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设计以情感为主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设计
黎娇珠
[摘要]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有效教学设计中,要牢牢抓住情感这一主线,不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因此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抓住重点,使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注重培养学生情感的外化能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环节有效教学设计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教学设计具有预设成分,但它是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还有“生成”许多设计。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的活动是最复杂、最难于把握的。能应对这复杂的局面的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机智。有效的教学设计得以让教师的教学机智在设计和实施的同时得以提升。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小学欣赏课教学环节应是犹如一首完美交响曲,她包括能勾起人遐想的呈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题鲜明的发展——情感教学、引出情感共鸣,音乐的再现——音乐与相关的文化、拓展延伸。
序曲:创设意境,激发兴趣
创设意境又称情感唤起阶段。情景的创设要有效的的、有目的、有计划,而且类似真实、具有活动性。良好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从而引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唤起音乐审美的情感。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点。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得多。”例如:我在教授四年级音乐欣赏课侗族童声大歌《小山羊》一课通过多媒体创设意境让学生感知贵州侗族侗寨鼓楼大歌的场面片段,引入情景,形成表象;化静为
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歌海,感受情境。其教学的核心是激起学生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是知识的源泉”。在这环节我常用:
1、故事意境。故事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能成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2、游戏意境。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在导入部分以游戏切入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3、问题意境。向孩子们提出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4、音乐意境。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由于电教手段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具有生动性,把学生带入特定的音乐时空,使学生入境动情,学得生动活泼,有兴趣。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时,常常借助投影仪,使学生进入情境。
主题鲜明的发展:情感教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黑格尔称“音乐是心情的艺术”。音乐能最直接地表现和激发情感,最有力地拨动人们的心弦。人们能在声音动中直接地、酣畅淋漓地体味出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各种情感,这种情感随着乐音的跌宕起伏、激荡回旋、层层推进和反复渲染,最强烈、最细致地表达了感情。
小学音乐的教学是情感的教学。情感就是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情绪体验)。情感教学模式是从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出发,根据新讲知识的需要,以情入手,感知(情感体验阶段)——理解(情感深入阶段)——深化(情感外化阶段)。
首先,多次聆听,感知歌曲特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留给学生一个“静”的空间,学会安静地聆听,欣赏教学中的“静听”五做到“耳到眼到手到情到心到”。有一位老师所
提出的专注聆听的方法很受启发,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有效调控法。有效调控法是教师通过自身对学生的信任度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聆听音乐。2、榜样引领法。榜样引领法是指在学生中将相对专心于认真的学生或有进步的学生树立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以激励个体、鼓励群体。及时激励性评价,让其树立信心。3、闭目静听法。这种方法能充分集中学生的听觉,突出听的重要性,同时又能保证欣赏氛围处于十分安静的状态。4、动静结合法。歌唱教学中的“静听”,在聆听范唱时都要求学生安静地听,就算有些想唱的学生也要求他们只在心里唱歌。给学生留一个“无声”的空间去仔细聆听歌曲的范唱。
其次,理性认识、情感深入。
通过了前面层次的熏陶,使学生情感得于升华,对音乐知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我在教授艺术教材欣赏课《二泉映月》时,初听阶段是采用电影《二泉映月》。复听阶段,放当年阿炳演奏《二泉映月》的录音。再听阶段,当今国内外指挥大师、交响乐团以及学生乐队在不同场所演奏的录像呈现给大家。巩固阶段,放音乐的同时加入文学作品《孤独的夜行者》。学生们在体会到阿炳在旧社会饱尝辛酸屈辱的一生和不屈的性格。同时知道《二泉》作为民乐奇葩不仅属于成长属于学生,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再次,鼓励创造表现,引起感情感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学生情感共鸣之后,可以激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升华。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后,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表现狮子的威武凶猛,这时可以让他跟着音乐学狮子的样子走在其他同学中间,不仅使他更好地体验音乐,更使其他同学更好地理解了音乐。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很多实验说明,在良好的感情下,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较强,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和发挥。因此,要让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鸣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才得以承认,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对学习的参
与性得以增强,由此对新知识产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影响有效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有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因此,每位教师必须提高个人素质,保证做到在课堂上充满情感地教,让学生充满情感的学。
音乐的再现:与音乐相关的文化拓展与延伸
音乐来自生活。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之一,就在于音乐的特殊性。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曾经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菲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海顿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在一个美术家心目中,诗歌都变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
有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在围绕同一主题或共通的艺术要素,实现把音乐与文学、舞蹈、戏剧包括美术等艺术学科的融合。将听觉与视觉、运动觉等联系起来,发挥通感的作用。例如:在四年级音乐第二单元绿水江南欣赏课《西湖春晓》最后一环节教学设计边看西湖美景画面边听赏了为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谱写的歌曲并朗诵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在教学中整合。学生在强烈的主观体验中从表面进入底蕴,充满人文和情感色彩,促进学生的发展。
尾声:有效教学设计的理念与途径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小学的音乐课堂,应该是属于儿童审美的课堂,保持一颗童心对美的感知和理解,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在小学欣赏课中如何做到有效的教学设计,如何牢牢抓住情感这一主线,不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走进音乐殿堂的敲门砖,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设计中要抓住学生心理、生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