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A(一)
学期:2015至2016学年第1学期
教学班号: 4389 论文题目:现代汉语学习和读书笔记
任课教师:***
*名:***
学号(序号) ************(54)
成绩:
现代汉语学习和读书笔记
中本156 叶佳惠201530100616
语音:以音位变体和姜燕《汉语口语美学》为主的阅读与探究
在学习《现代汉语通论》过程中,由于语音部分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距离较远,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没有要求体会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使用国际音标和声韵调分析法来分析一种方言,与英语使用完全不同的国际音标、说话过程中很少能体会到的音位变体和舌位高低还是为学习增加了一些难度。虽然知道音位变体的出现,是由于声母和韵母组合,两者互相影响,在发音上由于经济原则发生了变化。但是,按照课本上的对立原则、互补原则、音感差异原则和系统性原则,是怎样避免各种原则的重复迭加,克服不同分类方法的缺陷,归并出普通话里22个辅音音位和10个元音音位的?在这里,我试图通过对语音深入研究,来探寻一下不同语音环境下出现音位变体的深层次原因。
贾宝书在《对“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再认识》一文中,指出“对立关系”和“互补分布”是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原则,但是目前很多教材中违背了这两个原则,甚至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或者用“语流音变”来解释“音位变体”,导致对音位理论的自我否定。他认为,在音位问题上,还是应该坚持“音位变体第一性”,“音位第二性”的原则,揭示出“音位不变”的原理(其中,音位变体专指条件变体)。
首先,明确教材定义:音位是某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由于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归纳出来的,因此,音素是第一性的,音位是第二性的。虽然音位是一级语言单位,但是自身没有独立的语音形式,是一个抽象的类别名称。例如,/a/虽然以[a]为代表,但两者并不等同,仅仅是一个名称类别。
在“对立关系”和“互补关系上”,“对立关系”是确定“两个不同音素分属不同音位”的充分条件,“互补关系”是确定“几个不同的音素同属于一个音位”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互补关系中的不同音素,才有可能属于同一个音位。但是由于这两种原则产生的不同归类问题,则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产生的。
另外,教材上所指明的音位和音素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并不准确,音位音素和音位变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以上为自己总结,以下依据来自网络):
(1)音素是一种跨语言的实体单位,是人类能够发出的可用于自然语言的所有最小的语音实体单位的总称。音位和音位变体都是相对于特定语言来说的:音位是特定语言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功能单位,而音位变体是音位在组合关系中的实现。
(2)音位只具有心理现实性,而音素和音位变体都具有物理、生理现实性。
(3)构成音位是区别性特征,构成音素的是对立特征;但对音位区别性特征的分析说明必须以揭示音素的自然对立特征为前提。
另外,由于轻声,“尾巴”一词,“巴”中的声母有清音变为浊音,是固有音素在音节组合的语流中发生音变的现象,属于“音素变体”而非“音位变体”。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音位和音素属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而在周锦国和李建中的《音位“自由变体”和语言“经济原则”》一文中,认为人们在说话的过程中都会遵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比如上课所举的金华话中z能与i[i]直接相拼,
以及北京方言中“女国音”的例子,都是语言经济性的反映。但是,随着语言简化的过程和语音标准化的推进,自由变体的数量则会慢慢减少。
在学习语音章节时,我阅读了《汉语口语美学》。与研究书面体、语法、修辞手法的书籍不同,它从较少被关注的汉语口语、语音入手。这让我想起了在演讲当中我们常用的排比、语调的强弱变化,甚至一些押韵的方式,来增强语气,以感染观众。这是很少被关注的美学,然而十分具有吸引力。
该书从汉语口语的美感形成、与书面语和其他语系口语的区别、美学特征、审美范畴和民族文化渊源,分类讨论了汉语口语的美感。
书本首先强调,语言都具有美学功能,而要理解汉语口语的美学,首先要具有多维视角。国内的主流观是,语言的形式美即语言的音乐美。音韵美并不是汉语独有的审美景观,在各民族口语中都存在音韵,有适合自己语言特点的音韵审美创造,但是由于汉语独特的语音结构特点,使得汉语的音韵意义远比其他口语更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定义:汉语口语以合适的外力式样刺激人的知觉,外在语音和内在情感节奏和谐同构,在这种独特的韵律中就产生了汉语口语的美。汉语口语美的本质就是审美主体通过对汉语口语的感官体验,从而激发和获得美的感受。
汉语的特点与“美”的关系:
1、课本上提到的“合辙押韵”与韵脚有关。韵脚,是形式美的一种。对偶、声律造成的同一元音的重复造成声音的回环,产生音韵美——但更多的,这种美是和人体共振产生的,是人类生命意识的体现。因此,有声语言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它可以改编文字语言的语义和方向,在口语中用语音部分取代语法,(个人理解为,轻声只能在有声语言中表现出来,比如“兄弟”一词,非轻声时是指哥哥或弟弟,轻声时是对他人亲切的称呼或者自称谦辞),增减文字语言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伸缩文字语言的美学尺度。
2、汉语的单音节性质还具有独特的诗性气质,因为诗歌需要清新、活跃、利落的表达方式。诗歌需要暗示,而汉语充满在言外的缩略语;诗歌需要具体形象来表达意思,而汉语中表达形象的词数不胜数;汉语具有分明的四声,且末尾缺乏辅音,因此朗读时神雕铿锵……它体现的就是生活,而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
而由于信息密度和音节量成反比,同时,由于汉语中有许多同义字,因此,汉语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也是计算机语音录入的理想语言。
3、由于汉语口语先于书面语产生,因此具有愿生态性,非完全句子占多数,常出现插入语和自我打断,修辞新附加语少,不讲究完整和规范——看似不修边幅,实际上正符合了表达和接受的规律。
4、声调特征和元音特征:根据书本的定义,声调(音高)是超音节的,因此,音高的升降总是从一点滑到另外一点,中间经过无数过渡的阶梯,语流高低起伏,不似钢琴音阶跳跃,而类似管弦乐器中的滑音。同时,由于普通话中音节长短相对,阴平为0.436秒,阳平0.455秒,上声0.483秒,去声0.452秒,更加强了朗读时抑扬顿挫的特征。
而元音特征给人自然、流浪之感,概括起来,是因为减少了辅音多或连缀辅音的气流不畅现象(根据书本,辅音与元音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发音时气流收到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