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花瓷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青花瓷的艺术特色
作者:葛环玉
青花瓷历史悠久,它的盛行,改变了长期以来以青瓷为主的局面。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代表,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底蕴的象征。

它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它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入西方。

青花瓷为白地蓝花瓷器,系以钴料为呈色剂在瓷坯上进行彩绘,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入窖烧制而成,色调单纯明净,蓝白两色对映,朴素明快,爽朗大方,具有典雅清新之美。

青花瓷是用钴料进行绘画装饰的釉下彩瓷器,因纹饰外所罩釉色的不同,分为白地青花和色地青花两大类。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中后期。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瓷胎洁白,器表所施是纯净的透明釉,青花色泽鲜艳,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长期以来青瓷为主的局面。

青花瓷在元代出现,至明代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景德镇及全国瓷业生产的主流。

瓷器成为中国骄傲的历史,享誉世界,正是从青花瓷的出现开始的。

明、清两代,景德镇的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明代永乐、宣德两朝,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在造型上改变了元代青花瓷厚重壮实的结构,表现出灵巧清秀而又棱线分明的特征,在装饰上有意识借助和发挥钴料自然晕散的属性,形成一种技离错落、豪放潇洒、气韵生动的风格。

在美学追求上,也一改元代青花遒劲挺拔的情调,呈现出一种浓艳凝重、古朴典雅的风貌。

入清后,康熙时期的青花瓷产品最能代表当时的工艺水平。

它的特点是色彩鲜明清翠、浓艳相间、层次分明。

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因此有“青花五彩”之誉。

及至雍正、乾隆两朝,青花瓷造型一改前朝的浑厚古朴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之貌、器型之美,可与以纤细秀丽著称的明代永乐、成化瓷相媲美。

我国青花瓷唐代就有烧造,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瓷片,出土自扬州的唐城,首先是19 75年扬州基建施工中出土了10多块唐代青花瓷片,接着1990年在扬州进行的科学考古发掘中又出土了14片唐代青花瓷片,其器形有碗、盘、壶和枕,纹饰有梅花点、花草流云、动物、菱形纹等。

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其明净素雅的感觉,与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之美的陶瓷绘画结合后,似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审美突然找准了物化对象。

其深受国内外人们喜爱的程度之深,使之迅速发展而带来了景德镇瓷业的空前繁荣,从此青花瓷也就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陶瓷产品而闻名于世。

元青花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是继宋代的青瓷、黑瓷、白瓷与彩釉瓷之后,又一朵盛开的奇花,它的崛起奠定了中国明、清时期在国际制瓷业上的地位.
到了元代中晚期,景德镇青花烧造的技术已完全成熟,其特征是胎体厚重而又洁白,釉面白里泛青,釉色莹润,色调清新,纹饰素雅,图案层次丰富等等。

其中有些瓷器采用高锰低锌的进口青料,又称“苏麻离青,苏派勃青,回回青”等名称。

元、明初景德镇窑的青花瓷器大多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带银黑色结晶状斑点(俗称“铁锈斑”)。

洪武年间(1368-1398年)青花瓷有四点值得注意:一是由于刚从元代过渡来,元代的影响必然存在,颇有元代遗风。

二是从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原清宫遗存的洪武青花完器近20件来看,青花色泽偏于暗黑。

三是所画纹样,尽管还如元代那样布局,但已经改变了元
代满、密、平的感觉,进入了留白多、疏朗而清秀的表现,有的甚至追求简洁的装饰。

四是目前尚未发现带真正洪武官窑纪年款的实物。

永乐、宣德的官窑青花,是明清青花瓷的鼎盛时期,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因用波斯输入的“苏泥勃青”料,在瓷胎上作画,画面出现黑蓝或银灰色的结晶斑点,发色深蓝苍翠,明艳浑厚,色彩浓淡协调,装饰别具风格。

