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新定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定义问题
考点一:学习探究类问题
根据探索对象不同,探索性题型一般可分为条件探索型和结论探索型两类。
1.条件探索型
条件探索型的基本特征是给出命题的结论,要求我们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其一般的解法是从所给的结论出发,执果索因,寻求结论成立时应具备的条件,进而给予解答,思维方式是变换思维方向,逆向思维。
2.结论探索型
结论探索型一般可分为猜想型,判断型和是否存在型。
(1)猜想型
猜想型需探索的结论要依据题设条件从简单情况或特殊情况入手进行归纳,大胆猜想得出,然后再进行论证。
(2)判断型
判断型是指在某些题设条件下,判断数学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解题时通常先假设被探索的数学性质存在,并将其构造出来,再利用题设条件和数学结论将其肯定或否定。(3)是否存在型
这类问题的特征是在题设条件下判断数学对象是否存在或成立,即在是与否之间做出选择,解法步骤是先假设数学对象成立,以此为前提进行运算或推理。若推出矛盾可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的证明。
考点二:新定义问题
1.新定义
①函数类新定义
②距离类新定义
③几何类新定义
④与圆有关的新定义
2.考察的数学思想
解答题一般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初中三年级所学知识点的能力,常寓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于题型当中。
3.常考题型
①高中或大学数学知识的下放
②初中数学知识的改编
③完全新定义
考点一:学习探究类问题
1.已知∠MAN=135°,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
(1)当正方形ABCD旋转到∠MAN的外部(顶点A除外)时,AM,AN分别与正方形ABCD的边CB,CD的延长线交于点M,N,连接MN.
①如图1,若BM=DN,则线段MN与BM+D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②如图2,若BM≠DN,请判断①中的数量关系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图3,当正方形ABCD旋转到∠MAN的内部(顶点A除外)时,AM,AN分别与直线BD 交于点M,N,探究:以线段BM,MN,DN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何种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问题探究】
(1)如图1,锐角△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等腰△ABE和等腰△ACD,使AE=AB,AD=AC,∠BAE=∠CAD,连接BD,CE,试猜想BD与C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深入探究】
(2)如图2,四边形ABCD中,AB=7cm,BC=3cm,∠ABC=∠ACD=∠ADC=45º,求BD的长.(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ACD在线段AC的左侧时,求BD的长.
3.(1)问题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点P为AB上一点,∠DPC=∠A=∠B=90°,求证:AD·BC=AP·BP.探究
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点P为AB上一点,当∠DPC=∠A=∠B=θ时,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
(3)应用
请利用(1)(2)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
如图3,在△ABD中,AB=6,AD=BD=5,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A出发,沿边AB向点B运动,且满足∠DPC=∠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D为圆心,以DC为半径的圆与AB相切时,求t的值.
4.理解:数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如何求tan15°的值,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得到以下思路:
思路一如图1,在Rt△ABC中,∠C=90°,∠ABC=30°,延长CB至点D,使BD=BA,连接AD.设AC=1,则BD=BA=2,BC=.tanD=tan15°===2﹣.
思路二利用科普书上的和(差)角正切公式:tan(α±β)=.假设α=60°,β=45°代入差角正切公式:tan15°=tan(60°﹣45°)=
==2﹣.
思路三在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中,作腰上的高也可以…
思路四…
请解决下列问题(上述思路仅供参考).
(1)类比:求出tan75°的值;
(2)应用:如图2,某电视塔建在一座小山上,山高BC为30米,在地平面上有一点A,测得A ,C两点间距离为60米,从A测得电视塔的视角(∠CAD)为45°,求这座电视塔CD的高度;
(3)拓展:如图3,直线y=x﹣1与双曲线y=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将直线AB绕
点C旋转45°后,是否仍与双曲线相交?若能,求出交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5.已知直线m∥n,点C是直线m上一点,点D是直线n上一点,CD与直线m、n不垂直,点P为线段CD的中点.
(1)操作发现:直线l⊥m,l⊥n,垂足分别为A、B,当点A与点C重合时(如图①所示),连接PB,请直接写出线段PA与PB的数量关系:.
(2)猜想证明:在图①的情况下,把直线l向上平移到如图②的位置,试问(1)中的PA 与PB的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延伸探究:在图②的情况下,把直线l绕点A旋转,使得∠APB=90°(如图③所示),若两平行线m、n之间的距离为2k.求证:PAPB=kAB.
考点二:新定义问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
如果函数y=f(x)满足:对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内的任意x1,x2,
(1)若x1<x2,都有f(x1)<f(x2),则称f(x)是增函数;
(2)若x1<x2,都有f(x1)>f(x2),则称f(x)是减函数.
例题:证明函数f(x)= (x>0)是减函数.
证明:假设x1<x2,且x1>0,x2>0
f(x1)﹣f(x2)= ﹣= =
∵x1<x2,且x1>0,x2>0
∴x2﹣x1>0,x1x2>0
∴>0,即f(x1)﹣f(x2)>0
∴f(x1)>f(x2)
∴函数f(x)= (x>0)是减函数.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面的问题:
(1)函数f(x)= (x>0),f(1)==1,f(2)= = .
计算:f(3)=,f(4)=,猜想f(x)=(x>0)是函数(填“增”或“减”)(2)请仿照材料中的例题证明你的猜想.
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由勾股定理得AB2=|x2﹣x1|2+|y2﹣y1|2,所以A,B两点间的距离为AB=.
我们知道,圆可以看成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x,y)为圆上任意一点,则A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为OA2=|x﹣0|2+|y﹣0|2,当⊙O的半径为r时,⊙O的方程可写为:x2+y2=r2.
问题拓展:如果圆心坐标为P(a,b),半径为r,那么⊙P的方程可以写为.
综合应用:
如图3,⊙P与x轴相切于原点O,P点坐标为(0,6),A是⊙P上一点,连接OA,使tan∠POA=
,作PD⊥OA,垂足为D,延长PD交x轴于点B,连接AB.
①证明AB是⊙P的切点;
②是否存在到四点O,P,A,B距离都相等的点Q?若存在,求Q点坐标,并写出以Q为圆心,以OQ为半径的⊙O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