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诱变育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诱变育种
理想的工业生产菌种必须具备: 1. 遗传性状稳定 2. 纯净无污染 3. 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短时间内能产生所需产物 4. 能诱变产生遗传性变异 5. 具有产量高、收得率高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步骤
• 出发菌株的选择
• 单孢子(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 诱变剂及诱变剂量的选择 • 诱变处理方法 • 高产菌株的分离
2. 最佳剂量的选择: 经长期诱变后的高产菌株、遗传性状不太稳定的菌株, 宜用较温和的诱变剂和较低剂量处理。
要筛选具有特殊性状的菌株、较大幅度提高产量的菌株, 则用强诱变剂和高剂量处理。
对野生低产菌株,开始用高剂量,然后逐步用低剂量处 理。对多核细胞菌株,用高剂量处理。
四、诱变处理方式
诱变处理方式: 单因子处理:是采用单一诱变剂处理(一般突变率低) 复合因子处理:是指采用两种以上诱变因素处理(突变率高) 分下列几种情况:
连续诱变育种过程中如何选择出发菌株? 突变株的产量是数量遗传,只能逐步累加,一次性大幅度提 高发酵水平不太容易。 在选择出发菌株时,应挑选每代诱变处理后均有一些表型上 改变的菌株,如发酵单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形态上发生过 一次变异或产生过回复突变的菌株等,以利于突变率的增加
灰黄霉素高产菌D-756诱变系谱菌株表型变异与产量递增的关系
一、出发菌株
对出发菌株的要求: 1. 对诱变因素敏感,变异幅度大,正突变率高 2. 具有一定生产能力 3. 具有有利性状,如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以及产孢子 早而多的菌株
4. 有时可考虑选择已发生其他变异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 5. 采用一类被称为“增变菌株”的变异菌株,它们对诱变 剂的敏感性比原始菌株大为提高,更适宜作为出发菌株。 6. 在选择产核苷酸或氨基酸的出发菌株时,应考虑能累积 少量所需产物或其前体的菌株; 而在选择产抗生素的出发 菌株时,最好选择已通过几次诱变并发现每次的效价都 有一定程度提高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
3. 制备菌悬液通常采用生理盐水。如果用化学诱变剂处理 时,应采用相应的缓冲液配制,以防处理过程中pH变化 而影响诱变效果。
三、诱变剂及诱变剂量的选择
1. 诱变剂种类选择
对遗传稳定的出发菌株,最好采用以前未使用过的、突 变谱较宽的、诱变率高的强诱变剂。
对遗传不稳定的出发菌株,采用温和诱变剂。 对诱变史较长的高产菌株,如多次使用某一诱变剂,可 能出现“钝化”现象,此时则需改用另外的诱变剂。
青霉素法的原理为: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类, 而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肽聚糖链之间的交链,阻止合成完 整的细胞壁。处在生长繁殖过程的细菌对青霉素十分敏感, 因而被抑制或杀死,但不能抑制或杀死处于休止状态的细 菌。 制霉菌素法原理:制霉菌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 引起细胞膜的损伤,杀死生长繁殖过程的真菌,起到富集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作用。
1. 两个以上因子同时处理
2. 不同诱变剂交替处理 3. 同一诱变剂连续重复使用 4. 紫外线光复活交替处理
五、突变体的分离和筛选
随机突变,定向筛选。 筛选的条件决定了选育的方向,设计一个好的筛 选方案是诱变育种的重要前提。
出发菌株
诱变
绝大多数个体死亡 多数未变 多数负变
少数存活 少数突变 少数正变 少数变幅大
挑菌落
初筛 1瓶/株
挑50株复筛
3-5株(提供第三代诱变出发菌株)
简便筛选程序
第一代:出发菌株
诱变
分离到平皿上 打琼脂块挑菌落1000-3000 块
置于检定板上
挑取5-10%透明圈、呈色圈、抑菌圈大的菌落
初筛
Hale Waihona Puke 选30-50个菌株复筛
选3-5株(提供第二代诱变出发菌株)
第二代:出发菌株4株
诱变
分离到平皿上 打琼脂块挑菌落1000-3000 块
存活率
突变率
正变率
多数变幅小
高产率
多数不宜投产
少数宜投产
投产率
常规筛选程序:
第一代:出发菌株
诱变
分离到平皿上(有时还结合指示剂,呈色剂或底物等)
挑选菌落 200个
初筛 1瓶/株
50株复筛
3-5株(提供第二代诱变出发菌株)
第二代:出发菌株4株
诱变
分离到平皿上(有时还结合指示剂,呈色剂或底物等)
100个 100个 100个 100个
置于检定板上
挑取5-10%透明圈、呈色圈、抑菌圈大的菌落
初筛
选30-50个菌株
复筛
