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界密度(g/cm3) 0.235 标准摩尔商S(气体25℃、0.1兆帕)/(J/mol/k) 192.60
临界热导率/(W/(m.k)) 0.522 电导率(工业品,-35℃)/(s/m) 3*0.00001
1.2化学性质
氮在常温时相当稳定,在高温、电火花或紫外光的作用下可分解为氮气和氢,其分解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气体接触的表面性质有关。
2. 合成氨的工业概况
2.1合成氨的原料组成
合成氨的主要原料可分为固体原料、液体原料和气体原料。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合成氨技术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大批各有特色的工艺流程,但都是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原料气制备过程、净化过程以及氨合成过程。
2.2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1)原料气制备 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制取合成气。
N2+3H2→2NH3(g) =-92.4kJ/mol
2.3合成氨的条件
氨的合成是一个放热、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得知升温、增大压强、及使用催化剂都可以是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3.1压强:
有研究表明,在400°C,压强超过200MPa时,不使用催化剂,氨便可以顺利合成,但实际生产中,太大的压强需要的动力就大,对材料要求也会增高,这就增加
③ 气体精制过程
经CO变换和CO2脱除后的原料气中尚含有少量残余的CO和CO2。为了防止对氨合成催化剂的毒害,规定CO和CO2总含量不得大于10cm3/m3(体积分数)。因此,原料气在进入合成工序前,必须进行原料气的最终净化,即精制过程。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最终净化方法分为深冷分离法和甲烷化法。深冷分离法主要是液氮洗法,是在深度冷冻(<-100℃)条件下用液氮吸收分离少量CO,而且也能脱除甲烷和大部分氩,这样可以获得只含有惰性气体100cm3/m3以下的氢氮混合气,深冷净化法通常与空分以及低温甲醇洗结合。甲烷化法是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少量CO、CO2与H2反应生成CH4和H2O的一种净化工艺,要求入口原料气中碳的氧化物含量(体积分数)一般应小于0.7%。甲烷化法可以将气体中碳的氧化物(CO+CO2)含量脱除到10cm3/m3以下,但是需要消耗有效成分H2,并且增加了惰性气体CH铁为主,混合的催化剂),铁触媒在500°C时活性最大,这也是合成氨选在500°C的原因。
最后,制得的氨量也不算多,还可以采取迅速冷却,使气态氨变为液态氨。也可原料重复利用。
但对于合成氨反应中的铁催化剂,O2、CO、CO2和水蒸气等都能使催化剂中毒。但利用纯净的氢、氮混合气体通过中毒的催化剂时,催化剂的活性又能恢复,因此这种中毒是暂时性中毒。相反,含P、S、As的化合物则可使铁催化剂永久性中毒。催化剂中毒后,往往完全失去活性,这时即使再用纯净的氢、氮混合气体处理,活性也很难恢复。催化剂中毒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工业上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要把反应物原料加以净化,以除去毒物,这样就要增加设备,提高成本。
1. 氨的性质和用途
氨分子式NH3,在标准状态下是无味无色,比空气轻,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人们在大于100cm3/m3氨的环境中,每天接触8h时会引起慢性中毒。
1.1物理性质
氨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生产含NH3 15%~30%的氨水,氨水溶液时碱性,易挥发。液氨或干燥的氨气对于大部分物质没有腐蚀性,但在有水的条件下,对铜、银、锌等金属有腐蚀作用。
氨能生成各种加成配位化合物,它们和水合物类似,通称氨合物或氨络物,例如对反应CaCl2?6H2O和CuSO4?4H2O,也分别有CaCl2?6NH3和CuSO4?4 NH3。
1.3氨的用途
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约有80%的氨用来制造化学肥料,其余作为生产其他化工产品的原料。
除液氨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氨肥,例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以及各种含氮混肥和复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的。
由于CO变换过程是强放热过程,必须分段进行以利于回收反应热,并控制变换段出口残余CO含量。第一步是高温变换,使大部分CO转变为CO2和H2;第二步是低温变换,将CO含量降至0.3%左右。因此,CO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制造的继续,又是净化的过程,为后续脱碳过程创造条件。
② 脱硫脱碳过程
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都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合成氨生产过程催化剂的中毒,必须在氨合成工序前加以脱除,以天
毕业设计综述
题目:年产200kt合成氨变换工序工艺设计
摘要 简述合成氨工艺及200kt/a 合成氨装置变换工序工艺流程的设置和关键设备的选型。对主要工艺参数的设计进行了验算;对热能的回收利用进行了评述;对催化剂的选型、硫化和装置的试运行进行了介绍。并推荐使用新型的轴- 径向流结构变换炉。
了生产成本,因此,受动力材料设备影响,目前我国合成氨厂一般采用20MPa~50MPa.
