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形象思维举例子是什么意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形象思维举例子是什么意思

具体形象思维是低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他们的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联想进行的。具体形象思维有哪些例子呢?下面为大家介绍的具体形象思维举例,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19世纪末,原子科学家们正向原子发起进军。但是,微观粒子太小,在研究中科学家常常苦于看不到原子的行踪。一个阿尔法粒子的直径不到一万亿分之一厘米,用最高级的显微镜也无法看到它们。对原子和其他微观粒子的研究,真像是瞎子走夜路一般困难。

青年物理学家威尔逊决定攻克这个难题,想一种办法显示原子的轨迹。为此他联想到自己以前研究气象学的一段经历。1894年秋天,他受国家气象局的委托,来到位于苏格兰那维斯山顶的天文台研究大气物理。每天早上,威尔逊都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从迷雾中穿过,透出千万道美丽的光芒。他想,能不能创造一个人工的云雾室,让粒子在云雾中显示出自己的运动轨迹来呢?

他研究过大气物理,了解水蒸汽凝结成水珠的条件。第一是要有一定的湿度,只有相当潮湿的空气才能凝结出水滴。第二是要有一定的核心,如果没有灰尘或别的带电粒子,水蒸汽再多也不会凝在一个十分纯净的云雾室中。有了充足的水汽,如果让一束带电的粒子流射进这个云雾室,粒子经过的路上的水汽就会很快凝成水滴,产生一道人工的雾,粒子的行踪就可以被肉眼清楚地看到。

基于这个设想,威尔逊很快就造出了能显示带电微观粒子行动的云雾室。来无影、去无踪的粒子终于留下了自己的轨迹。

具体形象思维例子2首先给你们一个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目:小明和小青去买一样的作业本,小明给了15块,小青给了21块,小青比小明多买2本,他们每人买了几本?【5和7】

谁说说怎样算的给大家听?【21-15=6,6/2=3,15/3=5,21/3=7】好的,你们用的差异法。

(上面的)题目是(考考你们的)抽象思维,还有一种计算方法,就是X和Y。你们(刚才的回答)用的是形象思维,(使用)X和Y(的人)是抽象解决抽象。

我用这个题目(是用来)解释各种思维。如果孩子没有生活经验,看到这个题目就没有能力理解。“理解”就是在大脑里想象抽象文字描述的情景(题目)。所以有丰富形象思维的经验,就对理解抽象符号有帮助。会用差异法回答题目的孩子,不一定理解这个题目。

我们要孩子首先理解,然后再教孩子一些有效的方法,例如乘法表。但是很可怜的小学生,很多都是死记方法破题,但完全不理解,毕业后就是“高分低能”。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具体性: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比如“家具”这个词比“桌子”、“椅子”等词抽象,幼儿比较难掌握。在生活中,抽象的语言也常常使幼儿难以理解。比如老师说:“喝完水的小朋友把碗放到柜子里。”初入园的幼儿全部没有反应。老师说:“李红,把

碗放到柜子里去吧!”李红才懂得了老师的意思。在这里“喝完水的小朋友”是个泛指的词,没有具体指出哪个小朋友,而每个孩子的名字才是具体的。

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比如,兔子总是“小白兔”、猪总是“大肥猪”,奶奶总是白头发的,儿子总是小孩。又如,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分,两个人要一样多,那么每个人应该得几个苹果呢?”,但是不会回答:“3+3等于几?”的问题,家长感到奇怪,前者属于除法题,后者是加法。为什么幼儿能回答前者而不能回答后者呢?原来,幼儿并不是通过算术公式来解答问题的。他所以能够正确解答第一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头脑中形成了直观的形象,而后一题只是抽象的数概念。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派生的特点。如:

1.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给埋在土里的小鸡浇水的行动。幼儿会拒绝“假设情景”下的推理。

2.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作人。他们把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维感情加到小动物或小玩具身上,和它们交谈。幼儿常常问“冬天来了,春天去哪里了?”“月亮飞的高,还是星星飞的高?”也正是为此,幼儿特别喜欢童话故事。

3.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接触到的表面现象进行。因此,幼

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根据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比如,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女孩子长得多甜!”他问:“妈妈你舔过她吗?”。还有幼儿难以理解“反话”。

4.片面性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他们不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幼儿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思维的片面性在守恒实验中表现尤为明显。

5.固定性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缺乏灵活性。幼儿比较难掌握相对性概念,比如幼儿很难回答“小华比小贝高,小东比小贝矮,谁最高?谁最矮?”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认死理”,比如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一个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幼儿往往一时转不过来,谁都要原来那一个。

6.近视性思维的具体性还表现在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好地思考事物的后果,例如一个男孩摔破了头,被缝了针后认为自己“更象汽车了”!

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思维的质变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如果教育得当,训练得法,这一转折期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抽象思维和不断地由具体事物向概括过渡的需要,是少年期学生自然的精神需要。”作为小学教师不仅是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师,更是思考力的培育者,应该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

一、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

为了满足小学生对于抽象活动的精神需要,让学生体验到脑力劳动的乐趣,我们在提供事实上经常是慷慨的,而在进行概括上是吝啬的。对学生来说,最有趣的讲述是那种不要把一切都说到底的讲述,而是要留给他们一定的想象空间,一定的思考余地。我们叙述事实,而让学生去分析它们和进行概括,体验到作为思考者和真理的发现者的乐趣。在由事实到概括的过渡中,如果小学生感觉到思维的脉搏的跳动,那么这种过渡就是思维最迅猛地成长和最富于充实的情感的时期。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认真地考虑,怎样才能把小学生引导到这个独特的高度,怎样帮助他成为思考者和真理的发现者。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先演算小数除法式题,使学生初步感知“除不尽”。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商和余数部分,他们会发现商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与此同时使之领会省略号所表示的意义,这样,他们可在有效数字后面想象出若干正确的数字来。这种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完全依赖于“观察----思考”过程的精密组织。

正是当学生在具体事实跟概括之间建立起思想上的联系时,他们才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这就加强了少年的自信心。他的思维也能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