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三霄娘娘庙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霄娘娘庙记

世传三霄仙姑,即封神演义中三仙岛得道成仙之云霄、琼霄、碧霄。后被敕封感应随世仙姑正神之位。专司天上人间转劫化生之职。史虽无以稽考,但世代口碑相因,递传至今,神祇崇奉,信以有之。

原庙始建于何时,久已湮没无闻。据村宿耆老所云,于清道光年间,曾经复修,其殿阁错落,庙貌俨然。院内翠柏森森,庙前古槐遮天蔽日,形如帏盖。寿生渠水,终年潺湲长流。渠南有印月潭可两亩余,周遭芦苇丛生,飞鸟翔集,清景宜人。神庙为阖村聚会议事、迎春庆典、拜求子嗣中心场所。抗日战争期间,为兴学救亡,神庙辟为学校,前后凡三十余年。原庙在文革期间拆毁。迄至新世纪之初,村人遂有重修祠庙之议。四方善信,同襄盛举。三历寒暑,方始告竣。蟠龙绕柱,金碧辉煌。主陪十三尊神像,依序塑成。虽无旧规之宏伟,但布列格局,一皆鼎新。

每逢芳春三月庙会之期,杂花生树,细柳摇金。香客信士,四方云集。老幼相携,路途不绝。瑞烟缭绕,箫鼓终朝。天地生人,贫富穷通,世态万象,殊

有天渊之别。祈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疾疫不生,则人同此心。更求英男靓女,还期兰桂齐芳。可见大千尘寰之中,人心皆有存诚向善之美,如百川归海,蔚成世风大观。然先贤曾云;谓神之无知,不应求福;谓神之有知,不当为非。诚哉斯言。今镌此碑,以为淳风向化之举。是为记。

2003.2.20.

三霄娘娘为云霄、琼霄、碧霄的合称,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又称感应随世三仙姑)。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三位仙女,她们的义兄是财神爷赵公明。法宝为混元金斗,凡是神、仙、人、圣、诸侯、天子等,不论贵贱贫愚与否,降生都要从金斗转动。从前信士求儿女,都要拜三霄娘娘所以现也有人称三霄娘娘为送子娘娘或送子奶奶。现今紫霄宫父母殿内供奉有三霄娘娘。头戴饰宝凤冠,身着华丽服饰,面容丰润慈祥,各持宝物,文雅端坐。

三霄娘娘的神话传说

在河北燕山一带有关于三霄娘娘的传说,关于三霄娘娘的出生,封神等颇有一些传奇色彩,三霄娘娘专管天下不平事,有求必应,除霸安民,深得民心。因此,在民间给三霄娘娘重修庙宇,再朔金身。关于三霄娘娘的传说还得从他的出生说起。

商朝年间,在山东省荣城县小毛利洼村,有一百姓名叫赵俊付,因三年旱涝不收,家中无法生活,便于八月十二日带领二十四岁的妻子,二岁的二女儿二霄远地逃荒,风餐露宿,倍感凄凉,一家三口于二月初六,日落之时来到迁安五重安(五重安原名重阳城,共十五户人家,都住垄五重安村东北焦),有一位贾家的老太太看赵俊付一家实在是可怜,便收留了他们,并给他们在地棱上盖了两间草房,赵浚付在这里安了家,落了户。从此开荒种地,赵俊付有锯锅,锯碗,锯大缸的手艺,由于勤快,第一年便收入八斗高粱二斗豆子,生意也做得不错,就这样解决了生活上的问题。两年后,妻子生下三女儿三霄,出生第一天崔德利夫妇送来一碗酸菜粥,第二天,三霄就开口叫“爹”“妈”,这给赵俊付夫妻吓了一跳,以为这是不祥之兆,

赵俊付—气之下把孩子重重地摔在地上,孩子“哇哇”直哭,竟然没有摔死,妻子忙把孩子抱在怀里,赵俊付想把孩子扔掉,妻子不肯,一气之下赵俊付回了山东老家,看望大女儿,这一去竟没有回来,赵俊付在山东又找了个女人成了家,这女人带来了两个孩子,是双胞胎,比三霄大四个月,一个叫赵公明,一个叫赵公君,这两人在封神榜上都有名,姜子牙封赵公明为武财神,赵公君为上方武士。

