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活教学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生活教学的思考

冉金玉

(奉节县新民镇新民小学)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语文生活教育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有生机,越来越有活力。笔者曾有幸观摩了一些课改示范课的教学。这些课的设计、组织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贩售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储藏知识的容器,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新课程呼唤开放性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一个充满希望与信任的课堂;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更是一个时刻能闪烁智慧火花的课堂。

教育专家张孝纯老师在《在“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中指出:“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受到全面、整体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一点,大家已然达成共识,因此,在语文教

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又留下语文的足迹,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生活即是学习的源泉,又是课堂的延伸。

一、让生活成为学习的活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人格不能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违背教育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1、在家长的工作生活中学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的启蒙之地,父母又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家庭都可以借助自身的特点巧妙地挖掘语文学习因素,例如,有的家里是开药店的,就让他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药品知识设计一些药品广告语;有的家长是贩卖蔬菜的,则让他写一写或口头介绍有关蔬菜方面的作文,有的家长是卖棋橙的,则让他介绍一下它的有关知识等,利用身边垂手可得的资源提高语文能力,既充分利用资源,又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孩子们的生活点滴中学语文

孩子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们自身的这座舞台上也会跳跃着鲜活的事例。如:在开学初新校区有四五位同学在放学途中碰到一位迷路的六七岁小女孩,便一起将孩子送回家,还打电话给了这个孩子的家长,第二天这位家长主动到校来寻找“小雷锋”。而当时

刚要上第四册的口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于是我就以这件身边的真人真事为突破口,让这件事中的“小雷锋”之一----徐小琴讲述事件的经过,然后让同学们以“这位同学讲得如何?”“你对这些小雷锋想说些什么?”“你打算怎样做个小雷锋?”等话题展开口语交际,一节课由于真实事件的介入变得生趣盎然。

二、将语文教学向生活延伸

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小,与社会联系少,语文的积淀储存也会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得好呢?”所以要力求做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美国教育家华特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展各种活动,多方面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1、让课堂再现生活的情景

课文中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蕴含生活道理,学习语文、感悟文字就是在头脑中还原生活情节,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有的课文距离孩子生活较远,学生体验不到位,教学时要借助音乐、动作、表情等情境的创设再现生活画面,让孩子如临其境,会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也更能向生活靠近,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我反复组织学生扮演各种角色,通过思想内化过的表演,不仅体验到丑小鸭的勇敢顽强,培养抗挫折能力,也在他们的学习兴趣、想象力上得到很好的提高。

2、让课堂反射孩子生活的影子

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一定的生活道理,学习这类课文的目的不仅要让我们体验到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更要从中触发对生活的感悟,懂得生活中的道理。因此,我们要跳出课文去寻找生活中自己的影子。

如在上《我为你骄傲》一文,我让孩子们先感受作者从高兴到害怕又到不自在,最后轻松的心理变化,接着体会作者的诚信和老奶奶的宽容,最后我让孩子们回想生活中的自己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从而反思自己在这方面品质上的差异,在思想品德上得以提升。

又如,在学习《三个儿子》后,我让孩子们回去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既加深课文的理解,也培养孝敬长辈的思想。

3、让课堂激发观察生活的兴趣

课文中一些人或事往往和学生有一定差距,而生活中的许多亮点孩子们却又熟视无睹,教学时要让孩子们学习作者善于观察的优点和语言表达的一些方法,走出课堂去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或景,扩大视野,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完《北京亮起来》一课后,我让孩子们运用文中的好词好句式,走出“北京城”,走进身边生活的“江山城”,结合近两年一江两带建设和鹿溪路的兴起,写一篇《江山亮起来》,孩子们带上发现美的双眼,用勾画美的双手,描写出一句句赞美家乡的句子。相信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会日渐浓郁。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实行了开放型的“大语文”教育,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既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质量,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又提高了分析、领悟、创造能力。真正达到了“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展示和语文素养提高的舞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