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型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现状

溶液型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现状
溶液型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现状

非选择性堵剂的种类

非选择性堵剂的种类 ①水泥类堵水剂:这是最早使用的堵水剂,利用它凝固后的不透水性进行封堵,通常用于打水泥塞封下层水;挤入窜槽井段封堵窜槽水,或挤入水层堵水。由于价格便宜,强度大,可以用于各种温度,至今仍在研究和使用。主要产品有水基水泥、油基水泥、活化水泥及微粒水比。由于水泥颗粒大,不易进入中低渗透性地层,因而用挤入水层的方法诸水时,封堵强度不高,成功率低,有效期短。长时间以来这类堵剂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最近研制成功的微粒水泥和新型水泥添加剂给水泥类堵剂带来了新的活力。 ②树脂型堵剂:树脂型堵剂是指由低分子物质通过缩聚反应产生的高分子物质,树脂按受热后性质的变化可分为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两种。非选择性堵剂常采用热固性树脂,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脲醛树脂、糖醇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 (a)脲醛树脂:脲与甲醛在NH4OH等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缩聚成体型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脲醛树脂。 (b)环氧树脂:常用的环氧树脂有环氧树脂、环氧苯酚树脂和二烯烃环氧树脂。施工时,在泵注前可向液态环氧树脂中添加几种硬化剂,硬化剂和环氧树脂反应后使其聚合成坚硬惰性的固体。 (c)糖醇树脂:糖醇在酸存在时本身会进行聚合反应,生成坚固的热固性树脂。糖醇树脂堵水是先将酸液(80%的磷酸)打入欲封堵的水层,后泵入糖醇溶液,中间加隔离液(柴油)以防止酸与糖醇在井筒内接触。当酸在地层与糖醇接触混合后,便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生成坚硬的热固性树脂,堵塞岩石孔隙。 综上所述,树脂类堵剂具有如下优点:可以注入地层孔隙并且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可以封堵孔隙、裂缝、孔洞、窜槽和炮眼;树脂固化后呈中性,与井下液体不反应,因而有效期长。据报道,每消耗1吨商品树脂堵剂,可增产原油186吨,经济效益显着。其缺点是:成本较高,无选择性,使用时通常仅限于静底周围径向30cm以内,使用前必须捡测处理层位并加以隔离,树脂固化前对水、表面活性剂、碱和酸的污染敏感,使用时必须注意。 ③无机盐沉淀型调剖堵水剂:该堵剂主要是硅酸钙堵剂。利用相对密度1.50-1.61的水玻璃和相对密度1.3-1.5的氯化钙溶液,中间以柴油隔离,依次挤入地层,使水玻璃与氯化钙在地层内相遇,则生成白色硅酸钙沉淀,堵塞地层孔隙。水玻璃与氯化钙的比例约为1:1,总用量可根据水层厚度、孔隙度及挤入半径确定。这种封堵剂来源广,成本低,施工安全简便,封堵效果好,解堵容易(高压酸化、碱液压裂),但在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否则会堵塞油层、污染地层。 ④凝胶型堵剂:凝胶是固态或半固态的胶体体系,由胶体颗粒、高分子或表面活性剂分子互相连接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结构空隙中充满了液体,液体被包在其中固定不动,使体系失去流动性,其性质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凝胶分为刚性凝胶和弹性凝胶两类。 (a)硅酸凝胶:硅酸凝胶是常用的凝胶之一。在稀的硅酸溶液中加电解质或适当含量的硅酸盐溶液加酸,则生成硅酸凝胶,该凝胶软而透明,有弹性,其强度足以阻止通过地层的水流。其堵水机理如下:Na2SiO3溶液遇酸后,先形成单硅胶,后缩合成多硅胶。它是由长链结构形成的一种空间网状结构,在其网络结构的空隙中充满了液体,故成凝胶状,主要靠这种凝胶物封堵油层出水部位或出水层。硅酸凝胶的优点在于价廉且能处理井径周围半径1.5-3.0m的地层,能进入地层小空隙,在高温下稳定。其缺点是Na2SiO3完全反应后微溶于流动的水中,强度较低,需要加固体增强或用水泥封口。此外,Na2SiO3能和很多普通离子反应,处理层必须验证清楚.并在其上下隔开。 (b)氰凝堵剂:氰凝堵剂由主剂(聚氨酯)、溶剂(丙酮)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组成,当氰凝材料挤入地层后,聚氨酯分子两端所含的异氰酸根与水反应生成坚硬的固

