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学年论文

题目: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毕业年限:2015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以兰州市某一幼儿园为例

【摘要】传统观念里,幼儿同伴冲突往往是消极行为的代名词。随着时代发展、知识更新,这些所谓的“消极行为”也被重新赋予了积极的意义,教师和家长也承认了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即同伴冲突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39名中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同伴冲突最多的是在游戏活动中,可能是有由于中班幼儿处于联合游戏或平行游戏阶段;其次是企图干涉控制他人,这能是因为中班幼儿的自我中心心里未消除所致,并且表现出控制干涉他人的行为较多;最少的是争夺物品,这是因为现在人的生活富足,幼儿有足够的玩具,但并不排除兴趣物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最常用的是借助权威(即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存在性别差异;教师的基本态度为主动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家长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大部分是值得肯定的,即采取适度干预,视幼儿的解决能力而定,而且家长也认为幼儿的同伴冲突对于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

一、问题提出

目前,国外研究者对幼儿同伴冲突做了大量的研究,基本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早期的一些发展心理学家,如那古拉认为儿童早期的冲突行为不具备特定的社会意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盲目”。而近年来的研究者不但反驳了上述观点,而且肯定并强调了儿童早期冲突行为的社会意义。认知发展学派的皮亚杰就赋予了同伴冲突以重要角色,肯定了同伴冲突的价值,认为幼儿同伴间的冲突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减少是必不可少的,人际间的冲突会导致个体内部的认知冲突,它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提出了“同伴调节方案”。它是为了让幼儿能够独自解决冲突,而较少的依赖于教师。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冲突类型及其重要性以及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中应施加怎样的影响,这些研究无论在方法还是成果上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建议。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研究,但无论在

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显得有些薄弱。特别是对于教育欠发达地区对幼儿同伴冲突的产生的原因和老师家长对冲突的态度和解决策略的研究更是少见。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实实在在地发生与进行着,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其价值与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对于“进入人生世界的候补者”的幼儿来说,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冲突,冲突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基本的关系形态。在对待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问题上,许多老师习惯于代替幼儿思维,不断做出谁对谁错的判断,并说教式的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设身处地的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并指导幼儿与同伴相处的规则;许多家长也不能充分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在其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幼儿同伴冲突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中班幼儿发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在幼儿发生同伴冲突后,幼儿是怎样解决的,老师又持有怎样的态度?当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后,家长的基本态度又是如何,是否能正确认识到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因此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班儿童同伴冲突发生的活动类型,冲突起因,冲突解决方案,家长观念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为同伴冲突教育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也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指导。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某私立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调查人数共39人,平均年龄5.3岁,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39份。为了便于对问卷进行问卷记录是研究更加明确,因此对本研究的核心变量——幼儿同伴冲突进行了操作性定义。即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是指在幼儿同伴之间,以一方反对另一方开始,在冲突的过程中有不同程度,不要、同形式的对抗,以活动明显中断,当事人注意力转移,或冲突双方的态度,行为方式性质发生变化为结束。基于前人研究的回溯,立足于本课题研究,我决定在本研究中对一下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1.通过对幼儿冲突的问卷调查,划分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

2.幼儿同伴冲吧冲突是否具有性别差异;

3.幼儿同伴冲突发生的原因分析;

4.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分析;

5.老师与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及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分析。(二)访谈法

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是比较随意,非正式的访谈,根据幼儿发生冲突过程的情景,有针对性的对冲突中某一方或双方间冲突发生的原因,当时的心理感受或言语行为或对其他和冲突幼儿位置较近的幼儿提问,向来或是是询问本中班幼儿生冲发突的次数、时间、老师的情感态度、处理方式、发生冲突原因、幼儿解决策略等,同时也向老师询问发生冲突的幼儿的具体情况,如个性、家庭环境、双方关系等,以期待对幼儿有更充分的认识。

(三)文献法

查阅近几年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加工,引用其中有价值的内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同伴冲突发生的活动类型分布

本问卷获得幼儿同伴冲突类型和百分数统计图(见表1),总问卷39份,其中在游戏活动中占了27份,过度活动占了4份,教学活动占了2份,生活活动占了6份,对不同类型活动中发生的同伴冲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在游戏活动和非游戏活动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表1.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活动类型分布

活动类型游戏活动过度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

人数27 4 2 6

百分比 69.2% 10.2% 5% 15.6%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性别分布

本研究调查了中班幼儿的同伴冲突在性别分布和百分数统计(见表2)结果表明,女孩与女孩之间的冲突明显少于男孩与男孩,异性之间的冲突也比较少。

表2.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性别分布和百分数

性别男孩与男孩女孩与女孩异性之间

人数28 3 8

百分比71.8% 7.7% 20.5%

(三)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分析

根据本问卷中中班幼儿冲突行为的起因分布情况(见表3),可知幼儿同伴冲突最多的是在游戏中发生争议,其次是企图干涉控制他人,最不明显的是故意发起挑衅。

表3.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起因分布

原因故意挑衅游戏争议企图干涉他人争夺物品份数 5 15 11 8

百分比12.8% 38.5% 28.2 20.5% (四)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应用

幼儿同伴冲突所采用的解决策略分布如表4。由表可以看出,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最常用的策略是借助权威(即向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其他方式运用的也很多(其他方式如声明策略、让步妥协等),其次为相互协商(即双方发生冲突后,同伴间进行商量,用商量的口吻打动对方,最终成功的用协商的方式让对方同意了。)再次之为直接对抗,第三者介入调和最少。

表4.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应用分布

策略借助权威相互协商直接对抗其他方式第三者介入份数16 7 4 9 3

百分比41% 17.9% 10.2% 23% 7.7% (五)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

家长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见表5)。由表可以看出,家长的态度基本上是可以值得肯定的,但是仍有一部分家长采取过度干预,或采取消极回避或退让的态度,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可能是由于问卷调查的对象皆来自某小区私立幼儿园,受经济水平和社区文化水平的制约,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高学历的家长少,所以对幼儿同伴冲突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表5.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

