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美
初中生语文作文语言运用有哪些方法作文的语言美是什么
初中生语文作文语言运用有哪些方法作文的语言美是什么
初中生语文作文想要写好,其中关键就是语言运用。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更具魅力呢?有哪些方法?接下来我们小编就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作文语言运用有哪些方法?
第一,语言运用绝对不能出现病句,你可以多用修辞。
语言运用讲究的就是正确性和灵活性。
所以病句这种低级错误不能犯。
如果你想要语言更美,可以多采用比喻、拟人或者排比的修辞,让你的句子更灵动。
第二,语言运用开头结尾一定要控制字数,首尾呼应更具吸引力。
开头结尾不宜过长,建议100至200字即可。
小编建议可以采用首尾呼应表现方法,令你的文章中心更加突出。
首尾呼应也是起到前后照应点明主题作用。
第三,语言运用开头用妙句,一眼吸引评卷老师视线。
开头会用巧妙句子的同学,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
因为妙句可以让人看到你的文字功底,也能让你人感受到你的文采。
妙句举个例子来说就是采用名人名言或者排比句增添气势,
作文语言美了,就说明你懂得如何运用语言给作文增添亮色,也是你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途径。
语言之美,尽在课堂
语言之美,尽在课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是人类思想和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联系世界的桥梁。
在语言的魅力和美丽中,尽在课堂中展现出来。
学生在语言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的基本知识,更是感受着语言之美。
语言课堂是学生接触语言的最主要途径,在这里,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语言的规则,更是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美丽。
语言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这里掌握了语法、词汇和语言技能。
老师在语言课堂上传授语法规则、词汇知识以及各种语言技能,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到了语言的基本知识,也学到了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语言课堂上,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各种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功底。
语言课堂是学生感受语言美的重要场所。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会为学生播放各种优美的语言音频,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音调、韵律和美感。
老师还会给学生朗读各种美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与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之美,体会语言的魅力和韵律。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语言的表达,更是懂得了用语言来感染人、感染世界。
语言课堂是学生接触并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会讲述各种文化故事,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用法和表达方式。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去交流和理解世界,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语言课堂是学生培养语言兴趣和自信心的场所。
语言是一门艺术,学习语言需要学生们的热情和兴趣。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会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使用语言的乐趣。
老师会鼓励学生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每个学生均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天赋,树立起对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论《沁园春雪》的语言美
浅论《沁园春•雪》的语言美《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具有很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长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他善于创造性地点化前人的诗句和歌谣,善于批判地继承传统诗词的表现形式。
他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诗体词调,对诗词格律运用自如。
他的诗词影响深远,尤以《沁园春•雪》为最。
这首词在1945年于重庆发表后,为全国文化界所瞩目,有10多种报刊发表了步韵唱和之作。
当时的《新民报》晚刊编者附注,说它“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全词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下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情,由祖国山河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主题鲜明突出,收到了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而这些,都有赖于文章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有魅力的,它的美通过语言表现在了形式、画面、声音的组合效果上,换句话说诗歌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构成,是通过情感、声韵、建筑等多种形式来表现的,这样的统一才使诗歌有了美学价值,以其形象、清晰的美而长盛不衰,历久弥新。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生活中有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而唯有文学作品兼具了这三种美。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无疑就充分体现了这三种美,所以,要领略这首诗的语言美,就不妨从它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说起。
一看:发现错落有致的建筑美“建筑的美”属于视觉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一百一十四字。
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试论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语言实施美感教学是培养中学学生认识我国文学艺术魅力,掌握汉语文字运用能力,奠定其文学基础的重要方式。