水凝胶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水凝胶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摘要:水凝胶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分子材料,本文主要叙述了水凝胶在生物医学、记忆元件开关、生物酶的固定、农业中的保水抗旱等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水凝胶在国内外研究状况,最后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水凝胶;应用;进展 前言 水凝胶可定义为在水中能够溶胀并保持大量水分而又不能溶解的交联聚合物。分子能够在水凝胶中扩散。水凝胶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能够感知外界刺激的微小变化,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电场、磁场等,并能够对刺激发生敏感性的响应,常通过体积的溶胀或收缩来实现。水凝胶的这一特点使它在生物医学领域、记忆元件开关、生物酶的固定、农业中的保水抗旱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 图一,水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和扫描电镜图片 水凝胶有各种分类方法,根据水凝胶网络键合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凝胶和化学凝胶。物理凝胶是通过物理作用力如静电作用、氢键、链的缠绕等形成的,这种凝胶是非永久性的,通过加热凝胶可转变为溶液,所以也被称为假凝胶或热可逆凝胶。许多天然高分子在常温下呈稳定的凝胶态,如k2型角叉菜胶、琼脂等[2];在合成聚合物中,聚乙烯醇(PVA)是一典型的例子,经过冰和融化处理,可得到在60℃以下稳定的水凝胶[3]。化学凝胶是由化学键交联形成的三维网络聚合物,是永久性的,又称为真凝胶。 根据水凝胶大小形状的不同,有宏观凝胶与微观凝胶(微球)之分,根据形状的不同宏观凝胶又可分为柱状、多孔海绵状、纤维状、膜状、球状等,目前制备的微球有微米级及纳米级之分。根据水凝胶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情况可分为传统

的水凝胶和环境敏感的水凝胶两大类。传统的水凝胶对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或pH 等的变化不敏感,而环境敏感的水凝胶[4,5]是指自身能感知外界环境(如温度、pH、光、电、压力等)微小的变化或刺激,并能产生相应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变化甚至突变的一类高分子凝胶。此类凝胶的突出特点是在对环境的响应过程中其溶胀行为有显著的变化,利用这种刺激响应特性可将其用做传感器、控释开关等,这是1985年以来研究者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 根据合成材料的不同,水凝胶又分为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和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天然高分子由于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丰富的来源、低廉的价格,因而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但是天然高分子材料稳定性较差,易降解,近几年不少学者开始了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共混合成水凝胶的研究工作[6,7],这将是今后的一大重要课题。 1 聚合物交联 从聚合物出发制备水凝胶有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两种。物理交联通过物理作用力如静电作用、离子相互作用、氢键、链的缠绕等形成。化学交联是在聚合物水溶液中添加交联剂,如在PVA水溶液中加入戊二醛可发生醇醛缩合反应从而使PVA交联成网络聚合物水凝胶。从聚合物出发合成水凝胶的最好方法是辐射交联法,所谓辐射交联是指辐照聚合物使主链线性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连接。许多水溶性聚合物可通过辐射法制备水凝胶[9],如PVA、polyNI2PAAm、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聚丙烯酸(PAAc)、聚丙烯酰胺(PAAm)、聚氧乙烯(PEO)、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等。采用辐射法合成水凝胶无须添加引发剂,产物更纯净。 2 水凝胶的性质研究 2.1 溶胀-收缩行为 吸水溶胀是水凝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溶胀过程中,一方面水溶剂力图渗入高聚物内使其体积膨胀,另一方面由于交联聚合物体积膨胀,导致网络分子链向三维空间伸展,分子网络受到应力产生弹性收缩能而使分子网络收缩。当这两种相反的倾向相互抗衡时,达到了溶胀平衡。 2.2 力学性能 水凝胶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而且应具有理想的力学强度,以满足

人文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文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黄助群 (资环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 摘要:人地关系和人地关系理论一直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对于人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正是基于发展的角度,介绍了人地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人地关系研究现状 人地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是基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层面组织的物质关系系统[1]。反映了特定时代的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相对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面对自然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是研究如何将地球表面建成人类最宜居住地。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并始终贯穿在人文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不同的时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一、人文地理学中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中国的地理学者始终把人地关系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与核心,并以全新视角研究人地关系,深入分析人地系统的基本特征和揭示人地关系演进趋势与基本规律。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简单的概括人地关系经历了人类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与谋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1.人类崇拜自然的原始发展时期 在采猎文明时期,原始社会生活的人们主要靠直接攫取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来作为生存的资料。由于生产水平的低下,对自然界产生较强的神秘河畏惧心理。人类对自然是一种依附和顺应的关系。以此同时,表现出人地观念上的神秘性和拜物主义,形成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自然控制论。 2.人类改造自然的农业文明时期 从原始到农耕文明,人类的认识伴随生产力的进步发生了质的飞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由完全依赖转变成顺应自然规律进而利用自然的阶段,人地关系也保持者融洽的非对立关系。人一主观能动性的加强,促使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也有了初步的萌芽,出现了地理学上有关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环境决定论。 3.人类征服自然的工业化时期 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人类利用自然界的能力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人地关系也由顺应转变成征服,并且伴随人类的开发利用程度而增加。人类中心论的实践活动客观上导致环境和生态的恶化,人地关系出现一度的紧张局面。 4.谋求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上世纪60年代,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性的气象、能源、环境问题的出现,人类面临着生存危机,开始意识到有必要重新审视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总结传统的发展演变模式,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全球公认的一种解决当前突出的人地关系的新思路。 二、国内外关于人地关系研究的几种理论 伴随社会的向前发展,人地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新型人地关系理论也不断涌现并逐步形成理论体系。