基本态度适当干预过度干预不干预消极退让

人数14 10 13 2

百分比35.9% 25.6% 33.3% 5%

(六)当幼儿发生冲突后,教师的基本态度分布

教师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见表6),由表可以看出,当幼儿发生冲突后,教师一般会主动帮助幼儿解决,利用权威单纯制止以及对幼儿双方粗暴对待的少,但是还是会发生的,这可能与幼儿教师的厌烦情绪和幼儿冲突发生的频率有关系。

表6.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

基本态度主动解决粗暴对待单纯制止没有时间关注人数24 3 8 4

百分比61.5% 7.7% 20.5% 10.3%

四、分析幼儿同伴冲突的产生的原因

(一)幼儿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认知特点。

皮亚杰认为:“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心里特点之一是自我中心突出,即考录任何事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为中心,想像每一件事情都与自己的活动相联系。他们总是从一个角度来观察事物,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因此,幼儿在争抢玩具时,只考虑自己争得玩具,而没有考虑对方也有玩玩具的意愿以及得不到玩具时的失落。

2.由于幼儿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

幼儿处于皮亚杰所称的道德他律阶段,所以其道德行为主要是受外部、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的。例如,当同伴的行为与成人指定的要求不符时,往往引发他们之间的冲突。另外,幼儿判断人或事物的好坏以结果为准,不注意过程和对方的动机,因而会造成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

3.由于幼儿生活环境的影响。

有些家长没有为幼儿创造发展交往能力的环境,也不对其交往和交往冲突做出积极关心和指导。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如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会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和过于严厉,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容易形成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或者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另一方面,幼儿的特征之一就是“好模仿”,而现代社会的众多媒体充斥着不利于儿童模仿的和成长的行为,尤其是有关暴力的内容。

4.由于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局限和社会交往经验的不足。

幼儿由于年龄的影响,语言发展水平的局限,再向别的小朋友表示友好或并无恶意的情况下由于语言沟通不明,致使对方误解。幼儿普遍缺乏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如谢谢对不起等等。如果他们能够向对方白表明自己的用意或坐道歉之类的表白,双方会因此缓和紧张气氛,从而减少冲突对双方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解决人际间相互冲突的社会经验,幼儿在遇到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能满足自己心愿的情况下总会以己为主、互相争执、互不相让。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

1.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宽松的环境会是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洽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宽松的环境主要包括活动材料充足,活动场地宽松明亮,限制性要求少,鼓励性言语多等等。

2.给幼儿一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基本技巧。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怎样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如何开展话题进行交际,等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能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冲突。

3.设计冲突教育课程,让幼儿进行体验学习。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中幼儿经常发生的一些冲突情景,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让幼儿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如何解决等等。教师也可以利用现实中正发生的冲突进行随机教学,这些活动可以使幼儿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还可以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4.增强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让教师参与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还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消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事实上,由于幼儿间的冲突没有多少利害关系,幼儿自己完全可以解决,为此教师要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解决冲突,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五、指导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同伴间的交往与指导

针对幼儿自我中心化思想方式,不能想到或不能理解别人的渴望与痛苦心情的情况,我们应将幼儿的社会认知、具体的行为指导和体验结合起来。当游戏中幼儿出现先人后己的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并让孩子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这样他们才会理解分享合作是一种好品质,进一步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当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幼儿学或如何表达自己的立场和为自己辩护,并机智地解决冲突。

2.要教会幼儿自行解决的技巧和寻求发泄不良情绪的渠道。

教师可以将干预、调解的主动权还给冲突情境的幼儿,采取同伴协商的策略,教师只作为一个辅助者,给冲突双方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充足时间,倾听幼儿阐述他们的观点,或者让他们相互体验他们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样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移情能力,而且还使幼儿理解了冲突中的对与错,同时使同伴间加深了解,增进相互信任的感情,增强幼儿解决冲的能力。同时,对幼儿进行愤怒控制训练和表白训练,在幼儿生活中的烦恼、挫折、愤怒等情绪发生时,要教育他们学会宣泄,鼓励他们向成人或同伴倾诉,或鼓励他们大哭一场,或在疯狂的游戏活动中发泄出来,教师还要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中幼儿发生冲突的场景,让幼儿观看或讨论,这样可以梳理幼儿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促进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使幼儿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3.要及时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对于有冲突性行为的儿童,家长和教师要承认事实,并加以干预。大多数心理学家赞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即侵犯时习得的,但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予

以消除。因此,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后,教师和家长应进行有效的干预。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的家长和幼教工作者,要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为前提,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创设使幼感到快乐、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不宜对幼儿采取训斥、怒吼、体罚等粗暴的方式,更不能熟视无睹、放纵,应从日常琐事出发,对不同的冲突性行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延缓、减少、消除幼儿的不良行为,促进幼儿个性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

(二)对家长的指导建议有

1.改善教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作为家长一定要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或专制的教养态度,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体验到交往的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及时对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另外,家庭气氛、家长对人对事的态度及家长的社会交往等潜在的环境因素对幼儿的同伴交往也有一定的影响。

2.提供让幼儿自己解决矛盾的机会。

一般而言,幼儿之间的冲突不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家长可以放心的让他们自己解决冲突。幼儿冲突时常发生,家长不可能每次都介入其中,而且,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学会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必要的,当幼儿发生冲突时,家长应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自主的环境和机会,使他们体验冲突后果,思考应如何与同伴进行协商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学者自己面对冲突,并不是让父母完全放手不管。家长可以作为旁观者和引导者,注重解决冲突的过程,帮助孩子分析冲突中的是非得失,让孩子对冲突有个深刻的认识。

3.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怎样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怎样拒绝同伴不合理的要求,怎样在同伴中树立威信,怎样在同伴交往中获得他人的好感等。此外。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以便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六、结论

