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环境、环境科学与环境学1、如何理解环境的含义?从哲学上讲: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因中心事物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与人类有关的周围事物,即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环境要素的含义及其特点?又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中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但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即环境组成的最小单位特点①最差(小)限制律②等值性③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④环境诸要素出现有先后,但互相联系,互相依赖3、环境的功能特性有哪些?一、整体性二、有限性三、不可逆性四、隐显性五、持续反应性六、灾害放大性七、可塑性4、何谓环境本底值、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1)、环境的本底值环境在未受污染影响时,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正常值,称为环境的本底值。
(2)、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环境容量(3)、环境的自净能力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由于环境对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而逐步被转化为无害物质,此种作用称为环境的自净能力。
5、举例说明环境的隐显性、持续反应性和灾害放大性。
❖隐显性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其危害的后果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显露出来,这便是环境的隐显性。
除了某些重大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事件(森林大火、农药厂事故等)可直观其后果外,其它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人类的影响,其后果的显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例如,日本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需要经过20年的时间才显现出来;又如DDT农药,目前各国均已停止使用,但已进入生物圈和人体中的还要经过几十年,才能从生物中彻底排除。
❖持续反应性环境的持续反应性,表现为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不止危害一次,往往多次危害。
例如:有些污染物、污染因素侵犯人体或其它生物体,不仅危害受害者本身而且会产生遗传变异,造成对一代乃至后世几代的危害。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论文(通用4篇)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论文(通用4篇)1当前我国水资源现存问题1.1水资源严重匮乏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0%,属于全球水资源第四大国。
然而我国人口接近14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使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排在世界上124位,并被联合国列入全球十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严重的水资源匮乏与逐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就连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具有丰富水资源的区域也开始出现各类水资源问题,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水资源污染严重目前导致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①随意排放生活污水;②工业生产污水排放严重,且监管力度不足;③农药以及农业生产化肥的污染。
加上有关部门对治理水资源污染的意识普遍不高,且相关配套设施都不齐全,使得大部分被污染的水资源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就排导水系当中,使得水资源受到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紧张的局势。
1.3水资源浪费严重虽然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以及节约用水的意识得到了逐步提高,但是仍没有在全民范围内得到重视,仍经常可以见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无论是在生活用水、农田灌溉或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仍屡见不鲜,使得水资源紧张的局势逐步恶化,一方面大量浪费了水资源,一方面还大量消耗了我国经济与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资源。
1.4水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且具有较为发达的山系,这就使得我国南方具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且降水量较多,尤其是在夏季,南方降水量是北方的3倍以上。
整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量是西部地区的4倍之多,从而导致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2.1加大法律约束力第一,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扩大,将开发大型水资源可能会对流域早上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从而合理协调与控制开发水资源的规模与数量,并奖励其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加大检测与调查流域资源的力度,且做好相应的跟踪工作,给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将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试题及答案当代世界政治及其变化发展趋势你知道吗?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试题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 )A,战后初期 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E,20世纪90年代初期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分裂主义 B,极端主义C,霸权主义 D,新干涉主义 E,强权政治3,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E,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4,战后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 )A,维也纳体系 B,威斯特伐利亚秩序C,凡尔赛—华盛顿秩序 D,雅尔塔体制 E,布雷顿森林体系5,近年来大国之间经常建立“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 )A,结盟关系 B,军事集团关系 C,对立关系D,既非对立又非结盟的关系 E,政治集团关系6,20世纪90年代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是( )A,大国之间纷纷建立各种伙伴关系 B,不对抗C,不针对第三国 D,首脑外交空前活跃E,不结盟7,联合国的宗旨是( )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协调各国行动C,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D,促进国际合作E,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8,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 )A,世界政治在多极化趋势中曲折发展B,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C,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D,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E,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9,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 )A,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B,世界经济格局制约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充当主角的国家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D,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国军事力量的强弱E,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决定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0,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苏联的解体 