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人性论之比较(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人性论的比较

摘要:人性是文化的基石,人性论就是关于人性问题的哲学思考,在近代西方历史中,有人把饮食、男女和自私等偏于动物性的一部分,接近于本能的部分叫做人性,这实际上就是人的自然本性。除此之外,人还有社会本性,比如善与恶,人的社会本性是受了后天环境的影响所塑造出来的人性,这种人性己经和当初动物的本能不能等同了,是一种“人为的人性”。本文通过对霍布斯、洛克和卢梭对人性的不同观点的分析比较,得出笔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和看法。

关键词:近代西方人性论善恶自然状态

一、前言

毕达哥拉斯是最早关注人的问题的西方思想家,智者派的工作是希腊人性观发展中的决定性的一步。他们关心人的问题,并带有世俗化的特征"普罗泰戈拉探讨了什么是人性的问题。他们讨论了两个概念,自然和人为,进一步分析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就是自然和社会的问题。苏格拉底首次提出了哲学的核心是美德,他注重人的心灵。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路,把善作为哲学的最终目的,人活着要脱离低级趣味,要有自己的精神生活,也就是追求善,为了善而活着。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首先是自然本性,就自然本性而言,人的天性中存在着与自己的同类共同生活的习惯,因此人是城邦动物,是政治动物。从总体上看,他们对人性的阐释, 都有着理性的特征。因为他们都把认识、智慧、知识看作人的本性,看作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东西。

二、霍布斯、洛克和卢梭对人性的不同阐述和理解

人性善恶论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提出的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经霍布斯奠基,洛克的阐发,由卢梭发展到极致。然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所处历史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的差异,他们对人性善恶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霍布斯的人性论

霍布斯的人性论认为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就是人的感情、欲望和理性,人的本性就是自我保存,趋利避害,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利益,这是一种在自然状态下的以个体出发的人性论。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中没有社会和国家,个人是先于社会和国家的,人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每个人都自由追求各自的利益,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都拥有同样平等的权

利,在这里不存在善良与邪恶之分,也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只有力量和争斗,人们为了争得和保有自己占有的一切,不得不与别人共同存在于战争的状态中。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就是这种战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只想保全自己而不顾他人的利益和生命。在物少人多的情况下,人们不免发生争吵,每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企图伤害他人,你争我夺就必然导致你死我活。

霍布斯这样定义欲望:就意向朝向引起它的某种事物而言,就是“欲望”;就其避离某种事物而言,就是“嫌恶”。霍布斯同时强调,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是由于人的欲望本身就是无穷无尽的,而不是由于外在感性知觉在数量上是无穷无尽的。霍布斯由此推导出人性的善恶观,他认为:“任何人的欲望的对象就他本人说来,他都称为善,而憎恶或嫌恶的对象则称为恶;轻视的对象则称为无价值和无足轻重。”

霍布斯的人性观功利色彩还比较浓厚,他在论述人性的时候总好从功利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所以导致他对人性的复杂性缺少分析。利己还是无私总是相对的,人有利己的本性,也有利他的本性,只是两方面的比例因时间、地点、环境等的变化而不同而已,不能绝对地将复杂的人性仅仅归结为利己。、

(二)洛克的人性论

洛克的人性论认为人作为自然状态中的一个个体,人的生存是第一重要的,这与霍布斯的人的本性就是要自我保存是一致的,但在如何实现自我保存的问题上,洛克却与霍布斯得出来相反的结论。霍布斯认为人是自私自利的,人为了生存就是要不断的互相争斗,最终陷入混乱的战争状态。洛克则认为人的自然本性不是自私的,而是和平的,人人都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拥有财产的权利,因而他自然状态就不再是战争状态,而是和平和自由的状态。洛克认为虽然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是“和平、善意和互相帮助的”,但人有“利已”的天性,不能保证一个人永远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而争端又没有公认的是非标准和仲裁者,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还是有战争的可能。

在洛克人性论中人所享有的财产权是最为重要的,一切权利都以财产权为核心和基础。财产权起源于劳动,“土地和一切低等动物为一切人所共有,但是每人对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种所有权,除他以外任何人都没有这种权利。他的身体所从事的劳动和他的双手所进行的工作,我们可以说,是正当地属于他的。”洛克的人性论认为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人的绝对权利,人把保存自己生命和存在的欲望当作自己的行动原则,深深地根植于人的身上,而人的理性就使人按照自我保存的趋向行动,在行动中发现的人所天赋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都是他生存所必须的权利。同时洛克认为人的理性是人自身的产物,是以经验为基

础的理智的认识所以人的一切知识和观念都从经验中产生,人的心灵中的观念也是通过经验和理性中得来的,而其中理性在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洛克反对君权神授的理论,并把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人性作为社会政治问题的根本因素。

(三)卢梭的人性论

卢梭在个人观上赞成“性善论”,在社会观上则是“性恶论”,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写到:“人天生是善良的,只是由于种种制度才变恶。”卢梭看到了越来越文明,理性程度越高的现实社会是充满物质欲望的败坏的社会,看到了人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压迫,看到了人性的堕落。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一文中认为是科学与艺术的兴起造成了现代社会的败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与艺术起源上的缺点。天文学诞生于迷信;辩论术诞生于野心、仇恨、诌媚和撒谎;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这一切,甚至道德本身,都诞生于人类的骄傲。第二,科学所提出的目的是虚幻的。.第三,科学还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完全自由的,只是进入社会后才逐渐失去了自由,社会不平等是伴随着文明进程而出现和发展的,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栓桔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的自然状态是从人的善良本性为基础分析的,在卢梭看来,自然状态是是没有人际交往、语言、家庭、住所、技能的人类最初状态。在此状态下,没有农业、工业、没有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也没有奴役和统治、法律、道德上的善恶观念、竞争和战争等。在自然状态下,自然人按其本能无忧无虑地生活,人的全部欲望都是肉体的需要,没有“你的”、“我的”的观,因而野心、贪婪心、嫉妒心、虚荣心等也不存在。自然人没有任何知识,他的欲望只是生理上的需要,在世间万物中,他仅知道食物、女人和睡眠对他有利,也仅知道痛苦和饥饿对他有害,这就是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因此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善良的。人所具有的天然情感就是自爱心和怜悯心,这是一种本能的冲动,自然状态下存在自爱心而不存在自尊心,也就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嫉妒、怨恨,就不存在霍布斯所说的人与人之间是狼与狼的关系。因此,卢梭的人性论与霍布斯和洛克的人性论存在很大的不同,卢梭对于人性的理解是抛弃了一切社会的因素,将人完全置于自然状态之下,那种状态下的人只有本能的欲望,因此是善良的,而人对生理需求之外的贪婪、欲望,所谓的恶是在社会出现之后所形成的。

三、笔者对人性善恶的理解

笔者认为,人性本无所谓善与恶,人生来就有生存的欲望,这中生存的欲望表现在外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