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学硕士(化学教学论—孙重阳)毕业答辩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构想
方法 内容
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 哲学原理
知识观 学生观 学习观 教育理想 教学原则 学习观念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化学核心素养
二、高中生化学素养现状及其成因的 哲学理论探析
[1] 刘前树,李广洲. 高中生化学 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J]. 化学 教育,2007(2):47-49. [2] 周美锋. 中学生化学素养的现 状调查研究 [D]. 福州:福建师范 大学,2012. [3] 叶清萍. 高中生化学认识素养 的现状调查和培养策略研究 [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化学核心素养的调查与测试
单一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忽略学生主动完成对客 体信息重组与建构的过 程,过多的指导和干预 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 消磨学生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其多元核心素养 的发展。
三、哲学视野下“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蕴含的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内涵 体现
物质的分类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
辩证的唯物论—微粒观: 以微粒观为桥梁,联结宏观辨 识与微观探析,为化学学习提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前测分析
于 2016 年 10 月 8 日举行,对象是桂 林市某中学高一年级 A-1 班(实验 班)和 A-2 (对照班)两个平行班, 共计89名同学,此时两个班级都刚 刚完成了化学必修 1 第一章的课程 学习。 教学实践之前,两个班级学生的化 学核心素养水平都相对较低,并存 在着一致的问题: 概念认知存在迷失 学科思维能力薄弱 知识迁移能力不足 ......
一、研究综述
培养适应能力强的未来公民,以更 好地适应21世纪的工作和生活。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 才培养质量,以匹配大国地位。 改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现状,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针对性。 运用多学科话语来阐释教学更深层 的意义,便于深化思考和认识。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 成为全世界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共识,各国 家解读视角不尽相同, 主要集中在思维能力、 工作方式、生活技能 这三个方面。
目的
意义
• 在哲学原理指导下,构建“化学物质及其分类” 该章节内容的化学核心素养体系。 • 探讨学生素养水平现状成因,总结化学核心 素养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策略。 • 以“化学物质及其分类”为着力点,在教学实践 中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 在哲学原理指导下,从在实践中总结原则和策 略,为核心素养研究提供新视角。 • 问卷法 • 访谈法 • 调查高中生化学素养水平现状,探析现状成因。 • 梳理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 化”的知识点,挖掘其中蕴含的化学核心素养, 总结培养原则和策略。
高中生化学素养现状成因的哲学理论探析
1、过分追求“全面发 展”,抓不住教学的核 心问题,导致学生无法 从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挖 掘重点,因无法形成核 心素养。 2、片面追求“特长发 展”,顾此失彼,造成 部分素养培养缺失。
对素养教育的认识还只 停留在现象层面,即知 识与技能的掌握,这与 应试教育并没有本质的 区别,只是注重考察知 识本身,而对解决问题 中运用的思维能力以及 体现的科学品质并不关 注。
哲学视野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为例
答辩人:孙重阳 专 业: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动机、研究构想、 理论支撑。
高中生素养研究方法、素养水平现状及问题、 问题成因的哲学探讨。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蕴含的五个维度核心素养, 及其哲学解读。
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原则、策略,教学实践 及其效果分析。
离子推断 物质判断 胶体鉴定
电解质导电本 质的探究
真理的实践性——实验观:强调化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科 学,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是认识化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学物质、研究物质性质、揭示化学 规律所需的基本手段和学习理念。
唯物的历史观——价值观:表明了化学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和最 终落脚点,领悟科学精神、担负社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以前测第一题为例
题目意图: 通过学生的阐述, 了解其学科观念, 分析其能否从宏 观和微观角度理 解化学的特征与 本质。
答案分级整理
表述不规范、主观色彩浓重、能认识化学基本特征或本 有科学性错误,不了解化学 质内涵,但描述片面,缺 学科本质与特征。 乏完整性。
能从宏观特征和微观本质两 个角度阐述化学学科内涵, 语言描述准确规范。
知识进行有效迁移。
科学探究 对于科学探究一方面逻辑分析能力差,制定的探究方案严谨性不够;另一方面在 能力较差 探究过程中不善于观察现象和收集数据,证据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足。 化学价值 部分学生对化学及其价值的认识片面化,甚至有误区,不能将生活生产与化学知 观念偏离 识联系起来,也不能以化学专业视角解决生活问题,更没有树立科学的学科观念。
......
......