B,美国霸权的衰落C,东欧的剧变 D,德国的统一E,华约的解散11,当前,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主要表现在( ) A,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的发展B,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实现的结果往往导致政府的更迭,从而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C,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D,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E,经济安全成为一国安全的核心和基础12,当前,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正在加大,非传统安全因素指的是( )A,恐怖主义 B,计算机网络犯罪C,金融犯罪 D,环境问题 E,难民问题13,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主要表现有( ) A,美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但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B,俄罗斯国力虽削弱,但仍是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应低估C,欧盟和日本凭借巨大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E,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制约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1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几支政治力量。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全

第一章论述题:1、战后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长期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科学技术的创新,世界市场的扩大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
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第一个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实施马歇尔计划。
重塑日本经济。
推行“第四点计划”。
建立“巴统。
第二个阶段: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的国际贸易地位相对下降。
对外资本输出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苏联经济实力的上升。
发展中国家经济进一步成长壮大。
第三个阶段: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
苏联的衰落和解体。
美国仍是超级大国。
欧洲加速一体化进程。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3、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并行发展。
市场经济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
第二章主要概念:世界政治格局所谓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形成的结构和态势。
冷战思维冷战是两国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的总称。
特指二战后东西方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的对抗状态。
强权政治指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利用其经济、军事实力,强迫其他国家服从其统治,听从其指挥。
思考题: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世界政治格局自50年代形成以来,不断发展演变。
其总的趋势就是由美苏的两极对抗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其中有三条主线:一是美国和苏联争霸。
二是西欧和日本的兴起。
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不断发展壮大。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趋势是怎样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一个消失了,两极格局终结。
此后,世界政治呈现出新的特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地区性国际组织的作用不断增强。
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zi

学习目标:
1、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出当代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危害及 应对措施。 3、通过学习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树立 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
1 自然原因:
地球处于间冰期,全球气温近年来波动上升,平均升高了0.6--0.8°C
(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 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 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 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化 水资源利用不当 生产力
解决措施
恢复自然植 被,植树种 林种草
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讨论]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8、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弃物转移
环境问题 表现
原因
影响
防御措施
全球变暖 全球气温上
升
臭氧层破 坏
臭氧含量 降低
大气污染与 pH<5.6的
酸雨
降水
①间冰期②人类排 放大量温室气体③ 植被(热带雨林)破坏
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受到限制。
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增育技术获
得广阔市场。
2、工业
全球气候变暖的其他影响
知 识 拓 展 可能使蒸发增强,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
局。
地表径流发生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 需矛盾。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气象灾害频发。洪涝、 干旱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838环境学导论考

本资料有如下特点:1“最全”,本资料把环境学导论重要的、热门的、可能考到 的所有知识点都全部列出来了,并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2“最简”,为不增加考 生负担, 对考点的讲解, 尽量做到精简, 除去了教材繁琐臃肿的语言, 直击要害; 3:“最具实用性”。00 年至今,川大考题的重复率越来越高,知识题目在形式上有 些变化,根本考查的知识点并没有多大改变。而自从 04 年开始,环境学导论的 考试代码改为 838,更多的转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两大题型,川大的环境学 导论试题也大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了,考查的重点也越来越集中。因此,针对此 规律,本资料将每一章的 00-13 年涉及到的真题附集在了“考点梳理”之后,方便 大家查阅。 完整版资料请查看来源网站:/thread-1099755-1-1.html
完整版资料请查看来源网站、矿物开发问题等毫无疑问是每年考试的重点与热点。它们主要集中在第三、 五、七、八、十一章、十三章、十四章、十五章、十七章和十八章,因此这些章 节可能都是是明年真题的重点。
3、838 环境学导论高分辅导笔记
主要参考书目
1、何强 《环境学导论》-第 3 版 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
辅助参考书目
2、金岚 《环境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钱易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林肇信 《环境保护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5、丁桑岚 《环境评价概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6、但德忠 《环境监测》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弘毅考研胜经系列之考研百问百答手册 2015 版