2.3.2温度:
从理想条件来看,氨的合成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有利,但温度过低,反应速率会很小,故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选用500°C。
2.4合成氨的催化机理
热力学计算表明,低温、高压对合成氨反应是有利的,但无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反应几乎不发生。当采用铁催化剂时,由于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以显著的速率进行。目前认为,合成氨反应的一种可能机理,首先是氮分子在铁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使氮原子间的化学键减弱。接着是化学吸附的氢原子不断地跟表面上的氮分子作用,在催化剂表面上逐步生成—NH、—NH2和NH3,最后氨分子在表面上脱吸而生成气态的氨。上述反应途径可简单地表示为:
氨是一种可燃性物质,自然点为630摄氏度,一般较难点燃。
氨与空气或氧的混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发生爆炸。常压,常温下的爆炸范围分别为15.5%~28%(空气)和13.5%~82%(氧气)。
氨易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例如在铂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氧反应生成NO。
氨的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各种无机酸反应生成盐,例如
关键词 变换工艺 变换炉 催化剂
前言:合成氨是一个产量吨位大、与国名经济密切,特别是对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化工产品,现在全世界的生产能力和年产量都以亿吨计,主要用作肥料和生产其他肥的原料。从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原料路线的转变,机械和设备制作、炼金材料和新催化剂的开发,合成氨生产面貌有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变换工序工艺设计方面的变化。
催化剂在
稳定活性期间,往往因接触少量的杂质而使活性明显下降甚至被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催化剂的中毒。一般认为是由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被杂质占据而引起中毒。中毒分为暂时性中毒和永久性中毒两种。例如,对于合成氨反应中的铁催化剂,O2、CO、CO2和水蒸气等都能使催化剂中毒。但利用纯净的氢、氮混合气体通过中毒的催化剂时,催化剂的活性又能恢复,因此这种中毒是暂时性中毒。相反,含P、S、As的化合物则可使铁催化剂永久性中毒。催化剂中毒后,往往完全失去活性,这时即使再用纯净的氢、氮混合气体处理,活性也很难恢复。催化剂中毒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工业上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要把反应物原料加以净化,以除去毒物,这样就要增加设备,提高成本。
2.5催化剂的中毒
催化剂的催化能力一般称为催化活性。有人认为:由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一旦制成一批催化剂之后,便可以永远使用下去。实际上许多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其活性从小到大,逐渐达到正常水平,这就是催化剂的成熟期。接着,催化剂活性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稳定,然后再下降,一直到衰老而不能再使用。活性保持稳定的时间即为催化剂的寿命,其长短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条件而异。
氨的主要物理性质列于下表1
相对分子质量 17.03 沸点 -33.35
含氮量/% 82.2 蒸发热(-33.4℃)/(kJ/kg) 1368.02
摩尔体积(0℃,0.1兆帕)/(L/mol) 22.08 冰点/℃ -77.70
气体密度(0℃,0.1兆帕)/(g/L) 0.7714 熔化热(-77.7℃)/(KJ/kg) 333.42
(2)净化 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① 一氧化碳变换过程
在合成氨生产中,各种方法制取的原料气都含有CO,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40%。合成氨需要的两种组分是H2和N2,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气中的CO。变换反应如下:
CO+H2OH→2+CO2 =-41.2kJ/mol 0298HΔ
然气为原料的蒸汽转化法,第一道工序是脱硫,用以保护转化催化剂,以重油和煤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根据一氧化碳变换是否采用耐硫的催化剂而确定脱硫的位置。工业脱硫方法种类很多,通常是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的方法,常用的有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等。
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H3PO4→ (NH4)H2PO4
2NH3+H3PO4→ (NH4)2HPO4
氨也能和CO2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脱
水生成尿素。利用氨与各种无机酸反应制取磷酸铵,硝酸铵,硫酸铵;与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
CO+3H2→CH4+H2O =-206.2kJ/mol 0298HΔ
