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胃和十二指肠的解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胃和十二指肠的解剖
发表时间:2011-08-30T11:15:06.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9期供稿作者:段磊
[导读] 胃壁分为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粘膜层是胃壁的最内层,富于血管,呈红色
段磊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150025)
【中图分类号】R6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177-02
【摘要】胃的解剖部位在临床上常将胃分为五部分;十二指肠位于胃和空肠之间,呈“C”字形,约25cm长,在解剖学上因其长度相当于十二横指而得名,十二指肠可分为四部分。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解剖
1 胃的解剖部位
在临床上常将胃分为五部分:
(1)贲门部,是与食管相接的部分;
(2)胃底部,位于贲门的左上方,是胃的主要部分;
(3)胃体部,是胃底部和胃窦部之间的部分,所占面积最大;
(4)胃窦部,胃小弯下部近胃窦处有一凹入刻痕,称为幽门窦切迹(亦称胃角切迹),自切此迹向右至幽门的部分为胃窦部,或称幽门窦部;
(5)幽门部,是与十二指肠相接的部分。
2 胃壁分层
胃壁分为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粘膜层是胃壁的最内层,富于血管,呈红色。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所组成。胃肌层包括三层不同方向的肌纤维,内层是斜行纤维,中层是环行纤维,在幽门部最厚,最终形成幽门括约肌;外层是纵行纤维,与食管和小肠的纵行肌相边,在胃大、小弯处增厚。浆膜层在胃大、小弯处与大、小网膜相边。胃通过腹膜所形成的韧带与邻近器官相联系,如肝胃韧带、肝十二脂肠韧带。胃膈韧带、胃结肠韧带和胃脾韧带等。
3 胃的血管
胃的血供非常丰富,主要来自胃小弯侧的胃左、右动脉形成的动脉弓和胃大弯形的胃网膜左、右动脉形成的动脉弓,以及胃短动脉。这些动脉的分支在胃壁内彼此间有广泛的吻合,形成网状动脉分布。胃左动脉大多起自腹腔动脉干,其终支与胃右动脉多起自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是胃十二指肠动脉的主要终末支,在胃结肠韧带前两层之间沿胃大弯向左走行,沿途发出多数分支至胃前、后壁及大网膜,其终支与胃网膜左动脉相吻合,形成胃大弯动脉弓。胃网膜左动脉起源于脾动脉,由左向右沿胃大弯走行,沿途发出多数胃前、后壁分支,其终支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胃短动脉起源于脾动脉经胃脾韧带分布于胃底部外侧,胃底部内侧有左膈下动脉的胃底支供应。胃的各静脉基本与同名动脉伴行,均注入门静脉系统。
4 胃的淋巴管
胃粘膜的淋巴液引流至粘膜下层,经淋巴管汇流至胃周围淋巴结。由于淋巴管与动脉血供相平行,因此胃周淋巴结的分组与相应的动脉有关。一般分为四组,即:
(1)胃上淋巴结,沿胃左、右动脉排列,收纳胃小弯部淋巴液;
(2)胃下淋巴结,沿胃网膜左、右动脉排列,收纳胃大弯侧下半部及大网膜淋巴液;
(3)幽门淋巴结,其中幽门上淋巴结与胃右动脉相关,幽门下淋巴结与胃网膜右动脉相关,收纳幽门部、十二指肠首段及胰头等处的淋巴液;
(4)胰脾淋巴结,沿脾动脉排列,收纳胃大弯上部的淋巴液。
来自以上四组的淋巴液均注入腹腔淋巴结,经此入乳糜池,再经胸导管入左颈静脉,因此胃癌淋巴常转移至左锁骨上。
5 胃的神经
胃的神经支配属于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交感神经的作用为抑制胃的运动和减少胃液分泌,并传出痛觉。副交感神经纤维来自左、右迷走神经,它促进胃的运动,增加胃液分泌,与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对抗的。胃壁粘膜下层和肌层内的神经网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共同组成,以协调胃运动和分泌功能的相互关系。迷走神经在进入腹腔时分为左右两主干,左迷走神经干转向腹段食管前壁,称为迷走神经前干,在贲门水平分为两支,一支发向肝门,称之肝支,一支沿胃小弯下行,称为胃前支,胃前支在肝胃韧带内贴近或稍离胃小弯缘前壁发生3~5条胃前壁支后,行至胃角切迹处或切迹上方2.5cm范围处呈伞型散开,被称之为前“鸦爪”形分支(3~4支),发向幽门部前壁,控制幽门部排空功能。迷走神经前干在分为肝支及胃前支以前,常有1~2细支自神经干发出至胃底贲门部,右迷走神经干在食管的右后侧,应称之为迷走神经后干,在贲门稍下方分为两支,即腹腔支和胃后支。胃后支贴胃小弯缘下行,向胃后壁发出2~3分支后,于胃角切迹附近分散为3~4支后“鸦爪”形分支,分布于胃幽门部后壁,与前“鸦爪”形分支共同控制胃窦幽门部排空功能。
6 十二指肠的解剖
十二指肠位于胃和空肠之间,呈“C”字形,约25cm长,在解剖学上因其长度相当于十二横指而得名。十二指肠可分为四部分:
(1)第一部或称球(冠)部。较短,向后且稍向上,大部分周边为腹膜所覆盖,其上方邻近胆总管和胆囊,其后方为胆总管下部和胰腺头部。
(2)第二部或称降部。自第一部锐角转向下行,主要位于腹膜后,较固定,仅前和外侧为腹膜所覆盖,其内侧与胰腺头部紧密相连。胆总管和胰管的开口在其内侧十二指肠乳头处,在乳头上部可能尚有副胰管开口。其后方为下腔静脉和右肾,其间有疏松结缔组织相隔,分离容易。
(3)第三部分或称横部。自下行的降部转向横行,位于腹膜后,其上方与胰头钩突部邻近,其后为第三腰椎体,肠系膜上动、静脉在其远侧纵行跨过。
(4)第四部或称升部。自横行的横部转向上行,然后成锐角向前向下,在横结肠系膜下方空肠相连接,十二指肠空肠曲处有腹膜隐
窝,肠襻有可能进入这些隐窝造成腹内疝,十二指肠粘膜在球部表面平滑,自降部以下呈横行皱襞。
十二指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为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分支,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与胰腺头部之间的沟内。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为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位于十二指肠横部与胰腺之间的沟内。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各分为前、后支,在胰腺前、后吻合成为动脉环。
参考文献
[1]张玉龙,肖传斌,张书松,程会昌,阴化龙.山羊胃壁的淋巴管及其淋巴流向的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1995,(02).
[2]李奎,肖传斌,张书松,梁红德,李建.山羊肝外胆道和十二指肠的解剖学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