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国风》中的爱情7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诗经·国风》爱情诗中女性的爱情
---小米花中国古代文明灿若繁星,文明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的兴衰更替,古老的文化有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散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有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而来。以文化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爱情是文艺作品永恒的题材,也是文学作品永恒的题材,特别是在诗歌作品中更为常见。《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章。所辑录的诗歌由于来至于各地的民间歌曲,许多作品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普通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诗经·国风》中表达爱情的诗歌多达70多首,生动地描述了上古时代青年男女内心对爱情最真实的感受,各种群体女子对爱情的不同追求,描绘了人世间纯美的感情世界,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哀婉,呈现出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这些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深化了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可谓异彩纷呈,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少女对爱情的追求
在《诗经·国风》中反映这类题材的爱情诗为数不少。如《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首写男女约会的情诗,少女和情人相约在城隅,但调皮的她却故意躲在墙角,爱而不见,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映入眼帘。恋爱中的女子,对爱情怀着美好的期待,她们表现的活泼、天真她们最可爱的地方。还有《诗经·国风》中的第一首诗《周南·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它描绘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在河边采择荇菜,引起一个男子深深地爱慕的故事。诗中设想男子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对象,用琴瑟同她联系感情,用钟鼓使她快乐,虽是描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 从中也折射出了被追求少女的幸福。诗中从“君子好逑”到“寤寐求之”再到“琴瑟友之”最后“钟鼓乐之”,文中主人公对姑娘爱慕之情大胆又自然地表露出来,这个姑娘内心是喜悦的,她能让对方“辗转反侧”,能让对方“琴瑟友之”、“钟鼓乐
之”,获得了男子的认可,得到了男子的欣赏与尊重,这足以让女子欣喜感动不已。全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描写细致。孔子曾赞叹《关雎》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弃妇哀怨之声
爱情是美好的,但随着平凡生活的冲淡,再美好爱情也有可能失去它的光辉,而一旦失去也是最痛苦的。几千年的历史就是男尊女卑的历史,历史对女人而言,是一部部血泪史,封建社会下的女性在很多方面是没有自由权的。在一系列的生活过程中,女性必须不断地放弃自己的主体意识,被迫认同于一种客体的身份。《召南·江有汜》中“之子归,不我与”,那人独自去娶妻了,引起“我”无限的忧愁。“不我与,其后也处”,然而“我”仍然寄托希望,但愿以后还有归期。这种在冷酷现实下近似幻想的希望,表现了女子忠于所爱、始终不渝的那种痴情。“不我过,其啸也歌”,但男子绝然背弃,没有丝毫留恋地走了,甚至连我的家门也不过。至此,女子由希望而绝望,最终愤慨并发诅咒:将来看你伤心后悔、痛苦悲歌吧。这是一首被遗弃的女子表现内心怨艾悲愤的歌曲。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婚姻恋爱问题上受压迫的现象。同是表达弃妇的怨诗《邶风·日月》诗中借日月形象抒发感情,反复吟唱“日居月诸”,借一个被遗弃的妇女之口,控诉了丈夫的薄情寡义,发出了内心痛苦的呐喊,诗人在愤懑不幸中也间或表现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与破镜重圆的梦幻,希望有一天能回到过去那种甜蜜的生活,但这些只是自己的想象而已,现实不会同情任何人。于是悲剧的效果产生了,“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这种渴望最终摆脱被遗弃的痛苦,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迫使读者去思考。恩格斯说: “正是奴隶制与一夫一妻制的并存,正是完全受男子支配的年轻美貌的女奴隶的存在,使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它的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这段话正是父权制下女性悲剧的最好诠释。在这种制度下,不仅是普通妇女有如此凄惨的命运,就是宫中贵妇也逃脱不了。在《卫风·硕人》中曾被赞美的卫庄姜,出身高贵,姿容美丽,初嫁卫国时,结婚仪式盛大,送嫁场面热烈,然而,尽管是这样一位出身高贵的美人,最终也和许多弱女子的命运—样被丈夫遗弃。男权制社会下,女人的命运不会因为其身份地位而改变,始终摆脱不
了男权的支配。而女人一旦被抛弃便只能感叹自己遇人不淑,悲恨相交,怨妇这一群体便凸显出来。
思妇的别样情怀
在古代,由于诸侯各国之间的连年征战,男人要么被征为劳工服劳役,要么被征为兵卒参与战争,常年累月不得信息,生死未卜。在家的妻子就更想念远征的丈夫。常言道:长相聚终归一别,相见时卿卿我我,情深意切,相别后,对夫君的思恋是越来越深,真是挥之不去。《诗经·国风》中不乏描述此种场景的诗歌,《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写的是一位思妇在采集卷耳时,因怀念丈夫而停止了劳作,她幻想着丈夫在征战中驾着久战疲倦的马车,在高峻不平的山上涉足难行的情景,表现了她的思念之苦。无论思念远行之人,还是思念生死未卜之人,相思总是苦涩的,总是让人牵肠挂肚和期盼的,然而,在这样未知的等待中,即便陷入思念夫君中苦不堪言,她们也能够煎熬的过程中酝酿出别样的情怀来,她们理解丈夫离开家乡独自撑起一个家庭,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伟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即使生活怎样艰难,她们还是表现出家国情怀和巾帼风采,默默的承受着相思的煎熬和经受着生活的考验。《诗经·国风》中的这种思妇诗即体现忧虑又化为祝愿,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到思妇内心的复杂世界。这些诗没有甜言蜜语、海誓山盟,但读起来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浮现在眼前,她们的爱是大爱,是有国才有家的爱,呈现出中国传统妇女强烈的家国情怀的形象,感人肺腑,让人对这样的妇女既觉可怜又心生敬意。
结语
《诗经·国风》当中的爱情诗篇拥有不同的故事与色彩,在这些男女相与咏歌的篇章中,我们看到了传统女性思念情人独自承担的伤痛隐忍,也在河畔邀约的盛景中触碰到那个时代青年男女们的内心,在田野歌咏中看到家庭面临分离时的哀痛,更在那些追逐与思念中感受爱的真谛。其中无论是爱情喜剧或悲剧,都为我们再现了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最真实朴质的向往与追求。总之,《国风》中的爱情诗,反映了爱情生活中的各个侧面,生动地展现了上古时代的社会人文背景、恋爱和婚姻习俗,以及当时女性的个性、品格和情调。为后世爱情体裁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