本文分析了诗歌语言中的养育意义及独立审美观念,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中的美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美育意义观念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06-01我国的文学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随着时代变迁,时至今日,文学艺术在我国已经呈现出众采纷呈的趋势,这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领域中的诗歌体一直都是影响我国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形式,诗歌语言中所蕴含的独特的语言美感对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拓展学生视野、激发想象空间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通过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语言实施美感教学,是培养中学学生认识我国文学艺术魅力,掌握汉语文字运用能力,奠定其文学基础的重要方式。
1 诗歌语言中的美育意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孕育诗歌的泱泱大国。
自《诗经》问世以来,到词牌体的出现,乃至现代诗歌的崛起,诗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向世人展示了不一样的美学艺术。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材编排将大量古代及现代诗歌引入教科书,是为适应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也是为培育我国当代青少年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所做出的应对性的教育改革。
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诗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会是最难掌握的,诗歌中的每个字都富含了中华语言的精髓,因此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课文相较其他文学作品而言更具有美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独立审美观念通过一系列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独自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与美感见解是教育实施的最终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诗歌体裁对学生进行美感培育,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我国语言文学中的精髓部分,这对学生独立领会并掌握正确的审美观念有着深刻意义。
对于一篇诗歌课文,学生可以存在不一样的解读观点,但最终的中心思想必须一致,因为这是语文教材中诗歌课文的灵魂所在。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美
就要 注意对学 生语言美 的感悟 。那 么 , 如 何让 学生 含意, 与作者产生 共鸣 。面对 早恋 的学生时 , 做班 主任的就 不 审 美能力 ,
能 直言直语 、 露骨 地去批评 学生 。如 果此时你非 常露骨 地 、 毫 感悟 语言 美 , 提 高审美能 力? 这 主要 是主要 引导 学生抓住 关键
如, 语文课要 以学生为 主体 , 要多用与 学生谈话式 、 对 话式 、 提 通体之 眼 , 有 数句之 眼 , 前 前后后 无不 待 眼光映照 。” 也 就是 问式 、 探讨式 等上课 。在谈话 、 对话 、 提 问、 探讨 当 中循循 善诱 说 , 诗 眼是诗 中最 富表现 力 、 最能 开拓 诗歌 意境 的关键 词句 , 就散文 或小说而 言 , 文 眼起着凝 学生 , 让学生 在轻 松 、 民 主的气 氛 中掌 握知 识 , 开 启智 慧。学 是诗歌表 现情蕴 的焦点所在 。 关联 结构和 点睛画龙等作 用 , 更好地 突现 散文 中美 的 后, 能举 一反三 、 触类 旁通 。上杜 甫的 《 石 壕吏 》 时, 如果 这样 聚主 旨 、 给人 以美的感受 。如 , 小说《 台阶 》 的“ 文 眼” 是 文章 中的 问学生 : “ 老 妇人 对差役说 了些什 么?” 学 生只好复述 课文 , 思 因素 , 考 的价 值就不大 。 如果我们 把问题稍 微变动一 下“ 老妇人为什 “ 台阶高 , 屋 主人的地位就 相应高 ” 一句 。而开始说 “ 父 亲总 觉 么对 差役说这一 席话 ?” 味道就 不同 了。后面的 问语给了学 生 得 自家的 台阶低 ” , 只有 三级 台阶 。 提 高 台阶是 父亲 的愿 望 , 接 他终年 不辞辛 劳 , 一个体 思考 的余地 , 学生 就会 想到 一连 串的 问题 : 老 妇人说 了什 么? 着就 围绕父亲提 高台阶 的希 望描述 , 她说 三个儿子 的 目的是什 么?说 出孙 子和媳 妇的用 意又是 什 壮如 牛的人付 出大半辈子 的时间 ,虽然 台阶 高了 , 但 人衰 老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教学艺术
自居 易在《 与元九 书》 一 文中说 : “ 感人心者 , 莫先 乎情 ; 为人
比如 , 第一 册 中的《 春》 就 是一篇优 美的写景抒 情散 文 , 它形 师者 , 莫失乎爱 ! ” 情动于衷 , 才能感染和调动学生 的情感 。 缺乏情 象 地描绘 了春 回大 地 、 生机勃 发的景象 , 赞美 春 的活力带 给人 以 感 的语 言是苍 白无力 的, 让学生听了犹如在 喝一杯 白开水 。相反 , 希望和力量 。如果教师绘声绘 色地 对“ 盼春” 一“ 绘春” 一“ 赞春” 三 富有感情 的朗读 , 可 以陶冶性 情 , 提高审美能力 , 激发 和培养学生 部分进行 描述 , 就会使 学生有身临其境 、 如见其 物 、 如 闻其 声 的感 对 文学 的爱好 。教师若 打开 自己感情 的大 门, 敞开心灵的空间 , 做 觉 。更 能激 发学生产生丰富 的想象 和联想 , 使他们进入形 象思维 到“ 声情并茂 ” , 就能使 学生听 了犹 如在 品一杯 千年佳酿 , 回味无 和发散 思维的境地 , 这对学生强烈 的求 知欲无异起 到了一个催化 穷。在语文教学 中, 如果能融入教师 、 学生 、 作者 的情感 , 来拨 动学
下面结合近几年 的语文 教学 体会 , 浅谈一下 “ 声情并 茂” 在 教 俄 国的普列汉诺夫 曾说过 : “ 对 节奏的敏感 , 正 如一般 的音乐 能力
一
样, 是人类心理和生理本能 的基本要素之一 。” 因此 , 语文教学
、
教师上课要用规范 、 流 利 的 普通 话
中, 声音 高时则要似 高 山流水 , 叮当作响 ; 快时要 有“ 大 江东去浪
教师作 为人类灵 魂 的工 程师 , 课堂语 言要标准 、 纯正 、 规范。 淘尽” 的豪放气势 ; 低 时要有“ 杨柳岸 , 晓风残月” 的婉约。 要字字 有声韵 , 句句入情理 , 以便 在学生脑海里 深深地打上烙 印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控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第一、教师须转变教学观念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义的建构者等等,传统观念必须随时期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更新了、先进了,对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后,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浏览教学的效率。