宣德青花,是宣德对永乐的全面继承发展关系。

因为关系紧密,故有“永宣不分”的说法。

两朝在青花发色、装饰、造型三方面均有差别。

明代中晚期以嘉靖、隆庆、万历官窑为代表的青花瓷,一改前朝雅淡为浓重,但其艺术风格难于前朝风格相提并论。

其浓重,是呈现一种蓝中泛红紫的浓重鲜艳的犹如蓝宝石的色调。

嘉靖青花瓷造型,开始去向多样化,另外还多用防铜器的造型。

总的来说,大件的琢器胎体厚重,小件器制作仍相当精细,胎薄体轻尚规整,底足处理尚齐整。

呈现的风格,厚重古拙者居多,轻盈秀丽者亦兼而有之。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对瓷器都十分嗜好,并经常提出对质地、画面的改进意见,而且改善了景德镇瓷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青花瓷的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色泽青翠光艳,清新明快,层次清晰,尤其是蓝色像蓝宝石一样鲜艳明亮,晶莹光润。

然而到了乾隆后期,青花瓷的工艺制作日益衰落。

康熙青花料采用浙料,色泽鲜艳青翠,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康熙青花浓淡有层次,且有指印纹。

器形以小件日用瓷和文房用具为主,图案花纹以龙凤、缠枝莲、山水、花卉居多。

民窑的图案也丰富多彩,大量出现整幅画面,如岁寒三友、米拜石等,也有西厢记、三国演义等故事内容。

明末清初青花瓷出口量大,为康熙青花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雍正青花瓷的色泽幽静淡雅,但有的青花有晕散现象、图案花纹除缠枝莲、云龙、龙凤外,以清雅的折枝花、团花竹石、三果、花鸟为多见。

光绪初年曾大量烧造官窑瓷器,使一度衰落的青花瓷显得生机勃发。

乾隆早期青花制品很难与雍正朝区分,中期以后偏于青亮而无晕散感。

除了制作碗、盘外,还生产印盒、笔筒、笔插等各类文房用具。

图案除了传统的云龙、云凤、缠枝莲外,以串枝莲、三果、松鹤、竹石为多见。

当时除了白地青花外,还盛行立青地青花、黄地青花、天蓝地青花、防哥釉青花等。

至嘉庆时青花瓷质量有所下降,但当时青花瓷仍与乾隆相仿,青花色料教浅淡。

大约从明朝中期的正德、嘉靖时期起,中国开始为欧洲生产适应西方市场的瓷器。

据T.佛尔克编著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与瓷器》一书的记载,万历年间我国瓷器就已经按照欧洲的需要进行专门生产,输出的数量很大,例如该书记载了1604年荷兰人袭击葡萄牙船得到中国瓷器的约60吨,即是一个巨大的数目。

在布鲁塞尔皇家一书博物馆臧品中,有约60件饰以各种纹章的中国瓷器引人注目。

纹章是欧洲或城市、或家族、或公司的一种图案标志。

最初景德镇只制作青花纹章瓷器,但18世纪上半叶珐琅彩纹章开始出现后,那种饰以黑做法,订制饰以公司职员、商人及贵族纹章的套装盘和碟子,数量日益增加。

海外藏元青花瓷的数量,据日本的陶瓷研究专家小山富士夫先生说有200件左右。

(《江西文物》,1990年第二期)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带有至正十一年款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后,20多年后美国波普博士以该瓶为依据,对照伊朗特别尔寺以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所收藏元代青花瓷器进行对比研究,凡是与之相似的景德镇14世纪生产的成熟青花瓷器,称作“至正型产品”,这个研究方法推动了元青花的研究。

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藏有一件青花瓶口罐,立体纹饰为用点彩方式绘制的五条鱼形图案,中间满缀点彩梅花形朵花,口沿部也以蓝色条彩作为辅助纹饰;美国波士顿泛美美术馆也收藏了一青花碗,立体纹饰在碗的内心,用青料绘折枝花卉草叶纹,碗的口沿和里心其它部位,绘有蓝
色条彩和点彩。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代表,是古老中国文化底蕴的象征。

它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它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入西方。

作为一种珍贵文物被西方很多国家收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