本观察发现学前儿童同伴冲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二是幼儿同伴冲突在游戏活动中分布最广,其次是过度活动和教学活动。三是幼儿同伴冲突的起因多种多样。四是幼儿同伴冲突绝大多数是自行处理的,很少有老师参与,除非在冲突中含有危机幼儿人身安全的因素,即使教师参与解决冲突,也只是简单的硬性手段暂时制止冲突。

从学前儿童同伴冲突的整体变化趋势来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控能力逐步提高,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能力向积极方向发展,所以不必悲观的看待幼儿同伴冲突。然而,并不是说教师不用参与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介入冲突,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冲突中的幼儿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幼儿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要避免采取强硬的态度制止幼儿同伴冲突的进行,应尽量采取协商的方法。

七、参考文献

[1] 杨汉麟, 周采. 外国幼儿教育史[M] .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

社, 1998: 423

[2] 刘晶波. 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99

[3] 陈会昌.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4, (4)

[4] 鞠亮, 邹汉, 李一茗. 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

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4)

[5] 孙华平, 张文新. 儿童之间的冲突及心理价值[ J] 聊城师

范学院学报, 1995, (4)

[6] 孙华平. 儿童之间的冲突行为及其心理价值[J ]. 聊城

师范学院学报 ,1995 ,(4) .

[7] 王练.中美幼儿交往冲突与教师管理的跨文化比较

[J ].学前教育研究 ,2007 ,(2) .

[8] 陈世平. 儿童人际冲突———对策略量表的编制[J ]. 心

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 .

[9] 王练.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的角色分析与思考

[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 ,(11) .

[10] 孙晓玲.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研究刍议[J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 ,(2) .

[11] 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4.

[12] 玛丽安.孩子如何处理冲突超出我们的想像[J ]. 基础教育参考 ,2003 ,(6) .

[13] 周运浓.儿童社会技能缺陷与教育对策[J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尊敬的老师和家长:

您好!在人文关怀越发重要的今天,同伴冲突问题对于城市中的幼儿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此,为了对家长和老师的态度观点进行全面分析与调查,我们发放此问卷,希望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与家长共同合作,完成此问卷,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我们合作。

1.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的()中比较常见?

A. 教学活动

B. 游戏活动

C. 生活活动

D.过度活动

2.在幼儿同伴冲突的性别差异中,()的冲突比较容易出现?

A. 异性之间

B. 男孩与男孩

C.女孩与女孩

3.您了解的幼儿发生冲突的原因是()?

A. 故意发起挑衅

B.争夺物品.空间

C.企图干涉控制他人

D.在游戏中发生争议

4.幼儿同伴冲突发生的频率()?

A.一天一次

B.一天两次

C.一天三次

D.一天多次

5.幼儿发生冲突持续的时间()?

A.一分钟之内

B.1~2分钟

C.2~3分钟

D.3分钟以上

6.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态度是()?

A.过度干预,保护欲强。

B.适当干预,视幼儿自行解决的能力决定。

C.不干预,让幼儿自己解决

D.采取消极回避或退让的态度,得饶人处且饶人。

7.当自己家的小孩与别人家的小孩发生冲突时,作为家长,您会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A.自己家的幼儿行为习惯不好

B.自己家的小孩社会交往有问题

C.自己家的小孩道德品质差,调皮捣蛋,净给自己惹麻烦。

D.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孩子天性的一面。

E.是别人家的小孩先挑衅我家的小孩,是他人的不对。

8.在幼儿发生冲突后,作为家长的您觉得这对他(她)的教育有没有价值?

A.没有,应该制止这种行为的出现。

B.没有,发生冲突正常,但没有价值。

C.有价值,但不明显。D有很大的价值,应被重视。

9.当幼儿发生冲突时,老师一般会()?

A.主动帮助幼儿解决。

B.很少有时间关注并参与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

C利用老师的权威单纯制止 D. 对发生同伴冲突的双方粗暴对待

10.幼儿产生同伴冲突的自身因素有()?

A.争强好胜

B.儿童自我中心

C.是非观念淡薄

D.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11.在冲突解决过程中,幼儿倾向于()?

A.借助权威(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B.相互协商

C第三者介入调和

D.直接对抗E其他方式

12.在幼儿解决冲突过程中,()因素会影响个体对解决策略的选择?

A.在班级中的地位

B.人格因素

C.与冲突另一方的关系

D.性别差异

13.一般当幼儿发生冲突后,出现的结果有()?

A.不了了之

B.一方服从于另一方

C.不欢而散

D.老师干预

E.其他

14.在幼儿解决冲突过程中,您常用的是()?

A.体验迁移法

B.自然后果法

C.榜样示范法

D.情景暗示法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5-《幼儿园教育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育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一、直观法:(观察、示范) 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物体和现象)、演示、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育 手段等。 1、观察法 幼儿园直观教学方法之一,运用观察进行教育的方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指 有预期目的的感知活动。 观察方法:指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依据观察的目的要求,选择科学的观察方法会提高观 察的效率。 (1)幼儿自发观察法:幼儿在没有教师的前提下,主动、自发的观察周围新奇的事物,如:天空 中的飞机、树下的蚂蚁等。 (2)个别事物观察法: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织幼儿观察某一物体或现象,使幼儿掌握这一物体或 现象的名称、外部特征、功能、与人们及社会的关系,从而获得有关的粗浅知识。如:一般的认 识事物、动植物的方法。 (3)比较性观察:只组织幼儿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现象,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 分析、比较、判断、思考。能更精确、细致、完整的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如:认识图形(正方 形和长方形)、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还可以分为整体比较和分解比较 整体比较: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性、相反性和相近点。 分解比较:是对两种物体分别从局部逐一的进行比较。 (4)长期系统性观察:也称“追踪观察”。在较长的时间内,组织幼儿连续的对某一物体或现象 的发展变化进行间断性的、系统的观察。如:观察种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变化等。 (5)顺序观察法:即对观察对象按照先后顺序、从不同的角度细致的观察。一般观察动物时是按 照从头到脚、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 (6)特征观察法:是对观察现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征进行相对静止的观察。 (7)分解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个部分进行仔细分解观察、然后在综合起来,达到清晰的了解全 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观察:及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转化、原因和结果进行探索。 2、示范法: 执教时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所做的教学表演,为幼儿提供具体的模仿范例。一般语言、艺术、 健康领域用得较多。 (1)完整示范:对新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的示范,给幼儿完整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掌握,形成 整体的概念。如:新首歌曲、诗歌、做操时经常用到。 (2)部分示范: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错误时,教师进行部分示范以帮助解决局部问题, 对已经会的内容不再示范。 (3)分解师范:把学习材料分成几部分,分布、分段示范,使幼儿掌握每一处要领和学习的重点。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摘要: 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伙伴一起游戏、学习和生活中建立的和谐人际关系。本论文结合当前幼儿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针对班级幼儿在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家庭、幼儿园及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原因,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几个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幼儿同伴交往人际关系交往问题方法

