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7-8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 展当做核心问题,强调对资本主义进行全面 批判,拒绝“经济决定论”。
▪ 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认真阅读 马克思的文献来分析马克思主义,恢复它的 科学本质。
▪ 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上述两种 主要理论倾向相互对峙,但又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
▪ 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的揭 示无疑是深刻的, 与马克思的异化理 论具有某种一致性。
3.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
▪ 在卢卡奇那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主客体统一的辩 证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都是不可或缺的范畴和环节。
▪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总体性原则、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和阶级意识理论,就其作为革命的实践的理论而言,出 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无产阶级革命。
▪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学者普遍接受了“西方马克思主 义”的概念,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大。
二、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的批判
▪ 格奥尔格·卢卡奇(1885—1971),出 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富有的犹太人 家庭,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 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代表作 主要有《历史与阶级意识》、《列宁: 关于列宁思想统一性的研究》、《青年 黑格尔》等。
三、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
卡尔·柯尔施(1886—1961),出生于德 国一个银行家家庭,曾参加德国共产党,担 任过图林根社会民主党政府的司法部长,州 议会和德国议会议员。柯尔施一生著述众多 ,代表作主要有《唯物史观原理》、《马克 思主义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卡尔· 马克思》等。
正解释者
▪ 葛兰西关于工厂委员会和工会组织的观点是值得重视的。 他认为工厂委员会是把工人组织起来的一种新形式, 而 这一新形式与意大利社会党在工厂里的工会关系问题,就 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 葛兰西希望无产阶级专政在某种组织形式中得以实现, 而这种形式就是工厂委员会,他把工厂委员会看做这一类 组织的核心。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30年代,截至二战 结束。这一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它的最重 要的特征,是人道主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占据着绝对主 导地位。
▪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从二战之后到冷战 结束。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主要 理论倾向及其特征
▪ 在这一历史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大致可分 为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马克 思主义两种主要理论倾向。
2.关于西方革命战略构想的哲学基础
▪ 实践哲学的概念构成葛兰西哲学 思想的核心。葛兰西从强调实践 在人类历史和在哲学中的基础地 位出发,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 物质一元论”和唯心主义的“精 神一元论”。
▪ 葛兰西从强调实践在人类历史和 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出发,批判 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 和唯心主义的“ 精神一元论”。
▪ 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同样否认辩证法 是自然界的根本方法。
2.注重社会发展形态的研究
▪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政治经济 学批判>序言》中,阐述了社会形态理论。西方马克思 主义者对此也给予了足够重视。
▪ 萨特从匮乏理论出发,论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形态。 ▪ 哈贝马斯把社会形态划分为“新石器社会” “早期的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趋向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苏东剧变发生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西方马克思 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背景和条件。
这一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方面继续保持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实践的反思,另一方面,把视角投 向经济全球化、生态文明、女性主义和国际政治等领域新 出现的问题,由此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向和特点。
▪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 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 西方马克思主义严格区分自然界和历史领 域,认为自然界不存在辩证法,辩证法只 适用于社会和历史领域。真正的马克思主 义应该摒弃辩证唯物主义,发展历史唯物 主义。
▪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自在的” 自然界大体上也持拒绝的态度。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 历史演变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国革命的胜利和欧 洲一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相继失败,引起 了以卢卡奇等人为代表的欧洲马克思主义理 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重新解释,并逐 渐形成一种理论思潮,即所谓的西方马克思 主义。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 会在20世纪20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 物,其主要创始人是匈牙利的卢卡奇、德国 的柯尔施(又译为“科尔施”)和意大利的 葛兰西。
▪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异化充 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哈贝马斯通过危机理论对晚期资本主 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批判。他认为, 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晚期之后,面临 着全面的危机。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
▪ 对资本主义进行全方位的批判仅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 一个方面,它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企图在对马克思主义的 批评和反思中“重建”马克思主义。
▪ 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 批判,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和资本主义 制度本身的内在缺陷。
2.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
▪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 方面。
▪ 一是从个体心理机制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批 判法西斯主义。
▪ 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
一、20 世纪30—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况
▪ 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了一 个庞大而又略显分散的学术倾向,产生了两大相互 对立的学术倾向: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 义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两大学术倾向的内部,又可 以各自区分出若干不同的学术派别。
1.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西 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以1848年欧洲革命为起点。 ▪ 第三阶段从20世纪初直到一个不确定的将
来。
四、葛兰西的西方革命战略构想