堵水剂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六堵水剂的制备与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几种堵水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几种堵水剂的形成机理及其使用性质。 二、实验原理 堵水剂是指从油、水井注入地层,能减少地层产出水的物质。从油井注入地 层的堵水剂称油井堵水剂(或简称堵水剂),从水井注入地层的堵水剂称为调剖 剂。 常用的堵水剂有冻胶型堵水剂、凝胶型堵水剂、沉淀型堵水剂和分散体型堵 水剂,这些堵水剂的形成机理和使用性质各不相同。 1. 冻胶型堵水剂 冻胶(如锆冻胶)是由高分子(如HPAM 溶液转变而来,交联剂(如锆的多核羟 桥络离子)可以使高分子间发生交联,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 (如水)包在其中, 从而使高分子溶液失去流动性,即转变为冻胶。 锆冻胶是油田常用的冻胶型堵水剂。锆冻胶是由锆的多核羟桥络离子与 HPAM 中的羧基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的。 体系的pH 值可影响多核羟桥络离子的形 成及HP AM 分子中羧基的量,因此,pH 值可影响锆冻胶的成冻时间和冻胶强度。 2. 凝胶型堵水剂 凝胶是由溶胶转变而来。当溶胶由于种种原因(如电解质加入引起溶胶粒子 部分失去稳定性而产生有限度聚结)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包在其中,从而使整 个体系失去流动性时,即转变为凝胶。油田堵水中常用的是硅酸凝胶。 硅酸凝胶 由硅酸溶胶转化而来,硅酸溶胶由水玻璃(又名硅酸钠,分子式Na2C?mSO2与活 化剂反应生成。活化剂是指可使水玻璃先变成溶胶而随后又变成凝胶的物质。 盐 酸是常用的活化剂,它与水玻璃的反应如下: Na2OmSiO2 + 2HCI — H2O?mSiO2 + 2NaCl 由于制备方法不同,可得两种硅酸溶胶,即酸性硅酸溶胶和碱性硅酸溶胶。 这两种硅酸溶胶都可在一定的条件(如温度、pH 值和硅酸含量)下,在一定时间 内胶凝。 评价硅酸凝胶堵水剂常用两个指标,即胶凝时间和凝胶强度。胶凝时间是指 硅酸体系自生成至失去流动性的时间。 凝胶强度是指凝胶单位表面积上所能承受 的压力。 3. 沉淀型堵水剂 沉淀型堵水剂由两种可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组成。水玻璃 -氯化钙是油田最 常用的沉淀 型 NaOmSiO + CaCI 2 — CaQ?mSiO + 2NaCI 班级:. 同组者: 实验日期:_ 学号: 姓名 成绩: 教师:

交联型聚丙烯酰胺堵水剂的制备

交联型聚丙烯酰胺堵水剂的制备1 刘机关,倪忠斌,熊万斌,徐亚鹏,封姣,陈明清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 214036) E-mail:mq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db10462827.html, 摘要:以亲水性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A)为交联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为分散剂,在环己烷中进行反相悬浮聚合,制得了尺寸为微米级的聚丙烯酰胺交联微球(PAMCMS)。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AMCMS的粒径进行观察分析,分别探讨了搅拌速率,引发剂过硫酸钾(KPS)用量、分散剂用量,环己烷与水的比例等因素对PAMCMS粒径的影响,并通过体积变化初步考察了PAMCMS的溶胀性能,为实际应用于油田堵水调剖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保证。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交联微球;粒径;溶胀性能 中图分类号:TQ322.4 文献标识码: A 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是一类用途广泛的水溶性高分子,可用作絮凝剂、纸张增强剂、降滤失剂等[1-3],已被应用于水处理、造纸、石油开采等领域。其交联型聚合物由于具有吸水、保水、溶胀等性能,可以用作土壤保水剂、油田堵水剂、“尿不湿”材料[4,5]。国内外关于这类材料合成及应用的文献报道较多[4-8],但大多是通过共聚或接枝的方法,制备聚丙烯酰胺基复合材料或是对聚丙烯酰胺进行改性,而关于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文献不多。近年来,有采用分散聚合[9],反相乳液聚合[10]和反相悬浮聚合[11]等方法合成不同粒径、不同用途的聚丙烯酰胺微球的报道,大多侧重于反应动力学或水溶液的流变学行为研究。在前期的工作中,采用大分子单体参与的分散聚合制得了单分散的聚丙烯酰胺微球[12],本研究针对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类凝胶型调剖堵水剂耐温、耐盐性差等缺点,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交联微球(PAMCMS),系统研究影响PAMCMS的粒径、粒径分布的因素,以找出有效控制其尺寸与分布的方法;利用PAMCMS 吸水后能够长时间保持溶胀,耐温、耐盐性优于传统凝胶型调剖堵水剂的特点,结合溶胀性能的初步测试,希望开发出一种性能优良的油田调剖堵水材料,并为油井的实际调剖堵水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合成技术。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环己烷(cyclohexane),分析纯;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A),分析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分析纯;丙烯酰胺(AM),化学纯,均购自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直接使用。过硫酸钾(KPS),分析纯,购自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在去离子水中重结晶后使用。 1.2 PAMCMS的制备 室温下,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冷凝回流装置的四口瓶中加入预定量的分散剂Span-80和一定量的环己烷,控制一定的搅拌转速,搅拌混合均匀。将预定量的单体AM,交联剂Bis-A溶解在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待其溶解完全后加入预定量的引发剂KPS,搅拌至KPS 完全溶解,将混合液加入四口瓶,基本配方见表1。将四口瓶置于50℃恒温水浴中,在N2 1本课题得到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苏教科[2007]5号)项目的资助。

