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波基础第三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弹性波的相互作用
3-3 已知两种材质的弹性杆A 和B 的弹性模量、密度和屈服极限分别为:
E A =60GPa , ρA =2.4g/cm 3,Y A =120MPa ,E 1A =E A /5; E B =180GPa ,ρB =7.2g/cm 3,Y B =240MPa ,E 1B =E B /5。

试对Ⅵ-10所示四种情况分别画出X -t 及σ—v 图,并确定撞击结束时间、两杆脱开时间以及分离之后各自的整体飞行速度。

解:两种材料的参数计算如下:
s m E C A
A
A /500010104.210606
39
0=⨯⨯⨯=
=

s m C C A A /10005/01==,s m C v A yA yA
/105000
10004.210120)(6
00-=⨯⨯⨯-=-=ρσ
s m E C B
B
B /500010102.7101806
39
0=⨯⨯⨯=
=

s m C C B B /10005/01==,s m C v B yB yB
/667.65000
10002.710240)(6
00-=⨯⨯⨯-=-=ρσ
A C )(00ρ=2.4×10-3×106×5000=12×106kg/(sm )
B
C )(00ρ=7.2×10-3×106×5000=36×106kg/(sm )
(1):
v
.
撞击结束时间:0.02μs 。

两杆脱开时间即接触到脱开时间:0.02μs 。

短杆整体飞行速度:-4 m/s (3区)。

长杆整体飞行速度:2m/s (5区速度)。

(2)
撞击结束时间:0.04μs。

两杆脱开时间即接触到脱开时间:0.04μs。

短杆整体飞行速度:2 m/s(7区)。

长杆整体飞行速度:9m/s(6,10区)。

(3)
v
撞击结束时间:A点:0.02μs;B点:0.04μs。

左短杆整体飞行速度:3区速度,-4 m/s。

右短杆整体飞行速度:7区速度,6 m/s。

中长杆整体飞行速度:6,10区速度:1m/s。

(4)
V3=8m/s V2=01
撞击结束应在A 点。

撞击结束时间:0.07μs 。

左短杆整体飞行速度:12区速度:-2 m/s 。

右两杆整体飞行速度:10区速度:6 m/s ,应力为0。

3-4 两根材质相同的弹性杆用环氧树脂轴向粘接如图Ⅳ-11所示。

假定环氧树脂层的厚度远小于杆中应力脉冲长度和杆长,而其声抗为杆材声抗的1/2,树脂的粘性暂时忽略不计(即按弹性材料考虑)。

当强度σ0的应力波由A 杆传人时,试说明透射到B 杆中的透射波呈台阶状波形,并求其第三个台阶上应力值和第n 个台阶上的应力值。

图Ⅳ-11 用环氧树脂粘接的两根材质相同的弹性杆
解:
1
2
1
5
43
2
1

ⅢⅡⅠ
B A 7654
3
2
1
σ0
σ
V
环氧树脂
由图中可看到,传入B 杆的应力分别为3,5,7区,各区应力数值不同,说明投射到B 杆透射波呈台阶状波形,波形长度为2倍环氧树脂长度,波应力为3,5,7,…区应力。

其值为: 计算反射与投射系数:1代表A ,B 杆(2杆一样)。

2代表环氧树脂。

计算系数:
321212=+=
n T ,34/11212=+=n T ,3
1/11/1112=+-=n n F 。

3区应力:02112σσT T =Ⅰ;
5,3区应力之差:02
122112σσσF T T =-ⅠⅡ
同理:04
12
2112σσσF T T =-ⅡⅢ
所以:
0330420
41221221127297289
19313113432)1(σσσσσ=-=)(=Ⅲ++⋅++=F F T T 对于n 个台阶有:
0n 9
19σσn -Ⅲ
=
3-5 设如图Ⅳ-12所示,入射弹性压杆与透射弹性压杆之间没有贴紧,存在0.1mm 的空气间隙。