目录 一、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1)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2) 1、现状分析: (2) 2、情感与作用 (3) (二)、幼儿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 1、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3) 2、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3) (三)、幼儿同伴交往有利幼儿身心健康 (4) 1.伙伴交往的表现 (4) 2.同伴交往的作用 (4) 二、幼儿伙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 (一)、幼儿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 (4) (二)原因分析 (4) 1.家庭因素的影响。 (4) 2.托幼机构及社会的影响。 (5) 三、教育措施及对策 (6)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 (6)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及交往环境 (6) (三)、学校要做好幼儿交往课程的开设和扩大幼儿社会交往的范围 (7) (四)、加强家园共育,提高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的认识 (7) 四、参考文献 (8)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现状 针对幼儿伙伴交往情况,我以我校为例,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发给了本校的学生让其家长与孩子共同交流填写。据问卷数据显示:60%孩子的交往都局限在与家人之间,过分依赖父母,在与同伴交往时大部分都是自己玩或是刚开始和同伴玩得较好,但时间一长发生矛盾之后就不再与同伴伴玩耍。35%的孩子很少与父母谈起幼儿园的事情,并且不能够主动与他人交往,在活动中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30%幼儿需在大人提醒后与他人打招呼,一些幼儿不能主动与他人分享物品,主动与他人交流,幼儿认识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在幼儿园等。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时,65%的家长都鼓励孩子积极与同伴交往,30%的家长认为是小事,静观其发展,5%的家长教育孩子不再与那个伙伴交往。所以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幼儿伙伴的友好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家长及社会的重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是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共同愿望,幼儿伙伴的和谐交往有待幼儿、学校、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同伴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请看下面几个在幼儿园发生的案例:案例一:小雪和小丽是很好的朋友,又一次,小雪在家带了一个可爱的芭比娃娃回学校,小丽看见了很喜欢,过去二话不说伸手就想把芭比娃娃抢过来,小雪左躲右躲就是不给,小丽伸手就推了小雪一下,小雪反手拉了小丽一把,两人都倒下了,大哭了起来。 案例二:在一堂搭积木的游戏课上,小朋友坐骑了搭小火车的游戏,玩得可高兴了,平时不爱说话的小豪很快就把小火车搭好了,,想跟排他前面的小轩比比谁搭得漂亮,于是拍了他肩膀两下,由于课室有些吵,小轩没注意到。小豪为了让小轩回头,使劲扯了扯小轩的衣服小轩生气地回头朝小豪大喊了一声,吓了全班一跳,小豪马上低下了头,两眼泪汪汪的看着自己搭的小火车 ,集体活动的兴致一下子消失。 案例三:小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喝水时候推别人一下,排队时候挤别人一下,别人游戏他有时喜欢去捣乱,小朋友都不太

柏思童国际幼儿园矛盾纠纷处理预案

柏思童国际幼儿园矛盾纠纷处理 预案 幼儿园的稳定工作关系着全园育儿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着保障幼儿有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关系着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因而充分认识并做好幼儿园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从维护幼儿园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并将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进行排列,尽量减少各种矛盾对幼儿园带来的危害,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现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组织: (一)幼儿园矛盾调处机构名单: 组长:马玉杰(园长) 副组长:李亚欣(保教主任)金明(后勤主任)申芮(市场部主任)组员:全体教职工及保安 (二)主要工作职责: 1、指挥协调:马玉杰 2、矛盾排查调查、调解:李亚欣 3、矛盾排查调查、调解:金明 4、接待:申芮 5、登记记录、信息传递、人员联络:杨媛媛 6、疏导处理:严顺忠 (三)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 1、家长与幼儿园发生的矛盾纠纷,如:事故造成对幼儿的伤害、看护不当

造成的伤害、招生过程中出现的纠纷等等。 2、幼儿园内部的矛盾纠纷,如:教职工福利待遇的落实、绩效工资的实行、工作安排落实问题等等。 3、因其他问题幼儿家长与幼儿园残生矛盾纠纷,如:各项费用、教师调整、幼儿园制度、师德问题、合同问题等等。 (四)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工作重点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以幼儿园矛盾调处机构小组为重点,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守住基层“第一道防线”,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2、从维护师幼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多发性、常见性、群体性、突发性、易激化的矛盾排查调处。 3、动态掌握园情,及时调处随发性矛盾纠纷,防止事态扩大。 4、严格履行报送制度。对排查出来的事关师幼切身利益的重点矛盾纠纷,可能引发重大治安案件的隐患或群体性事件苗头筛选后逐件上报较为。 5、幼儿园矛盾调处机构对涉及幼儿园全局性的政策问题,影响较大的事端,专项研究,专题解决。 6、建立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责任人制。学校矛盾调处机构要严格按照分工,认真研究调处对策,周密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到人。根据矛盾纠纷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解决对策。 7、通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化解全年出现的不稳定问题,整治幼儿园安全隐患,努力实现“五个”不发生:(1)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2)不发生大规模群体访和造成严重影响的上访;(3)不发