选3-5株(提供第三代诱变出发菌株)
青霉菌的选育
2 U/ml
85000 U/ml
第二节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一、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一般包括:诱发突变、淘汰野生型菌株、检出缺陷型、鉴别 缺陷种类等4个步骤。
(一)营养缺陷型的诱发
青霉素淘汰细菌野生型细菌的步骤: 1. 诱变后的菌体用完全培养液振荡培养2-3代,以结束表 型延迟现象 2. 进行离心、洗涤,转移到基本培养基中进行饥饿培养46h 3. 转移到含无机氮的培养基中培养3-4h,加入一定浓度的 青霉素 4. 经涂布培养后,统计完全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菌落的 差数,确定产生最多缺陷型的青霉素溶度
菌号 4541
诱变代数 1
菌落大小 /cm 1.3 0.8
菌落表面 结构 平滑疏松 平滑紧密
菌落颜色 可溶性色 变株效价 素 提高/% 龟背灰绿 赭石 白 火泥棕 100 2011
71046 10
B-53
C-04
11
0.6
0.4
平滑紧密
平滑紧密 平滑紧密
白
白 白
海螺橙
鱼鳃红
2642
6911
自然分离后 0.5
营养缺陷型的诱变方法和所用的诱变因子与普通诱变育种 基本相同,只是由于营养缺陷型属于单一基因突变,各种诱 变剂的功能不同,有的不宜作为营养缺陷型诱变剂。
(二)淘汰野生型菌株 常用的方法有抗生素法和菌丝过滤法。
1. 抗生素法 常用于细菌和酵母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富集,前者用青 霉素法,后者用制霉菌素法。
淡可可棕 3547
D-756 13
二、单孢子(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对菌悬液的制备有如下的要求: 1. 供试菌株的孢子或菌体要年轻、健壮 2. 供试细胞培养物要新鲜 3. 菌悬液中的菌体应该是单细胞或单核的孢子
制备方法: 1. 采取分散法
2. 菌悬液中细胞的浓度,要求霉菌孢子浓度约为106/ml,放 线菌孢子浓度约为106-107/ml。
2. 菌丝过滤法 真菌和放线菌等丝状菌的野生型孢子在基本培养基中能萌 发长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萌发。 把诱变处理后的孢子移入到基本培养液中,振荡培养10h左 右,使野生型孢子萌发的菌丝刚刚肉眼可见,用灭菌的脱 脂棉、滤纸或玻璃漏斗除去菌丝。继续培养,每隔3-4h过 滤一次,重复3-4次,最大限度地除去野生型细胞。然后稀 释,涂皿分离。
理想的工业生产菌种必须具备: 1. 遗传性状稳定 2. 纯净无污染 3. 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短时间内能产生所需产物 4. 能诱变产生遗传性变异 5. 具有产量高、收得率高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步骤
• 出发菌株的选择
• 单孢子(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 诱变剂及诱变剂量的选择 • 诱变处理方法 • 高产菌株的分离
2. 最佳剂量的选择: 经长期诱变后的高产菌株、遗传性状不太稳定的菌株, 宜用较温和的诱变剂和较低剂量处理。
要筛选具有特殊性状的菌株、较大幅度提高产量的菌株, 则用强诱变剂和高剂量处理。
对野生低产菌株,开始用高剂量,然后逐步用低剂量处 理。对多核细胞菌株,用高剂量处理。
四、诱变处理方式
诱变处理方式: 单因子处理:是采用单一诱变剂处理(一般突变率低) 复合因子处理:是指采用两种以上诱变因素处理(突变率高) 分下列几种情况:
连续诱变育种过程中如何选择出发菌株? 突变株的产量是数量遗传,只能逐步累加,一次性大幅度提 高发酵水平不太容易。 在选择出发菌株时,应挑选每代诱变处理后均有一些表型上 改变的菌株,如发酵单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形态上发生过 一次变异或产生过回复突变的菌株等,以利于突变率的增加
灰黄霉素高产菌D-756诱变系谱菌株表型变异与产量递增的关系
一、出发菌株
对出发菌株的要求: 1. 对诱变因素敏感,变异幅度大,正突变率高 2. 具有一定生产能力 3. 具有有利性状,如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以及产孢子 早而多的菌株
4. 有时可考虑选择已发生其他变异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 5. 采用一类被称为“增变菌株”的变异菌株,它们对诱变 剂的敏感性比原始菌株大为提高,更适宜作为出发菌株。 6. 在选择产核苷酸或氨基酸的出发菌株时,应考虑能累积 少量所需产物或其前体的菌株; 而在选择产抗生素的出发 菌株时,最好选择已通过几次诱变并发现每次的效价都 有一定程度提高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
3. 制备菌悬液通常采用生理盐水。如果用化学诱变剂处理 时,应采用相应的缓冲液配制,以防处理过程中pH变化 而影响诱变效果。
