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国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学生:李漫指导老师:肖久艳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需求。

“十二五”计划提出,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指明了方向。

在加快推进我国的文化建设时,我们需要大力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发展国学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国学教育在当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提高国民的文化修养,也有利于促进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育国学教育态度
On Sinology education in Chinese education Abstract:With the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 and quality of life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material, there is growing emphasis on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Twelfth Five-Year Plan" proposed to "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to enhanc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build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enhance national cohesion and creativity,"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Whe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ulture, we need to vigorously carry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Develop Studie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Studies Education has in China's current language education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t can improve the cultural enrichment nationals, but also help promote cultural awareness of the whole nation.
Keywords: Language Education Culture Education attitude
目录
前言 (1)
一、国学教育现状分析 (1)
(一)国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
(二)国内国学教育的现状 (1)
(三)国外国学研究的现状 (2)
二、国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3)
(一)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培养 (3)
(二)有利于促进智力开发,进行早期国学启蒙教育 (3)
(三)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
三、国学教育在语文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措施 (4)
(一)国学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面临的挑战 (4)
1.国学教育会增加中小学生学习负担 (4)
2.国学教育的难易程度把握较难 (4)
3.国学教育的资料和读物不足 (4)
4.国学教育师资力量有限 (5)
(二)在语文教育中,增加国学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5)
1.更新教学观念,正确对待国学教育 (5)
2.增加国学教育读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5)
3.重视语文教学,提升国学阅读能力 (5)
4.培养优秀师资,增加国学教育资源。

(6)
(三)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 (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8)
论国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接班人,我们需要对广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加强国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分量,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学在我国的发展。

一、国学教育现状分析
国学是指一国固有之学,属于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都属国学范畴。

1906年国粹派邓实在先生曾说道:“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

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1]邓实在先生对国学概念很广泛,他对国学的理解主要是强调了国学对国家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国学主要是指以中国古典典籍为载体,表达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学术体系
(一)国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国学”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国学有三次振兴的机会。

第一次是从清朝末年到1937年,关于国学的文章就有七千余篇之多,甚至许多学校还专门设立了研究国学的机构,包括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个时期也是国学的鼎盛时期。

第二次振兴是在二十年代初期“五四”后兴起的国学热,第三次振兴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初步调动了人们对国学的积极性,而九十年代兴起的“国学”热潮的兴起到至今都未散去,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目前在中国的各地,至少有三千多所学校已经恢复教授孔子学说。

对于如今的人们而言,国学的振兴与发展正是人们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地位的重新定位。

(二)国内国学教育的现状
国学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和“学问”。

目前的中小学国学教育,倡导者众,身体力行者寡。

可是放眼全国上下,对于国学而言并没有措施,能够保证国学在教学中落实、推广、以及普及。

这种没有力度的倡导的结果是除了极少部分的教育者在
教学岗位中默默教导学生一些有关国学的书籍外,极少数的学校在试验外,大部分的影响是慷慨陈词的倡导,都如同阳光下的泡沫,仅仅灿烂一瞬间,便灰飞烟灭、消失的无影无踪。

教师把组织学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古代幼学启蒙读物和诸子百家的经典作品就认为这是国学教育,也有一些教师居然说他们至今还没有开展国学教育—尽管他们每天对学生进行的教育都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的有国学教育的成分,尽管课文中无数次出现了有关于国学的知识。

更有甚者,一些教师简单地把国学等同于儒家学说。

连教师都不能够理解国学是什么,怎么能够正确的传授学生有关于国学的正确知识,显然教师对国学概念的片面理解和曲解对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国学教育是有害的。

传统文化经典中汇集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传统文化经典经过上下五千年的累积与沉淀,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

无论是孔子及门下弟子所著的《论语》还是老子的《道德经》中间所包含的智慧和道德意义,至今为止都是无可取代的,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应当从儿童时期就开始熏陶,中国有一句古话说得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国学教育的内容是无比宽泛的。

在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以经、史、子、集文献材料为研究主体、包括诸子百家的“国学”概念下,整个中华文明都是国学,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国学内涵。

国学按学科划分,可以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又以儒家哲学为国学教育的主流;按思想分,可以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