若两压杆长度均为600mm ,杆中弹性波速为5km/s ,打击杆长度为200mm ,打击速度为10m/s 。

(1) 分别画出应变片1,2的弹性波波形; (2) 讨论空气间隙对波形传播的影响;
(3) 提出减少空气间隙对波传播影响的简便办法。

图Ⅳ-12 入射弹性压杆与透射弹性压杆之间存在间隙
解:杆相互撞击图解如下:
(6)σ-v 图
(1)t -x 图(3)应变片2波形图 σ-t 图
(2)应变片1波形图 σ-t 图
σ
σ
σ
t
t
σ
σ
σ
350mm
400mm
(5)t 2时刻透射杆波σ-x 图(4)t 1时刻入射杆波σ-x 图
X
X
4v
σ
5,3
6
7
2
2

7
65
43
1
80μs
应变片 2间隙10m/s 打击杆
入射杆
透射杆
t2
t1
(1) 应变片1,2处的弹性波形如图(1),(2)。

应变片1,见图(2)。

入射杆波形,波形最大应力为σ,2区见v -σ图(6)。

波形宽度为2倍打击杆长,即2×200=400mm ,见图(4)。

在2区,波应行走的时间为:
s s mm mm
μμ80)
10/(50000004006=
在6区, 波最大应力为σ,见v -σ图(6)。

波应行走的时间为波在3区末,入射杆走完空闲的时间:
s s mm mm
μμ10)
10(100001.036
==区入射杆速度空隙间距 应变片2,见图(3)。

透射杆波形,波形最大应力为σ,4区见v -σ图(6)。

波形宽度为2倍打击杆长-入射杆走完空隙时间×波速。

即2×200mm -10μs ×106×5000m/s =350mm ,见图(4)。

在2区,波应行走的时间为:
s s mm mm
μμ70)
10/(50000003506=
(2) 由图看出,空气间隙越大,入射杆行走空隙时间越长,在透射杆中,波宽损失越大。

当空隙间隙
为0.8mm 时,波形损失到0。

当间隙>0.8mm 时,入射杆前进0.8mm 时,由打击杆反射的波已到入射杆端,即入射杆全部处于5区状态,波速,应力全部为0,杆停止前进。

所以,当间隙≥0.8mm 时,透射杆中没有波。

(3) 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用材料将间隙塞紧,如象3-4题所示,用环氧树脂将空隙塞紧。

3-6假定图Ⅳ-13中的杆A 、B 均为线性硬化材料,并已知其材料常数分别为:
E A =60GPa , ρA =2.4g/cm 3,Y A =100MPa ,E 1A =E A /25; E A =180GPa ,ρB =7.2g/cm 3,Y B =240MPa ,E 1B =E B /25。

对于图Ⅳ-13所示杆2(有关量以下标2表示),撞击杆1(有关量以下标1表示)的4中情况,试确定: (1) 为使图中被撞击杆1屈服,撞击杆2的最低打击速度2v 为多大?
(2) 在图(a )和(b )两种情况下,为使撞击界面处产生撞击应力MPa 300-=σ,需要打击速度2v 为多大?
解:两种材料的参数计算如下:
s m E C A
A
A /500010/104.210606
39
0=⨯⨯=
=
--ρ
s m C C A A /10005/01==,s m C v A yA yA
/33.85000
10004.210100)(6
00-=⨯⨯⨯-=-=ρσ
s m E C B
B
B /500010102.7101806
39
0=⨯⨯⨯==
ρ
s m C C B B /10005/01==,s m C v B yB yB
/667.65000
10002.710240)(6
00-=⨯⨯⨯-=-=ρσ
A C )(00ρ=2.4×10-3×106×5000=12×106kg/(sm )
B
C )(00ρ=7.2×10-3×106×5000=36×106kg/(sm )
A Y C )(00ρ=2.4×10-3×106×1000=2.4×106kg/(sm )
B Y
C )(00ρ=7.2×10-3×106×1000=7.2×106kg/(sm )
(1) 图解如下:
L2
L2
L2
L2
(a )(b )
(a ) 3区刚到屈服,需要的屈服速度为6.67m/s ,所以左杆最小打击速度为2区速度,
即6.67×2=3.33m/s 。