三、诱变剂及诱变剂量的选择
1. 诱变剂种类选择
对遗传稳定的出发菌株,最好采用以前未使用过的、突 变谱较宽的、诱变率高的强诱变剂。
对遗传不稳定的出发菌株,采用温和诱变剂。 对诱变史较长的高产菌株,如多次使用某一诱变剂,可 能出现“钝化”现象,此时则需改用另外的诱变剂。
青霉素法的原理为: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类, 而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肽聚糖链之间的交链,阻止合成完 整的细胞壁。处在生长繁殖过程的细菌对青霉素十分敏感, 因而被抑制或杀死,但不能抑制或杀死处于休止状态的细 菌。 制霉菌素法原理:制霉菌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 引起细胞膜的损伤,杀死生长繁殖过程的真菌,起到富集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作用。
1. 两个以上因子同时处理
2. 不同诱变剂交替处理 3. 同一诱变剂连续重复使用 4. 紫外线光复活交替处理
五、突变体的分离和筛选
随机突变,定向筛选。 筛选的条件决定了选育的方向,设计一个好的筛 选方案是诱变育种的重要前提。
出发菌株
诱变
绝大多数个体死亡 多数未变 多数负变
少数存活 少数突变 少数正变 少数变幅大
挑菌落
初筛 1瓶/株
挑50株复筛
3-5株(提供第三代诱变出发菌株)
简便筛选程序
第一代:出发菌株
诱变
分离到平皿上 打琼脂块挑菌落1000-3000 块
置于检定板上
挑取5-10%透明圈、呈色圈、抑菌圈大的菌落
初筛
Hale Waihona Puke 选30-50个菌株复筛
选3-5株(提供第二代诱变出发菌株)
第二代:出发菌株4株
诱变
分离到平皿上 打琼脂块挑菌落1000-3000 块
存活率
突变率
正变率
多数变幅小
高产率
多数不宜投产
少数宜投产
投产率
常规筛选程序:
第一代:出发菌株
诱变
分离到平皿上(有时还结合指示剂,呈色剂或底物等)
挑选菌落 200个
初筛 1瓶/株
50株复筛
3-5株(提供第二代诱变出发菌株)
第二代:出发菌株4株
诱变
分离到平皿上(有时还结合指示剂,呈色剂或底物等)
100个 100个 100个 100个
置于检定板上
挑取5-10%透明圈、呈色圈、抑菌圈大的菌落
初筛
选30-50个菌株
复筛
选3-5株(提供第三代诱变出发菌株)
青霉菌的选育
2 U/ml
85000 U/ml
第二节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一、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一般包括:诱发突变、淘汰野生型菌株、检出缺陷型、鉴别 缺陷种类等4个步骤。
(一)营养缺陷型的诱发
青霉素淘汰细菌野生型细菌的步骤: 1. 诱变后的菌体用完全培养液振荡培养2-3代,以结束表 型延迟现象 2. 进行离心、洗涤,转移到基本培养基中进行饥饿培养46h 3. 转移到含无机氮的培养基中培养3-4h,加入一定浓度的 青霉素 4. 经涂布培养后,统计完全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菌落的 差数,确定产生最多缺陷型的青霉素溶度
菌号 4541
诱变代数 1
菌落大小 /cm 1.3 0.8
菌落表面 结构 平滑疏松 平滑紧密
菌落颜色 可溶性色 变株效价 素 提高/% 龟背灰绿 赭石 白 火泥棕 100 2011
71046 10
B-53
C-04
11
0.6
0.4
平滑紧密
平滑紧密 平滑紧密
白
白 白
海螺橙
鱼鳃红
2642
6911
自然分离后 0.5
营养缺陷型的诱变方法和所用的诱变因子与普通诱变育种 基本相同,只是由于营养缺陷型属于单一基因突变,各种诱 变剂的功能不同,有的不宜作为营养缺陷型诱变剂。
(二)淘汰野生型菌株 常用的方法有抗生素法和菌丝过滤法。
1. 抗生素法 常用于细菌和酵母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富集,前者用青 霉素法,后者用制霉菌素法。
淡可可棕 3547
D-756 13
二、单孢子(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对菌悬液的制备有如下的要求: 1. 供试菌株的孢子或菌体要年轻、健壮 2. 供试细胞培养物要新鲜 3. 菌悬液中的菌体应该是单细胞或单核的孢子
制备方法: 1. 采取分散法
2. 菌悬液中细胞的浓度,要求霉菌孢子浓度约为106/ml,放 线菌孢子浓度约为106-107/ml。
2. 菌丝过滤法 真菌和放线菌等丝状菌的野生型孢子在基本培养基中能萌 发长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萌发。 把诱变处理后的孢子移入到基本培养液中,振荡培养10h左 右,使野生型孢子萌发的菌丝刚刚肉眼可见,用灭菌的脱 脂棉、滤纸或玻璃漏斗除去菌丝。继续培养,每隔3-4h过 滤一次,重复3-4次,最大限度地除去野生型细胞。然后稀 释,涂皿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