年高考题) (4)你为什么打他。(1989年高考题) 对(3)来说,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如果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对(4)来说,重音落在“打”上,句子的意思是不该打“他”,而该好好教育。重音落在“他”上,句子的意思则为该打的是“我”。看来,重音位置不同,同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因此,这两个句子都含有歧义。 3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 如:(5)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 (6)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2005年高考天津卷) 对(5)来说,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对(6)来说,在“来”之前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上上来的人喝;在“晚”后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一步上来的人喝。 4.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 如:(7)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 (8)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 对(7)来说,“身体瘦弱”可以修饰“水生”,也可以修饰“祖父”,这样,这个句子有歧义。对(8)来说,“数百名”可修饰“死难者”,也可修饰“亲属”,从而造成句子有歧义。 5.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

歧义经典案例

一、歧义辨析 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如: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如: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如:①“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②“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③“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④“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如: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如:①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加上这个“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②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车、买船和买饭票。 另外,在口语中由于轻重音不同也可造成歧义。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二、消除歧义的方法 1.设臵具体语境。如:“你为什么打他?”可具体表述为:“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或者“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 2.增加必要词语。如:①“我去上课”,可说成“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②“我去医院”可说成“我去医院上班”或“我去医院看病”。③“我看见你那年才六岁”,可分别写成“我看见你的那一年,你才六岁”,或“看见你的那一年,我才六岁”。 3.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如①“两个球队的教练”,可分别改为“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或者“球队的两个教练”(调换语序)。 ②“几个饭店的服务员”可改为“几家饭店的服务员”或“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 4.改变句子结构。如:①“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②“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5.增加(改变)标点符号。如:①“电视机不要退回”,可改为“电视机不要,(可)退回”,或“电视机?不要退回”。②“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可分别改为“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初次相见时,还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话题,故而谈得极少。 B.你跑不过他也得跑,不要这么没信心;再说,离比赛还有段时间,结果还难说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