关于考研, 你下定决心了吗?做好准备迎接它的到来了吗?愿意花上一年甚至更多的 时间全心投入到这场艰苦的战役中了吗?也许你还在犹豫、 也许你陷入迷茫, 但千万不要让 时间犹豫、迷茫中溜走。在学习上,历经了高考的拼搏,考研也许是最后的一次。未来的路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生态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粮食问题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能源与环境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海洋污染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大气的污染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及其组成1.人类的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列举当代全球环境问题

列举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当代全球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这些问题涉及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方面。
本文将列举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代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这种现象被称为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然而,由于开发和破坏自然栖息地,许多动植物正在消失。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每年有数百万种濒危动植物消失。
三、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壤质量下降或完全丧失肥力的过程。
这种现象可能由于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或过度使用农药等原因引起。
土壤退化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从而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四、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指可用的水资源不足以满足人类需求的情况。
全球有许多地区正在经历水危机,这是由于气候变化、过度使用和污染等因素引起的。
水危机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五、海洋污染海洋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
这种现象可能由于工业废水、农业化学品和塑料垃圾等原因引起。
海洋污染对渔业和旅游业等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六、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存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这种现象可能由于交通尾气、工厂排放和燃煤发电等原因引起。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七、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是指人类使用能源的数量。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正在枯竭,同时它们也会导致环境问题。
八、森林砍伐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如伐木、放火和农业扩张等原因,全球森林正在迅速消失。
这种现象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退化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九、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人体健康环境水质达标情况
发达国家当前国内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物、生活垃圾急剧增加; 噪声问题仍很突出; 氮氧化物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大气中有害物质(重金属、致癌物质等)如故; 食品安全备受关注
2 0世纪最后几年对欧洲人来说是如此地不平静,疯牛病事件的风波刚刚平息 下去,1999年5月底,比利时国内又发生了一起“鸡污染事件”——肉鸡饲养场的 鸡饲料被污染导致肉鸡体内二噁英致癌物含量超标。“一‘食’激起千层浪”,一 连串的食品污染事件使全世界各国对欧洲一些国家出口的禽畜类食品和乳制品望而 却步,如临大敌。 二噁英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垃圾焚烧处理过程。它共有210个同族体,其中几个 被公认为毒性最强,其毒性相当于剧毒化合物氰化钾的50-100倍,砒霜的900倍, 有“世纪之毒”之称,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有生殖毒性、 内分泌毒性和免疫毒性效应。二噁(口英)既可以通过饮食从消化道进入人体,也 可以从呼吸道和皮肤进入机体。 1滴二噁(口英)可以杀死10OO人,1盎司 (约28.35克)二噁(口英)可置100万人于死 地。
美国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从20世纪40年代起,已拥有大量汽车的美国洛杉矶 城,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 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它刺激人的眼睛、 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 松林枯死,柑橘减产。 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题具有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属性;
(2)环境问题范围广泛而全面,存在于生产、生活、 政治、工业、农业、科技等全部领域中;
(3)对人类的行为具有反馈作用,使人类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引起新的变化; (4)可控性,即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充 分发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借助法律的、经济的和技 术的手段,总可以把环境问题控制在影响最小的范围 内。
被博帕尔农药厂毒气夺去生 命的孩子 (选自《黑镜头》)
1909-1973年世界公害的情况比较
公害病患者 年 份 公害事 故次数 3 10 52 年平均人 人数 数(人/ (人) 年) 9092 14348 458946 413.27 652.18 21854.3 公害病死亡人数 人数 (人) 915 5529 139887 年平均人 数(人/ 年) 41.6 251.3 6661.3
1979 臭氧 层空 洞变 化
1983
1987
1992
两次环境问题高潮的不同:
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 第二次环境问题高潮
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 重点关注大范围、全球性的环境污 影响的范 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 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 围与性质 围的环境污染问题 关心重点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 不仅明显危害人体健康,还威胁全 危害后果 响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阻碍经济发展 污染源相对简单,污染物 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分布广,来 解决难易 较单一,可通过地区自身 源杂。需通过众多国家乃至全人类 程度 力量予以控制和解决。 共同努力才能予以解决 关注国家 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 既包括经济发达国家,也包括众多 发展中国家
鱼和贝类中甲基汞含量可以达到百 万分之五--百万分之二十,而安全的最 高含量不过为百万分之零点五。 1950年,在日本西部九州岛的东俣 小镇,发生了一系列使人们莫明其妙而 又十分震惊的事情:海面有死鱼漂浮, 空中有鸟儿毙命,海里有贝类腐烂、海 藻枯死,陆地上有猫儿发疯,跳海自杀, 更可怕的是发现有人莫明其妙的突然口 齿不清、呆痴流涎、耳聋失明、精神失 常,最后痛苦的死去,这就是当时震惊 日本朝野的水俣病。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3年日本九州爱知县一个 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操作 失误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 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致 使1400多人食用后中毒,4个月后, 中毒者猛增到5000余人,并有16 人死亡。 把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 用去做鸡饲料,造成了几十万只 鸡中毒死亡的事件。
新的六大公害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厂二恶英扩散事件、