(b ) 杆2即A 杆刚好屈服的速度为8.33m/s ,2区为杆1的最小打击速度,即 s m C C B A /11.113/33.833.8)/()(33.80000=+=+ρρ
(c ) 3区刚到屈服,需要的屈服速度为8.33m/s ,所以左杆最小打击速度为2区速度,
即8.33×2=16.67m/s 。

(d ) B 杆刚屈服时,打击杆A 肯定屈服,A 经历了从弹性,刚屈服到在屈服中发展的过程。

2区为
A 杆刚屈服区,3区为
B 杆刚屈服区。

所以由其v -σ图得,A 的最小打击速度为:
s m Y Y Y Y Y B A B A B /37.73)3240
100
152401401(67.667.6367.6)15(
67.6=⨯+⨯+⨯=⨯⨯+⨯⨯-+ (2) 图解如下:
撞出300MPa 的应力,两杆都屈服。

(a) :s m Y Y v B
B
/30)25.11(333.13)53001(67.622=+⨯=⨯-+
⨯⨯= (b ):s m Y Y Y Y Y Y v A B A B A A /67.106)8.01101(33.8)3
1
3530053001(33.82=+++⨯=⨯+⨯-+⨯-+⨯=
L1
(a )
2
L1
3-7 已知某种材料的30/8cm g =ρ,GPa E 200=
,MPa Y 240=。

试对图Ⅳ-14所示两种不同截面杆共轴撞击的两种情况分别画出X -t 图及σ-v 图,并计算撞击结束时间、分离后各杆的整体飞行速度。

解:材料的参数计算如下:
s m E
C /500010/10810200639
00=⨯⨯==
--ρ s m C v y y /65000
)10/10(810240636
00-=⨯⨯⨯-=-=--ρσ
00C ρ=8×(10-3/10-6)×5000=40×106kg/(sm 2)
弹性波行走50cm 所需时间:
s s μ1001015000
105042
=⨯=⨯-- (a) 图解如下:
A 0
(a )
2
撞击结束在A 点。

结束时间为200μs ,分离后左杆以-2m/s 后退,3区速度。

右杆以4m/s (6区速度)整体右行。

(b ) 图解如下:
(b )
A 0
2A 0
50cm
v1=0
v2=6m/s
撞击结束在A 点。

结束时间为400μs ,分离后左杆静止不动(7区,应力、速度皆为0); 右杆以5.33m/s (6、10、13区速度)整体右行。

3-8 已知杆材的30/8cm g =ρ,GPa E 200=,MPa Y 240=。

试对图Ⅳ-15中所示两种情况的X -t 图及σ-v 图,并确定其撞击结束时间、分离时间及分离后两杆的整体飞行速度。

解:材料的参数计算同上题。

(a )图解如下:
v2=6m/s 50cm
v1=0
A 0
2A 0
4
撞击结束时间A 点,所用时间200μs 。

分离后左杆以4区速度,-2m/s 左行,右杆以2.667m/s (3、7、10区速度)整体右行。

(b )图解如下:
2A0
A0
v1=0
v2=6m/s
(b)
撞击结束时间A点,所用时间400μs。

分离后左杆以8区速度,-1.111m/s左行,右杆以4.741m/s(7、11、14区速度)整体右行。

3-9设以短杆撞击一弹性长杆,如果要求在长杆中产生一个给定的
阶梯形压力脉冲,如图Ⅳ-16所示,试设计短杆的几何尺寸及其材
料的选择。

设定长杆的密度
ρ、弹性波速
C和截面积
A均为已知。

解:设计撞击短杆及碰撞后图解如下图:
,速度为负,所以在A点,左杆退回,因此,端部为自由端,应力为0(6区),右杆端部也成为自由端,应力为0(6’区)。

这样右杆应力只有2,3区,其σ-t如上图。

有P-V图可知:
设杆A左端(细端)的广义波阻抗为:A
C
ρ,则粗端和右杆的
广义波阻抗为:A
C
n
ρ,二者之比为n,反映在P-V图上特征线
的斜率之比为1:n。