CO2+4H2→CH4+2H2O =-165.1kJ/mol 0298HΔ
(3)氨合成 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氨的合成是提供液氨产品的工序,是整个合成氨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氨合成反应在较高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由于反应后气体中氨含量不高,一般只有10%~20%,故采用未反应氢氮气循环的流程。氨合成反应式如下:
粗原料气经CO变换以后,变换气中除H2外,还有CO2、CO和CH4等组分,其中以CO2含量最多。CO2既是氨合成催化剂的毒物,又是制造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的重要原料。因此变换气中CO2的脱除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法脱除CO2。根据吸收剂性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吸收法,如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碳酸丙烯酯法。一类是化学吸收法,如热钾碱法,低热耗本菲尔法,活化MDEA法,MEA法等。 4
液体密度(-33.4℃,0.1兆帕)/(g/cm3) 0.6818 气体高热值/(MJ/m3) 17.52
临界温度/℃ 132.4 液体高热值(MJ/Kg) 22.35
临界压力/兆帕 11.30 液体低热值(MJ/kg) 76.74
临界体积/(L/kg) 4.257 标准摩尔焓H/(KJ/kmol) -46.21
xFe + N2→FexN
FexN +〔H〕吸→FexNH
FexNH +〔H〕吸→FexNH2
FexNH2 +〔H〕吸FexNH3xFe+NH3
在无催化剂时,氨的合成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大约335 kJ/mol。加入铁催化剂后,反应以生成氮化物和氮氢化物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26 kJ/mol~167 kJ/mol,第二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3 kJ/mol。由于反应途径的改变(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化合物),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反应速率加快了。
氨在工业上主要用来制造炸药和各种化学纤维及塑料,从氨可以制的硝酸,进而再制造硝酸铵、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和硝基纤维素等。在化纤和塑料工业中,则以氨、硝酸和尿素等作为氮源,生产己内酰胺、尼龙6单体、己二胺、人造丝、丙烯腈、酚醛树脂和脲醛树脂等产品。
氨的其他工业用途也十分广泛,例如,用作冰、空调、冷藏等系统的制冷剂,在冶金工业中用来提取矿石中的铜、镍等金属,在医药和生物化学方面用作生产磺胺类药物、维生素、蛋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等等。
临界热导率/(W/(m.k)) 0.522 电导率(工业品,-35℃)/(s/m) 3*0.00001
1.2化学性质
氮在常温时相当稳定,在高温、电火花或紫外光的作用下可分解为氮气和氢,其分解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气体接触的表面性质有关。
2. 合成氨的工业概况
2.1合成氨的原料组成
合成氨的主要原料可分为固体原料、液体原料和气体原料。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合成氨技术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大批各有特色的工艺流程,但都是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原料气制备过程、净化过程以及氨合成过程。
2.2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1)原料气制备 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制取合成气。
N2+3H2→2NH3(g) =-92.4kJ/mol
2.3合成氨的条件
氨的合成是一个放热、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得知升温、增大压强、及使用催化剂都可以是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3.1压强:
有研究表明,在400°C,压强超过200MPa时,不使用催化剂,氨便可以顺利合成,但实际生产中,太大的压强需要的动力就大,对材料要求也会增高,这就增加
③ 气体精制过程
经CO变换和CO2脱除后的原料气中尚含有少量残余的CO和CO2。为了防止对氨合成催化剂的毒害,规定CO和CO2总含量不得大于10cm3/m3(体积分数)。因此,原料气在进入合成工序前,必须进行原料气的最终净化,即精制过程。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最终净化方法分为深冷分离法和甲烷化法。深冷分离法主要是液氮洗法,是在深度冷冻(<-100℃)条件下用液氮吸收分离少量CO,而且也能脱除甲烷和大部分氩,这样可以获得只含有惰性气体100cm3/m3以下的氢氮混合气,深冷净化法通常与空分以及低温甲醇洗结合。甲烷化法是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少量CO、CO2与H2反应生成CH4和H2O的一种净化工艺,要求入口原料气中碳的氧化物含量(体积分数)一般应小于0.7%。甲烷化法可以将气体中碳的氧化物(CO+CO2)含量脱除到10cm3/m3以下,但是需要消耗有效成分H2,并且增加了惰性气体CH铁为主,混合的催化剂),铁触媒在500°C时活性最大,这也是合成氨选在500°C的原因。
最后,制得的氨量也不算多,还可以采取迅速冷却,使气态氨变为液态氨。也可原料重复利用。
