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题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哲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B.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揭示了哲学的本义
D.真正的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2.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5.据2006年7月31 日出版的《嘹望新闻周刊》报道,正当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陆续进行之时,一些地方竟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整版整版地做起了“政绩广告”,且多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词。从哲学上看,这种“政绩广告”
A.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B.忽视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的导向作用
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D.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的主动创造性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7.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两广自古产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清甜可口,但进食过多则易患“荔枝病”。这说明 ( )
A.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B.饮食要注意适度原则
C.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性
D.为防微杜渐,应尽量少食荔枝
9.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矣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1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哲学与生活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11、“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所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哲学日”的发起人说,哲学就是要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这表明
A.哲学来源于生活实际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抽象的世界观,也是具体的科学知识
D.哲学是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3.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4.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5.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地球上的能源将在近年被人类消耗殆尽,而月壤中特有的氦能源是人类未来可长期使用的清洁、高效、安全而廉价的新型核聚变燃料,人类正在尝试开发这种能源。这表明
A. 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B.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能够改造自然
C.认识的目的在于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D.人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7.下列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以恶小而为之
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C.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D.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9.“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启示我们要坚持用()的观点看问题。
A.联系B.发展
C.矛盾 D.实践
20. 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这一俗语的哲学寓意是()
A.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B.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C.意识依赖物质而存在
D.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
21.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说:“再长的隧道也有出口,再长的黑夜也有天明的时候。两岸血脉相连,只要我们有信心和诚意,两岸关系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祖国统一的愿望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