美国 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持续 雾天,而这里却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排放 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工厂排放的 烟雾被封锁在山谷中,全镇43%的人口发病,使6000人突然发生 眼痛、咽喉痛、流鼻涕、头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 死亡。 这次烟雾事件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和金属微 粒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了这些有 害气体,以致酿成大灾。
实质: 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人类自然的, 而且是自觉的建设人类文明的问题。 包括两层意思: 1、所谓的环境问题都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直接 或间接的结果; 2、要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进行治理和控制,必须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
2.2 当前的全球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的环境状况 比较好的解决了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
如印度 博 帕尔 农 药厂 毒 物泄 漏 事件 。 1984 年 11月 3 日夜间,美国设在印度的一座 生产异氰酸甲脂的农药厂,因储罐内压力 升高而泄露,毒气进入博帕尔市,死亡近2 万人,受害20多万,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 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 40 平方公里,数千 头牲畜被毒死。
因博帕尔农药厂毒气 泄漏而毙命的牲畜
达400多人; 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 病。
• 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 发生于1961年前后的日本 四日市,石油治炼排放的 废气严重污染大气,烟雾 厚达500米。其中漂浮着多 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 尘,引起居民呼吸道病症 剧增,尤其是哮喘病发病 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 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 10多人。到1970年,患者 已达500多人。
五六十年代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 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 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四日 事件、米糠油事件)——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 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 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对人体 造成综合影响, 使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胸疼、咳嗽、流泪、咽 痛、呼吸困难等,短短的5天内,有几千人发病, 患者咳嗽、呼吸短促、胸痛、恶心、呕吐,一周 内有60多人死亡,许多家畜也纷纷死去。
2.1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
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
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 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一切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 根据环境问题的来源,可分为两类。 1、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 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 坡等自然灾害和地方病问题; 2、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 二环境问题,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 坏两类。
2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 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 次的胜利,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 预期的结 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 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 我国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解决途径
伦 敦 烟 雾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城市上空高压,大雾笼罩, 连日无风。而当时正值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期,由于冬季燃 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使许多城市 居民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 5d死亡4000人。 英国伦敦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不到20年的时 间内,就发生了3次毒雾事件,共死亡1800人。
黄河流经的西北黄土高原亦是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的地区,滚滚黄沙倾入河水,使黄河成了世界上 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立方米河水中含沙量达 37 千克以上,每年达 16 亿吨。上游的泥沙被河水冲 到下游,淤积在下游河道,使河床每年淤高 10 厘 米,经年累积,河道便渐渐高出两岸。这就是今 日“悬河”的成因。
(2)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和“公害”加剧。 从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止。 核心问题——环境污染
深受痛痛病折 磨的人
•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 死亡128人。 •到1977年共死亡207人。
痛痛病的发病过程图
1953~1968年 日本水俣病事件 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水俣镇 的日本氮肥公司将大量的汞便随着工 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了水俣湾。 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转化成 甲基汞,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 的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于死命,这种 物质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后, 会侵害脑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 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破坏等多种 危害,毒性极大。
1909-1930(22年) 1931-1952(22年) 1953-1973(21年)
共计
65
482388
146331
(3)当代环境问题阶段: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阶段。 它始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 实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 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富山痛痛病事件
• 发生于1955~1972年 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 域,因锌、铅冶炼厂 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 染了河水和稻米,居 民食用后而发生的一 种慢性中毒,潜伏期 长达10—30年。
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 首先引起肾脏障碍,逐渐导 致软骨症,在妇女妊娠、哺 乳、内分泌不协调、营养性 钙不足等诱发原因存在的情 况下,使妇女得上一种浑身 剧烈疼痛的病,叫痛痛病, 也叫骨痛病。 患者全身各部位都觉得 疼痛,腰痛、背痛、关节也 痛,痛得好像针扎。走路时 弯腰拱背,严重时只能在地 上爬。活动时常有细微骨折, 刺痛着神经,重者全身多处 骨折,在痛苦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