切实贯彻新课改理念,课堂上,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通过学生的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控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控等实际情形,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这里,教师只是启示、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样可较好地锤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第二、课堂宜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教无定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几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们是现行的许多综合性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若一味地使用一两种教学方法,难免陷入单调枯燥。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使人产生疲劳。
如果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就可以调动学生各器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求多,教师应综合推敲学生、课文等具体情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形对这些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比如语文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
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此,各种各样的练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初中语文习作指导:如何让作文的语言变得鲜活靓起来
初中语文习作指导-如何让作文的语言变得鲜活靓起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让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美”,从而得到好的分数。
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叫“有文采”?作文怎样做到“有文采”?当然,词句漂亮,行文华丽,固然是有“文采”,但更多的情况下,“文采”指内含的一种韵味,一种气派,一种光泽,它以自然流露为上。
语言是文学的衣裳。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意思是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
满足于“语言通顺”,则毫无文采;词汇贫乏,则句式单调;大话、空话、套话、废话连篇,则毫无趣味。
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就要想方设法使语言变得鲜活起来,以鲜活靓丽的语言取胜。
一句平常的话,能不能换个引人入胜的说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一个传统的说法能不能用个新颖生动一些的表达方式?一组既定的句子,能不能调动一下顺序?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可不可以用一用铺陈渲染的手法?可不可以用排比的方法增强文章的气势?可不可以借用口语俗语来陈说?可不可以考虑用一个有力的反问?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是必须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使语言变得鲜活起来。
怎样做到有“文采”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化抽象为形象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
(颜文静《寻人启事》)两句话虽然都表达“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之类的诗句,所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
再如,一位同学在写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时,说“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这句话没有写出小提琴的演奏内容和旋律之美,也没有写出听众的沉醉之态,体现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显得枯燥无味,缺乏应有的艺术美感。
初中语文教师语言美构建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语言美的构建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课程,对语文的教学就是对语言的教学,语言的丰富的性能很好地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或激发听话人的兴趣,作为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更应该从各方面来构建语言美。
构建课堂语言美的重点是教师,那教师如何做到教学语言的美呢?可以从教学的抑扬顿挫、生动形象、简洁精练和亲切自然方面来加以构建语文课堂的语言美。
关键词:语文教师语言美构建教师的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工作的主要渠道。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关系着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着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讲授的内容,关系着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特别是语文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教学语言,力求达到语文课堂的语言美。
加之现代汉语高度发达的词汇为教师教学语言的内容提供了物的基础,教师的讲课力求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语言的变化和丰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把课堂教学搞得生机勃勃。
一、教师课堂语言要抑扬顿挫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只是用自己习惯了的那种单一的表达方式去讲解提问,肯定容易导致学生厌倦,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其实,教材中不同的文体本身就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即使是同一类文体也由于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同而异彩纷呈。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尽力体现出来。
仅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亦可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抑扬顿挫,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而活泼、时而严肃……便可激起学生的兴趣。
讲解是如此,提问也是如此,不要总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地发问,适当变换一下角度,效果会大不一样。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
从根本上讲,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成功。
有时教师的失败,是由于他的声调太弱,学生听不清他的话,而他也不能用他的声调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声调如粗糙的晨号声,听着就非常刺耳。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美