国学按照《四库全书》划分,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演讲录》划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事实上国学还包括了戏剧、书法、绘画、棋艺、武术、太极拳、民间工艺、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民风民俗、陶瓷、雕刻、中国建筑和中医药,等等。

其最大特点,正如已故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是“多元一体”的文化。

[2]
现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令很多东西都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中国互联网中出现了很多有关中国国学的网站,在网上收索“国学网”三个字,检索结果接近一百万。

然而,如此庞大的数量,我们却很少听到有关‘国学网’在社会中影响比较大的网站。

国学网站数量庞大但是大多是应运国学热而出现的,因此注册用户并不是很多,许多国学网都是勉强维系的。

(三)国外国学研究的现状
在中国孔子学院办到国外的消息,使人们开始注重对国学的培养,全球首家孔子学
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目前,中国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23国合作开办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迷恋中国国学“学术”,"国学"正在地球村激起走俏的浪花。

“汉语桥”应运而生,汉语桥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关注外国人如何学习中国人的本土文化,可是当人们抱着看戏的心态去看时,才发现有的外国人比中国人还了解自己的国家。

看到电视中的外国人穿着长衫拿着羽扇,吟着中国祖先的诗句,唱着独属于中国人黄梅戏曲,背诵着从祖先流传下来的《弟子规》、《三字经》等,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人能够进行反思的话,如果这个时候还在把这一切当做是一出戏在看的话,那才是中国人最大的笑话。

二、国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培养
国学的主要思想是教人如何做人,国学教育中的代表流派——儒家提倡“仁爱”思想。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影响了中国人们几千年。

国学经典书籍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格言和道理,如同春雨一般悄悄的滋润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们的人格,提高孩子们的道德素养,能够让孩子们增强道德礼仪修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门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学生作为广大社会中的一员,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分辨是非的能力应该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青春期的叛逆与不羁,使孩子们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时候才开始讲诉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已经太晚了。

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年龄段最为合适,考试的压力和升学的压力也相对要小一些,孩子们的叛逆期也没有到来,因此中小学时期是国学教育的最佳时间。

(二)有利于促进智力开发,进行早期国学启蒙教育
儿童时期能够背一点启蒙读物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背一点《论语》《孟子》《老子》,背一点古代诗词等,很有好处。

适当背诵一点古代经典,对开发智力很有好处。

一般来说,人们在十二岁以前语言记忆能力非常强,多背一点,打一点童子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多学一点知识是没有坏处。

这一阶段可谓是学习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黄金年龄段只要会背,长大以后,进入了高段学习再慢慢进行理解、反馈,会终身受益。

有一句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这不仅对孩子们学科学习有好处,对孩子们将来该如何做人、立身处事都有好处。

(三)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作为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传人,树立对民族文化的培养与传承的自觉,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意义非凡。

一个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之中,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毕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国学是我国文库中的瑰宝,国学教育的培养与发展可以扭转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陌生和疏离,通过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来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

国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不论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台湾都拥有同一部历史,同一种文化,同一种文字。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三、国学教育在语文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措施
(一)国学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面临的挑战
1.国学教育会增加中小学生学习负担
国学教育的提出、推广与实行势必要在中小学学校进行试验,中小学学生注重语文、数学、英语主要学科的培养,国学教育的出现于实行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国学的基础知识,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学生不仅会在课堂中了解关于国学的知识,很有可能会在课堂外布置一些关于国学方面的课后作业,而如何让中小学生规划这些时间,还要看以后学校和老师合理的安排。

2.国学教育的难易程度把握较难
国学教育中的经典诵读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注重效率和质量的掌控,而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把握好一个度,千万不能过于执着,不能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能够用白话就能够说清楚的东西偏偏不说,而处处显摆自己的文学功底用学生不能轻易理解的话为学生做过多的解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国学教育中的中国古代经典诵读是必要的,但是中小学儿童的成长环境和知识需要多元化,就国学教育的阅读兴趣而言,只读关于国学的名家著作《三字经》等,而不让学生读国外的《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也是远远不够的,国学教育只有在理性的道路上,才能对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化发挥更好的作用。