油井选择性堵水技术研究_谢水祥

油井选择性堵水技术研究 谢水祥 李克华 苑 权 朱忠喜 (江汉石油学院化学工程系,荆州434023) 摘 要 油井堵水技术分为机械和化学两大类,化学堵水又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堵水,选择性堵水根据其使用溶剂的类型主要分为水基堵水剂、醇基堵水剂和油基堵水剂。 关键词 选择性堵水 化学封堵 堵水剂 收稿日期:2002-12-12。 作者简介:谢水祥,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油气田环境保护。 油井开发中,尤其是开发后期,常会遇到油井 出水问题。由于油井出水,油层能量降低,油层的最终采收率降低。因此,须及时注意油井出水动向,研究堵水方法,减少出水,提高采收率。在油井内采用的堵水方法分为机械和化学堵水两大类。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化学堵水,它利用化学作用对水层造成堵塞,这类化学剂品种多,发展快,效果显著。根据堵水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化学堵水又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堵水,随着生产和环保方面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堵水越来越受到油田的青睐,现已开发出许多选择性堵水剂并投入应用112。1 选择性堵水与选择性堵水剂 选择性堵水主要用于不易用封隔器将它与油层分隔开的水层。选择性堵水剂是利用油和水的差别或油层和水层的差别,达到选择性堵水的目的。选择性堵水剂的种类较多,根据其使用溶剂类型,可分为水基堵水剂、醇基堵水剂和油基堵水剂,它们分别由水、醇和油作溶剂或分散介质。1.1 水基堵水剂1.1.1 凝胶类堵水剂 凝胶类堵水剂的分散介质是水,一般用于封堵高渗透层,使注水转向含油饱和层。其具有以下特性122:(1)注入的凝胶大大降低水的相对渗透率,但对油的相对渗透率影响较小;(2)在注水过程中,凝胶选择性地进入高含水层,可停止或减少水流入井内;(3)凝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会因反冲洗而降低有效期;(4)可用简单便宜的方法除去凝胶。尽管凝胶降低了水的渗透率而没有影响油的渗透率,但产油层仍可能受到伤害。 20世纪80年代,法国石油研究院开始研究 相对渗透率改善剂堵水技术132,相对渗透率改善剂(RPM)由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或弱凝胶组成,是有效并应用较广的系列堵水剂。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和弱凝胶有利于降低水的相对渗透率,减少层内矛盾,对油或气体的相对渗透率影响很小。Whittington L E 等142 研制了一种凝胶堵水剂,已用于现场深部封堵。这种凝胶是用羟丙基纤维素HPC (水溶性聚合物)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表面活性剂)溶液与盐水混合制得,其优点是不需加入铬或铝类的金属盐作引发剂或活化剂,在施工过程中就能在地层中生成凝胶。使用这种方法,不必对特定的油藏进行处理。 在不同渗透率的地层中进行堵水作业,Mobil Oil 公司提出顺序凝胶的新方法152。其方法是:(1)制备含有足以生成第一次凝胶的组分的水溶液;(2)使组分不在原地成胶,进入较大渗透层后,进行第一次凝胶;(3)将含有功能性组分的溶液置于第一次凝胶中进行第二次凝胶,制得更耐地层条件的凝胶。这种方法适用于提高采收率,可应用于注水、注C O 2等采油作业中。 石油大学王富华等162研制开发了一种凝胶颗粒选择性堵水剂JAW,在交联剂存在下使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季铵盐单体及抗高温单体进行引发聚合,制得交联聚合物凝胶,机械破碎后在胶体磨中研磨至一定粒度,制得JAW 。室内评价表明,该堵剂抗温性良好(<130e ),堵水率高(>92%),堵油率低(<8%),具有良好的封堵选择性,可用于油井和水井的深部堵水。1.1.2 聚合物堵水剂 12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进 展 ADVANCES IN FINE PE TROC HE MICALS 第4卷第1期

缓释、控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

缓释/控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我国氮、磷、钾肥高消费、低利用率的现状以及造成的一些相关问题,引出缓控释肥这种新型的肥料,并对缓控释肥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和总结,重点论述了应用缓控释肥的优点及国内缓控释肥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缓释肥;控释肥;优点;前景和方向 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化学肥料是农业生产中最大的物质投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提高单产中,化肥对增产所起的作用占40%一60%[1]。但是生产实践表明,由于化学肥料本身性质和土壤环境条件及农业措施等综合影响,化学肥料利用率很低。中国因肥料养分利用率低所造成的养分资源浪费是十分惊人的。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施用的氮肥量(以纯氮计,下同)约为2千万t,其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50%,累计利用率为45%-60%,因氮肥利用率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达239.4亿元[2]。如何提高化学肥料的利用率、减小因施肥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高效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缓释和控释肥(slow and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简称SRFS和CRFS)的研制和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缓释肥和控释肥的研制已经成为世界肥料研究的热点。 一、缓释/控释肥定义和分类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委托国际肥料发展中心(IFDC)编写的《肥料手