抒发感 情 , 除 了较少 直接抒发 外 , 大多 数是通过 渲染景 物 , 或
一
‘ 弄’ 字而境 界全 出矣 。” 作为一个语文 老师 , 要培 养学生的
就 要注意对学生 语言美的感悟 。那 么 , 如何 让学生 者借助 比兴 , 或者借助人化 、 物化 , 或者象征 , 或者化 用典 故等 审 美能力 , 来进行 表达的 。如 , 朱自 清 的《 春》 , 作者在描绘春景是就运 用 感悟 语言美 , 提高审美能 力? 这主要是 主要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 了比喻 、 拟人、 通 感等修辞手法 。如 写春 风就似如母 亲的手抚 语 词 , 注 重词语的色彩 、 动态 、 声响和形 象感 , 使 学生能够透过 摸你 , 写春天就如 婴儿一样 “ 新” , 如小姑 娘一样 “ 活泼 ” , 像 青 词 语色彩 、 动态、 声 响和形象 对它所 表达 的形式 因素的感 知 , 年一样 “ 健壮” 等 等。文 中通 过视觉 、 触觉 、 听觉、 嗅觉等 去表 在感悟 到其 中所蕴含 的美同时 , 提高审美鉴赏 能力。如 , 朱自 现春风 的温暖 、 柔和 , 描绘 出的一幅 幅“ 春 的图画” 充 满了春的 清 的《 春》 , 文 中写到 : “ 树叶儿却绿得 发亮 , 小草也青得逼你 的 气息 , 充满 了诱人的活力 。 学生在 阅读中 , 自然感受到春 的美 ,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适当选用与生活相贴合的美文能够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严肃性,丰富了课堂内容和讲课形式,让学生感受初中语文的语言美,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从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先进性和科学性,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语言美的感悟,可以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阅读文章,促使学生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策略研究正文: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学好语文,并且培养语言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等等是非常必要的。
如今,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知识和信息资源都得到了传播和分享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来搜集和筛选所需要的优美文章,挑选出能够迎合学生品味,让学生感受初中语文的语言美。
一、利用大数据掌握话语热点,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新时代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大数据时代,也为语言文字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下,语言文字也出现了变化,一种新的“网络语言”横空出世,甚至逐渐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社交和活动的主要语言,更开始广泛体现在人们平时的生活中,无形之中体现和增强人们生活与新网络时代之间的联系性,更体现了语文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初中语文的语言美。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扩展自己的目光,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特点,适当引入“网络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进课堂之上的师生距离,提升课堂气氛和教学的趣味性[2]。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教师要以学生的自身的思想为主,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从而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备课,采用人性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教师在开展《乡愁》这一文章的教学时,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来进行营造作者的思乡气氛,展现优美的语句语段。
文章当中描写到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样意象都能够很好地代表家乡。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具的方式,将邮票、船票、坟墓以及海峡的照片或者相关的事物,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从教科书当中过渡到实际事物当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看见真实的事物来体会余光中当时写这一篇诗集时的思想情怀,感受语言文字展现的语言美。
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
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
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并能促使学生去追求美好的事物。
那么,学生的审美教育从何而来?初中语文就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的名篇,是浩瀚如云的文学星河中璀璨的明星。
这些作品寄托着的思想志趣和节操,令人感悟至深,获得美的教育。
那么这些作品都涵盖了哪些美育的内容呢?一、自然美在人们眼中,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早已司空见惯,或以为不美,或许赞美,却不知美在何处。
而在的笔下,它们却具有活力。
比如春天的作品,朱自清先生的《春》堪为典范,绘尽了人间的春景。
文章通过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赞美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而冬天的佳作则可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表,文章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了济南冬天的山水之美,又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爱。
既有自然美又有社会美,就更有韵味和感染力。
学了这些课文,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的文字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社会美现实生活像个万花筒,真假美丑时刻都在上演。
怎样识别真善美?怎样颂扬美和善抑制恶和丑?初中语文教材选择了许多富有教益的作品给学生以启迪。
社会美的内容之一是爱国主义。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这个环境孕育着他们,无形中他们就会对这环境产生感情,这就是爱国主义。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既有表现爱国主义的诗歌,又有体现爱国主义的人物形象。