但对于合成氨反应中的铁催化剂,O2、CO、CO2和水蒸气等都能使催化剂中毒。但利用纯净的氢、氮混合气体通过中毒的催化剂时,催化剂的活性又能恢复,因此这种中毒是暂时性中毒。相反,含P、S、As的化合物则可使铁催化剂永久性中毒。催化剂中毒后,往往完全失去活性,这时即使再用纯净的氢、氮混合气体处理,活性也很难恢复。催化剂中毒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工业上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要把反应物原料加以净化,以除去毒物,这样就要增加设备,提高成本。
1. 氨的性质和用途
氨分子式NH3,在标准状态下是无味无色,比空气轻,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人们在大于100cm3/m3氨的环境中,每天接触8h时会引起慢性中毒。
1.1物理性质
氨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生产含NH3 15%~30%的氨水,氨水溶液时碱性,易挥发。液氨或干燥的氨气对于大部分物质没有腐蚀性,但在有水的条件下,对铜、银、锌等金属有腐蚀作用。
氨能生成各种加成配位化合物,它们和水合物类似,通称氨合物或氨络物,例如对反应CaCl2?6H2O和CuSO4?4H2O,也分别有CaCl2?6NH3和CuSO4?4 NH3。
1.3氨的用途
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约有80%的氨用来制造化学肥料,其余作为生产其他化工产品的原料。
除液氨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氨肥,例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以及各种含氮混肥和复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的。
由于CO变换过程是强放热过程,必须分段进行以利于回收反应热,并控制变换段出口残余CO含量。第一步是高温变换,使大部分CO转变为CO2和H2;第二步是低温变换,将CO含量降至0.3%左右。因此,CO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制造的继续,又是净化的过程,为后续脱碳过程创造条件。
② 脱硫脱碳过程
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都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合成氨生产过程催化剂的中毒,必须在氨合成工序前加以脱除,以天
毕业设计综述
题目:年产200kt合成氨变换工序工艺设计
摘要 简述合成氨工艺及200kt/a 合成氨装置变换工序工艺流程的设置和关键设备的选型。对主要工艺参数的设计进行了验算;对热能的回收利用进行了评述;对催化剂的选型、硫化和装置的试运行进行了介绍。并推荐使用新型的轴- 径向流结构变换炉。
了生产成本,因此,受动力材料设备影响,目前我国合成氨厂一般采用20MPa~50MPa.
2.3.2温度:
从理想条件来看,氨的合成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有利,但温度过低,反应速率会很小,故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选用500°C。
2.4合成氨的催化机理
热力学计算表明,低温、高压对合成氨反应是有利的,但无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反应几乎不发生。当采用铁催化剂时,由于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以显著的速率进行。目前认为,合成氨反应的一种可能机理,首先是氮分子在铁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使氮原子间的化学键减弱。接着是化学吸附的氢原子不断地跟表面上的氮分子作用,在催化剂表面上逐步生成—NH、—NH2和NH3,最后氨分子在表面上脱吸而生成气态的氨。上述反应途径可简单地表示为:
氨是一种可燃性物质,自然点为630摄氏度,一般较难点燃。
氨与空气或氧的混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发生爆炸。常压,常温下的爆炸范围分别为15.5%~28%(空气)和13.5%~82%(氧气)。
氨易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例如在铂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氧反应生成NO。
氨的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各种无机酸反应生成盐,例如
关键词 变换工艺 变换炉 催化剂
前言:合成氨是一个产量吨位大、与国名经济密切,特别是对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化工产品,现在全世界的生产能力和年产量都以亿吨计,主要用作肥料和生产其他肥的原料。从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原料路线的转变,机械和设备制作、炼金材料和新催化剂的开发,合成氨生产面貌有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变换工序工艺设计方面的变化。
催化剂在
稳定活性期间,往往因接触少量的杂质而使活性明显下降甚至被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催化剂的中毒。一般认为是由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被杂质占据而引起中毒。中毒分为暂时性中毒和永久性中毒两种。例如,对于合成氨反应中的铁催化剂,O2、CO、CO2和水蒸气等都能使催化剂中毒。但利用纯净的氢、氮混合气体通过中毒的催化剂时,催化剂的活性又能恢复,因此这种中毒是暂时性中毒。相反,含P、S、As的化合物则可使铁催化剂永久性中毒。催化剂中毒后,往往完全失去活性,这时即使再用纯净的氢、氮混合气体处理,活性也很难恢复。催化剂中毒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工业上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要把反应物原料加以净化,以除去毒物,这样就要增加设备,提高成本。