册》1980年版(1984年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为中文版),第21章为控制释放肥料。内容包括: (1) 控制释放磷肥。主要有磷矿粉、煅烧磷酸铝矿、碱性炉渣、脱氟磷肥、熔融钙镁磷肥、雷诺尼亚磷肥、骨粉、磷酸二钙、磷酸铵镁、偏磷酸钙和偏磷酸钾。 (2) 控制释放氮肥。主要有:1.微溶物质:脲甲醛(UF)、异丁叉二脲(IBDU)、丁烯叉二脲(CDU)、草酰胺、磷酸铵镁(Mag Amp);2.水溶性缓释肥:脒基硫脲(GUS)、脒基磷脲(GUP);3.包涂层的可溶物质:包硫尿素(SCU)、聚合物包膜肥料;4.硝化抑制剂。 (3)控制释放钾肥。主要有聚磷酸钾、聚磷酸钙钾、包硫氯化钾。 上述《肥料手册》1998年版取消了控制释放这一章,但列出了缓释肥料、控释肥料定义如下。 (1) 缓释肥料(Slow—Release Fertilizer,SRF)定义:一种肥料所含的养分是以化合的或以某种物理状态存在,以使其养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延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 (2) 控制释放肥料(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CRF)定义:肥料中的一个种或多种养分在土壤溶液中具有微溶性,以使它们在作物整个生长期均有效。理想的这种肥料应是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完全一致。微溶性可以是肥料本身特性或通过包裹、包膜(Coating)可溶性粒子而获得。 由上述定义可知,缓释、控释肥有两大类: (1)微溶性化合物,如《化肥手册》1980年版所描述的肥料本身特性所具有的微溶性氮、磷、钾肥;

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

一、早期的土地利用研究 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可追踪到杜能。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她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从早期的强调功能、追求理想城市形态的城市规划理念,到近代在欧美城市中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城市改建计划,虽已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雏形,但就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与满足城市功能的城市规划,出现新的具有代表性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勒·柯布西埃的“集中城市”理论、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思想”等理论。 国外早期土地利用研究主要针对土地利用调查而展开。索尔等1922年在美国密执安州较早地开展了土地利用综合调查,同期,英国众多学者也开展了土地利用区域调查,波纳开展了英国农业资源的估算,英国于1930年成立了土地利用调查所,在斯坦普主持下,带领众多学生从1931年~1935年间开展了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完成了全国范围的调查总报告、各郡分报告及土地利用专题图等一系列成果。为进一步推广美、英两国的研究成果,1934年8月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14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鲍曼报告了美国土地利用研究工作,卫那特介绍了大不列颠的土地利用调查工作。随后,1938年7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15届国际地理大会对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农业生产力等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强调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图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若干国家的土地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随后,亨丁顿、堪达尔等学者对农业生产力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标志着人们已开始考虑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的问题。 从20世纪40年代起,土地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我国学者李春芬在加拿大留学时的博士论文以“西安大略格兰德河中游谷地的土地利 用”为题进行土地利用研究。1946年澳大利亚在全国领土的1/3以上地区完成了大、中比例尺的土地调查。随后,英国、加拿大、荷兰与一些东欧国家,亚洲的日本、印度,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等国,先后开展了土地资源调查等研究。在这些土地资源调查中,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就是其基础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土地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上逐步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与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及土地利用规划需求的发展,从土地清查到土地评价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1976年FAO正式公布了《土地评价纲要》,这就是世界上土地评价研究广泛开展并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此土地评价的对象还就是农业用地,近几年来,土地评价研究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发展,不在限于农业用地,在城镇、工业区、旅游区、开发区等均已涉及。 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国际上有关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也都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众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也逐渐应用于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在这些研究中,土地利用研究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研究具有了新含义,不仅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状态与利用 方式,而且将其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这时期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状况及全球变化的影响。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美洲热带雨林、非洲生态脆弱区、东南亚农业扩展与城市化快速发展区等人地关系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或经济与人口快速发展地区。研究内容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等影响为重点。这一阶段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特点就是受到全球变化研究的驱动,而且土地利用研究逐渐融入全球变化研究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也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栖息地的破坏、栖息地的破碎化以及森林与森林砍伐区联接带的边缘效应等三个方面,土地利用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密切。 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的共识,从此可持续发展迅

