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重点、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五、【课文导语】:
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哲学知识。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了解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走进哲学,自觉地追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
生
活
与——单元:
哲
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时)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会主义常识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3、选修:经济学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1)、引入:由书名引入到了哲学与生活之间是否存在在一定的关系这个问题。
(2)、回答:生活与意识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由此而肯定了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因为生活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递进:仅仅有生活还不足以形成哲学,因为哲学是在生活与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索而形成的。
(4)、递进:任何哲学不管是还是错的,它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升华,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正确的,因为它能够正确的探究到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
◎辅助文,设三个栏目:“相关链接”是对相关原理、实例、资料的引述;“名言”所摘录的往往是与原理紧密相关的思想家的重要言论;“专家点评”是对疑难问题进行解析,对相关原理作拓展性说明。
最后,我们应该注意,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构成。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具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我们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综合探究可安排1学时。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与哲学》模块:
1、学习哲学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明确该门课程不是一般的哲学概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3、《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框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它由若干目构成。作为量化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每框大体按1学时安排。
◎目既是构成框的基本单位,也是展示课文的基本步骤和环节。它主要由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构成。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正文和辅助文具有不同的功能。
◎正文是我们学习的主体内容。从形式上看,它由仿宋字和宋体字组成;从内容上看,它由探究活动和原理两部分组成。探究活动是我们学习原理的必要环节,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路径,它往往通过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的思考,使我们在思维中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从中了解、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1.1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教案]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前言
一、课改的必要性:
教材抽象,体系严密,学生难以学习
1、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学生动手的能力比较差,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时代的要求:主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决定: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新的体系: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人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
(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6)、热情的口吻号召大家学习哲学。
四、我们如何阅读这本教材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本教材分为单元、课、框、目四个层次。
◎单元是构成本教材的基本单位,每单元由单元导语、课文、综合探究三部分构成。单元导语简要地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意义。
◎课文是我们学习的主体内容,每课由课文导语和框构成。课文导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二、知识结构:
三、单元导语: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义,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其次分析唯心主义,指出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说明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最后指出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阵营。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三课包括两个框题: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历史事实入手,设置探究,引导学生感悟社会存在对哲学思想的决定性作用。第二目进一步阐释哲学思想对社会变革的反作用。
第二框共三个目题:第一目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论证其出现的必然性。第二目在对比的基础上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革命,把握其基本特征。第三目依循历史脉络,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经济生活一个基础:即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
2、必修:2、政治生活—对应:一个要求: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3、文化生活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4、生活与哲学三个内容: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第二课包括两个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哲学研究的问题入手,指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而分析了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第二目分析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4、《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认识世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意识·实践)——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历史的真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5、《致同学们》:一共有六个自然段:
【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重点、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五、【课文导语】:
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哲学知识。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了解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走进哲学,自觉地追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
生
活
与——单元:
哲
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时)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会主义常识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3、选修:经济学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1)、引入:由书名引入到了哲学与生活之间是否存在在一定的关系这个问题。
(2)、回答:生活与意识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由此而肯定了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因为生活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递进:仅仅有生活还不足以形成哲学,因为哲学是在生活与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索而形成的。
(4)、递进:任何哲学不管是还是错的,它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升华,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正确的,因为它能够正确的探究到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
◎辅助文,设三个栏目:“相关链接”是对相关原理、实例、资料的引述;“名言”所摘录的往往是与原理紧密相关的思想家的重要言论;“专家点评”是对疑难问题进行解析,对相关原理作拓展性说明。
最后,我们应该注意,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构成。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具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我们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综合探究可安排1学时。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与哲学》模块:
1、学习哲学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明确该门课程不是一般的哲学概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3、《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框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它由若干目构成。作为量化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每框大体按1学时安排。
◎目既是构成框的基本单位,也是展示课文的基本步骤和环节。它主要由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构成。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正文和辅助文具有不同的功能。
◎正文是我们学习的主体内容。从形式上看,它由仿宋字和宋体字组成;从内容上看,它由探究活动和原理两部分组成。探究活动是我们学习原理的必要环节,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路径,它往往通过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的思考,使我们在思维中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从中了解、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1.1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教案]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前言
一、课改的必要性:
教材抽象,体系严密,学生难以学习
1、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学生动手的能力比较差,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时代的要求:主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决定: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新的体系: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人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
(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6)、热情的口吻号召大家学习哲学。
四、我们如何阅读这本教材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本教材分为单元、课、框、目四个层次。
◎单元是构成本教材的基本单位,每单元由单元导语、课文、综合探究三部分构成。单元导语简要地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意义。
◎课文是我们学习的主体内容,每课由课文导语和框构成。课文导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二、知识结构:
三、单元导语: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义,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其次分析唯心主义,指出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说明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最后指出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阵营。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三课包括两个框题: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历史事实入手,设置探究,引导学生感悟社会存在对哲学思想的决定性作用。第二目进一步阐释哲学思想对社会变革的反作用。
第二框共三个目题:第一目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论证其出现的必然性。第二目在对比的基础上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革命,把握其基本特征。第三目依循历史脉络,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经济生活一个基础:即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
2、必修:2、政治生活—对应:一个要求: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3、文化生活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4、生活与哲学三个内容: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第二课包括两个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哲学研究的问题入手,指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而分析了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第二目分析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4、《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认识世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意识·实践)——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历史的真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5、《致同学们》:一共有六个自然段:
【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