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适应国际国内发展竞争的需要
文化要素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只有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产品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品牌的文化含量就越大,产品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市场占有率就越大。即使是传统产品,通过增加文化内涵,也能实现更新升级,获得高回报;即使是小商品,如果赋予文化特质,也能衍生为大产业,占领大市场。
同时,文化资源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资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文化成分越多,企业整体素质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企业的管理系统、工艺流程、技术设备、人员和产品等有形因素,都可以引进、更替和改变,唯有深植于企业内部的文化精神能够保持企业的个性,维系企业持续发展。同时,文化素质是领导者和劳动者的首要素质。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人为要素的经济形式,企业家和员工的文化素质,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素质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素质的企业;企业家的文化素质,决定其创新、决策和管理能力,从而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
一个地区、部门领导干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这个地区、部门经济建设的水平和成效。文化优势同时还是地区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环境优势。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劳动者素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软环境;而且项目越大,产业层次越高,投资越多,对文化软环境的要求越高。文化软环境越好,越有利于产业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成为参与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地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形式。在当前我国全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平等、发展硬环境相似的情况下,谁的文化软环境好、文化软环境实力强,谁就拥有招商引资优势,聚集人才的优势,发展经济的优势。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充分利用思南各种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
思南地处乌江之滨,县城依山傍水,得乌江水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人文遗迹有贵州最早的文庙府文庙,较早的书院中和书院,建筑风格独特的县城万寿宫、“南方民居”刘家统子、郝家湾“八卦民居”,白军号起义遗址城头盖、荆竹园等近百处,还有历代碑碣和摩崖石刻三百余处,收藏的善本古籍3700余册;自然遗产有省级白鹭洲风景区、黑河峡风景区等;民族民间文化有土家花灯、傩戏、八音、龙灯、狮子灯等;教育方面,古有开贵州“科举”先河的田秋的兴学思想、理学家李渭的理学思想,近有旷继勋、肖次瞻等先烈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和百年名校思南中学等。这些历史和自然文化的见证与沉淀不仅是人文精神的源泉,更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础;是思南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创建乌江中下游文化教育中心的宝贵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新阶段取得领先优势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经济竞争群雄并起的背后,将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百舸争流,因此,思南必
须深刻认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底蕴和综合文化实力对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全面发展文化事业
打造乌江文化品牌,增强文化竞争力
立足于现有资源优势,以文化品牌为载体,努力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乌江文化,提高思南知名度,增强文化竞争力。提升“土家花灯”品位,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结合,抓好普及,打造精品,定期举办花灯节庆活动,力争在2007年前完成“中国土家花灯之乡”申报命名工作。塑造“乌江梯城”城市文化形象品牌,依托思南山城特色,结合实际需要,赋予文化内涵,按照“横街纵巷”井字形格局,在“梯”状上做文章,规划建设从河街直至大岩关的梯道;制订并落实县城建筑物建设规划,规范建筑风格,体现独具韵味的地域建筑文化,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打造独特的“梯城”城市文化形象。
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按照贴近共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树立先进文化观念,不断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变化,集中力量创作高质量文学艺术作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出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艺精品,展示乌江文化的深厚底蕴。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现有文化活动场所功能,创办乌江电视台,加速推进城乡有线电视联网,推进书店网点和信息网络建设。经过5至10年的努力,档案馆、图书馆、体育场(馆)和专业文艺表演团体的设施和设备条件得到基本改善,每个乡镇建有达标文化站,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村(社区)建有文化室,努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村(社区、单位)为终端的文化网络体系。
重点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功能齐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加紧开工建设县城宣传文化活动中心、乌江文澜苑和乌江文化广场工程,体现乌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的魅力;提升乌江博物馆文化品位,使之成为乌江流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展示中心;抓紧建设中和书院和乌江碑林,规划修建新的“中和书院”,传承乌江流域悠久的历史文化。把县城河堤乌江文化休闲长廊、城南民俗风情一条街等列入县城建设规划,逐步实施。
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大现有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力度,做好文物古迹的确认工作,制订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县城万寿宫和“四关”的修复工作,选点建设“八景”观景亭,力争将府文庙建成省内儒家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发挥好旷继勋故居、中共思南地下县委陈列室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做好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文化名城、先进文化县的申报工作。
培育和弘扬新时期时代精神
立足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培育人文精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县人民的力量。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体化、规范化,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培育和弘扬“至诚至善,求实求新”的时代精神,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思南、建设思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新的精神风貌推进思南的新发展。
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进社区、广场、村镇、企业、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利用远程教育和有效媒体,不断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全面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促进城乡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力培育重点文化产业
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发挥思南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文化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产业;制定并组织实施文化旅规划,加快旅游设施建设。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实施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乌江文化旅游为核心,省级白鹭洲风景区,黑河峡风景区为重点,加快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对接遵义红色旅游和梵净山、张家界、长江三峡等周边旅游热线,把乌江文化旅游融入湘鄂渝黔大旅游圈。
加强以民族艺术道具、民间工艺品、风味食品为主的旅游商品开发,强化品牌意识,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尽快使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进入市场,加快完善“吃、住、行、购、娱”等文化旅游配套服务项目,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毛质量。
发展文化会展、演出、休闲娱乐业
依托思南文化资源优势,申办或定期举办文艺展演、经济文化旅游论坛、学术研讨会等集文化、经贸、旅游为一体的大型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科学教育、经济贸易协调发展。扶持以花灯、傩戏为主的民族文艺演出队伍建设,整合艺术资源,逐步将民族文艺演出推向市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培育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娱乐业,有选择地培育现代先进文化娱乐项目,不断优化文化休闲、娱乐业的结构和规模,使其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壮大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制定落实促进文化产生发展的优惠政策
结合县情加快完善文化产业组织政策、分配激励政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政策以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