油田化学实验实验七堵水剂的制备与性质

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3.1 成绩: 班级:石工11-1班学号:110210041 姓名:李悦静教师:孙老师 同组者:王小香王尚 实验七堵水剂的制备与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几种堵水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几种堵水剂的形成机理及其使用性质。 二、实验原理 堵水剂是指从油、水井注入地层,能减少地层产出水的物质。从油井注入地层的堵水剂称油井堵水剂(或简称堵水剂),从水井注入地层的堵水剂称为调剖剂。 常用的堵水剂有冻胶型堵水剂、凝胶型堵水剂、沉淀型堵水剂和分散体型堵水剂,这些堵水剂的形成机理和使用性质各不相同。 1. 冻胶型堵水剂 冻胶(如锆冻胶)是由高分子(如HPAM)溶液转变而来,交联剂(如锆的多核羟桥络离子)可以使高分子间发生交联,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如水)包在其中,从而使高分子溶液失去流动性,即转变为冻胶。 锆冻胶是油田常用的冻胶型堵水剂。锆冻胶是由锆的多核羟桥络离子与HPAM中的羧基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的。体系的pH值可影响多核羟桥络离子的形成及HPAM分子中羧基的量,因此,pH值可影响锆冻胶的成冻时间和冻胶强度。 2. 凝胶型堵水剂 凝胶是由溶胶转变而来。当溶胶由于种种原因(如电解质加入引起溶胶粒子部分失去稳定性而产生有限度聚结)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包在其中,从而使整个体系失去流动性时,即转变为凝胶。油田堵水中常用的是硅酸凝胶。硅酸凝胶由硅酸溶胶转化而来,硅酸溶胶由水玻璃(又名硅酸钠,分子式Na2O?mSO2)与活化剂反应生成。活化剂是指可使水玻璃先变成溶胶而随后又变成凝胶的物质。盐酸是常用的活化剂,它与水玻璃的反应如下: Na2O?mSiO2 + 2HCl → H2O?mSiO2 + 2NaCl 由于制备方法不同,可得两种硅酸溶胶,即酸性硅酸溶胶和碱性硅酸溶胶。这两种硅酸溶胶都可在一定的条件(如温度、pH值和硅酸含量)下,在一定时间内胶凝。 评价硅酸凝胶堵水剂常用两个指标,即胶凝时间和凝胶强度。胶凝时间是指硅酸体系自生成至失去流动性的时间。凝胶强度是指凝胶单位表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压力。 3. 沉淀型堵水剂 沉淀型堵水剂由两种可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组成。水玻璃-氯化钙是油田最常用的沉淀 型Na 2O?mSiO 2 + CaCl 2 → CaO 2 ?mSiO 2 + 2NaCl

堵水剂的制备和性质

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5.4.23成绩:班级:石工1205学号:12021211姓名:张延彪教师: 同组者:秦胜涛 实验六堵水剂的制备与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几种堵水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几种堵水剂的形成机理及其使用性质。 二、实验原理 堵水剂是指从油、水井注入地层,能减少地层产出水的物质。从油井注入地层的堵水剂称油井堵水剂(或简称堵水剂),从水井注入地层的堵水剂称为调剖剂。 常用的堵水剂有冻胶型堵水剂、凝胶型堵水剂、沉淀型堵水剂和分散体型堵水剂,这些堵水剂的形成机理和使用性质各不相同。 1. 冻胶型堵水剂 冻胶(如锆冻胶)是由高分子(如HPAM)溶液转变而来,交联剂(如锆的多核羟桥络离子)可以使高分子间发生交联,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如水)包在其中,从而使高分子溶液失去流动性,即转变为冻胶。 锆冻胶是油田常用的冻胶型堵水剂。锆冻胶是由锆的多核羟桥络离子与HPAM中的羧基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的。体系的pH值可影响多核羟桥络离子的形成及HPAM分子中羧基的量,因此,pH值可影响锆冻胶的成冻时间和冻胶强度。 2. 凝胶型堵水剂 凝胶是由溶胶转变而来。当溶胶由于种种原因(如电解质加入引起溶胶粒子部分失去稳定性而产生有限度聚结)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包在其中,从而使整个体系失去流动性时,即转变为凝胶。油田堵水中常用的是硅酸凝胶。硅酸凝胶由硅酸溶胶转化而来,硅酸溶胶由水玻璃(又名硅酸钠,分子式Na2O?mSO2)与活化剂反应生成。活化剂是指可使水玻璃先变成溶胶而随后又变成凝胶的物质。盐酸是常用的活化剂,它与水玻璃的反应如下: Na 2O?mSiO 2 + 2HCl → H 2 O?mSiO 2 + 2NaCl 由于制备方法不同,可得两种硅酸溶胶,即酸性硅酸溶胶和碱性硅酸溶胶。这两种硅酸溶胶都可在一定的条件(如温度、pH值和硅酸含量)下,在一定时间内胶凝。 评价硅酸凝胶堵水剂常用两个指标,即胶凝时间和凝胶强度。胶凝时间是指硅酸体系自生成至失去流动性的时间。凝胶强度是指凝胶单位表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压力。 3. 沉淀型堵水剂 沉淀型堵水剂由两种可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组成。水玻璃-氯化钙是油田最常用的沉淀型 Na 2O?mSiO 2 + CaCl 2 → CaO 2 ?mSiO 2 + 2NaCl 4. 悬浮体型堵水剂 悬浮体是指溶解度极小但颗粒直径较大(大于10-5cm)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溶液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分散体系中的固体颗粒可以在多孔介质的喉道处产生堵塞作用。油田中常用的分散体型