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无不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在美的感受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除了爱国主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和无私献身精神也是社会美的内容之一,这些在课本中都得以反映。
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尽了邓稼先为祖国“两弹一星”所作的突出贡献,人物的信念理想献身精神一览无余。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初中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的科学可行性与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发展,任教教师必须在教学上用心掌握动态发展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以让学生爱上语文,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思维起点出发,布置有意义、生动有趣、具体而形象的学习任务,打造学生优美表达的依托平台。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搭建与语言文化紧密联系的学习场景,在学生的日常语言、思维活动、经验体验中,培养语言意识、修养和能力。
教师可通过激励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经历和感受,将普通的话题变成谈心话,并将这种话题运用到教学中,以达到增进学生人文情怀、陆续提升语文素质的效果。
亦可在教学中将广阔的语文阅读覆盖学生、学生升华形成自己的思想、结合现实中的社会话题并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发掘阅读内涵,培养阅读品味感中学生的阅读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不仅局限于学科课本,还泛指常见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文字读物。
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品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及方法,并强调掌握阅读的目的及方法。
阅读引导,需要注重文学名著及文化名人作品的阅读,如文学理论、文化艺术,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和判断能力,以及造成学生心智中的阅读艺术苗头。
教师可以将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作品相结合,以启迪学生的文学理解与感悟,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综合感知力与审美能力。
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深化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讲授、辅导、演示、体验、探究、训练、评价等。
不同方法的运用主要取决于方法的适用性与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色想力行退出新颖的教学法,以达到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效果。
例如,语文知识点教学可以采取“讲述”“安家辅导”,语文探究活动可以采用“探究”“训练”“演示”,学生情感体验活动可以采用“体验”等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场合与段落,亲身调整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发布时间:2021-07-22T17:00:17.03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下作者:王文才[导读] 2019年7月9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的“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为实现语文教学中具体落实美育教育,我们要以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为依托,立足文本,感受课文之美,并在同时感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字词之美。
修辞、韵律之美,自然之美,希望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并进而学会欣赏美及创造美。
安宁市实验学校王文才(摘要)2019年7月9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的“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为实现语文教学中具体落实美育教育,我们要以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为依托,立足文本,感受课文之美,并在同时感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字词之美,修辞、韵律之美,自然之美,希望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并进而学会欣赏美及创造美。
(关键词)审美教学字词之美修辞、韵律之美自然之美希望之美在2019年7月9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的教育标准要从过去的“三好”“四好”观向“五育”并举的教育观过渡,实现新型的教育质量观,即以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
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教学,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成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重点和研究对象。
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自然要立足于语文课本中的优美篇章,在学习课文时,不仅感受课文的字词之美,也同时从课文中感受到文中所表达的自然之美、生机之美、希望之美。
下面,我就以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春》来引领学生欣赏美、享受美,并最终得到美的熏陶,进而会创造美。
一.学习文章,感受“字词之美”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平淡清醇悠远之感。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教学策略◎罗建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文学教育的不断升温,初中语文课本编选了不少诗歌作品。
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
语文教师应以美学的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它,将之作为审美化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对话、感悟、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一、挖掘现代诗歌的语言美明代文学家苏伯衡说:“言之精者谓之文,诗又文之精者也。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诗歌首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现代诗歌的语言常常会突破现有的语法规范,创设出新颖别致的表达方式。
要挖掘现代诗歌的语言美,就必须引导学生领悟诗歌语言的深层含义,理解语言背后融入的的情怀和观念。
