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课件)第八章环境保护保护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环境保护保护法律制度

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一、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是指国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的全面规划,对城镇设置、工农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总体安排,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特别是控制土地使用权,就能从总体上控制各项活动,作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它是一种积极的、治本的措施,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先进的管理制度。

对国土的规划和控制,一般是通过国土规划法来实现的。

规划法的种类有土地利用规划法、城市规划法、乡镇规划法、区域规划法等。

我国已经颁布执行的有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县镇规划、村镇规划等法规。(国土整治法正在起草中)

二、城市规划

我国按照市区和效区非农业人口的总数,把城市划分为三级:

大城市,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人口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

小城市,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

城市规划的任务和性质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布署。

城市规划是城市各项建设、工程设计和城市管理的依据,它具有法律的性质。

城市规划一经制定和批准,各项建设必须依据规划来进行。

城市规划的制订

我国的城市规划分两个阶段进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纲领规划,它要规定城市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制定详细规划的依据。

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和近期规划的具体化。它要对区域内近期建设和新建改建的各项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它是城市各项专业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由该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旧城区的改造

在国外,对现有污染严重的大城市,一般是采取以下的补救措施:

⑴采取“工业分散”政策,使工业布局郊区化,最有效的办法是建设卫星城。可以大大减轻城市的环境污染。

⑵外迁“有害工厂”。

⑶发展“工业小区”。把污染少的工业集中在城市边缘,实行生产协作,统一使用辅助工程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优点:

节省基建投资、方便职工生活、节省土地、减轻污染。(大连)

按照我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对于城市旧区的改建应当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对于污染企业,特别是在首都、省会、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的污染企业,要制订限期治理的规划,责令限期治理。

对于污染严重又不能治理的企业,要有计划地实行关、停、并、转、迁。

三、城镇规划

村镇规划也分为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镇)范围内确定村镇布点规划和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规划。

村镇建设规划是依据总体规划,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及建设方案,其中包括住宅、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它属于预断性的评价。它是一项决定项目能否进行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制度。

二、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

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它可以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

从法理上说,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度,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首创于美国。

我国在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中,规定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制度。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在实行评价制度的国家,评价范围一般是限于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活动、建设工程。

我国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⑴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⑵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⑶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分类管理的目录由环保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我国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也就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六、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的程序

首先由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签订合同委托评价单位进行调查和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通过调查和评价制作《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价工作要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和报批。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主管环保部门同意后,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

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预审。

报告书由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后,提交设计和施工。

有下列情形的报国家环保总局审批:

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项目;

⑵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如核设施、绝密工程等;

⑶国务院审批的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对环境问题有争议的项目,其报告书(表)提交上一级环保部门审批。

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中的几个问题

审批的依据和标准的掌握

谁对评价承担法律责任

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性问题

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相结合的问题

第三节“三同时”制度

一、“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它是总结我国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新污染的法律制度。

“三同时“制度的实行应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结合起来,成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完整的环境与资源管理制度。

二、“三同时”制度的法律规定

“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1973年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1986年3月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三同时”制度的有效执行问题作出了如下规定:

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三同时”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必须有环境保护内容。

建设项目在式正投产使用前,建设单位要向环境环保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

1998年新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除重申了这些规定外,还具体规定了违反“三同时”的下列法律责任:

试生产建设项目其环保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放试运行的,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试生产超过3个月,未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责令其限期办理验收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环保设施未建成,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使用的,责令其停止生产或使用,可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节许可证制度

一、许可证制度的概念

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一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

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排污许可证。

许可证的管理程序大致分为:申请、审查、决定、监督、处理。

二、许可证制度的作用

是国家为加强环境与资源管理而采用的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

在国外,有人把环境法分为预防法和规章法两大类,许可证制度在规章法中占有重要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