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演讲实录】「王宏图」《浮士德》中的人生哲学(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作欣赏演讲实录】「王宏图」《浮士德》中的人生哲学(上)

《浮士德》中的人生哲学(上)

王宏图

在进入《浮士德》正文之前,我们先说一下民间传说中的浮士德形象。“浮士德”的德语写法是Faust。Faustus是“浮士德”的拉丁文写法,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幸福的、幸运的”。在德国民间传说中,一开始有两个“浮士德”的形象。一个叫约翰尼斯·浮士德,是个魔术师,一辈子过着流浪的生活,后来得到魔鬼的帮助,产生了想要飞行的念头,最后在意大利威尼斯做空中飞行的时候,坠落下来受伤。这个版本的故事比较简单。另外一个故事相比之下就很完备了。故事主人公叫奥盖尔克·浮士德,是一个颇负盛名的占星家,他可以根据星辰的运行预测人的命运。因为在中世纪,现代天文学还没有诞生,对星相的观察是学者非常重要的任务,他们根据天体运动可以预测人间各种灾祸、各种重大的事变。这个浮士德故事和前面的浮士德故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魔鬼的形象,这个浮士德也是跟魔鬼签订了契约,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他虽然在魔鬼帮助下获得了很多世俗生活的享受,但是因为灵魂出卖给魔鬼,最后灵魂被打入地狱不得拯救。这个浮士德是一个反面形象,故事的叙述者隐含着某种道德训诫,他想告诉一般的民众,不要贪恋尘世的享受,不要鲁莽,不要在

魔鬼诱惑下为了世俗的享受,为了荣华富贵和女色而跟魔鬼打交道。我们再看一下浮士德形象在民间文学当中是如何发展、演变、成型的。到1587年,有一个叫约翰·施皮斯的人,他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出版了一本故事书《魔术师浮士德》。这部书是中世纪有关浮士德这个故事的集大成者,出版之后被翻译成欧洲多种语言。跟前面两个比较简略的浮士德故事版本相比,这个浮士德故事的内容就比较复杂了。在这个版本中,浮士德是一位学者,又是一位魔术师、星相家,会占卜,同时又精通点精金术,能满足人们的一切愿望。有趣的是,这位浮士德也是出生在歌德定居的魏玛附近,是农民的儿子,在德国的维登贝格大学学习神学。中世纪神学是大学中的主干科目,后来他大学毕业以后就成为星相家和数学家,同时又成为医生。浮士德故事当中有一个关键性情节就是跟魔鬼签订契约。他为了获得权力和知识,用手指和魔鬼签订了契约:魔鬼为他服务二十四年,浮士德要放弃基督教的信仰,把身体和灵魂全部出卖给魔鬼。在魔鬼的帮助下,他获得了一般人没有的神力,可以深入星空,遍游欧洲、亚洲、非洲,还见过罗马教皇,以及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他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面前施展过魔法,把几千年前古希腊美女海伦的形象招引过来,还跟海伦结合,生了一个儿子。到了二十四年契约到期的时候,他的灵魂和肉体都要归魔鬼所有,故事结局有一点恐怖。他让学生陪他在家里畅

谈良久,午夜时分跟学生分了手,独自一个人躺在床上。到了第二天早晨学生再去找他的时候,发现屋里已经空无一人,但是墙壁上沾满了血迹。浮士德本人已经消失,奇怪的是他的牙齿、眼睛都留在屋内。大家很惊恐地四处寻找,于是发现他的尸体被抛在外面的粪堆上。大家没有办法,只好把他的尸首连通眼睛、牙齿一起埋葬。埋葬以后,大家发现他留下了一部手稿,这部手稿就是浮士德在去世以前写的生平传记,重点叙述自己怎么跟魔鬼签订契约,如何获得神力,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记述了下来。约翰·施皮斯的这部故事集《魔术师浮士德》采用了浮士德自叙生平的形式,将他一生的故事展现出来。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双重性的因素,一方面跟以前民间故事中流传的浮士德故事一样,作家还是保留了道德训诫的意义,告诫大家不要为了贪恋美色、贪恋权力跟魔鬼签契约,将灵魂和肉体抵押给魔鬼,导致不得善终。但令作者没有想到的是,很多人看了这个故事后竟对浮士德非常羡慕,认为他尽管不得善终,但一辈子享尽人间富贵,获得魔术,还享受到了常人没有的权力。

