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设疑因事说理 ―《桃花心木》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层设疑因事说理―《桃花心木》赏析

层层设疑因事说理―《桃花心木》赏析林清玄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他曾在一公开场合自我介绍时,风趣地说:“想生在盛唐,成为唐宋八大家,不幸只成为台湾八小家……”他的散文文笔恬淡清新,常表现出醇厚、隽永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在《桃花心木》这篇文章里,作者写的是平平常常的种树故事,他借种桃花心木树苗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在叙述时层层设疑,引人遐思,最后揭示出其中蕴含的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启迪。作者在开篇不枝不蔓,直接点题,种的是“桃花心木”。然后介绍了桃花心木的突出特点:“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读至此,我们不禁会问:桃花心木树苗是什么样的?这么“优美”、“高大”的树又是怎么长成的呢?接着,作者便写了一个“高大”的人种树的情景。相对于他的高大,那些小桃花心木的树苗太不起眼了,以致于这一大一小,让人看了觉得好笑,“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不同的是,这是旱地,不是水田。” 种下树苗就该时时来照看吧,可这个种树人有些怪,“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这是为什么呢?作者并没急于告诉我们,而是写他第二个可怪之处:“种木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他居然有空喝茶,也不去照管树苗。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懒汉吧?我们读的时候会这样猜测。更为令人惊奇的是,他似乎能未卜先知,“桃花心木有时就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读到此,我们也会发出作者那样的疑问,“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作者就这样逐层设疑,留有悬念。这就使种树人的举动时时牵着读者的心。这正是作者写法的高明之处,这样才令读者读得兴味盎然。如果一下子就告诉你结果,一眼就看到底,那文章也就没什么意思了,这就叫“曲径通幽处”。最美的风景往往在山的幽深处,需要探,需要寻,才更有趣。文章的另一个巧妙之处,是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不确定”,照应上文,种树人管理树苗的不定时。由事而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丝毫没有突兀之感。作者在结尾说道,桃花心木已经长到屋顶高了,“优雅面自在,宣告着自主的生命。”既呼应开头的“高大”“优美”,又点明这些树已学会如何生存,它们不依赖,不脆弱,已能独立自主,努力成材。解立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