所以有:1
2
1
0=
-v
v
A
σ
,n
v
A
=

,n
v
A
=
1
σ
2σ0
σ
A
σ
σ0/3
σ0
解之得,2/01v v =,3=n ,00
0034
2σρC v =
所以,设计的打击杆长为l 0,分其为粗,细段长各为为l 0/2,粗段截面积与右杆同,细段截面积为右杆的1/3,两杆材料相同。

3-10 为在截面积为A 的直杆中产生如图Ⅳ-17所示的阶梯形波,可采用如图Ⅳ-18所示的阶梯形打击杆,试确定打击杆各端面的截面积。

解:图解如下:
A
A 2
分析:6区速度为正,9区应力正(拉),速度为负,所以在A 点,左杆退回(12速度),因此,端部为自由端,应力为0(12区),右杆端部也成为自由端,应力为0(12’区)。

这样右杆应力只有2,3,6区,其P -t 如上图。

有P -V 图可知:
设打击杆各段截面积之比为A 1:A 2:A=k 3:k 2:k ,反映在P -V 图上特征线的斜率之比为k 3:k 2:k 。

令:A C k 00ρ= 由图知:
∵ 00v k A ⋅=σ;302/v k A ⋅=σ;603/v k A ⋅=σ ∴ 2/03v v =; 3/06v v = 又:2300)2(2/k v v A -=σ
∴ 2/2/2/3)2/2(0020200kv A k v k v v ===-σ
∴ 3/12k k = (1) 又:246324624300)2()()()3
2(
k v v v k v v k v v A
A -+=-+-=-σσ

)26
5(316640
00v v k k v A
-==σ
解之得:6
4v v =
又由图:2430340)(2/)2(k v v A k v v --=-σ

k v k v k v k v 0003018
7
)31(622611=-= ∴ k k 33
7
3=
(2) 由(1)、(2)得:33:11:71:3
1
:337::23==k k k 。

因为斜率比即为各杆截面积比。

∴ 33:11:71:3
1
:337::23==
A A A 所以,设计的打击杆长为3l 0/2,分其为粗、中细、细段长各为为l 0/2,粗段截面积为A ,中A/3,细段截面积为右杆的7A/33,两杆材料相同。

按各杆截面积的比例绘出的图解如下:
6正,A
v
A
3-11 长1m 的石膏杆,其密度为3
0/2cm g =ρ,动态断裂遵循瞬时断裂准则,动态抗拉强度
MPa b 10=σ;设其左端通过爆炸施加一突加载荷,随后又按指数形式衰减,即t m e ⋅-=ασσ,式中MPa m 50=σ,ms /31=α。

假定爆炸在石膏杆中以弹性波传播,波速s km C /10=,试确定各裂片的
厚度及其飞行速度。

解:第一片厚度δ1,计反射开始时刻t =0。

所以第一片层裂时刻为t1。

有:)1(1
2t m b e
⋅--=ασσ,解得:2ασσ/)/1ln(1m b t --=,得:t1=0.0036ms =3.6μs 。

层裂片厚度:mm C t 6.31000000106.3016
1=⨯⨯=⋅=-δ
层裂片速度:dt e v C t m f ⎰
⋅-=
0120
1
01
δασδρ
因为量刚:ρδ= (g/cm -3)(mm)=10-3kg/(10-6m 3)(10-3m)=1kg/m 2。

0/C δ=mm/km/s=10-6/s.
s m t dt e v e t f /8.44)2.0(31
2.710503110/312.71050)(2.710503
0072
.00
3
60072.00316==-⨯⨯⨯-=-⨯⨯-=⨯=--⎰
第n 层裂片厚度δn 。

第一片层裂时刻为t n 。

引起n 层裂的峰值应力为:1
2-⋅-=n t m mn e ασσ,有:)(2221n n n
t t m t m mn b e e e
ααασσσσ--⋅--=-=-,
解得:ασσα/)/ln((5.01
2m b t n n e t --=--。

层裂厚度:011C t ⋅=δ,10--⋅=n n n C t δδ。

层裂片速度:
s m e e t dt e v n n n
n n n t t n
t t n t t t n fn e /)(451
.8063110/3121050)(2105011
16262223
622316--------⨯=
-⨯⨯⨯-=⨯⨯=⎰δδ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