后来跟莎士比亚同时代的英国剧作家马洛,曾经根据《浮士德》的故事编过一个戏剧叫《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故事》。马

洛的戏剧中透露着浮士德无穷无尽、不知饥渴的求知欲,他不满足于现有的学问,他想通过与魔鬼缔约、通过魔术来满足求知欲,获取驾驭一切学问的能力。与马洛同时代的培

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马洛写《浮士德》戏剧时也透露

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意蕴。实际上对知识的追求也是对权力、对驾驭外部世界力量的追求,而不仅仅像古希腊人一样只是对智慧的追求。在马洛的戏剧中我们还看到,浮士德对物质力量的追求,和基督教追求美德、皈依上帝的价值观有着尖锐的冲突。他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但是一直受着内心冲突的折磨。所以马洛虚构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善良天使,一个是邪恶天使;一个是正能量,一个是负能量。他们生活在浮士德的内心当中。由于浮士德是德国民间故事中广为流传的

人物,所以歌德小时候经常能看到表演浮士德的木偶戏和通俗戏剧,从小对浮士德的故事非常熟悉,到他上大学之后,就想要自己编一部《浮士德》。但是后来因为多次中断,在

去世前完成的《浮士德》,跟早年想写的《浮士德》相比,

内容丰富了不少,把一辈子的人生感受都融汇在了里面。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一共有两部,开头有“天上序曲”,展示

全剧的起因。关于浮士德和魔鬼缔约,歌德设计了一个情节,就是上帝和魔鬼之间有一场打赌。上帝跟魔鬼对人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按照《圣经》,上帝是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

了人,对人持积极的看法。他认为人在奋斗的时候难免会陷入迷雾当中,但是天主坚信善良的人虽然会受到模糊的冲动摆布,最终还是会意识到正确的道路。因此上帝对人的本性跟人的发展前途持乐观主义的态度,相信浮士德会皈依上帝,

会得到拯救。魔鬼是邪恶、具有否定性的精灵,他一直与天主对抗,他认为可以把浮士德引导到堕落的道路上,把他的灵魂劫往地狱。经过一番争论,上帝同意将浮士德交给魔鬼打理,因为一方面他对人类的前途抱有满满的信心,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人类很容易懈怠,他们喜欢偷懒,所以让魔鬼这样反面的因素去刺激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奋发努力。从“天上序曲”部分就可以看到,歌德笔下的魔鬼梅菲斯特并不是全然邪恶的,他还有积极的方面,就是让人们脱离惰性,进行超越性的精神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恶魔变成了神的一部分。这个情节设计是以前的浮士德故事中所没有的。按照文学史家的研究,歌德的“天上序曲”是仿照《圣经·旧约》当中的“约伯记”创造出来的。在《圣经》中,约伯是一个很虔诚的教徒。《圣经·旧约》里,耶和华告诉撒旦,他的仆人约伯非常虔敬,从不做恶事。魔鬼撒旦就跟上帝说,约伯之所以敬畏你,是因为你给了他很多好处,你让他子孙满堂、财富满满;如果你伸手把他所有的一切都毁灭了,你看约伯还信仰你吗?耶和华同意魔鬼撒旦去考验一下约伯,除了保住约伯的生命,约伯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夺去。在魔鬼的操控下,约伯的七个儿子、三个女儿都死于非命,约伯所有的财产都丧失了,身体还饱受病痛的折磨,从脚掌到头顶都长满毒疮,痛苦不堪。然而尽管约伯遭受了那么多的不幸,还是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在这场打赌中,上帝赢了,最后上帝让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