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第八章 发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冷水冲澡。晚上,小张开始觉得头痛、无力,
明显感到畏寒,身体不停像筛糠似的的抖动,随
后测量体温为38.5℃。
• 请问:

1.这两次的体温升高都是发热吗?

2.小张出现的头痛、无力、畏寒、寒战是否
与发热有关?
第一节 概述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发热的概念 过热 生理性体温升高
5
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一般为36~37℃左右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内 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 正常体温
✓ 腋窝:36.2~37.2℃ ✓ 舌下:36.5~37.5℃ ✓ 直肠:36.9~37.9℃
8
二、发热的概念
致热原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调节性体温升高(>0.5℃)
9
体温升高→发热?
中暑 鱼鳞病
时间
32
四、发热的分期和分型
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 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 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47
C4 稽留热
0
3 9
3 8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根据体温变化将发热分体温上升期、高热持
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28
四、发热的分期和分型
1.体温上升期 (1)临床表现:寒战,皮肤苍白,“鸡皮”疙 瘩,畏寒感觉,尿少、尿比重增加,大便干结等散 热减少等。 (2)热代谢特点: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大于 散热。
29
四、发热的分期和分型
2.高温持续期(高峰期) (1)临床表现:皮肤颜色发红,自觉酷热和皮 肤干燥。 (2)热代谢特点:中心体温与上升的调定点水 平相适应,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
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障碍
体温>调定点
12
四、生理性体温升高
见于: 剧烈运动 月经前期 心理性应激
13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发热激活物 二、内生致热原(EP)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一)致热信号传入中枢 (二)中枢调节介质重置体温调定点 (三)体温调定点重置后体温的变化时相
15
一、发热激活物
30
四、发热的分期和分型
3.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1)临床表现:大量出汗;高热持续时间过长, 如果此期体温骤退,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高渗性脱水 和电解质紊乱。 (2)热代谢特点:散热多于产热,故体温下降, 直至与已回降的调定点相适应。
31
四、发热的分期和分型
40
温 39 度
38
37



调定点 温度
甲亢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过热
10
三、过热
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而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 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体温调节机构不 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是被动性 体温升高。
11
三、过热
癫痫大发作,甲亢 某些全麻药
中暑,汗腺缺乏症
下丘脑损伤 出血,炎症
产热过度
散热障碍 被动性体温升高
(endogenous pyrogen,EP)
1 白细胞致热原:IL-1
小分子 不耐热
吞噬细胞
某些肿瘤细胞
其他细胞
能够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
19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一)体温调节中枢 1.正调节中枢 POAH等 2.负调节中枢
中杏仁核(MAN) 腹中隔(VSA)等
22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二)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 1.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 2.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3.EP通过迷走神经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C 4 0
驰张热
3 9
3 8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3 7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发热激活物(pyromaniac activator)是指能激活体内(产) 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发热激活物的分类:
✓ 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
✓ 体内发热激活物
staphylococci
16
一、发热激活物
(一)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 1.细菌 (1)革兰氏阳性细菌 (2)革兰阴性细菌 (3)分枝杆菌 2.病毒 3.真菌 4.螺旋体 5.疟原虫
第八章 发热
目录
1 第一节 概述 2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第三节 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4 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走入现场

现场:小张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爱好各种
体育运动。某天下午,小张与同学进行了一场激
烈对抗的篮球赛。剧烈运动后,小张满脸通红、
大汗淋漓,体温达39.2℃。赛后,小张图方便直
26
发热的机制
发热激活物 外致热原 免疫复合物 类固醇
产EP细胞
产热 ↑
体温↑(发热)
散热↓
骨骼肌紧张、寒战 运动神经 调定点↑
皮肤血管收缩 交感神经
EP
体 PGE、Na+/Ca2+
温 调
NO、cAMP、CRH
节 中 枢
AVP、α-MSH、 annexin A1、IL-10
27
四、发热的分期和分型
17
一、发热激活物
(二)体内产物 1.抗原抗体复合物 2.类固醇
17
二、内生致热原(EP)
内生致热原:是指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单核—巨噬 细胞等(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的小分子 蛋白性物质,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 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20
二、内生致热原(EP)
内生致热原的种类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23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三)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1.正调节介质 (1)前列腺素E(PGE) (2)Na+/Ca2+比值 (3)环磷酸腺苷(cAMP)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5)一氧化氮(NO)
24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三)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2.负调节介质 (1)精氨酸加压素(AVP) (2)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 (3)膜联蛋白A1(annexin A1)
①白细胞介素-1(IL-1):多肽物质。单核细胞、内 皮细胞、巨噬细胞、星状细胞、肿瘤细胞 ②肿瘤坏死因子(TNF):葡萄球菌、内毒素等诱导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产生和释放; ③干扰素(IFN):白细胞 ④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⑤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与发热有一定关系
二、内生致热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