选择性堵水剂的性能评价

选择性堵水剂的性能评价 我国油田普遍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地层非均质性严重,在开发中后期含水上升速度加快,目前油井生产平均含水已达80%以上。如何提高高含水期的原油采收率是石油工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根据堵水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化学堵水可分为非选择性堵水和选择性堵水。选择性堵水是指堵剂只在水层造成堵塞而对油层影响甚微。为了在开采的同时保护油气层,研究选择性化学堵剂有重要的意义。 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主体,以重铬酸钠为交联剂来进行实验,目的是找出一种成胶时间合适,凝胶强度适宜且经济实用的弱凝胶选择性化学堵水剂。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分别改变聚丙烯酰胺、木质素磺酸钠、重铬酸钠、硫脲、硫代硫酸钠和碳酸钠的加入剂量来进行交联实验,并将实验样品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养护,定期观察其成胶状况、测量其成胶粘度,再经过对比、筛选,最终选定各组分的最佳加量:HPAM为0.8%(以溶液质量计,下同),交联剂重铬酸钠(Na2Cr2O4)为0.6%,pH值调节剂碳酸钠(Na2CO3)为0.3%,还原剂硫代硫酸钠(Na2S2O3)为0.4%,抗氧剂硫脲为0.4%,增强剂木质素磺酸钠为2.0%。 提高采收率;选择性;化学堵水剂;交联;弱凝胶

第1章概述 1.1 国内外化学堵水技术研究现状 1.1.1 国外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研究和发展现状 国外早期使用非选择性的水基水泥浆堵水,后来发展为应用原油、粘性油、憎水的油水乳化液、固态烃溶液和油基水泥等作为选择性堵剂,1974年Needham等人[1]指出,利用聚丙烯酰胺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和机械捕集效应可有效地封堵高含水层,从而使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70年代末到8O年代初油田化学堵水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后来发展成为注水井调剖技术、深部调剖技术。下面简要介绍有关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1.1.1.1 堵水调剖物理模拟研究 国外许多学者对堵水调剖的机理、堵剂的封堵性能和堵剂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White[1]利用岩心实验研究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堵水作用机理,可归纳为:吸附理论即亲水膜理论;动力捕集理论;物理堵塞理论。交联聚合物的封堵作用主要表现在物理堵塞上。Dawe,Liang等人[1]分别利用微观模型和Berea砂岩岩心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冻胶堵水不堵油的原因,其结果认为油水流动通道的分离可能是造成冻胶对油水相渗透率不均衡减少的根本原因。 Seright[1]利用Berea砂岩采用示踪剂等技术研究了渗透率、堵后注水速度、岩性、冻胶性能等因素对堵剂封堵性能的影响,结果认为强冻胶可使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减少到近似同一个值,对于弱冻胶,渗透率越高,封堵率越大;堵后的残余阻力系数随注水速度的增大而减少,并具有较好的双对数关系。总之,国外在堵水调剖物理模拟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许多结论对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1.1.1.2 堵剂研究和应用 近20年来,水溶性聚合物类堵剂在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独联体各国对聚

高分子保水剂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高分子保水剂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庄文化1,2,3,4,冯浩1,2,3,吴普特1,2,3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杨凌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杨凌712100; 3.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杨凌712100; 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 高分子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保水抗旱材料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保水材料通过自身的吸水供水,增加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空隙度,抑制蒸发达到保水效果,减少了降雨对土壤的侵蚀。通过减少养分淋失,达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减少肥料污染的作用。大量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发现高分子确实能够促进种子的出苗及植物生长,但必须结合土壤含水率正确使用。未来研究应重点开发低成本保水保肥多功能保水剂,不断扩大保水剂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关键词:保水剂; 土壤水分; 土壤肥料; 植物生长; 土壤侵蚀; 中图分类号:S156.2 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0605080 Development of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Zhuang Wenhua1,2,3,4,Feng Hao1,2,3,Wu Pute1,2,3 (1.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WR&CAS , Yangling 712100, China; 2.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ngling 712100, China; 3.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Saving Irrigation at Yangling, Yangling 712100, China;4.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39) Abstract: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is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 as a new kind material absorbing and storing water. It can hold water in soil and reduce soil erosion by the way of absorbing water itself, increasing soil aggregates and porosity, reducing soil bulk density and evaporation. The super absorbent added in soil can reduce the fertilizer loss, control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lost fertilizer, increase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A lot of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using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properly can absolutely increase the rate of seed emergence and promote the crop growth. The multifunctional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with lower cost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the application fields and scale should be extended in the further study. Key words:super absorbent polymer; soil water; soil fertilizer; plant growth; soil erosion; 0 引言 保水剂是利用强吸水性树脂制成的一种具有超高吸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化合物颗粒剂。这类物质含有大量结构特异的强吸水基团,可吸收自身重量的数百倍至上千倍的纯水[1 ]。这些被保水剂吸附的水能够慢慢释放出来供土壤、植物利用,遇到外界来水时保水剂能够继续膨胀吸水达到蓄水作用。20世纪60年代,美国农业部首先利用玉米制成淀粉接枝聚丙烯脂类保水剂,作为“改善水分状况的重要工具”在西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又研制开发了以“TAB”为代表的保水剂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TAB用于地面撒施可节约用水50%~85 %[2,3]。70年代以后,保水剂的研究与应用日益普及,日本在沙漠绿化、英国在水土保持、法国在土壤改良、俄罗斯在节水农业等方面保水剂的应用都取得了明显效果。 收稿日期:2006-05-22 修订日期:2006-10-1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44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专项 (Z24015400,08080239) 作者简介:庄文化(1982—),男,江苏连云港人,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保水剂的农业应用方面研究,E-mail: whzhuang04@https://www.360docs.net/doc/db10462827.html, 通讯作者:冯浩,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学。杨凌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712100