过了一年,母子三人钱花光了,粮食也没了,家中没有生活来源,日子一天比一天窘迫,母亲实在没有办法,抱三霄,领着二霄,由五重安出发,去挨家挨户讨饭,走到小崔庄村时,有个叫崔玉峰的看到他们母女三人实在可怜,两个女儿又小又瘦,就留他们在家中住了十二天。有个姓王的老太太心肠好,留他们住了三天,他们三口想去投奔车拉山村(清朝顺治时改为偏崖子村)三霄的表舅王力,崔玉峰又给他们送到车拉山村,当时车拉山村共有五户人家,两户姓王,一户是王力,另一户是弟弟王好,娘三个在表舅家住了十几天,当时,表舅家也不富裕,无奈,王力便做媒将三霄的母亲嫁给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王好为妻,这使得母子三人有了安身之所,生活总算有了着落,可是好景不长,在与王好生活了八个月后,于正月初一,王好突然得重病死亡,也许是受用不起三霄叫他爹的缘故吧。当时母亲二十八岁,母女三人又一次陷入了困境,母亲看到生活没有指望,艰苦的生活还不如一死了之,六月二十四日早六点,二霄,三霄一觉醒来,怎么也找不到妈妈,于是四下寻找,多方打探,大约在中年十二点,在车拉山的半拉山山顶上找到了母亲,娘三抱头痛哭,母亲让姐妹两回去,说遇到好心人或许能活下来,姐妹两执意要与母亲同生死,共患难,母亲执拗不过,就一手抱一个,眼一闭,心一横,跳下了山涧,山涧下面有一条大河,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老太君急救二霄、三霄回天庭,姐姝两回到天庭,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哭哭啼啼找妈妈,玉皇大帝又派一名大将领着姐姐俩回来找,终于在母亲跳山涧处的下游找到了母亲的尸体,母亲的尸体被好心的高裕村村民高俊清打捞上岸埋在土棱上,姐妹俩哭了好长时间。玉皇大帝又派老太君带领二霄,三霄去山东老家接来姐姐大霄,当时大霄八岁,二霄五岁,三霄三岁。玉皇大帝又命老太君亲自教姐弟三个学文化,当时天堂小学三年毕业,中学六年毕业,大学九年毕业,考试时三霄名列前茅,玉皇大帝正式批准为军师,执掌大权,指挥战斗,修仙子三仙岛。

武王伐纣之时,三姐妹在封神榜有名,姜子牙加封三姐妹为云霄娘娘,琼霄娘娘,碧霄娘娘(人们也称为大霄娘娘,二霄娘娘,三霄娘娘),三霄娘娘专管人间不平事,有求必应,使百姓尊敬之神位。

唐王李世民争东是,走到迁安县五重安村北部的一个大山沟中迷了路,这里人烟稀少,杂草丛生,古树参天,加上大雾弥漫,风雨交加,行军人困马乏,几天没有进食,也没有合眼,在这里走了好几天也走不出去,唐王仰天长叹:“我李世民东挡西杀,南征北战,难道就命丧此地不成。”说话间,由远而近走来一位白发苍苍的善妇人,手提花篮,走到李世民跟前说:“随我来吧!”将全军将士领到重阳城下,李世民一见大喜,原来饭菜具备,全军将士饱餐一顿,唐王问道:“老人家尊姓大名,家住何处。”老妇人答道:“我久居重阳域下,名叫三霄娘娘。”说话间老妇人踪影不见,唐王感列非常奇怪,惊喜万分:“天不灭亡我,由神灵相助。”并率领军队顺利地走出此迷之沟,从此命名为长义沟,意思是长久之恩义,不忘大恩。唐王下令,进城整顿兵马,修养生息。唐王与当地的老百姓了解,方知道三霉娘娘就是碧霞元君显圣引路出山,全军将士就此拜见神像碧霄娘娘,号令重修庙宇,塑造金身。

中华十七年春季的一天夜里,奉军把义和团人马追得无影无踪,奉军直奔景中山后山,三霄娘娘施法术,刚才还是万里晴空,顿时雾气朝朝,对面不见人,看着到处都是义和团的人马,满山都是被围困奉军,到景中山后山的奉军看到此情景,吓得四处逃窜,奉军不打自败,义和团非常感谢三霄娘娘的救命之恩。

根据迁西县三屯营老会计讲:三霄娘娘为全中国人民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积德行善。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