2.5催化剂的中毒
催化剂的催化能力一般称为催化活性。有人认为:由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一旦制成一批催化剂之后,便可以永远使用下去。实际上许多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其活性从小到大,逐渐达到正常水平,这就是催化剂的成熟期。接着,催化剂活性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稳定,然后再下降,一直到衰老而不能再使用。活性保持稳定的时间即为催化剂的寿命,其长短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条件而异。
氨的主要物理性质列于下表1
相对分子质量 17.03 沸点 -33.35
含氮量/% 82.2 蒸发热(-33.4℃)/(kJ/kg) 1368.02
摩尔体积(0℃,0.1兆帕)/(L/mol) 22.08 冰点/℃ -77.70
气体密度(0℃,0.1兆帕)/(g/L) 0.7714 熔化热(-77.7℃)/(KJ/kg) 333.42
(2)净化 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① 一氧化碳变换过程
在合成氨生产中,各种方法制取的原料气都含有CO,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40%。合成氨需要的两种组分是H2和N2,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气中的CO。变换反应如下:
CO+H2OH→2+CO2 =-41.2kJ/mol 0298HΔ
然气为原料的蒸汽转化法,第一道工序是脱硫,用以保护转化催化剂,以重油和煤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根据一氧化碳变换是否采用耐硫的催化剂而确定脱硫的位置。工业脱硫方法种类很多,通常是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的方法,常用的有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等。
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H3PO4→ (NH4)H2PO4
2NH3+H3PO4→ (NH4)2HPO4
氨也能和CO2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脱
水生成尿素。利用氨与各种无机酸反应制取磷酸铵,硝酸铵,硫酸铵;与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
CO+3H2→CH4+H2O =-206.2kJ/mol 0298HΔ
CO2+4H2→CH4+2H2O =-165.1kJ/mol 0298HΔ
(3)氨合成 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氨的合成是提供液氨产品的工序,是整个合成氨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氨合成反应在较高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由于反应后气体中氨含量不高,一般只有10%~20%,故采用未反应氢氮气循环的流程。氨合成反应式如下:
粗原料气经CO变换以后,变换气中除H2外,还有CO2、CO和CH4等组分,其中以CO2含量最多。CO2既是氨合成催化剂的毒物,又是制造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的重要原料。因此变换气中CO2的脱除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法脱除CO2。根据吸收剂性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吸收法,如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碳酸丙烯酯法。一类是化学吸收法,如热钾碱法,低热耗本菲尔法,活化MDEA法,MEA法等。 4
液体密度(-33.4℃,0.1兆帕)/(g/cm3) 0.6818 气体高热值/(MJ/m3) 17.52
临界温度/℃ 132.4 液体高热值(MJ/Kg) 22.35
临界压力/兆帕 11.30 液体低热值(MJ/kg) 76.74
临界体积/(L/kg) 4.257 标准摩尔焓H/(KJ/kmol) -46.21
xFe + N2→FexN
FexN +〔H〕吸→FexNH
FexNH +〔H〕吸→FexNH2
FexNH2 +〔H〕吸FexNH3xFe+NH3
在无催化剂时,氨的合成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大约335 kJ/mol。加入铁催化剂后,反应以生成氮化物和氮氢化物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26 kJ/mol~167 kJ/mol,第二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3 kJ/mol。由于反应途径的改变(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化合物),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反应速率加快了。
氨在工业上主要用来制造炸药和各种化学纤维及塑料,从氨可以制的硝酸,进而再制造硝酸铵、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和硝基纤维素等。在化纤和塑料工业中,则以氨、硝酸和尿素等作为氮源,生产己内酰胺、尼龙6单体、己二胺、人造丝、丙烯腈、酚醛树脂和脲醛树脂等产品。
氨的其他工业用途也十分广泛,例如,用作冰、空调、冷藏等系统的制冷剂,在冶金工业中用来提取矿石中的铜、镍等金属,在医药和生物化学方面用作生产磺胺类药物、维生素、蛋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