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思考-中国域医共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思考
代 涛
2018年3月31日 安徽阜南
国内部分实践
2几点思考
3Content s 目录政策发展
1
Part One
政策发展
20122015
2016
2017《关于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 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乳腺癌、甲状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2011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00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u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政策发展
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2013
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完善合理的分级诊疗模式。
Ø内涵
上下联动分级诊疗
内涵双向转诊
基层首诊急慢分治
•基层首诊是建设基础;
•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和上下联动是实现路径。
Part Two
国内部分实践
上海市:家庭医生“1+1+1”签约深圳市:组建医院集团,打造“健康共同体”镇江市:医疗集团+康复联合病房厦门市:三师共管,急慢分治北京市儿童医院专科联盟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天长市:组建县域医共体息县:临床路径跟踪管理体系
14253678
Part Three
几点思考
u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在要求
服务内容健康需求导向覆盖全生命周期
......服务流程全程化、无缝隙: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制度内涵
激励相容
分工协作
......
Ø分级诊疗有别于分层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医联体为载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纽带,构建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u 重点在于重构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12
随着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不同层级医院功能定位同质化的状况,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协同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
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实现防治结合。推动健康医疗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
到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提供优质高
效的医疗服务。
整合形式•城市医联体、城乡医联体、专科专病等各类医疗联合体•医疗保健联合体、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
•政府主导下的整合
•以技术为纽带的虚拟整合
•委托管理或联合体式整合
•联合兼并式实体整合
......Ø探索医联体建设的多种建设形式
ü现阶段可根据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组合搭配:
u 以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Ø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ü居民自愿
•居民和家庭自愿选择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签约期满后自愿续约或解约。
ü重点人群优先签约
•重点人群: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
•优先覆盖、优先增强获得感、优先维护健康。
ü医保引导
•对需方:提高报销比例、连续计算起付线等措施;
•对供方:实行按人头付费,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自付共同分担。
Ø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ü进一步明确城乡各级各类医疗卫
生机构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中的功能定位与职责分工。
政
府市场
u 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为依据,合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Ø按照规划要求,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科学划分各
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切实控制公立医院规模
过快扩张,重点加强基层与薄弱领域建设,注重分工
整合,提高服务体系的能力和整体效率。
Ø根据地域和服务能力,科学规划、因势利导,科学组
建联合体,尽量避免行政上强制组合,根据资源数量
设立两家及以上医联体,允许居民有选择的自由,促
进不同医联体之间的竞争。
Ø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引导公立医院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
充分发挥医保对于控制费用、规范服务、引导患者合理流向、促进双向转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u 建立各方共同受益的激励相容机制
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人事薪酬制度等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激发公立医院控制成本的动力,使大医院优质资源能够及时下沉,愿意下转病人,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加大对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和医务人员待遇,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愿意接、接得住。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联体内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远程服务能力。
居民自愿、有序就医,让群众从获得优质、连续的一体化健康服务
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