此外,现代诗歌语言的音乐美、理性美、新奇美都会带给学生审美愉悦和深刻的感悟。
现代诗歌的语言的跳跃性大大拓展了诗歌想象空间,有利于师生多元化的解读。
例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可以让学生捕捉诗歌中色彩艳丽的形容词,如“青荇”、“金柳”、“青草”等,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色彩美,而且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使人读来温婉,想来唯美。
又如诗歌中“康河的柔波”、“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隐喻的使用,使得这首诗意味深长,教学中,充分挖掘这些语言因素,不仅能增添诗歌语言本身的美感,而且使学生的审美目光被吸引到诗歌自身语言之上,获得真正的审美意义。
总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对现代诗歌语言内涵的挖掘与领略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满足。
有些诗句,单靠学生的体验是达不到理解的层面的,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讲析”,对某些诗句的深层含义,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体味、诵读才行。
如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
这首诗中,“月光”、“阳光”、“深夜”、“黎明的音响”、“星“等意象,字面意思很好懂,诗人塑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意境,但在“深夜”的背后,更深沉的意境,就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体会、掂量、品味,从而感受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初中语文教案:《声韵之美 语言之妙》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精品教案:《声韵之美语言之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韵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声韵的分类和特点。
(3)学会运用声韵知识分析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感受声韵之美。
(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索语言之妙。
(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2)提高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增强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声韵的定义和分类。
(2)声韵在词语和句子中的运用。
(3)通过实例分析,感受声韵之美。
2. 教学难点:(1)声韵的辨别和运用。
(2)对语言美的深度理解和鉴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声韵之美。
2. 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词语和句子的声韵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之妙。
3. 实例分析法:以具体词语和句子为例,讲解声韵的运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声韵相关图片、实例等课件素材。
2. 教学资源:收集相关声韵资料,如文章、诗词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
(2)引导学生关注歌词中的声韵特点。
2. 知识讲解:(1)介绍声韵的定义和分类。
(2)讲解声韵在词语和句子中的运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词语中的声韵特点,如“美丽”、“欢乐”等。
(2)分析句子中的声韵特点,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声韵之美。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展示。
5. 练习巩固:(1)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声韵知识进行分析。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点评讲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韵之美和语言之妙。
7. 作业布置:(1)收集相关声韵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初中语文教案:《声韵之美 语言之妙》教学设计
《声韵之美语言之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韵学的基市概念和术语,如声母、韵母、声调等。
学会正确的发音技巧,提高发音准确性。
能够辨别和区分不同的声韵组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声韵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声韵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培养正确的发音技巧,提高发音准确性。
2. 教学难点:辨别和区分不同的声韵组合。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灵活运用声韵知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声韵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准备:具备基本的汉语拼音知识。
能够进行简单的听说读写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声韵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汉语拼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声韵学的基市概念和术语,如声母、韵母、声调等。
示范正确的发音技巧和方法,并进行个别辅导。
3. 实践与练习:分组进行声韵练习,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声韵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声韵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声韵学习方面的进步。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在声韵学习方面的表现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练习结果,评价他们在声韵学习方面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拓展1. 声韵应用:通过阅读和分析诗词、歌曲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声韵在文学艺术中的魅力。
引导学生运用声韵知识,创作自己的诗词或歌曲,展示对声韵之美的理解和创造力。
2. 文化探究:介绍一些声韵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如易经中的八卦与声韵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访问专家,了解声韵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音乐、戏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摘要】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具有含蓄、幽默、抑扬顿挫、抓重点等多种美感。