幼儿同伴冲突和解决策略

幼儿同伴冲突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幼儿会因各种原因与其他同伴之间产生冲突。同伴冲突是把双刃剑,既可以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沟通与协商,摆脱“自我中心化”,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在解决不当时又会给幼儿心理和身体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和伤害。幼儿同伴冲突分为,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幼儿的秩序敏感期等内部因素导致的冲突,和争抢交往资源,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等外部因素导致的冲突。根据影响因素从三个方面进行解决: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幼儿自行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改善幼儿园的活动环境。 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同伴之间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不同形式的冲突。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由于教育背景、理论修养等方面的不足,在发生矛盾冲突时部分家长与教师会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进行制止,或者以简单和解的方式来解决幼儿同伴冲突,正确的做法是锻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同伴交往的质量和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幼儿解决同伴冲突是以合作协商的方式,就会让幼儿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与同伴进行合作、协商与沟通,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化”,促进社会性发展。反之,如果幼儿解决同伴冲突是以粗暴掠夺或攻击的方式,就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

一、幼儿同伴冲突的概念及界定 (一)冲突的概念 对于人际交往中的成人来说,冲突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的双方因为意见与目的不一致行为状态,具有不同意愿的双方或多个交往群体之间明显的对抗。冲突是个人与个人或者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之间,因为某种目标或者动机而引发的相互争斗、制约、破坏甚至消除另一方或群体的过程。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概念 幼儿同伴冲突与成人间的冲突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因为言语不和、意见不同、目标不一致、利益与需要的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者发生的口角的场景。当一次事件判定为幼儿同伴冲突,是指两个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其中一方幼儿发生冲突的行为,而另一方幼儿做出的反对或做出对立的表达方式或言行举止,就可以判定为同伴冲突。幼儿同伴冲突的表现形式一般表现在言语与肢体动作上。在幼儿发生同伴冲突时,有些幼儿会选择自己解决,一般表现成攻击性、逃避性、或者合作的方式。还有一些幼儿会选择寻求教师与家长的帮助。 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人们往往将冲突的概念与攻击行为的概念划等号,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认为应该有必要对他们加以区分。攻击行为被定义为,主要的目的在于伤害他人来满足自己内心需要,是其中的一方对与另外一方的消极心理的释放,攻击具有伤害他人的意图。幼儿同伴冲突的重点是幼儿双方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对立而且各执己见的过程,两个人同时有自己的想法,并且相互不放弃自己的原则。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及类型 (一)引起幼儿同伴冲突的内部原因与类型 由于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较低,社会交往经验较少和语言运用能力不足这些内部因素,及其容易导致幼儿与同伴交往时产生冲突,根据幼儿的内部因素将冲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和行动的。丽丽和菲菲在一起玩耍,说明她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当她们意见不合时,并没有选择合作的态度,而是各执己见的坚持自己的想法。说明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他们对问题的判断往往以自己的喜好或者感受为中心,儿童不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感受,对于他人的观念、观点、物品都以自己的判断为标准,而且思维是不可逆的。并且,这个阶段的幼儿社会交往技能不足,不会通过合作沟通的方式去争取或表达,大部分会采取争抢或者攻击的方式。幼儿与同伴因为某件事情发生争论时,若对方的表达能力较好,幼儿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较差的一方可能在争论不过的时候用攻击的方式进行解决,来平复自己的内心。有时幼儿在礼貌用语或者说话的语气上表达不当,也会造成一定的冲突行为。

幼儿园矛盾纠纷调解制度

幼儿园矛盾纠纷调解制度.. 为了使校内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妥善化解”,进一步加强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确保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特制定此制度: 一、调解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 成员:(后勤园长)、(会计)、(保健老师) 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认真做好老师及家长的思想建设工作,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除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集中学习外,还要搜集案例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思想觉悟,使教职工能在相互融洽的关系中团结合作,理解支持。 对教职工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采取召开民主生活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 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争取家长及社会人士对教育的支持,创“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品牌学校。 妥善处理校园周边关系,教育好学生不损坏学校的设施设备,不损害群众利益。虚心听取周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周边环境中存在对学校和师生安全极大隐患的人事,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和公安机关。 三、重点疑难纠纷报告制度 对发生多次或重大纠纷不能妥善解决的,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解决,报告要做到及时,真实,逐级上报每次情况的调查和协调要做好记录,以备上级部门参考和检查。调查情况必须有当事人外的两人以上在场。 四、领导轮流值班制度 主要领导实行24小时开机,包括节假日。在上班期间,能到教师办公室了

解群众情况和进入课堂听课,办公室保证有人值班,对来访者进行接待。园长办公室对来访电话进行登记、答复、处理和汇报。 节假日期间实行值班制度,担任该天值班的人员不准外出并24小时保证通讯畅通。不能现场处理的情况要做好协调、保护现场、人员施救等工作,努力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五、接待登记制度 建立对来访者进行登记制度,登记内容为姓名、住址、身份、来意等;保证不放可疑人员进入校园;门卫接待要注意文明礼貌,做到文明执勤,礼貌待人。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对来访者要热情接待,对来访者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要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学校行政。 六、限期处理制度 对校园内发生的师生有关人员的矛盾纠纷进行处理,坚持及时、逐级处理的原则,对本班内发生的学生之间、班级教师间的矛盾原则上由班主任进行协调处理。班主任不能处理的交由园长和负责安全的行政人员处理。校内外其它纠纷交由分管领导先进行调查处理。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及时报告调解领导组组长。 教职工必须做到不推诿责任,不把小纠纷都推向领导,不把矛盾上交;在处理中,还应兼顾学校及其它教职工利益,做到以人为本。 七、督查回访制度 对校内外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后,要定期进行督查、了解现关,要找当事人谈心,听取当事人意见反馈。如果当事人在心里还有所不服或不满,要进行开导与说服教育。以达到彻底化解矛盾,增强内部团结的目的。 八、责任追究制度 在矛盾纠纷调查过程中,每一位教职工都应本着以人为本,大化小,小化了的原则去帮助需要我们关心的教职工及家长。在调解处理过程中,调解领导组本着实事求是、公正无私、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调解工作。 对于以下几种人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处理: 1、矛盾纠纷当事人蓄意扩大事态,不服从调解组调解的。 2、其它教职工拉帮结派、扇风点火、搬弄事非制造矛盾。 3、调解组成员对本校发生的矛盾不及时妥善处理或不公正处理的。 对违反以上三条的教职工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纳入年度考核、调离工作岗位、移交上级部门等处理。

