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融贯数学之美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习兴趣,融贯数学之美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首先必须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将知识的结论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详细讲述得出结论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已有的知识,而且懂得求异、创新。

这样,教师既为学生提供了“鱼”,又授予了“渔”。

1、从数学的内在美感因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善于通过展示数学美,让学生在对数学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提出问题时揭示它的新颖、奇异,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例如在讲黄金分割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思维美和方法美,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它,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一题多解的例题,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享受某种方法的简便性,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品尝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

2、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实践。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比如农夫骑马从a处到b处,期间他要到河边带马去饮水,问怎样确定最短路程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掌握对称点的妙
用。

二、打破定势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1、打破学生定势思维
贝尔纳说过:“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打破思维定势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例如:“某个学生参加军训,进行打靶训练,必须射击10次。

在第6、第7、第8、第9次射击中,分别得了9.0环、8.4环、8.1环、9.3环。

他的前9次射击所得的平均环数高于前5次所得的平均环数。

如果他要使10次射击的平均环数超过8.8环,那么他的第10次射击中至少要得多少环?(每次射击所得环数都精确到0.1环)
大多数学生是按下面的思维定势解题而导致错误的:
解:设这个学生在第10次射击中至少要得a10环。

由题意得:
(a1+a2+…+a9)>(a1+a2+…+a5)
∵a6+a7+a8+a9=9.0+8.4+8.1+9.3=38.4 (1)
∴(a1+a2+…+a5)-(a1+a2+…+a9)8.8 (3)
∴(43.5+34.8+a10)>8.8
解得:a10>9.7。

答:这个学生在第10次射击中至少要得9.8环,才能使他10次射击的平均环数超过8.8。

这样解答的参赛学生约有80%。

错误原因:大多数学生没有很好地审题,为了使10次射击的平均环数超过8.8环,那么a1+a2+…+a58.8。

解得:a10>9.8,从而得a10=9.9(环)。

用这种方法求出正确答案不到10%的学生。

当然这题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每次射击所得环数都精确到0.1环”这个设定的条件来求解,如:
另一种解法:由题设知,前5次射击的平均环数小于=8.7,前9次的总环数至多为8.7×9-0.1=78.2。

所以第10次射击至少得:8.8×10+0.1-78.2=9.9(环)。

用这种方法求出正确解的不到1%的学生。

第二种解法很少有学生用,是因为认知策略要求高,学生解题时是凭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即原有的认知结构)来考虑的,即一般学生都是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列不等量关系来考虑解决这个问
题的,问题的关键不是采用哪个认知策略,而是学生对题目的“每次射击所得环数都精确到0.1环”这个设定条件的观察分析和领悟的程度,这是这题成为一道好题的成功之处。

为了正确求解,学生必须通过观察分析才能去领悟,学生若按习惯的思维定势,按习惯的题型套路去解,必定会出现上述的差错,有约80%的学生产生相同的错误解答,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道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好题,希望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能从中吸取教训,要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改革,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少讲题型,少讲套路,多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多关注
学生的猜想、讨论,形成一种建构新知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培养学生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江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