文献分析
调查测试
高中生化学素养现状
概念认知 对于化学概念的认识片面化,不善于以专业的视角将概念内涵下的微观结构和外 存在迷失 延上的宏观表征相结合,进而建立科学、完整概念体系。 学科思维 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模式固定单一,难以通过厘清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 能力薄弱 形成思考论证、分析推理、模型建构与认知等化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知识迁移 对于知识的理解零散化、碎片化,很难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对化学的认识浮于 能力不足 表面,缺乏对其本质和规律的理解,当出现新的问题情境时,不能很好地将所学
哲学作为关于整个 世界的学问,它具 有强大统摄力、解 释力和凝练能力, 可以有效抓住事物 的本质与核心,能 为我们的研究提供 一个新颖的视角。
研究 动机
化学核心素养体系 内涵丰富、体系庞 大,再加之本身具 有隐蔽性和长久性 ,所以很难在有限 的时间内进行整体 性研究,因此本文 以“化学物质及其 变化”为着力点。
测试题设计思路 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形成于生活环境和教育活动,尽管学生素养能够 通过其外部活动显现出来,但这种外显是部分的、不连续的,表现出一 定的隐蔽性,这便使得外界观察难以进行定量衡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情况,本文设计的测试问题均为 开放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试图展现学生思路的“完整 性”,挖掘其“隐蔽性”内涵,通过对“完整、显性”答案的整理与分 析更好地厘清其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研究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摩、学 习、实 践、测试以及数据收 集、整理与分析阶段, 进行了进一学期的教 学实践研究。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对学生化学 核心素养水平进行了 解和测试。
教学案例1——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教学案例2——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时)
教学实施
实施效果与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与分析
24.758 32.297 42.945
24.936 31.630 43.434
后测分析 2016年11月4日两个班级都完成了化 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内容的学习,此时我们进行了第二 次化学核心素养的调查与测量。
班级 答题情况 1 2 3 4 5 6 7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平均
A-1班(实验班) 合理 (%) 30.453 28.724 40.327 35.549 17.103 24.845 40.655 10.426 15.392 20.438 28.389 9.013 30.317 20.492 19.248 一般 (%) 25.684 20.650 30.588 43.563 23.526 33.826 46.463 21.334 24.598 46.884 27.543 30.231 40.863 28.395 40.317 不合理 (%) 43.836 50.626 29.085 20.888 59.371 41.329 12.811 68.240 60.010 32.678 44.068 60.756 28.820 51.113 40.435
供了基本的认知方式、观察范 畴及视角。
唯物的物质观—变化观: 揭示了物质在微粒组合的基础 上呈现出的变化与守恒现象, 变化观念与守恒思想
是厘清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所 具备的基本认知规律。
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观:建立了化学研究的科学范式,思考 论证、分析推理、模型建构与认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体现了化学研究的基本思维基础和 方法。
教学实践研究
研究目的和内容
以“物质变化及其分 类”为例进行教学设 计,通过实践教学, 对比分析学生在教学 实施前后化学核心素 养的水平是否有所提 升,检验本文所提出 的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和有效性。
研究对象和变量
以桂林市田家炳中学 高一年级 A 一 1 班(实 验班)和 A 一 2 (对照 班)两个平行班作为 研究对象。 以本文提出的高中化 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指导的教学为控制变 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质的应用与 反思
会责任是化学研究的基本价值追求。
“化学物质及其 变化”中蕴含的 化学核心素养
各项素养尽管各有侧重,但并 非彼此孤立,而是相辅相成而 交织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 都是以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过程 为基础,以有效落实课堂教学 三维目标为目的,在哲学基本 原理指导下纵向上前后承接, 在横向上互相交融,旨在提升 学生化学综合应用能力。
化学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相对薄弱,已有的研 究虽然结合了学科内 容,但有些还是与核 心素养的总要求区别 不大,因此针对性和 学科特色稍显不足。
化学与哲学
都强调挖掘化学知识 体系中蕴含的哲学基 本原理,或者直接在 化学教学中运用哲学 原理进行教学设计, 很少有人将哲学与素 养相联系。
研究现状
当前对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基本相同但又各 有特色,所以亟需更客观地厘清化学核心素 养,减少个人主观因素以提高其适应性。
1、通过分类总结,厘清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宏观辨识与 2、利用三重表征,强化结构与性质的联系。 微观探析 1、借助实物模型,揭示化学原理; 2、借助其他学科,辅助原理理解。 1、通过问题解决,强化思维训练; 2、通过实践探究,加强思维培养。 1、丰富探究形式; 2、提升探究质量。 1、日常教学不断渗透; 2、主题活动定期强化。 变化观念与 守恒思想 证据推理与 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 创新意识 科学精神与 社会责任
1 、你觉得什么是化学,或者化学的定 义是什么? 2 、在你背的化合价中,为什么金属都 是正价,而非金属大多数是负价? 3 、如果从干冰里取出一个 CO 2 分子, 再从空气中取一个CO2分子,那么这两 个分子有没有区别,为什么? 4 、化学是变化的科学,那么化学反应 前后以下哪些会变,哪些不会。
研究 方法
题型设计 整个教学实践过 程中的化学核心素养 的调查与测试,共分 为前测和后测两个部 分,每个测试都针对 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 五个内容各设计了15 道开放式题目,为了 减小测量中题型变化 的影响,两组题目的 内容不同但题型基本 一致。
答案分级标准 按照表述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等标准,分成“合理”、“一般”、 “不合理”三个等级。
四、教学实践与反思
主体性
保证学生是 认知的主体 促进内容和 形式相匹配
进阶性 教学 原则
注重学习的 阶段性发展
注意统筹兼 顾协调发展
针对性
全面性
教学策略
设置真实 问题情境
具体内容
1、结合生活生产创设情境;2、结合化学 史创设情境;3、结合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针对素养
所有素养
教 学 策 略
强化结构 性质联系 突出反应 原理教学 注重化学 思维指导 加大科学 探究力度 重视科学 伦理教育
A-2班(对照班) 合理 (%) 32.423 27.190 39.594 34.644 17.948 23.853 41.429 9.745 16.892 21.219 27.435 10.153 31.763 22.491 17.268 一般 (%) 24.724 19.683 33.543 40.672 22.819 32.465 45.835 22.483 23.906 44.972 27.464 28.463 39.586 28.102 39.738 不合理 (%) 42.853 53.127 26.863 24.684 59.233 43.685 12.736 67.772 59.202 33.809 45.083 61.384 28.651 49.407 4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