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证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1
R2
而同时 sin i = x − x1 R1
z A
wenku.baidu.com
sin i' = x2 − x R2
综合上三式 ,有:
i R1
n
O
n’
x-x1
i P
x2-x x
i’ R2 B
sin i' = n sin i n'
此即为折射定律第二条,折射角 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与入 射角的大小无关,仅由两种介质 的折射率决定。
y R1
+
y R2
)
=
0
上式若成立,只有当y=0,这就意味着反射发生在垂直于反射面的平面内, 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 将R1+R2代入上页第二式,得:
z A
i1 R1
O x-x1
∂ ∂x
n(R1
+
R2 )
=
n(
x
− x1 R1
+
x
− x2 R2
)
=
0
B I’1 R2
x
x − x1 R1
根据勾股定理,光线AP和PB的几何长度为:
R1 =
z12 + (x − x1)2 + y2 , R2 =
z
2 2
+
(x

x2 )2
+
y2
光线APB的光程为:
S = nR1 + n' R2
根据费马原理,P点应在使光线APB的光程为极值的位置,即求:
z A(x1,0,z1)
∂ ∂y
(nR1
+
n'
R2
)
由费马原理证明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证明: 首先证明反射定律:设在下图中A为光源,B为接收器,其坐标分
别为A(x1,0,z1 )、B(x2,0,z2)。设反射面放在z=0处,P(x,y,0)为光 线与反射面相接触的点。
A(x1,0,z1) z
B(x2,0,z2)
根据勾股定理,光线APB的总长度为: R1+R2=
= sin i1
x2 − R2
x
=
sin i1'
综合上式可得:
i1= i1’
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x2-x
其次证明折射定律: 不失一般性,设在后图中A为光源,B为接收器,均位于y=0平面上,其
坐标分别为A(x1,0,z1)、B(x2,0,z2)。设折射面放在z=0处,将折射率 为n和n’的两种介质分开,P(x,y,0)为光线与折射面相接触的点。
R1 O 反射面
R2 yx
P(x,y,0)
z12 + (x − x1)2 + y2 +
z
2 2
+
(x

x2 )2
+
y2
根据费马原理,P点应在使光线的光程
为极值的位置,微积分上即是求:
∂ ∂y
n(R1
+
R2
)
=
0
∂ ∂x
n(
R1
+
R2
)
=
0
将R1+R2代入上面第一式,得:
∂ ∂y
n(R1
+
R2
)
=
n(
=
0
n 由前一式,得:
∂ ∂x
(nR1
+
n'
R2
)
=
0
R1
O
折射面
yx n’
P(x,y,0)
R2
B(x2,0,z2)
n y + n' y = 0
R1
R2
y=0
上式意味着折射发生在垂直于折射面的平面 内,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 再设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i’,则由后一式, 可得:
n x − x1 + n' x − x2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