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 生于意大利撒丁岛,意大利共产党的 创始人和领袖之一,共产国际著名的 理论家和活动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早期代表人物。著作主要有《现代君 主和其他著作》、《青年葛兰西论历 史、哲学和文化》、《政治著作选》 、《狱中书信选》、《狱中札记》, 其中《狱中书信选》和《狱中札记》 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
▪ 其中《历史与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思潮的先河,被誉为“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圣经”,他本人也因此被誉 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和奠基人。
1.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 卢卡奇把辩证法置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甚至把马 克思主义等同于辩证法。
▪ 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主体—客体辩 证法”,这是马克思主义从黑格尔哲学中继承过来的最 宝贵的遗产。
高度文化” “高度发达的文化” “现代社会”四个历 史阶段。
3.重视对历史的“微观机制” 和人的主体性的研究
▪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了 宏观描述,把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在西方马 克思主义者看来,这种理论上的宏观研究,其科学性毋 庸置疑,但它的缺点是忽视了对社会历史的“微观机制 ” 的研究,缺少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因此,需要对 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加以补充和“改造”。
2.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 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 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原则出发, 根据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同哲学之间关联 的不同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演进和 发展, 作了三个阶段的划分:
▪ 第一阶段从1843年到1848年。 ▪ 第二阶段从1848年到19世纪末,这一阶段
3.东西方市民社会的比较研究与西 方革命的战略构想
▪ 葛兰西基于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从对意大利等西方国家 的社会结构分析出发,总结俄国十月革命后中西欧国家无 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关于西方革命的战略 构想。
▪ 正是基于东西方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造成的社会结构和国家 特征的不同和差异,葛兰西认为,东西方革命应当采取不 同的战略。
一、苏东剧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状况
▪ 列宁将研究唯物辩证法提升为研究哲 学理论的重点,为指导俄国革命提供 了科学的方法论。
▪ 《哲学笔记》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 ,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史、自然哲学等方面的问题,中 心内容是唯物辩证法。
▪ 苏东剧变、全球化、生态危机以及局部战争等新问题不 断涌现,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变化发展的新的土壤和条 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但没有趋于沉寂,反而变 得更加活跃,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 第一,反对教条主义。 ▪ 第二,强调批判精神。 ▪ 第三,强调开放性,吸收了大量西方的近现代思潮。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1.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批判
▪ 经济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 义进行批判的重要领域之一。
▪ 经济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 义进行批判的重要领域之一。在《独裁 国家》一书中,霍克海默尔认为,所谓 的“独裁国家”,在经济上就是国家资 本主义,它抛弃了市场经济,实行计划 经济。
▪ 第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建设性特点。
▪ 第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 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脱离纯粹的理论研究,重视 现实关照。
▪ 第四,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伦理化解读 和批判,开始用伦理学的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重要 概念。
二、世纪之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进
▪ 苏东剧变虽然导致国际政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但西方马克 思主义研究却依然在继续进行中。随着全球化进程中新矛盾 、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它的研究领域有所拓展,研究队伍有 所扩大。
1.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工厂委员会
▪ 在1918年为纪念马克思一百周年诞辰而写的《我们的马 克思》一文中,青年葛兰西阐述了自己关于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观点。
▪ 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不是救世主, 没有提出一些超时 空的、绝对不可讨论的准则或绝对命令要人们去接受。
▪ 葛兰西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使命在于改变世界。 ▪ 在葛兰西看来,马克思是一个历史学家,一个历史的真
▪ 卢卡奇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解为“主体—客体辩证 法”,这种观点和理解的一个结果是否定恩格斯的自然 辩证法。
2.物化的扬弃与总体性的恢复
▪ 卢卡奇把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概念和 韦伯的合理化概念综合形成“物化” 概念,并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批判。
▪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在资本主 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必然的、直接 的现实。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等人开创 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路径,形成 了与正统马克思主义有区别的西方 马克思主义。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 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 影响日益扩大。随着社会历史的发 展和时代特征的变迁,西方马克思 主义反思和批判的领域日益广泛和 多样,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完全崭 新的学术结构”。
3.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
▪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艺术和文化在当代资本主义社 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他们对这种作用的态 度是矛盾的。
▪ 法兰克福学派则认为,资本主义文化的作用是消极的、 否定性的。
4.对资本主义的全面批判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 理论,直接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 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武器。
有影响的是《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表述了 一种以总体性为核心原则的马克思主义观。
1.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 总体性的社会革命理论
▪ 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理论和实践 的统一为特征的活的总体性社会革命理论,一种深刻的 哲学立场。
▪ 柯尔施认为,从总体上来看,马克思主义表现为理论和 实践的统一,并由此具有了革命性和批判性。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中欧、西欧 所爆发的一系列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先进地区无产阶级革 命失败的产物”。
▪ 20世纪2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同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曲折复杂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