【关键词】语言美;语文教师;课堂教学
何谓语言美?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而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比其他科目的教师更要注意课堂语言的使用。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具有多种美感。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多年上语文课的一些经验、体会,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语言美,美在含蓄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话语明确、精准,相对而言,语文课的语言要来得含蓄得多、委婉得多。
很多时候讲究含蓄。
比如,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多用与学生谈话式、对话式、提问式、探讨式等上课。
在谈话、对话、提问、探讨当中循循善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
学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上杜甫的《石壕吏》时,如果这样问学生:“老妇人对差役说了些什么?”学生只好复述课文,思考的价值就不大。
如果我们把问题稍微变动一下“老妇人为什么对差役说这一席话?”味道就不同了。
后面的问语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学生就会想到一连串的问题:老妇人说了什么?她说三个儿子的目的是什么?说出孙子和媳妇
的用意又是什么?不说出老翁的原因是什么?老妇人苦苦哀求无效,最后向差役提出了什么要求?老妇人为什么要提出自己应征的要求?问题思考清楚了,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深刻理解到:老妇人一家的遭遇是悲惨的,老妇人被征,只能说明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
这样提问,抓住了全诗的主旨,体现了诗人的构思意图。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能理解到诗人写此诗时痛切而又委婉的含意,与作者产生共鸣。
面对早恋的学生时,做班主任的就不能直言直语、露骨地去批评学生。
如果此时你非常露骨地、毫无顾忌地去指责他们,甚至报告家长去严惩,那么,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以致产生对立,后果更糟。
如果我们老师在感情上理智些,在话语上含蓄些,我想会有效果的。
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多多地想办法灵活处理。
如有一次,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找几个未熟的酸酸果,分别给他们吃,分别问味道如何?他们此时往往都是酸弯了腰状,嘴里直说“酸、酸……”“你们的事,就是这酸酸果!”他们基本上都呈猛然、愕然、愧然状,酸果僵在嘴边……此时,我再乘机动情地晓之以理,他们果真将感情暂束之高阁,学习成绩又上升了。
二、语言美,美在幽默
我个人认为,幽默是语文老师的素质,优秀的语文老师无不具有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品质。
相对而言,现代的学生是不太喜欢一本正经的老师,他们倒乐意接近幽默的老师。
因为幽默给人平易、给人轻松、给人开心、更给人智慧。
当年,幽默的钱玄同教授在北师
大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时,一学生请他举一个例子。
他说——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
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
女艺人曾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
她一概用“闭口音”,避免“开口音”,这样就可以遮丑了,如这样的对话:
“贵姓?”“姓伍。
”“多大年纪?”“十五。
”“家住哪里?”“保安府。
”“干什么工作?”“唱大鼓。
”以上的答话,都是用“闭口音”,可以不露牙齿。
等到这位女艺人牙齿修好了,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于是对答又改成了:
“贵姓?”“姓李。
”“多大年纪?”“十七。
”“家住哪里?”“城西。
”“干什么工作?”“唱戏。
”——学生听了都捧腹大笑。
笑后牢牢掌握了知识。
有时,幽默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上课时的很多动作,无不能体现幽默。
事实上也是,形体语言的幽默,有时更加幽默。
三、语言美,美在抑扬顿挫
我们语文老师上课绝对不能用一个音调上到底,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觉得寡淡无味,甚至昏昏欲睡。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语调,效果会明显地不同。
讲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作者或化
听觉为视觉,或融听觉、视觉于一体。
老师抑扬顿挫,学生亦顿挫抑扬。
讲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带着极为浓烈的、饱满的深情低回、动情地读教“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
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极便于我们老师发挥抑扬顿挫地读诵的教法,这一课文我认为完全可以花50%的功夫去抑扬顿挫地读诵、读背,边读边揣摩诗的美妙的意境,把自己也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中去涵咏、体会。
四、语言美,美在抓住重点
语文课,也应该切忌套话、大话、空话、废话。
不要惟恐学生听不懂地对全文的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讲,面面俱到、平均使力,这样既不可能讲清课文,学生听起来也觉得烦琐,不得要领,不能得到应有的美的欣赏。
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作者魏巍为了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之恨、打击敌人之狠,用了一系列动词,讲授时就必须抓住。
像“猛插”、“切断”、“赶”、“占领”、“阻住”、“高喊”、“打”、“摔”、“扑去”、“抱住”、“掐住”、“紧握”、“衔”等等。
紧紧扣住课文,将这些动词讲深、讲透,志愿军战士对敌人之恨也就很好地揭示出来了。
这样抓住了重点剖析,学生被强烈地感染,觉得过瘾,有亲临其境之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与志愿军战士产生共鸣——恨敌人,这也是一种美的感受。
美的教学语言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色钥匙,每位语文教师都应不断锤炼自身的教学语言,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巧妙地运用好这把钥匙。
参考文献:
[1]张鹄,文学语言艺术[m],南方出版社,1999.10第1版
[2]张楚廷,教学细则一百讲[m],湖南师大出版,1999.4第1版
[3]蔡高才、袁光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m],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5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