幼儿园教学策略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教学策略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教学策略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学策略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三维立体幼儿教育模式” “三维立体幼儿教育模式”是中国著名教育专家、西周少儿教育研究院创始人徐西周教授在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中,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技术打造的一套全新的幼儿教育模式。“三维立体幼儿教育模式”通过行为调节课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有序的逻辑思维、传授符合成长规律的学习方法、拥有超常知识;侧重培养孩子的立体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拥有超出一般孩子的学习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品行! 2、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丽亚·蒙台梭利女士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教学法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这些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3、方案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意大利北方的小镇瑞吉欧。它主要是依照孩子的兴趣来发展一系列的活动或方案。老师的工作是透过和孩子以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来发现其兴趣,并进一步引导孩子去做资料的研究、查询和相关材料的收集。方案教学强调孩子自主性的学习,重视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来进行活动。它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孩子都在彼此互相学习。 4、学习区教学 学习区教学一般将教室区分成不同的学习区域,如语文区、益智区、科学区、积木美劳区、装扮区、沙水区等等。它提倡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并经由玩耍的过程让孩子学习到各种概念。 5、其他幼儿教育法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溧阳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勤章 一、“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问题是一种情景,在这种情景中个体知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因此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问答式的问题,它具有陈述性和简单性。例如:在真空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多少?能使学生学习或回忆陈述性知识, (2)求解式的问题。它具有程序性和复杂性,必须通过周密的思考,借助某些特定的有效程序,经过主观努力才能完成的。能使学生在知道陈述性知识的同时,学习程序性知识或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3)应用与综合性的问题。它具有应用性与综合性,必须综合运用知识,联系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对实际生活、科技发展、工农业实际情况的发生和变化有所了解,并能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判断。 在现实中有这样的课堂: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回答得也很热闹。一堂课下来,课堂内没有学生静静思考问题的时间。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次数很多,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从问题类型来看,事实性问题太多,理解性问题极少,应用与综合性的问题几乎没有。其实,这样的教学不是“问题解决”教学。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搞清什么是“问题”?教学的组织中,只有尽量减少问答式的问题,增加求解式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思维力度。

二、“问题解决”的含义 (1)问题解决是心理活动。问题解决“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 (2)问题解决是过程。“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 (3)问题解决是教学类型。“问题解决”的活动形式可以看做是教或学的类型,可以考虑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问题解决是目的。学习物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 (5)问题解决是能力。把物理用于各种情况的能力,叫做问题解决。 上述各种解释,在形式上似乎并不一致,但是我们应看到它们所强调的共同的东西,即“问题解决”不应仅仅理解为一种具体的技能,它贯穿在整个物理教育中,应该是物理教育所体现的一条主线。 三、问题的功能 (1)“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定势 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先人之见的影响,因为人的大脑“有把信息和材料安放在内存模式中的归档能力。”思维还常会陷入滞涩与休眠状态。“问题”的出现,往往造成某种不确定性,使思维活跃起来,打破定势。

幼儿同伴交往--开题报告

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策略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同伴关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同伴。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同伴交往是幼儿最初学习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对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否得到同伴的肯定和集体的尊重是幼儿自我价值肯定和满足的一个关键因素。三岁以后,他们开始试探着与同龄伙伴平等交往,所以人的交往合作能力要从这一时期就开始着手培养。 未来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的人,现在的幼儿由于自我中心意识偏强,缺乏同情心,不会礼貌交往,做事任性、霸道,不能与人合作,在与同伴交往中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我园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交往规则有了了解和认识。我们在《纲要》精神指引下,教学观念有了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重说教、轻体验等现象。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更为幼儿的交往发展提供可能,他们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材料,能力相仿、兴趣爱好相同,教师面对小群体幼儿能够满足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区域活动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培养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了《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策略》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实践/探索、研究。 概念界定 区域活动也叫活动区活动,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

同伴:我国的申继亮认为,同伴是指“社会上平等的”“共同操作时,在行为复杂程度上处于或接近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同伴交往又称同伴沟通,是指同伴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流过程。从动态说,是个体和同伴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和物质产品的交换;从静态说,是个体与同伴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 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与自己年龄相同或相仿的人在同伴交往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能力的总和,它由交往的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亲社会行为以及攻击性行为四大部分组成。同伴交往能力的实质是幼儿之间交往的行为规范,良好的交往就能减少矛盾和冲突,使同伴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关系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建立同伴间活泼/互助的关系,形成宽松/合作的氛围;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尊重、安全、温暖的人际关系环境,使幼儿身心能够得到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从而促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文明的交往。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使幼儿主动的与周围的人交往、相处,培养对他人的友爱之情和信赖感;使幼儿逐步养成社会生活中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态度。教师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往。” 2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和研究》提出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现代意识,如珍惜时间,参与合作,乐于探索,勇于竞争,克服困难等;同时还重视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幼儿园矛盾纠纷及调解处理预案

幼儿园矛盾纠纷及调解处理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特立本制度,为打造“平安校园”提供有力保障,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好,处理得了”,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推进和教育大局的稳定。 二、矛盾纠纷排查方式 认真做好老师的思想建设工作,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除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集中学习外,还要搜集案例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教职工能在相互融洽的关系中团结合作,理解支持。对教职工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采取召开民主生活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争取家长及社会人士对教育的更大支持,创“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妥善处理校园周边关系,教育好学生不破坏周边群众设备设施,不损坏群众利益。虚心听取周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周边环境中存在对学校校产和师生安全极大隐患的人事,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和公安机关。 三、重点疑难纠纷报告制度

