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失眠的中医治疗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失眠的中医治疗现状

发表时间:2016-03-28T16:42:31.4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杨继若邢凯

[导读]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青海大学述失眠症的诊断、辩证施治,预防调摄等几个方面的现状,并浅谈一下中医方药治疗失眠的优势和不足。

1.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 730050;

2.青海大学 810016

摘要: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失眠的发生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机体气血衰微及运行不畅、阴阳失调等方面紧密相关,从中医辨证施治的角度出发,综述失眠症的诊断、发病机制、辩证施治,预防调摄等几个方面的现状,并浅谈一下中医方药治疗失眠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失眠;病因病机;辩证论治;预防

睡眠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生理活动,足够的和高质量的睡眠是人类所必需的,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焦虑症、抑郁症等不断发生,失眠的症状随之而产生,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激烈,失眠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主要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由于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从而产生疲倦和种种不适的感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头痛等,且经检查未发现其他器质性病变的症状。

失眠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①入睡困难,即睡眠潜伏期延长,严重的可达一两个小时或整夜不能入睡。②中间易醒,入睡并没有困难,只是在睡眠中容易醒觉,时睡时醒或醒后难以入睡。③早醒,每天睡眠的时间明显少于同年龄组的其他人,而且睡眠质量差,醒后常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古代中医虽无失眠之病名,但对其病机、辨证,历代都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古代中医将其归入“健忘”、“不寐”、“郁症”、“癔症”等范畴。“不寐”这个病名是最早出现在中医古籍的《难经》里面,《内经》里面也有记载,称为“不得卧”“目不眠”,指的就是人不能得到正常的睡眠,或者虽然睡了,但不是很踏实的,容易惊醒。下面就失眠的中医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1.病因病机

古代医学对失眠发病机制的认识:医家对失眠病机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承认其病理变化是由于阳盛阴衰、阴阳失衡引起的。古代医学家对失眠的发病机制概括如下,主要包括几方面的内容:营卫不和说、阴阳失调学说、脏腑损伤学说、气血紊乱说、神主失用说、邪气致病说、阴阳跷脉说。《素问·逆调论》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凡是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导致失眠者,都属于此。《太平圣惠方》“胆虚不眠”为“五脏虚邪干淫于心。”强调心对于失眠症的影响。失眠在《内经》中称“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首称为“不寐”。不寐的病因主要是七情所伤,情志之伤,或五志过极或情志不遂,影响五脏,皆可使人不寐,尤以过喜、过怒、过思、过悲常见。心藏神,劳心过度,耗血伤阴,心火炽盛,扰动神明;或喜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魂不安而不寐。肝藏魂,数谋而不决,或暴怒伤肝,或气郁化火,皆可使魂不能藏而不寐。脾藏意,主思,思虑过度则气结,气机不畅,脾失健运,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养心安神而致不寐。总之,失眠的病因虽多,但其主要病机不外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现代中医概括的失眠发病机制:认为失眠主要和五脏功能失调、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痰湿内阻等方面的因素有关。心肝脾肺肾五脏中任何一个脏腑的失调都可能导致其他脏腑失衡,五脏之间相辅相成。

2.辩证论治

典籍中对失眠的辩证论治有许多论述,《灵枢.邪客篇》对目不瞑提出了具体的治法和方药:“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医宗必读.卷十.不得卧》详考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曰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曰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曰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曰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现今对失眠的辩证首当分清其病性之虚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为虚证,火热扰心为虚证。在此基础上结合脏腑辩证: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

3.治疗原则

3.1总治则: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辨证论治和配伍使用。对于失眠症来说,就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治疗。首先要分析患者的发病机制,然后对症下药,通过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从根本上对机体进行调理,使机体可以能够有效的对抗疾病。在调整气血阴阳平衡时,要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治疗原则,阴阳和气血相辅相成,要注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使脏腑恢复正常。

3.2分证论治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因人而异选择药疗、食疗、针灸、按摩、导引等单一方法的多重组合,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①中药治疗:参照《中医内科学》[1]辨证分型标准,所治病例包括心脾两虚、心虚胆怯、心肾不交、肝肾阴虚4种类型。失眠的治疗原则是,调治所病脏腑及其气血阴阳,可选用归脾汤补益心脾,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交泰丸交通心肾,酸枣仁汤加柴胡疏肝养血,酸枣仁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影响慢波睡眠的深睡阶段,使深睡时间延长[2]。安神定志丸益气定惊,清火涤痰汤化痰清热,保和丸和胃化滞。心火偏亢心烦不寐,躁扰不宁者宜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方药朱砂安神丸;肝郁化火急躁易怒、不寐多梦者宜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方药龙胆泻肝汤;痰热内扰不寐,胸闷心烦者,宜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由半夏、茯苓、竹茹等化痰药为主组成的温胆汤,可能通过改变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含量来治疗精神类疾病[3]。胃气失和不寐,脘腹胀满者宜和胃化滞,宁心安神,方药保和丸;阴虚火旺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者宜补益心脾,养心安神,方药归脾汤;心胆气虚心烦不寐者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牡蛎与龙骨配伍柴胡、茯苓,作用于神经系统可达到镇静、抗惊厥作用,连续用药可延长睡眠时间[4]。另外,礞石滚痰丸饮食不节,湿热生痰,痰扰心神而致失眠,可用礞石滚痰丸治疗,效果较好;五子衍宗丸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阴则导致失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