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2.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3.运用地理观点解释黄土高原的形成。

4.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5.说一说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以“黑土地”著称的东北三省,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以“黄土地”闻名的黄土高原。(出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3.运用地理观点解释黄土高原的形成。

4.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重点)

5.说一说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重难点) (三)提示学生设疑(2分钟)

依据学习目标,快速浏览本节教材,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来。

(四)出示自探提纲,组织学生自探(6分钟)

自探提纲:

1.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为什么说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

3.什么是“风成说”?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各是什么?

5.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自探提示:

结合自探提纲以轻声朗读的形式,“勾划、标注”的方法自学本节教材。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组织本组学员交流自探成果,讨论解决自探中的疑难

问题。

(一) 小组合探(5分钟)

1.小组成员交流自探成果。

2.小组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3.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表。(见课件)

(二)全班合探(10分钟)

1.学生展示与评价(8分钟)

2.教师对重、难、疑点、知识点、点拨(2分钟)

附点拨要点:

题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题2、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早在六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所以,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

题3、(1)“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二成的。经过几百万年不断累积,才形成了今天这样深厚的黄土层。(2)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形成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题4、(1)自然原因: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放牧、开矿、修路等。

(2)后果: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据增;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题5、(1)工程措施:建梯田、修土坝、护坡等。

(2)、生物措施: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三、质疑再探(3分钟)

随着对本节知识的深入理解、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共同来决。

问题预设: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与拓展(5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展练优秀习题。

(二 )教师预设习题:

议一议:

5.你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工作有何建议?

五、总结(2分钟)

1.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六、布置作业:

《同步测评》课后作业。

附板书:

黄土高原

1.位置、范围。

2.文明的摇篮(黄土文明的发源地;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3.风成黄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

4.水土流失(原因、后果)

5.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