对发生多次或重大纠纷不能妥善解决的,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解决,报告要做到及时,真实逐级上报。每次情况的调查和协调要做好相关记载,以备上级部门参考和检查。调查情况必须有当事外的两人以上在场。 四、领导轮流值班制度 行政领导实行24小时开机,包括节假日。在上班期间,行政人员轮流值班,保证办公室有人值班,对来访者进行接待。对来访电话进行登记、答复、处理和汇报。 五、接待登记制度 幼儿园实行关门教育,对来访者由门卫进行登记。开门登记之前对来访者要进行盘查,盘查内容为姓名、住址、身份、来意等;在盘查时要察言观色,保证不放可疑人员进入校园;盘查还要注意文明礼貌,做到文明值勤,礼貌待人。全体教职工对来访者要热情接待,对来访者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要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学校行政。 六、限期处理制度 对校园内发生的师生有关人员的矛盾纠纷进行处理,坚持及时、逐级处理原则,对本班内发生的学生之间、教师间的矛盾原则上由班主任进行协调处理。班主任不能处理的交由副园长或园长处理。校内外其它纠纷交由分管领导先进行调查处理。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及时报告安园长。全体教职工必须做到不推诿责任,不把小纠纷都推向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04-09T16:27:11.8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3月作者:曾洁[导读]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当然也是教学中的最难点之一。 曾洁四川省宜宾市江北实验小学 6440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当然也是教学中的最难点之一。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但往往在我们教学时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解决问题的教学陷入困境。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师;教学学生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3-132-02《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题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进行教学.在新教材中,对应用题的呈现方式、编排思路等都做了较大的变动.教材中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内容贯穿在教材所有的数学知识领域中,它不仅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甚至被某些专家称作“二十一世纪课程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目标作了如下阐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可见,新课程标准中的“解决问题”目标不同于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教学。我在听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或困惑。因此,谈一谈自己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选择题材时,应注重与学生年龄相符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探究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用方程解决问题《邮票的张数》情境导入时,用多媒体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将图文中的情境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听,“一天老师去朋友家做客,我们吃过晚饭以后很开心在聊天,他们家有两个非常可爱的小朋友明明和她的姐姐乐乐,他们的妈妈告诉老师明明和乐乐都非常热爱集邮,老师就很好奇他们都集了多少张邮票,于是他们就这样说……”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屏幕,“这下可难住我了,同学们,你能帮老师解答这个问题吗?” 通过生活中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学生体会到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也乐于帮助老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激发了他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找准认知起点数学问题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小学生已经初步接触生活,对于生活中的现象已经有所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数学问题贯穿在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或兴趣,主动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个项目就是计算年月日等时间类问题,为了有效锻炼学生对月份中时间的记忆,教师可以将这一锻炼过程与学生的生日联系起来,首先将学生的生日各自记录在一个本上,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小明的生日为6月5日,小红的生日为7月19日,那么两个人的生日相差多少天?学生一听到生日的话题,定会万分激动,直接进入计算状态,一些学生如果没有认真思考,就会忽略六月份的天数,若按照31天计算,结果得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这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明确错误的地方,让学生重新回到一个对月份天数的计算当中,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强化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重视数量关系的训练是传统应用题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法宝”。但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似乎有意无意地在淡化数量关系,担心被戴上“观念落后”的帽子。其实,《标准》中已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解题,并不时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比如实物操作、模拟演示、画图、列表、尝试列举等策略和分析法、综合法、转化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抓主干、比较、叙述解题思路,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结构,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例如: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面积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铺路工人将这堆沙铺在10米宽的公路上,如果铺的厚度为2厘米,可以铺多远?在认真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之后,解题就简单了。 四、加强学习策略训练,优化知识结构。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了解统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对要不要强调某种方法而感到困惑,新课程注重让学生自己选择问题解决的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最易懂的。老师担心解法一多会产生思维混淆,甚至会在学习上产生负迁移。例如:一年级的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小河里原有10条小鱼,游走了4条,还剩下几条?大多数学生都会列出算式“10-4=6条”来解答,但有的孩子还会提出自己的不同做法:因为(6)+4=10条,所以还剩下6条;还有的孩子会做成10-(6)=4条,所以还剩下6条。后面两种做法算不算对呢?面对算法多样化,我们都知道应该肯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减法问题都这样做的话,学生会不会产生思维混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多样化是优化的基础,优化是多样化的升华”,因此,在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去发现,让他们有机会经历尝试与探索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知道基本数量关系,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解法,在比较中自主进行“优化与筛选”,指出其思维分析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在理解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同时渗透问题解决方法的优化思想。 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计划

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计划 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工作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了及时排查和化解师生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和思想,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苍岭镇中心小学特制定师生矛盾纠排查化解工作计划。 一、领导机构 组长:幼儿园园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联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整治的日常工作。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各项有效

措施,切实加强幼儿园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好幼儿园师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遏制幼儿园师生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三、工作目标 在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我们要摸清情况、找准重点、理清思路、明确责任,逐一对师生进行排查,对发现的蛛丝马迹要逐一调处化解,确保幼儿园的和谐稳定,并以此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长效机制。 各班要把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认真研究,积极主动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园长为幼儿园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本该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各班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实验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计划,明确成员各自职责,组织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四、排查化解时间 排查出一件,化解一件,建立矛盾排查化解档案,跟踪调查化解情况。 五、具体工作 1、加强日常思想管理教育。 各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遵纪守法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认真开展好每学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学习校规,班纪班规,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严格规范幼儿的言行举止,杜绝不良行为和习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刻苦学习,与同学、教师、朋友和睦相处,文明娱乐、文明游戏、健康生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