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王芳琴

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王芳琴 发表时间:2018-01-10T14:59:48.8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作者:王芳琴 [导读] 保水剂是一种能保水、固土、保肥的高分子化合物。 志丹县水土保持工作队陕西延安 717500 摘要:保水剂是一种能保水、固土、保肥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主要出现在干旱、降水较少的地区,通过缓慢释放水分来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为作物的生产提供充足的水分。文章通过介绍保水剂的功能以及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并指出保水剂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具体使用方法,让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保水剂;水土保持;应用;研究 1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 保水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水上,它是一类聚合的高分子化合物,它能够大量的吸收地表上的水分,然后通过化学机理缓慢的释放水分到土壤中,时刻保持土壤长期处于湿润的状态,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我们在分析保水剂的化学结构时不难看出它的整体结构呈三维网状。在保水剂吸收水分过程中,能够通过网链上的电解质,使网络内部溶液与外部水分之间产生巨大的渗透势差,以此保证外部水分能够不断进入分子内部结构中。从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主要功能来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水、保土和保肥。 1.1保水功效 保水剂的保水效果主要是通过其内部的分子结构来实现的,当期沿着地表进入到松软的土壤中后,它能够迅速的吸收周围的水分并缓慢的释放,帮助实现保水功效。保水剂的作用更能够在暴雨天气中体现出来,当降水充足时,它能够将很大一部分水分吸收存储起来,使得地表径流减少,防止水流过程中顺便带走地面的土壤,起到固化土壤的作用。 1.2保土功效 保水剂作为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它兑土壤中的土粒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这样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土壤的作用。同时,当保水剂充分吸水后体积增大,能够吸附更多的土壤形成块状聚集,防止扬尘等带走地表上的小颗粒土粒,降低土壤之间的缝隙,改善土壤内部的结构,能够抵御风沙和雨水的侵蚀。 1.3保肥功效 保水剂还具有离子交换以及吸附作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尿素,尿素溶解到水中时就会分解除很多的铵根离子,这时它们就会被很好的锁定在保水剂分子中,进而为植物的生长锁住更多的肥料。通过试验数据得到,保水剂的吸肥量与地表的铵分子数的含量成正比。 2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涉及因素 2.1关于保水剂类型的选用 目前市场上的保水剂有很多种类型,它们的应用场合不同,对于水土保持的倾向性也不尽相同,因此所取得成效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针对于荒漠降水不足的地区,需要使用高吸水和高速率吸水的保水剂,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这部分地区的保水剂循环使用的要求。除此之外,我们往往还会考虑到水剂的吸水倍率、耐盐性、稳定性以及持水性等多重特性考虑在内。 2.2关于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施用方法 我国在保水剂的使用要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水土保持方面应用较少。保水剂在农业方面的使用方式存在多种多样,这与国外的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外主要是将保水剂应用于水土保持方面,因为针对使用的场景不同,所选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2.3关于保水剂的施用量 保水剂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没有明确的规定用量。将保水剂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原则上是施用量越大越好,但从经济角度出发,通常都会使用产投比高的保水剂。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下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诸如像在抗旱造林中不需要大范围的使用保水剂;干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调整保水剂的施用量,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针对于周期性干旱变化的地区,也不易大量的使用保水剂。 2.4关于保水剂施用范围 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要效应时间以及效应空间。影响保水剂吸水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它自身以及外部环境的一些影响因素在内的,这是我们需要结合实际的使用场景,来对保水剂的用量以及适用范围进行界定。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也非常多,所以需要选取适合土壤类型的保水剂类型。 2.5保水剂的使用时间选择 水土保持建设施工时间比较长,而不同的季节中降雨量也不同,需要针对季节变化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保水剂[1]。如果地区干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严重不足,可以先将保水剂放到水中浸泡,待其贮存充足的水分,再加入土壤中混和使用。如果不这样处理就会造成植物中水分倒流的问题出现,加重植物根系缺水的状况最终使其枯死。虽然浸泡环节浪费了部分时间,但是保水效果却更加显著。采用这种先浸后混的方式,材料释水后就有了充足的膨胀空间,能够顺利的吸水,土壤空隙的通气性也会得到强化,对植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雨季来临之前,保水剂不需要沿着每一个植物穴的逐个使用,可以采取统一整地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保水剂与土壤的混合,雨季到来时储存足够的水分,让植物在秋季与冬季也能够健康的生长,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保水剂在应用过程中的建议 应该科学的选择保水剂,确保使用过程安全可靠。当前制作保水剂所使用的原料以及合成的方法上比较多样化。虽然保水剂实际应用具有较大的广泛性,但也不是一种可以任意使用材料类型,在选择与使用中一旦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就容易对植物及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通常农林业发展中可以采用钾盐或铵盐类的保水剂,避免使用合聚丙烯酸盐,这类保水剂导致土壤板结或农作物死亡。比如要想达到储水、蓄水的效果,就需要选择大颗粒、凝胶强度高的保水剂;为了提升树木成活率,就需要选择粉状、凝胶强度较弱的保水剂类型,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另外,保水剂的运用还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当前阶段,市场中的保水剂多种多样、类型混杂,保水剂具体的构成成分、原料、结构形式等存在不同。品牌及组成材料不同的保水剂应用后对土壤造成的影响有较大差别。使用前需要向相关销售者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