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临床医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临床医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医者,仁心。医生这个职业依托着生命和健康,承载着责任和希望。作

为一名称职的医生除了要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还要有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思考。在工作中医生既要运用所学为病人排

除病痛、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又要筑就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在

当下医疗卫生大环境以及医患关系异常紧张的局面下,实属不易。

医院作为一个为大众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组织,临床医生本身的健康是医院

发挥应有作用的基本前提。而当前随着医疗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做为高风险、高

强度脑力劳动的职业,临床医生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

和释放,其危害也将日益加深。

如今有心理疾病或存在心理障碍的临床医生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据统计,目前国内医生忧郁症的患病率为25%~30%,为普通人群的4倍[1]。恐惧症、焦虑症、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常见心理问题。缓解

临床医生心理压力、调适其心理情绪是我国今后医疗体制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项

内容。

【关键词】临床医生,心理健康,缓解压力【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15-02

一、我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013年2月份针对宜昌市卫生系统

的六家医院的临床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2家、专

科医院2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263位临床在职医生。这些

人员的分布主要为:1、各院各科正高及副高职称及工作二十年以上医生52人,占总人数的198%;2、各院各科主治医生及工作十年以上医生93人,占

总人数的354%;3、各院各科住院医生及工作3-5年医生78人,占总

人数的297%;4、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医生40人,占总人数的152%。

受访医生的年龄层主要集中在21岁到55岁之间,问卷涉及对目前状态的

满意度,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压力及排解方式,对自我的评价等内容。共发放问

卷调查表300份,回收263份,拒填10份,其他剩余均因个人原因导致调

查表无法回收,造成数据空白。

其中男性109名,占总人数的414%,女性154名,占总人数的5

86%。

在对目前状态的满意度问卷中,近59%的被调查医生下班后感到非常疲劳;73%的几乎不能休假;58%的极少参加运动;61%的极少参加体检;98%的在工作中感到有心理压力(80%的心理压力来自医患关系,16%来自工作

环境);23%的感到工作没意思;31%的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失望;57%的

曾经犹豫过离开医院的意向;97%的对自己付出与收入成反比不满意;91%

的医生认为自己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风险;只有39%的医生表示喜欢医生这个

职业,28%的医生表示自己不缺钱,仍愿意继续目前的工作。

其调查结果说明:医生工作强度大,社会认同度低,医患关系紧张等因素都

会影响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医疗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

许多的未知数,加上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出的个别性和复杂性,医生诊治过

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病人产生不良的后果,可谓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高风

险的职业本身就给医务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目前医疗环境中医患关系

的不和谐更是加剧了这种无形的压力。因此,调研团队建议,临床医生要加强心

理的自我调控能力,政府也要参与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共同营造更加和谐的医疗环境,特别是要增进医患之间的互信和沟通。

临床医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其不同于一般人群的特点。徐新华、赵天力等人的研究发现,综合医院2774%的医生可能有心理问题,医生的SCL-90各因子分除恐怖因子外均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说明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2]。我国目前尚无医生精神疾病患病率统计数据,但有研究表明医生各年龄段的平均预期寿命均低于当地居民,随年龄增长医生平均预期寿命低于当地居民的幅度也在增大[3]。针对国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对医生心理影响的一项调查显示7556%的医生认为心理压力增大,4169%的医生认为做医疗工作自信心下降[4]。郑州学者用GHQ评价医生心理状况发现155名医生中有625%“感到不高兴和抑郁”[5]。济宁市急诊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急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突出问题包括抑郁和躯体化等[6]。王阿妹等随机抽取上海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0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发现医务人员SCL-90各项因子中,躯体化因子和焦虑因子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数,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数。医务人员躯体化程度与年龄正相关。对目前工作不满意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因子上分数均高于工作满意者[7]。

二、影响临床医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来自社会的压力:主要是司法的不公正、公众对医疗工作的误解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这种不公正源于对医学的不了解和想当然,患者更是不顾客观条件,认为只要进了医院就会万无一失,一旦有失,便是医疗事故,再加上媒体舆论导向的推波助澜,或者是出于对个别现象的不满意,便一概而论,以点带面。比如,现在的医疗纠纷为什么往往是患者胜诉呢?法律倾向于保护弱势群体是其中原因之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何来“弱者”“强者”之分?更有甚者,“举证责任倒置”使得每个医生都是戴罪之身。

医学是个不完善的学科,甚至不能算作一门科学,最多算是一个职业,就像木匠瓦匠一样,医学不能像数学物理那样精确,最好的医生也不能计算出一个病人什么时候死亡,甚至我们都不能计算出来一个感冒的病人什么时候痊愈,一种药物用到一个病人身上会有什么后果,常常是我们在一些病人的身上的得到的经验用在另一些病人身上,这是当代医学的现状,每个病人都有个体差异,医学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病的同时又造成新的损伤、副作用乃死亡。这一点衍生出来的社会影响给医生带来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因为医生面对的是生命,他们知道生命的价值,他们不想让生命泯灭,但是医学对于自然规律来说,就像螳臂挡车。

社会对医生的苛求是医生难以担当的,特殊的环境竟然造就了一批所谓“医闹”。病人的死亡医生本来就很内疚、痛苦,甚至几天都不能从这种情绪中摆脱出来,如果再受到病人家属和医闹的指责、辱骂、殴打甚至是法院的传讯,对于他们心灵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日积月累,很多医生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当然还包括工作负荷过重、长期睡眠不足等),结果导致了心理疾病,当然最后受到影响的还是病人。在医生这个群体,有心理疾病的占相当比例,与工作年限是成正比的。

2、来自患者的压力:当今中国的一些患者,更确切的是患者家属,他们总想花最少的钱甚至是不花钱,找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设备,用最好的药物,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不满意,投诉、告状。对于治病的要求是不同于其他消费的,没有钱治病却有钱大办丧事;没有钱治病但是为了找个好医生去送礼;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