3.国学教育的资料和读物不足
现如今有部分的学校在进行国学教育,如石家庄桥东区教育局举办的国学教育观摩
研讨会,确立了37所国学教育实验学校。

可是进行国学教育的书本仅仅只是《三字经》和《弟子规》等启蒙读物,而国学教育不仅仅只有这些。

我们所推崇的国画、书法等难道都是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的内容过于空泛,推行国学教育应该在了解国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国学,真正去自主学习国学,而不是让学校强制实行国学教育。

4.国学教育师资力量有限
唐代诗人韩愈曾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在中小学(包括学前班和幼儿园)教育中,语文、数学、英语是学校里的主要学科,而自然科学、美术等基本上没有专门的任职教师,更别说将国学作为独立学科看待,所以师资力量的增加迫在眉睫。

(二)在语文教育中,增加国学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更新教学观念,正确对待国学教育
国学是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之中,历经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各家思想所长的独特文化体系。

“国学教育”绝对不是照搬古代迂腐的教育,而是在解读与品位优秀古代作品的同时,取之精华,剔除糟泊,创造性的学习,发展性的学习。

绝对不会造成“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错误结果。

诚然,中华民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学有好有坏,有人说它是经典,也有人对它批判至今认为它是迂腐。

可是,这不能否认它是中华民族祖先们智慧的结晶。

在我们使用简体字时,应该向仓颉致敬。

在我们翻开书本时,应该向蔡伦和毕升致敬……有太多太多先辈们留下的痕迹。

在我们享受他们智慧的果实时,至少我们应该将它传承下来,让我们的后辈记住它,为它感到自豪。

2.增加国学教育读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孟子》《老子》,背一点古代诗词《唐诗三百首》等,还有阅读一些中国古代作品《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书籍,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好处。


3.重视语文教学,提升国学阅读能力
近几年来,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语文水平特别是语文素养大幅度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快生活”的生活节奏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国文阅读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国文教育的重要根据,只有语文课堂教学得到重视,才能
使国学教育特别是国学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4.培养优秀师资,增加国学教育资源。

国学教育,教师先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指示精神,《十二五规划纲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要求,国学教育的发展是必不可缺的,然而现如今很多老师对国学教育都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又怎么能够交给学生呐,所以,教师国学教育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

“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国学教育”的推广与实现并不代表必须照规守旧,而是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有句古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国学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所学习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小学生应该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基本启蒙读物,而初、高中生应该学习《论语》、《孟子》、《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读本。

总而言之,在不同的时期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国学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品德和智力,在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学习对他们有益的道理,让中华民族的经典在新的血液中沸腾。

(三)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
几千年文字的演变,到如今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文字。

中国文字源远流长,从古代甲骨文到现代楷体,字的一步步演变承载着中国多少的历史。

现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脑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文字成了一个个字母所组成的代码,就造成了人们在提起笔想写一个字的时候,笔尖下的字开始变得陌生起来,更有甚者想写一个字的时候却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

语言文字是汉字传承的基础,我们从小学(包括学前班和幼儿园)开始就在接触语文和文字,包括在大学中也在学习文字的运用,从来没有人可以说他认识所有的文字。

由此可见文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不仅对学生在学习以后的知识有好处,在以后学习普通话和进行文学创作时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结束语
国学代表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不管是接受还是排斥,国学教育已经在中
小学教育中开始实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回首过去,不仅是我们这一代,80后甚至是70后估计也没有接触太多的语文知识,除了语文课本固有的古诗词外,课外所接触的有关于国学的只是并不多。

因为不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对民族的自豪感也不是很强,认为国外的一切都是好的,所以才造成中国留学热潮和人才的流失。

国学教育的缺失,使我们这几代人不可磨灭的遗憾,所以我希望以后的人们可以了解国学,通过国学教育的发展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于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希望通过国学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营造一番新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上海出版社,2005年6月,P15。

[2] 窦世娜:《小学生国学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5月,P15。

[3] 刘晓东:《儿童读经运动》,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P20。

[4] 钱玄溟:《国学经典》,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7月,P2。

[5] 郭齐:《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P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