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图片的数字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藏品图片的数字化
摘要:博物馆的核心内容就是众多的文物藏品及图片资料,其传统方式的管理是利用手工操作,所以无论是日常保管,还是展览、研究的利用都存在着繁琐以及不利于藏品安全的各种不良因素。因此,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成了博物馆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这项工作富含有各种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含量。这就需要,寻求更多更好的方法去加速数字化、信息化博物馆的建设。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图片数字化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是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和信息资料咨询机构。如今其传统的管理方式及表达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同时随着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我国的博物馆已全面进入信息化建设时期。因此搞好信息化建设,提高文博事业的管理水平,是今后博物馆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设是将博物馆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所以数字化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藏品是博物馆一切业务工作的基础,在博物馆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各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均以万计,对它的管理从征集、鉴选、登记、编目、保管、检索、提取利用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如果均是手工操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重复性工作多,也不利于文物的保护。记
得在网上曾报道过这样的事,某博物馆的一个老管理员突然因病去世了,在他之后管理员换了两三拨,由于不清楚藏品的确切位置,结果找一件文物花了好几天的时间;还有一件事就是因为不知道有没有拍过,或者难以找到过去照过的底片,结果摄影师们只好重复拍摄,曾有在一年之中,为了各种不同的需要,将《清明上河图》拍摄了七次之多的事情。诸如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均表明了手工操作存在的弊端。
馆藏图片作为档案资料,其价值也同样不言而喻,它是一定时期的历史记录,真实性是文字资料所不能代替的。图片资料虽然没有文物的描述复杂,但它的重要性,其所反映的历史背景,要求它的说明尽可能的详尽。况且数万张的图片,加上相同数目的胶质底片,手工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再者,随着时间及使用次数的增加,胶底片的损伤也在日益加重。所以进行数字化处理也迫在眉捷。
计算机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给人类生活创造出令人既诧异又欣喜的变化。“数字生活”已经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无论数字化这个概念被运用于什么领域,比如影像等资料,甚至社会管理,它最终的成效是使应用对象更清晰、更高品质、更易于管理和传播。以博物馆系统的资料储存为例,数字照片带来的是不再会出现脱色、霉变、划痕、老化等普通胶片中常见的问题,而且一次投资后,可以无限次的使用,并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冲洗照片的费用,对于储存的数码图片档案,可结合管理软件按照多种类型进行快速检索查阅。这就意味着管理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及工作效率的提高。
图片的数字化其信息源一方面由扫描仪获得,另方面可由数码成像产品中直接取得。1888年,世界上第一张软底片问世,相纸正式与底片分离,成为最重要的影像载体。一百多年来,相纸一直是摄影师进行底片和暗房创作的有力工具。最初的数码图片都是在相片的基础上进行扫描得到的,这时,暗房技术仍旧直接影响着最终获取的图片的质量。通常我们所说的扫描仪都是指平板式的,主要用来扫描不透明的材质,虽然扫描仪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光学分辨率从150dpi到4800dpi的发展进步,同时,各种功能强大的图形软件业层出不穷,但这些几乎都基于胶片-相纸的传统模式。
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图片的编辑、传输、存储都已普遍实现了数字化,大部分摄影师也已经配备了扫描仪,人们渐渐发现,不论是在媒体上发表作品,还是通过网络来进行图片交易,冲洗出来的相片除了进行扫描之外,好像都已经派不上大的用场。但相片冲洗的费用却一直是图片成本中很大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专业的底片扫描仪。
底片扫描仪是专门用于扫描定影后的底片,因为透扫本身就要求很高的光电处理技术,加上在高分辨率前提下对生产工艺的要求,能够提供高端底片扫描的厂商屈指可数。有了底片扫描仪后,就真的可以和相纸说再见了。我们只要完成底片创作就已足够,剩下的事情全部由电脑来完成,不但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图片,还可以通过曝光补偿、色彩修正、艺术效果处理等手段来实现并超越原来的暗房创作。底片
扫描仪的分辨率一般在2500~4800dpi之间,色彩深度一般为24Bit或48 Bit,各厂家的产品其驱动程序大都带有图片处理的功能,而且几乎都已捆绑了Adobe的各种处理软件。所以把底片扫描仪比作数字暗房是有一定道理的。
还有一些高档底片扫描仪具有对底片上的噪音进行智能化处理的能力,它可以通过红外线扫描反射的细微变化,自动识别出底片上的划痕、指印、尘土等图像噪音,并在扫描过程中自动将影像的受损部分进行修补,将影像还原到最佳状态。由于扫描与修补是同步完成,因此省去了以往在扫描后再用专业软件对图像进行修补的繁琐,此类设备在对那些影像品质要求较高时的制作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扫描仪,数码相机的出现同样对胶片-相纸的模式提出了挑战,它甚至连底片都不再需要了。数码影像技术的出现在短短10年间使这一切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底片-相纸的梦幻组合的地位突然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但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主流的数码相机的虽然发展很快,终究其艺术表现能力比起胶片相机来仍有一定差距,而且所提供的创作手段也相对比较少,对照片表现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往往难于胜任,难于满足摄影爱好者的需求。所以,利用数码相机进行摄影创作恐怕只能假以时日。而扫描仪作为最主要的图片数字化手段,是这一系列变化最根本的推动力。
获取的数码图片进入计算机后,往往并没有理想的表现效果,如一些实物或景点的图片通过照片、印刷品(如一些报刊杂志)扫描获得,
或通过数码相机拍摄。从保护藏品的原貌考虑,不主张去对其图片进行修复、改动,但是那些原本发黄、生霉变质的黑白老照片,印刷质量较差的印刷品以及早期的油印刊物等,早已失去了完整性,清晰度等,我们不得不对这些在获取图形后加以处理,恢复其本来面貌,还原自身的色彩等。这时我们运用到专业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
首先用圈选工具(如:套索工具,路径工具)选取出需调整修改的部位。放大图像后使用套索或者是路径工具手工圈选可以解决大部份的问题,必须注意适当调整参数的量值。对于较复杂的文物图像,我们使用通道分析图像,找出选择区域和周围区域的不同点,然后加以分化,靠灵活运用通道和圈选工具的结合来选图。对极为复杂的文物图像,其中会有较细腻之处,这时通过通道与选区的相互转化,在放大图像后,采用黑色的笔刷将细微处与背景分界不是非常明显的部分勾勒出来。最后调整对比度将细微处从背景中充分地显现出来。另有些黑白老照片,拍摄的效果较差(如在逆光条件下拍摄),必须加以修复,因为时过境迁,再也不可能找回原物重拍。通道的使用只能分离有一定轮廓的图像,对此就无能为力了,但我们可用图像模式和滤镜来加以分离,最后通过调节色彩平衡和曲线恢复其本来色彩。当然,鉴于藏品的特殊性,尽可能减少对其图像的修改。
当前,数字图片格式主要有BMP、GIF、JPG、TGA、TIF等。对修复好的图片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格式保存。显然,数字化博物馆离我们越来越近,在管理好图片资料的同时,也应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