幼儿园有几种教学方法

幼儿园有几种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是一项重要事情,老师要运用好的。下面是 ___的幼儿园教学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是一种的知识。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来学习和运用,才能真正的理解数学的概念。让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够激发和保持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并且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户外活动中学数学。拍球时,我们班进行了比赛活动。谁拍球多谁获胜,在拍球的过程中其他幼儿数数,然后做好记录,决出胜负,孩子们在活动中都非常认真。这个活动既锻炼了幼儿拍球技能,也锻炼了幼儿数数能力。在发放饼干的时候,我让幼儿数一数饼干上的花纹有几个,然后再吃掉它。孩子们数完后进行了交流,然后开心地把饼干吃掉,这也锻炼了孩子数数的能力。 2、在区域活动中学数学。我创设了小快餐,例如餐桌上来了两位客人,他们要5串烤肉,客人们就会分着吃。怎样分就会用到5可以分成几和几。孩子们在区域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也练习了幼儿的分成能力。

3、在班里开展了活动学数学。在分享活动中,让幼儿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带来,分给他们的好朋友。幼儿在体验分享快乐的同时也掌握了了平分的物体的能力。 在幼儿数学学习中,我们存在很大的误区,一个误区是幼儿可以通过语言的模仿和记忆数量之间的关系,另一个误区就是会加减运算。其实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应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让幼儿不断的积累数学知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选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1、启发探索法 启发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启发探索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1)启发探索法要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以及教师指导下幼儿进行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过程;(2)启发探索法应与操作法结合进行;(3)教师的提问要能起到引导幼儿思路、引导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师的启发下,鼓励幼儿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之我见 摘要:小学生数学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并不是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是缺乏解题思路与技巧,找不到思考点和突破口,不知如何着手分析。“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之一。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暴露思维过程、锤炼思维品质,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演绎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等。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一些方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然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组:首先是为学习新教材铺垫的问题组;其次是数学知识的逻辑化问题组;第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组。三组问题相互联系,形成结构性问题组。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主动探究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你的问题。 第二步:选择一个计划。 第三步:尝试你的计划。 第四步:检查你的答案。 第五步:反思你做了什么。 当然,以上五个主动探究的步骤,并不是一个接一个地直线式进行的,其间有反复、有波折。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适当地突出或削弱某一个步骤,以便更有效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上例中,当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设问:你喜欢解决哪一个问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解决,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

试论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试论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同伴交往能力的最佳时期,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知识,分析了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因素,提出了正确引导幼儿提高同伴交往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同伴交往能力影响对策 一、对同伴交往能力的认识 (一)关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概述 同伴交往是指同龄群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与小伙伴一起生活、游戏等过程中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在婴儿期,同伴关系只是在最松散的意义上存在着,儿童的社会交往也非常有限。进入幼儿期,他们上了幼儿园,与同伴接触的次数增加,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与自己亲人的交流,他们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和同伴共同参与一些活动,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也比以前密切、频繁和持久,交往能力也随之体现,并和同伴存在差异。 (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构成的要素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三要素,分别是社会主动性、消极的同伴回避和同伴拒绝。研究者普遍认同控制和移情作用或归属感是最基本的能力,其次还包括人物方面,社交放松性和行为灵活性。我国学者在综合已有的基础上,经调查研究指出我国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主要由社交主动性、社交放松性、语言和非语言能力及社会行为四大部分组成。 基于以上理论,笔者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概括为由交往的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四部分组成的整体。1.社交主动性:幼儿能够主动与别人交往,礼貌待人,能与别人积极的打招呼,在集体活动中能够与他人合作;2.语言和非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指能够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话语以及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非语言是指用微笑、眼神等非语言的形式表达感情的能力;3.亲社会行为: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和倾向;4.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任何形式的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活动,如损坏他人东西、推人、咬人等行为,这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在幼儿阶段,越少发生这种攻击行为,代表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同伴交往能力越强。 (三)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现在许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里的成员对他们过于保护,总是有求必应,久而久之,使他们变得特别蛮横,不讲道理。而同伴交往能力使幼儿在同伴关系中处

幼儿园矛盾调处处置工作预案

四通一轩幼儿园矛盾纠纷处理 工作预案 幼儿园的稳定工作关系着全园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着保障幼儿有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关系着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因而充分认识并做好幼儿园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从维护幼儿园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并将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进行排列,尽量减少各种矛盾对幼儿园带来的危害,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现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组织: (一)幼儿园矛盾调处机构名单: 组长:李秀萍(幼儿园法人代表) 副组长:李莉(业务副园长)张玉享(后勤园长)翟晓青(副园长)组员:全体教职工及保安 (二)主要工作职责: 1、指挥协调:李秀萍 2、矛盾排查调查、调解:李莉 3、矛盾排查调查、调解:张玉享 4、接待:翟晓青 5、登记记录、信息传递、人员联络:郭晓庆 (三)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 1、家长与幼儿园发生的矛盾纠纷,如:事故造成对幼儿的伤害、看护不当造成的伤害、招生过程中出现的纠纷等等。

2、幼儿园内部的矛盾纠纷,如:教职工福利待遇的落实、绩效工资的实行、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的落实、外聘人员权益的维护问题等等。 (四)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工作重点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以幼儿园矛盾调处机构小组为重点,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守住基层“第一道防线”,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2、从维护师幼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多发性、常见性、群体性、突发性、易激化的矛盾排查调处。 3、动态掌握园情,及时调处随发性矛盾纠纷,防止事态扩大。 4、严格履行报送制度。对排查出来的事关师幼切身利益的重点矛盾纠纷,可能引发重大治安案件的隐患或群体性事件苗头筛选后逐件上报。 5、幼儿园矛盾调处机构对涉及幼儿园全局性的政策问题,影响较大的事端,专项研究,专题解决。 6、建立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责任人制。学校矛盾调处机构要严格按照分工,认真研究调处对策,周密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到人。根据矛盾纠纷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解决对策。 7、通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化解全年出现的不稳定问题,整治校园安全隐患,努力实现“五个”不发生:(1)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2)不发生大规模群体访和造成严重影响的上访;(3)不发生校园安全事故;(4)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5)不发生邪教聚集闹事事件。 二、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1、建立长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处置程序则,做到: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